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700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动、静态LED扫描

一、实验目的

观察LED数码管动态和静态显示,掌握动态显示和静态显示电路设计方法。

二、实验器材

Proteus仿真软件、pC机

三、实验原理

略(自行补充)

四、实验步骤

实验连线图

1.上排的三个数码管用静态扫描方式,可以显示下排动态扫描数码管的时间间隔;说明硬件连接方式。

2.下排的6个数码管用动态扫描方式,显示运行总时间;说明硬件连接方式。

3.一个独立的按键K1接到P3.2管脚,即外部中断0管脚,每按一次,可增加动态扫描时间间隔;说明其原理。

4.动态扫描时间间隔,分成1ms,10ms,30ms,50ms,80ms,100ms,500ms

5.不同的动态扫描时间间隔,可看到下排6个LED不同的显示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幷说明原因。

6.写出该程序代码(语言不限),要求带有注释。

实验结论

实验二AD采样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A/D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芯片的使用

实验设备

二、实验器材

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SST51系统板一块,USB线一条,串口线一条

二、实验原理

1.A/D转换实验

ADC0809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为:

单电源供电、工作时钟CLOCK最高可达到1200KHz、8位分辨率,8个单端模拟输入端,TTL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TD-ACC+教学系统中的ADC0809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CLOCK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1MHz)上。

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A、B、C、STR、/OE、EOC、IN0~IN7)。

根据实验内容的第一项要求,可以设计出如图1.1-1所示的实验线路图。

上图中,AD0809的启动信号“STR”是由控制计算机定时输出方波来实现的。

这里用P1.7来模拟1#定时器的输出,通过“OUT1”排针引出,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2。

图中ADC0809芯片输入选通地址码A、B、C为“1”状态,选通输入通道IN7;通过单次阶跃单元的电位器可以给A/D转换器输入-5V~+5V的模拟电压;系统定时器定时1ms输出方波信号启动A/D转换器,并将A/D转换完后的数据量读入到控制计算机中,最后保存到变量中。

参考流程如下:

四、实验步骤

1、使用keil(uvision4)编译链接程序步骤如下:

1)打开KeiluVision4联机操作软件,首先选择“Project”主菜单中的“NewProject”选项,建立新的工程文件,保存在单独一个英文目录下,接着选择CPU的类型,这里我们选择“SST”公司的“SST89E554RC”芯片,在“projectworkspace”的“file”区中将出现下图

2)将鼠标指向“Target1”,点击鼠标右键,出现下图,

3)选择“OptionsforTarget’Target1’”后,弹出下图

4)先选择“Target”项,将图中的晶振值“Xtal”修改成12,再选择“debug”项设置来确定当前的调试模式是“UseSimulator”还是“UseKeilMonitor-51Driver”。

选择“UseKeilMonitor-51Driver”,则用鼠标点击“setting”来选择调试时串口的基本设置,如串口号“Prot”和通讯波特率“Baudrate”。

本实验中选择“UseKeilMonitor-51Driver”,“Prot”为COM1,“Baudrate”为38400。

至此,该工程的基本情况设置完毕,在实验中可根据需要对其中的一些选项再作修改。

5)先选择“File”主菜单中的“New”选项,先建立好一个C文件,并保存在工程文件目录下。

将计算机D盘->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TDACC+51->example51_c->acc1-1-1->acc1-1-1.c使用记事本打开,将程序文件复制到新建立的C文件中并保存。

6)在该工程文件的基础上添加C文件,将鼠标指向下图中的“SourceGroup1”,点击鼠标右键出现以下窗口

选择“AddFilestoGroup‘SourceGroup1’”即可添加已有的C文件,将刚刚建立的C文件添加至工程。

2、硬件连接

1)连接实验箱与计算机USB线和串口线

2)连接实验箱电源,注意不要打开实验箱上的开关。

3)按照图1.1-1要求进行连线。

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即将“模数转换”单元相应排针与“控制计算机”单元相应排阵连接。

4)连接“示波器”单元,将“CH1”端使用示波器表笔连接至“单次阶跃”单元“Y”端,“CH2”使用示波器表笔连接至“电源”单元“GND”端。

3、联机实验

1)打开实验箱的电源开关。

2)打开桌面的“TD-ACC+”程序快捷方式,选择进入“万用表”界面,如下图所示,并选择“电压”方式。

并点击运行按钮。

2)将keil中建立的工程编译链接,确保没有错误。

点击“Debug”主菜单中的“Start/StopDebugSession”选项,转入到Debug调试状态。

在“Watch1#”窗口中加入观察变量“ad”。

在程序结束的地方设置断点。

3)按照表格中的电压调节“单次阶跃”中的电位器,点击“

”图标运行程序,程序将在断点处停下,查看数组“ad【0】~ad【9】”的值,取平均值记录下来;再次调整电压值,点击“

”图标运行程序,程序将在断点处停下,查看数组“ad【0】~ad【9】”的值,取平均值记录下来,直到下表模拟输入电压值全部调整完毕,注意:

