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3793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docx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解析版

2018年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

(1)(解析版)

(考试用时:

45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乐在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以表达感情的文化活动。

但到西周时,乐的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  )

A.遵循了孔子的思想    B.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体现出与礼的对立D.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

25.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反映出(  )

A.南宋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业的繁荣推动农业商品化

C.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D.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

26.据《全唐文》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

”由此可见唐代(  )

A.经济重心已经呈现南移的趋势

B.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

C.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

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传播到江南

27.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

这种现象(  )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28.鸦片战争后有人记载: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毁

B.商品经济开始取代自然经济

C.传统手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D.中国市场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

29.光绪二年,郭嵩焘率随员在伦敦设立了使馆。

他将赴英途中的见闻记入《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

该书寄到总理衙门,遭到满朝文武大臣们的攻击和谩骂,直到他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

该书的遭遇反映了(  )

A.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

B.洋务派主张变革中国的制度

C.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阻力大

D.洋务派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30.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

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

31.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32.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

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

A.因自身缺陷而消亡B.导致古希腊内乱

C.易导致权力的滥用D.是少数人的民主

33.艾赛亚·柏林曾说: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说明(  )

A.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牛顿思想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

C.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

34.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

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

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35.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

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

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

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发展大事记”

时间

科举制大事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

唐高宗主持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

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始置武举考试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

殿试实行封弥(糊名)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

南方北方分卷考试

材料二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

外国传教士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等地开办教会学校,开有《圣经》、四书、算术、地理、历史、科学、生物、生理学等诸课。

清政府开办的新学堂,首推京师同文馆,是一所文理综合性的专门学堂……民国时期,高等考试之分科,有外交官、领事官、教育、卫生、财务、行政人员,司法官、监狱官、律师,西医师等。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进行简要评价。

(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

与材料一相比,近代教育有哪些新发展?

(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大历史教授何顺果在《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中指出:

“美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下图体现了美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动力。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任选两个阶段加以论证。

(要求:

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制凡鞫(审理)重囚大案,必须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会审,谓之三法司会审。

洪武时确定会官审录制度,令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六科、通政司、詹事府等部门的官员到场审录,以后形成制度化。

另外,刑科给事中还把握了死囚的终审环节,对于已经判处死刑的罪囚,行刑前还须经刑科最终复核。

在地方上,提刑按察司为省级执法机构,同时朝廷派出的各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要参与地方要案的审理。

府、县由知府、知县负责审理案件,但要受到监察机关的严密监督。

总之,从中央到地方一切重大要案的审判,台谏官都要参与,“凡有疑狱,必力争不已”。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刑审制度的主要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刑审制度。

(6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

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

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

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

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国联的使命是维护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说国联是“强盗的联盟”是非常适当的。

但是,自德意日法西斯相继出现,国联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虽然联盟对抵制法西斯对外扩张不力,甚至纵容侵略者,但国联也进行了抵制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尝试。

如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为侵略行为,伪满洲国是非法的;国联发起的裁军运动实际上延缓了德国的扩军速度,对意大利的制裁是国联反法西斯的重要行动。

——摘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国际联盟的作用。

(9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邓演达规定了平民革命的动力、对象、任务、直接目标和最后目的,指出:

凡自食其力而不剥削他人者,无论是直接参加还是间接参加生产行程的分子,都是平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小商人、青年学生及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等,他们也就是革命民众,即革命动力。

革命的对象有三个:

帝国主义者、封建军阀和反动资本家。

革命任务包括三项:

民族、民权、民生。

直接目标是推翻南京反动统治,建立平民政权。

平民政权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统治势力;消灭封建残余,实行“耕者有其田”;改良工人生活;建设国家资本主义。

革命最后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

平民群众取得政权后,必能运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国营及公营的产业建设,即发展“平民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进而“向着社会主义前进”。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演达平民革命的基本主张与共产党革命的异同。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演达的社会主义。

(7分)

详解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

(一)

24.解析:

选B。

据题干中“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故选B项。

孔子生活在东周春秋末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对等级制度的维护,与礼是相辅相成的,故C项错误;礼乐制度是对宗法制的维护,故D项错误。

25.解析:

选D。

据材料“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故选D项。

26.解析:

选B。

材料信息只表明这一地区的茶叶的种植情况,说明不了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故A项错误;据材料“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可以得出唐代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故B项正确;可见材料信息只表明这一地区的茶叶的种植情况,说明不了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只表明这一地区的茶叶的种植情况,并没有说明是如何进行种植的,故D项错误。

27.解析:

