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TPP.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373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解读TP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深度解读TP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深度解读TP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深度解读TP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深度解读TP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度解读TPP.docx

《深度解读TP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解读TPP.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度解读TPP.docx

深度解读TPP

深度解读TPP

一听TPP要实现,就觉得中国经济要完蛋,然后还推演什么TPP促进推广民主什么的,这也真是“太……太……有时候还……”。

根据估计,TPP12国方案对中国2025年经济影响是……-0.14%,如果觉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调整-0.14%就会怎么怎么样,我只能说实在是想多了。

当然,如果按照TPP17国方案,中国经济据倒是会有显著的额外增长。

所以更多地来说,如果中国能加入这个圈子,会有额外的增长,但如果中国不进去,损害是极其有限的。

一、为什么要搞TPP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自由贸易,能够使得市场效率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理解这个问题可以跳到下一节)

每个国家的禀赋不同,生产各种货物的效率也不同。

原则上,拿本国擅长生产的货物,去换对方擅长生产的货物,无疑能够让总体效益提高。

假如说A每100块钱投入能够生产10个甲类货物或100个乙类货物,而B国是20个甲类货物或80个乙类货物。

很显然,此时A国全力生产乙类货物,而B国全力生产甲类货物所产生的总效益最高。

现在A国拿自己生产的50个乙货物去换B国生产的10个甲货物,两边每单位投入就各有能获得10个甲类货物和50个乙类货物,都超过了单纯自己的生产所得。

那么即便是一国各方面比另一国都强,自由贸易也是有益的。

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

比如A国每100块钱投入能生产10个甲类货物和70个乙类货物,而B国是20个甲类货物或80个乙类货物。

看起来似乎B没必要从A进口,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生产效率最高。

但实际上一国的投入是有限的,不妨认为两国就只有100块钱的投入。

如果B国全部自己生产,而且平均分配,则可以得到10个甲类货物和40个乙类货物。

但是我们注意到,A国的甲乙货物生产效率比是7:

1,B国是4:

1。

假如B国全力生产甲货物(也就是生产了20个),然后拿出9个按1:

6的比例去换取A国的54个乙货物,那么结果就是B国得到了11个甲货物和54个乙货物,而A国(假定全力生产乙货物,获得70个)则获得了9个甲货物和16个乙货物,仍然超过了他们自己独立生产的效益。

假如有关税,上面这种交换就会出现问题。

上面这个例子里面,当B国从A国进口乙货物时,如果总成本达到了本国生产甲货物的1/4,B国就不会进口了。

因为这和本国生产的成本差不多了。

而我们知道A国生产的时候,乙货物的生产成本是甲货物的1/7,它何以出口到B国的时候就会上升到1/4呢?

这可能是由于运费、金融等等,但一个极为关键的人为因素的就是关税,在此之外也有其他的一系列贸易壁垒(比方说政府控制的影视业可以拒绝进口外国影片)。

这些壁垒使得资源和货物不能在全球自由流动,降低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水平。

当然,这些都是极为简化的论述,比方说以上就没有考虑需求对进出口的影响。

但总体来说,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地方保护主义不可取的原因。

二、自由贸易不是没有代价的。

如果自由贸易真的这么美妙,我们早就世界大同了。

这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这里谨举几个。

(一)劳动力的流动。

各国都是从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发展起来的。

各个国家内部都有很多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劳动力。

自由贸易要实现,就要淘汰这些国家相对效率较低的产业,而把资源集中到相对效率较高的产业。

然而,物质资源容易转移,人力资源可未必。

日本农业效率低,电子业效率高,但没有一代人的全力转型,日本怎么可能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电子业上面呢?

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迁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牵扯到教育改革、人口迁徙、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一系列长周期、大投入的工作。

有时候这甚至是极度痛苦的。

而要被淘汰的产业,其政治能量未必就小。

心理学上大概有这么一个规律,那就是人对于一单位损失的重视,差不多等价于对于两单位收益的重视程度。

换言之,因自由贸易受益的产业只有在收益大大超过受损产业的损失时,这两者在政治上的行动力可能才会达到类似的水平。

所以即便实施自由贸易是一个卡尔多-希克斯改进(亦即有人受损有人受益,但总体收益大于损失),也并不是一个容易推进的改革。

因此,就算政治家们达成了一致,能不能得到各国国会的认可,也是未知之数。

(二)国家安全。

国内生产,并不仅仅和贸易、消费有关,还和国家安全有关。

比方说日本,尽管粮食自给率惨不忍睹,农业效率低下,但你真要让日本放弃它仅有的农业,他愿意么?

万一某一年全球农业重要产地遭遇大规模自然灾害导致大规模减产,全球粮价飙升,怎么办?

