第2部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docx
《第2部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部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部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
第二部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
序言
易学始于伏羲,是由河图与洛书发展而来,最初的易经版本是连山,起卦是艮;后来发展到归藏,起卦为坤;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在羑里城学习、推演出后天八卦,遂有周易。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早在汉代就被尊为“五经之首”,为汉、唐、宋、元、明、清诸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其体现出的“和谐”价值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周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数学、天文、医学、建筑、美学、文艺、史学等各个领域,堪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宝藏,被誉称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本部分拟陈列实物包括文王易碑拓片、竹简刻本周易、线装本周易(旧)、周易研究专著、堪舆用罗盘等。
)
第一单元易学源流
【展示点】易学源流
《周易》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
“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意思是说:
《周易》这部书是由三位圣人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完成的。
传说伏羲氏始作八卦,周文王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推演六十四卦而成《周易》。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作《易传》,成为先秦易学的集大成之作,使《周易》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典籍,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
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
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
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
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
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
92先秦易学脉络93伏羲先天八卦图
94文王易图95孔子读易图
96鬼谷子画像97邵康节画像98朱熹画像
99五行终始说100汉代帛书周易
第二单元文王演易
【展示点1】文王演易
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史称西伯,是商末周族的领袖,被商王帝辛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里城。
姬昌被囚禁7年,他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
八卦代表世间万物的八种基本性质,万物万事的性质可以抽象为八种,但具体的事物则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只有八种,故而“八卦小成”,不能反映复杂的变化。
周文王以本气相推,以八卦相叠,遂成八八六十四卦,反映宇宙间不同的复杂变化。
进而推演成六十四卦并系以卦爻辞,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完成了《周易》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101文王演易图102文王64卦图
【展示点2】文王演易工具----蓍草
《周易》中最初的占筮工具是蓍草。
《博物志》记载:
“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
”占筮者通过对蓍草的演算得出卦象,再结合象数易理进行分析、推演、占断。
103蓍草104占卜用蓍草茎105文王占卦用具
【展示点3】羑里城
羑(yǒu)里城是一处蕴含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厚达7米的文化层断面清晰,依稀可见远古时期人们居住、生活的情景。
羑里城又称文王庙,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处有7米厚的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
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
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06文王像107文王易碑亭
108牌坊
第三单元周易含义
【展示点】周易含义
周易,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典籍。
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
历代以来,对其书名,理解不一。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陈鼓应认为日出为易,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
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
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保持一种恒常。
109郑玄画像110郑玄周易学说111易的字形演变
112洛书配八卦113理数研究书籍114八卦与时令对照图
第四单元周易价值
【展示点】周易价值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言以蔽之:
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
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中华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然而《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115线装本黄帝内经116、117研究易经的现代书籍
(1)
(2)
118孙子兵法119研究易经的现代书籍(3)
120易经的天文学基础
第五单元古为今用
【展示点】古为今用
周易文化,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在当今时代的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在人文社科方面,和谐理念是周易文化的核心价值。
和谐作为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追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儒、释、道所共同推崇,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头的《周易》,则奠定了和谐理念的基础;和谐理念与“中和原则”,不仅是天地万物的宇宙法则,而且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原则。
《周易》中提出的“保合太和,乃利贞”,即以阴阳处于高度和谐的境地为万物存在的根本条件,把和谐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基本法则;《周易》的社会和谐理念,是其阴阳的“相感”、“相推”、“相摩”、“相荡”的辩证思维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阴阳作为世间一切事物内部共同具有的相互对立而相互消长的两种基本力量或因素,这两种力量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形成一种和谐。
在自然科学方面,现代的许多重大研究成果都和《周易》相关。
如莱布尼兹的二进制与六十四卦的契合、玻尔的量子力学与太极图的关联等。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重大科研果共有14项,其中12项源于《易经》原理,如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分形几何理论、一元数学理论、物元分析理论、天地生偶次序、全球地质构造吕德斯线、地球经济穴位理论、地球自然节律、自然同期可公度理论、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论等。
我国不少近代科学家,独开新风,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阐述易学思想,亦以易学象数解释近代科学的某些原理,为易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121周易和谐价值研究书籍122、123科学易书籍
(1)
(2)124易经科学分析图
(1)
125易经科学分析图
(2)126易经科学分析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