选B。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就以这种儒家的礼义道德和天理人格思想,维系着几千年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据材料“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可以得出以“礼学”代“理学”,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故选B项。

28.解析:

选C。

根据材料,洋布洋棉等西方工业品由于质优价廉而引起中国广大民众的青睐,与之相对的则是中国传统手工业的日益萎缩和破产,故选C项。

29.解析:

选A。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提议遭到了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和攻击,这就说明中国近代化进程阻力强大,故选A项。

洋务派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进步力量,不可能主张变革清政府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近代中国外交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洋务派能够能掀起洋务运动,就是因为其暂时获取了清廷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与支持,故D项错误。

30.解析:

选D。

据材料“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可得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代表新旧不同的政治主张,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故选D项。

31.解析:

选D。

据题干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这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对市场经济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故选D项。

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和程度失当,故B项错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

32.解析:

选A。

据题干材料可知,希腊形成公民集体参政的制度,但这种直接民主(即“民众的政治”)导致了内乱和衰落,故选A项。

据材料可得导致古希腊内乱的是因为“民众的政治”“不提供集中的权力”,而不是整个希腊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但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希腊制度的实质是少数男性公民参与的民主政治,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

33.解析:

选D。

材料中作者认为“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即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即理性精神)为启蒙运动提供自然科学条件,“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也表明科技(经典力学)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精神的支持,故选D项。

34.解析:

选A。

据题干中关键词“19世纪中期”“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得出工业革命后因生产力的大发展,自由主义思想盛行,故选A项。

35.解析:

选D。

材料不涉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故A项错误;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我们只能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故B项错误;该项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些现象,都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故D项正确。

41.解析:

(1)问,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从考试的办法、方式及地区差异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评价,从选拔人才、政治统治、官员素质、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

(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迁移及所学从中西交流、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二教育种类、课程科目设置、学校设置及选拔人才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

(1)特征:

科举制以考试为核心,进行公开考试;考试中分设科目;公平竞争;考试做到了兼顾地区平衡。

评价: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原因:

挽救民族危亡,富国强兵的需要;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西学东渐的影响;政府的引导重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发展:

出现了教会学校;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考试分科细致;注重选拔适应近代化的实用人才。

(答出三点即可)

42.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中的图表分清阶段,然后根据所学分析其动力,进行说明即可。

如可从“发展”阶段,主要时间是1865~1930年,根据材料中“福特生产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如从1930~1945年的调整阶段,主要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使美国走出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注意表述时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如本题一定总结出对美国发展的影响,导致的结果。

答案:

(1)立国:

独立战争,美国建立;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2)扩张: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的推动;集群众性移民、领土扩张和经济开发于一体的“西进运动”大规模展开;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

(3)发展:

“电气”时代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集标准化、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于一体的“福特生产方式”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

(4)调整: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空前严重;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走出危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5)称霸: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美国的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成为超级大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45.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从监察牵制、审判程序、处理方式、审判过程及结果等方面归纳。

(2)对制度的评价,可联系制度的属性,联系时代特点与其积极消极性进行说明评价。

答案:

(1)特点:

三司相互牵制;形成制度化;审判程序严格;谨慎对待死刑;加强对地方监察;监察官参与审判过程。

(2)评价: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减少冤假错案;但依然属于人治社会,缺乏现代法制观念。

46.解析:

(1)问原因据材料一、材料二从中国主权和日本的侵略性等角度分析;

(2)问作用据材料二注意联系一战后二战前相关事实,从国联前后期作用的不同分析。

答案:

(1)原因:

中国:

把满洲变成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

日本:

满洲主权仍属于中国,与日本把满洲变成其殖民地的愿望相违背,损害了日本在满洲的既得利益。

(2)评述:

国际联盟的作用前后有所变化。

前期主要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维护殖民利益和霸权地位的工具;后期进行了一些维护和平抵制侵略的斗争,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由于抵制不力甚至纵容侵略,国际联盟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

47.解析:

(1)问据材料从邓演达平民革命的主张中,可与共产党的革命在革命动力、革命任务方面分析相同;从邓演达的阶级身份,分析二者革命任务的区别。

(2)问据材料从邓演达的平民革命主张、邓演达平民革命的动力、革命任务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等角度,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国情,分析评价邓演达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1)相同:

都主张依靠人民群众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反帝反封建。

不同:

邓演达的革命任务是三民主义,共产党的革命任务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评价:

邓演达的社会主义基本上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发挥,同共产党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不同的思想体系。

邓演达的社会主义代表了国共之间的第三条道路,革命的手段和方式与中国的国情不适应,其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