而且日本已经算好的了,还有美国提供安全保障,那些没有这种条件的国家,又该如何面对爆发战争并受到贸易封锁的可能?

在一些情况下,某些产业的生产效率,并不见得是唯一的要素,甚至未必是最重要的要素。

(三)产业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培育自己的新产业,往往非常困难。

要想加快发展,往往需要某种形式的政府补贴。

比如减免税收、低息或无息贷款、政府担保的以租代售、项目补贴等等。

这种公共资金用出去,当然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毕竟是本国人民提供的税金。

但是自由贸易却要求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这对本国产业的培育,显然是不利的。

再者,国际资源的更优配置,并不意味着任何一国一定能从中受益。

三、自由贸易对中国的利弊。

首先,中国的很多产品,毋庸置疑具有绝对的国际竞争力。

在平等竞争下,其他国家基本不能够匹敌。

因此,在大部分项目上减少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

但是,中国一样存在巨大的劳动力错配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并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

中国仍然广大的农业人口,还在向城市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保证这些人不失业。

因此,中国为农业供给了高额补贴,还利用进口配额、进口关税来控制外国粮食的涌入。

在农业问题上,中国大概在20年以内,是不可能松口的。

因为一旦外国廉价粮食不受限制地涌入,同时中国政府受限于自由贸易条约而不能提供高额补贴,就将导致中国农业受到恐怖的冲击,使得绝大多数农业人口在极短的时间内失业或归于赤贫。

这将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国瞬间达到30-50%的失业率是什么情况。

而中国的产业还在高速发展。

一定的补贴和保护,往往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让中国过去孱弱的产业转型,建立起国际竞争力。

从成本收益的对比来看,要中国放弃保护,是不太现实的。

很多时候,只需要保护五年、十年,中国就能树立一个新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四、TPP的影响。

TPP有两重内涵。

首先,TPP是自由贸易大趋势的延续。

第二,TPP是美国控制下的国际贸易新秩序的体现。

这两个问题要分开来讲。

(一)作为自由贸易新发展的TPP

WTO及其前身GATT可以说是第一个全球规模的自由贸易框架。

它改变了过去支离破碎的国际市场,将整个世界的市场逐步联合起来。

但是,由于WTO之中,各国的利益取向不一,进一步的自由贸易改革多年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多哈回合谈判多年来谈而不决,就是明证。

发达国家希望有更大尺度的自由贸易,但发展中国家则期盼保留较多的保护。

每个国家希望得到保护的东西不一样,希望别国开放的领域也不一样,谈来谈去,也谈不出结果。

在这种条件下,利用WTO这样一个平台来推进自由贸易,已然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那么自然地,对自由贸易非常重视的发达国家,就会利用自身的市场为诱饵,重新建立“下一代WTO”,然后通过准入机制来强迫其他国家就犯。

TPP和TTIP都是这种策略的产物。

说白了就是,既然你们(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不愿意按照我们(发达国家)的规则来办。

我们先自己组织一个框架,只有符合这个框架的,才能以较低关税进入我们的市场。

由于全世界的主要消费市场都在发达国家。

如此一来,就可倒逼发展中国家服从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

因此,TPP是一种自由贸易的新发展。

但如果仅仅知识看到了TPP作为自由贸易新发展这一层,未免就肤浅了。

自由贸易本身虽然披着“全球效率最大化”的外皮,但并不是一个天然正确的事物。

自由贸易,一方面使得资本、货物能够在国际之间自由流动,一方面却对人口的流动并不关心。

一个国家之内,之所以可以严格拒绝地方保护主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口可以自由地流动。

资源自由配置时,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即便在地理上分布不均衡,也可以藉由人口的流动来惠及更多的人。

然而,国与国之间这种人口的流动,就非常的困难。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说,现在中国研发出了核聚变技术,然后把核聚变电厂放在了华东,那么华北和西北的一些煤炭重镇可能会迅速衰落。

但这些煤炭重镇的人口,可以逐步转移到受到核聚变电力产业刺激的华东地区。

但如果国际自由贸易的结果是在全球收益提高的同时美国受益而中国受损,那么很遗憾,中国人口不能够逐步转移到美国去分享这种收益。

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么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一国并不会天然地接受自由贸易。

我们必须想清楚的是,究竟一个贸易规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个国家总是会倾向于将对自己有利的贸易规则组成一个体系,加以推行。

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个实力。

真正有这个实力的国家,必须拥有超大的国内市场和强劲的资本实力。

如此才能以国内市场为诱饵,迫使其他国家就范,而同时保证自己能够控制整个体系。

这个世界上,这样的国家原本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但是如今事情正在起变化。

奥巴马其实说得很直白了,如果美国不去塑造国际贸易规则,那么中国就要塑造贸易规则。

(二)美国要塑造的规则是什么规则?