由于电位器比较灵活,可能无法确切得到电压值,可就近记录。

模拟输入电压(V)

对应的数字量(H)

-5

(00)

-4

(1A)

-3

(33)

-2

(4C)

-1

(66)

0

(80)

+1

(99)

+2

(B3)

+3

(CD)

+4

(E6)

+5

(FF)

实验注意事项:

针对本实验教程中提到的所有实验,当出现下面两种情况时,请按“SST51系统板”上的“复位”键,否则将会导致系统无法再次进入“Start/StopDebugSession”模式。

(1)退出“Start/StopDebugSession”模式

(2)停止全速运行

五、实验结论

实验三DA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A/D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芯片的使用

实验设备

二、实验器材

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SST51系统板一块,USB线一条,串口线一条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TLC7528芯片,它是8位、并行、两路、电压型输出数模转换器。

其主要

参数如下:

转换时间100ns,满量程误差1/2LSB,参考电压-10V~+10V,供电电压+5V~

+15V,输入逻辑电平与TTL兼容。

实验平台中的TLC7528的八位数据线、写线和通道选择

控制线已接至控制计算机的总线上。

片选线预留出待实验中连接到相应的I/O片选上,具体

如图1.1-3。

以上电路是TLC7528双极性输出电路,输出范围-5V~+5V。

“W101”和“W102”分

别为A路和B路的调零电位器,实验前先调零,往TLC7528的A口和B口中送入数字量80H,

分别调节“W101”和“W102”电位器,用万用表分别测“OUT1”和“OUT2”的输出电压,

应在0mV左右。

参考流程如下

 

四、实验步骤

1、使用keil(uvision4)编译链接程序步骤如下:

1)打开KeiluVision4联机操作软件,首先选择“Project”主菜单中的“NewProject”选项,建立新的工程文件,保存在单独一个英文目录下,接着选择CPU的类型,这里我们选择“SST”公司的“SST89E554RC”芯片,在“projectworkspace”的“file”区中将出现下图

2)将鼠标指向“Target1”,点击鼠标右键,出现下图,

3)选择“OptionsforTarget’Target1’”后,弹出下图

4)先选择“Target”项,将图中的晶振值“Xtal”修改成12,再选择“debug”项设置来确定当前的调试模式是“UseSimulator”还是“UseKeilMonitor-51Driver”。

选择“UseKeilMonitor-51Driver”,则用鼠标点击“setting”来选择调试时串口的基本设置,如串口号“Prot”和通讯波特率“Baudrate”。

本实验中选择“UseKeilMonitor-51Driver”,“Prot”为COM1,“Baudrate”为38400。

至此,该工程的基本情况设置完毕,在实验中可根据需要对其中的一些选项再作修改。

5)先选择“File”主菜单中的“New”选项,先建立好一个C文件,并保存在工程文件目录下。

将计算机D盘->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TDACC+51->example51_c->acc1-1-2->acc1-1-2.c使用记事本打开,将程序文件复制到新建立的C文件中并保存。

6)在该工程文件的基础上添加C文件,将鼠标指向下图中的“SourceGroup1”,点击鼠标右键出现以下窗口

选择“AddFilestoGroup‘SourceGroup1’”即可添加已有的C文件,将刚刚建立的C文件添加至工程。

2、硬件连接

1)连接实验箱与计算机USB线和串口线

2)连接实验箱电源,注意不要打开实验箱上的开关。

3)按照图1.1-3要求进行连线。

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即将“数模转换”单元相应排针与“控制计算机”单元相应排针连接。

4)连接“示波器”单元,用“示波器”单元的“CH1”和“CH2”连接至“数模转换”单元“OUT1”和“OUT2”端。

3、联机实验

1)打开实验箱的电源开关。

2)打开桌面的“TD-ACC+”程序快捷方式,选择进入“示波器”界面,如下图所示,并点击运行按钮。

2)将keil中建立的工程编译链接,确保没有错误。

点击“Debug”主菜单中的“Start/StopDebugSession”选项,转入到Debug调试状态。

3)点击“

”图标运行程序。

4)观察示波器输出波形。

选择适合的档位和时间间隔,幷记录波形的频率和幅值。

参考波形如下图所示:

实验四数字滤波器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一阶惯性滤波

2.学习和掌握四点加权滤波

实验器材

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SST51系统板一块

实验原理

一般现场环境比较恶劣,干扰源比较多,消除和抑制干扰的方法主要有模拟滤波和数字

滤波两种。

由于数字滤波方法成本低、可靠性高、无阻抗匹配、灵活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

用,下面是一个典型数字滤波的方框图:

1.滤波器算法设计

一阶惯性滤波:

相当于传函的数字滤波器,由一阶差分法可得近似式

实验内容

分别编写一阶惯性滤波程序和四点加权滤波程序,将混合干扰信号的正弦波送到数字滤

波器,并用示波器观察经过滤波后的信号。

实验步骤

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