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749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金平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培训材料

西实验小学金平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与大家交流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与作用

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表:

例1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例2

复式折线统计图

------

 

2教材编写特点

(1)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

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

如折线统计图是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入的。

条形统计图除了能直观地表示数据外,也可以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只是不如折线统计图直观、明显。

但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因此,教材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数据,再将这些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一方面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凸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再如,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编排沿用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思路。

由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较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可以同时看到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

(2)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现统计的价值。

本单元精心选取了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让统计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如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儿童身高的变化、近十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农村居民年收入情况、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等。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之充分认识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

(3)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材在让学生学习绘制统计图之后,一方面,根据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另一反面,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性调查与问题解决,如练习二十六的第3、6、8、9题等,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对统计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比较易于接受。

教材以体育方面的素材为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进而凸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中提出的“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目标要求是: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单元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认识复式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单元重难点

1.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以便于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通过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预测的过程,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经验迁移及比较运用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对比。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如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可以通过条形统计图的导入,在对比中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重视统计学习的现实意义和核心思想。

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学生感悟体会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反映的现实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合理地进行预测,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喜欢看的科普读物、所穿鞋子的号码、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

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

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

哪些数据经常出现?

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

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测到什么?

等等。

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在统计活动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来描绘数据等,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采取可行的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当然,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差异的存在,并尽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4--10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思考: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

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

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18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

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2018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8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

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

(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2、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

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师:

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每年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已学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教材第104页统计图)

学生简单介绍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

(2)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

(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3)教师:

用你的手,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想:

大家比划出来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老师用课件画一画,请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出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18-2018年)。

(4)揭示课题

教师:

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

用手势呈现数量的变化情况,为折线统计图的形成与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

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

(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

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课件演示)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比较分析,观察两者的相同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3、深入讨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1)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2)讨论:

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有哪些优势?

小组交流。

4、变化发展趋势的分析。

(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你有何感想?

(2)尽管从折线的变化情况来看,2007年参赛队伍数量有些下降,但总体来说,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是呈上升趋势的,现在请你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可能会是多少?

你又是怎样想的?

(3)小结: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

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设计意图】:

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5、小练习:

p105页“做一做”

3、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老师这里有一副折线统计图,请你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和同桌说一说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统计图。

思考:

(1)你能从图中读懂什么?

(2)这里横虚线表示什么?

(3)如果你是医生,看到这份提问报告你会说什么?

怎么看出来的?

(发展趋势是病人的体温在正常体温附近波动,病情逐渐好转。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设计意图】:

感悟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读懂折线统计图,会对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2、对比感知,强化特征。

折线统计图很有用,是不是在哪儿都能用呢?

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来刻画比较合适?

(出示两个统计表)

401班6位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姓名

丁丁

小强

兰兰

小明

小涛

小月

身高/厘米

128

145

132

150

129

144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龄/岁

0

2

4

6

8

10

身高/厘米

50

85

101

115

130

141

对于不同的个体,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个体数量的多少。

小结:

看来,有的数据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有的数据则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关键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设计意图】:

设计了两个统计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明白:

统计图更大程度上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并不存在对错之分。

4、动手操作,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在准备好的格子图上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画法。

(2)反馈交流,纠正问题。

2、阅读思考

(1)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岁。

(3)陈东3岁时的身高可能是()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12岁时呢?

(4)陈东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

小结:

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图的趋势,也要考虑生活实际。

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数学才更有价值。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课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4、42、22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