中国要塑造的规则又是什么规则?

要理解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就要看两国的经济利益都在哪里。

谈论自由贸易,千万不要忘记一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不是“自然禀赋不同”的平等的个体。

它们是国际贸易食物链上面不同等级的生物。

资本主义之所以叫做资本主义,是因为生产活动都是围绕资本展开的。

资本,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

谁掌握了这个核心要素,谁就占据了食物链的更高的层级。

发达国家的资本极其强大。

它们不需要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

发达国家的一个并不占据压倒性份额的金融集团,就具备(仅仅为了盈利而)从金融上颠覆中小国家的能力。

他们所需要的,就是让各国放开管制,容许他们自由发挥。

他们所惧怕的,是各国政府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经济政策,以及以国家税收为后盾的国有企业。

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势力,面对发达国家的资本势力是虚弱无力的。

即便是同类产品上发达国家的实业企业暂时处于下风,他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收购,重新占据压倒性优势。

像中国这样,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在发达国家面前居然还能算得上一合之敌的,可谓绝无仅有。

那么TPP要做的是什么呢?

恰恰就是削弱,乃至消灭,国有企业;恰恰就是禁绝国家政策对跨国财团的打击。

它不但在一般规则上保证这一点,而且史无前例地授予了财团在TPP仲裁机构(将设在纽约)起诉外国政府的权利。

因此,大家可以明白,发达国家所力推的自由贸易,其实只是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大财团经济发展的,一种国际贸易框架。

尽管自由贸易会带来效率的上升,但这种简单的论调并没有告诉我们资本的流动情况。

当发达国家资本势力能够不受外国政府政策和国有企业掣肘而统治外国部分或全部经济领域时,他们就控制了资本的积累。

这意味着,发达国家的这些资本势力可以利用这些在发展中国家积累的资本,继续扩张,继续研发,从而在规模上不断提升,在产业上不断升级。

而发展中国家则只能听从发达国家的资本势力的安排。

只有当发达国家人力成本实在太高时,才能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中国家想要依赖政府力量或关税保护来夺取产业链上面更高阶的环节?

那就纽约仲裁所见咯。

不放弃的话,小心被制裁哦。

正所谓“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

换言之,欧美所主导的这种自由贸易新秩序,将会使得国际贸易体系中呈现一种相对稳固的等级体系。

发达国家永远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永远是发展中国家。

也许听话的发展中国家能够被提升到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利的位置。

但死打工仔想靠着在一家工厂里苦干从而有朝一日和这家工厂的老板平起平坐?

门都没有,慢慢给老板打一辈子工吧。

这才是TPP的深层内涵。

五、TPP之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第一点,毫无疑问地,这是要强力遏制中国之前用以对抗发达国家资本力量的诸多手段。

这里面有的是通行的做法,有的是中国独创:

市场换技术、外资准入、强制合资、合资比例上限、开放领域白名单、国有企业、针对特定新生产业的补贴和变相补贴……

时常有人批评说这里面这个没用或者那个没用,但实际上,从TPP的规则就可以看出,这里面每一条都让发达国家财团恨得牙痒痒。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在一步步颠覆发达国家资本实力对世界市场的控制能力。

这种颠覆,不但带来了中国自身的高速发展,还带来了中国资本势力的迅速崛起。

虽说资本没有国界,各国资本家往往一家亲,但在国际市场上相互竞争的时候,偶尔也是要相互打出脑浆来的。

TPP的规则设定,绝不仅仅是“俺们不能让中国再这么胡整下去了”,而更重要的是“要是各国都有样学样怎么办”?

TPP里面有一条所谓的纱线条款,也就是只有从纺纱开始就全程在TPP会员国之中生产的纺织品,才适用TPP的免税。

原本利用转口贸易规避进口配额制度和关税制度的做法将会失效。

这会导致以向TPP会员国出口(主要是向美国出口)为目标的企业逐步转移到TPP会员国之中。

就算中国的纺织业被TPP的纱线条款打压下去了,欧美的纺织业也不可能复兴。

不要指望美国用什么工业机器人、互联网技术和页岩油就能实现制造业的回归或者再工业化。

那是没有丝毫可能性的事情。

美国的制造业已经完蛋了。

美国面对的只是“从中国进口还是从越南进口”的选择而已。

美国搞出纱线条款这种完全违背自由贸易准则的东西,无非就是要逼迫发展中国家就范,进入到他的贸易规则里面来。

对于中国来说,TPP规则简直是要打断中国的一条腿,要中国放弃一直以来赖以与外国资本实力对抗的工具,但问题是,中国本身就不大可能现在就加入到这个体系里面去。

推行美国需要的国际贸易秩序才是美国主要的着眼点。

当然,TPP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甚至来说,我们并不排除中国有一天会很高兴地加入这个体系。

这个问题我们最后再讲。

同时,TPP也是要用美国市场的关税来促使中国制造业向TPP会员国之中的更不发达国家转移。

(转移到美国是没什么可能性的)

由于大部分产业的进口关税已然不高,而中国也在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并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所以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很大。

有些人一惊一乍,看到TPP觉得中国经济就不行了,实在是没有看到全局。

TPP本身不是一个排他协议,签了TPP不代表相关国家不能和中国自由贸易。

它显然不是一个为了围剿中国而制定的规则体系。

对于TPP各个成员国,中国不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就是第二大。

美国真要搞站队,TPP这几个国家里面可能至少有1/3都不会签。

所以,虽然TPP是美国应对中国经济挑战、重振经济的一个手段,但与其说TPP是为了围剿中国或者遏制中国,不如说是为了推行美国的贸易规则体系,从而方便其企业发展。

六、中国想要的贸易规则,又会是什么规则?

我们还是要回到中国的利益需要来进行考量。

中国需要的是什么?

是卖产品。

中国的资本力量虽然已经逐步崛起,但是在国境之外纯粹的资本运作还是相对较少。

中国对外国的金融、服务等发达国家重视的行业,其实兴趣并不大,毕竟没有那个实力去进入。

因此,中国最重视的,仍然是产品的出口。

一带一路,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中国的产品寻找市场。

中国产品出口,对于自由贸易的要求远比美国要低。

中国的产品,很多时候只是在和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竞争,甚至是没有竞争对手。

因此,中国的首要问题并不是“你再多开放一点,方便我出口”或“别补贴你那些没用的企业了,来买我的吧”,而是“那边买不起我的产品了怎么办”和“我怎么把(发达国家能做的)更高级的产品做出来”。

那么在对外的问题上,中国需要想的,一方面是如何降低外国关税和其他壁垒——这就靠FTA(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就是怎么让这些穷哥们富一点,多买点东西。

怎么让穷哥们富起来,当然是开发他们的资源。

毕竟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走到能够大规模向外迁移产业、实施雁行模式的高度。

要开发资源,就需要修路、电站、水坝、港口……培训医生、教师、官员……等等。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可以赚一笔。

帮助这些国家开发出来的矿产和农业资源,又可以反过来帮助中国稳定(甚至降低)原材料供应价格。

从各种角度来说,都有赚头。

但是我们会注意到,在整个方案里面,中国不太需要扩大超过WTO要求的市场准入,也不需要强迫这些国家开放那些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金融领域。

到最后,中国需要的规则是什么呢?

是货物运输、过境的便利,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劳务输出的便利,是鼓励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是要方便外国政府掌控资源出口从而清偿中国给予的基础设施贷款等等。

这意味着建立国有的矿产公司或将矿产授权给中国企业,意味着国家掌控的基础设施体系。

我们会注意到,与美国主导的体系相反,中国的体系,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更加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既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需要与外国政府密切合作,那么可想而知,中国的规则体系对于政府职能是一个什么态度。

而这个态度,恰恰与美国的体系是不兼容的。

所以,当奥巴马说,"Ifwedon'twritetherules,Chinawillwritetherulesinthatregion..."的时候,他并不是简单地危言耸听,其中的确有几分真实的成分。

七、中国一定不会加入TPP?

未必

首先来说比较正面的。

和当初加入WTO一样,TPP可以帮助中国倒逼环境、劳工和其他政府治理方面的改革。

而且,一带一路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能成功?

尽管很多人都持乐观态度,但总有失败的可能。

成了,那当然是政经两界都喜笑颜开。

但万一走不通呢?

中国是不是还要掉过头来?

就算没有这些波折,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资本力量持续崛起,大概也是国际上的一霸。

有这个作为后盾,即便进入了TPP,也不见得就当不了老板。

中国目前用的这些让发达国家不爽的经济手段,以后并不见得仍然必要。

而且中国的后面还有印度。

按照现在的模式,中国人能抢美国人饭碗,印度人就能抢中国人的饭碗——就算是速度很慢。

要是真的中美欧都支持TPP和TTIP之类,中国至少也是绝了后顾之忧了。

美国会拒绝吗?

我看未必。

大家出来混,最根本的还是来求财的。

本来TPP就是为美国企业服务的,放着一个大市场在那里,谁都想再深入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