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3617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

《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真模拟试题四.docx

全真模拟试题四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

全真模拟试题(四)

●        竞赛时间3小时。

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

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翻印无效

第1题(8分)根据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1据认为“红巨星”星体内部发生着合成重元素的中子俘获反应,例如

Zn可以俘获1个中子形成A,过剩的能量以光子形式带走;A发生β衰变转化为B。

试写出平衡的核反应方程式。

 

1-2铍与某些普通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相当稳定,比如铍的化合物A为无色可升华的分子型化合物,易溶于氯仿并可从氯仿溶液中重结晶。

A物质中心氧原子周围按四面体方式排布4个Be原子,Be原子两两间又被醋酸根所桥联。

该物质可以通过碳酸铍与醋酸反应制备,请写出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ClF3是比F2更有效的氟化剂,遇有机物往往爆炸,能燃烧石棉,能驱除许多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比如气态ClF3与Co3O4反应,作为还原剂的元素有两种,物质的量之比为1︰4,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第2题(11分)上世纪末,中国科大的化学家把CCl4(l)和Na混合放入真空容器中,再置于高压容器中逐渐加热,可得一些固体颗粒。

经X-射线研究发现:

该固体颗粒实际由A和B两种物质组成,其中A含量较少,B含量较多。

试回答下列问题:

2-1       CCl4和Na为何要放在真空容器中?

随后为何要置于高压容器中?

2-2       指出CCl4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碳原子的杂化态。

2-3       上述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请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加以说明。

2-4       试确定A、B各为何物?

A、B之间有何关系?

2-5       写出上述反应方程式,并从热力学的角度说明A为何含量较少,B为何含量较多?

2-6       请你从纯理论的角度说明:

采取什么措施后,A的含量将大幅度增多?

2-7       请评述一下上述实验有何应用前景?

 

第3题(12分)罂粟碱可以按下列路线(不得增加反应步骤)合成:

A(

B

C

D(

C

E

F

G

H

I(

3-1命名反应物A;

3-2写出合成的中间产物B、C、E、F、G、H的结构简式

 

3-3确定无机试剂a、b、c、d

 

第4题(12分)钢铁表面发蓝(或发黑,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Fe3O4)可提高其耐磨、耐蚀性能。

其原理是:

①在NaOH溶液中,将铁粉溶解在NaNO2溶液中,除水之外,还可产生A和C。

其中C为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A能在过量的NaNO2溶液中继续反应,生成B和C。

③A和B的溶液能继续反应,生成Fe3O4。

经研究发现:

A和B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其导电性实验均为K2SO4型。

生成物中A与C、B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3︰1。

回答下列问题:

4-1写出并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4-2实践中发现适当提高温度或增大NaNO2溶液的浓度有利于氧化膜增厚,但加大NaOH溶液浓度对膜层厚度影响不大。

试说明原因。

 

4-3发蓝层遇光气(COCl2),若不及时清洗,则发蓝层的完整性将被破坏。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4有一种隐形材料D可由B与Zn(NO3)2反应生成,也可用以硝酸铁、硝酸锌、氢氧化钠等为原料的水热合成法。

请确定D的化学式,并判断上述制备D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此法所得产品D能够隐形的原因是什么?

 

第5题(11分)卡宾又称为碳烯,是某些有机反应的中间物质,碳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没有参与成键。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所以有很高的活性。

卡宾主要分单线态和三线态两种状态,三线态稳定性最差。

然而,2001年Nature杂志报道了日本研究人员偶然获得了迄今为止最稳定的三线态卡宾(如图,实心圆点表示电子),其在室温溶液中半衰期高达19分钟,比1999年报道的最长半衰期三线态卡宾的半衰期长10分钟。

三线态对于形成铁磁性有机材料具有潜在意义,故该偶然发现有可能导致新的有机磁性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5-1合成中重要的碳烯是二氯卡宾(︰CCl2),请分析其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原因。

5-2右图中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3分子B中所有苯环是否会共平面,为什么?

5-4比较A和B的稳定性,并说明可能的原因。

 

第6题(6分)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Cu(NH3)2]Ac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为:

[Cu(NH3)2]Ac+CO+NH3

[Cu(NH3)3]Ac·CO+Q

 

6-1命名:

[Cu(NH3)2]Ac

6-2必须除去原料气中的CO的原因是;

6-3[Cu(NH3)2]Ac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

6-4吸收CO的[Cu(NH3)2]Ac溶液经适当处理后又可再生,恢复其CO的吸收能力以供循环使用,[Cu(NH3)2]Ac再生的适宜条件是。

第7题(12分)2001年曾报道,硼镁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温度的最高记录。

该化合晶体结构中的一种重复单位如右图所示。

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六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

7-1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7-2画出该晶体的晶胞示意图(Mg原子在晶胞的顶点);

 

7-3Mg原子的配位数是,B原子的配位数是;

7-4B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物质名称)的排列方式类似;并判断Mg、B在平面片层的排列是否为最密排列。

7-5如果将B原子画在晶胞的顶点,在右框中画

出此时晶胞的示意图;

7-6上述所画两个晶胞的体积比是。

第8题(8分)近年来,化学家将F2通入KCl和CuCl的混合物中,制得了一种浅绿色的晶体A和一种黄绿色气体B。

经分析,A有磁性,其磁矩为μ=2.8B.M,且能被氧化。

将A在高温高压下继续和F2反应,可得C,C的阴离子和A的阴离子共价键数不变(阴离子结构对称)。

已知A、C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55%和24.85%。

8-1试写出A~C的化学式,分别指出A、C中铜的化合价和价电子构型。

8-2写出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

8-3简述A、C阴离子形成的原因。

 

第9题(9分)20世纪60年代,化学家发现了一类酸性比100%的硫酸还要强的酸,称之为魔酸,其酸性强至可以将质子给予δ受体,CF3SO3H就是其中常见的魔酸之一。

9-1试写出CH3CH3与CF3SO3H可能的反应式。

 

9-2以上反应所得产物活性均很高,立即发生分解,试写出分解以后所得到的全部可能产物。

 

第10题(11分)1866年H.Rithausen从谷胶的硫酸分解产物中分离出谷氨酸(

)。

1890年L.Wollf合成并确定了它的结构,1908年池田菊苗从海带的热水提取物中分离出谷氨酸的钠盐(

),它才是具有鲜味的成分,即味精。

10-1谷氨酸的电离常数Ka1=6.46×10-3,Ka2=5.62×10-5,Ka3=2.14×10-10;pKa=-lgKa,所以pKa1=2.19,pKa2=4.25,pKa3=9.67。

目前工业上生产味精的方法有水解法、糖蜜提取法、淀粉发酵法及合成法等。

当前我国生产的味精主要采用淀粉发酵法。

以发酵法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淀粉

葡萄糖

发酵

谷氨酸铵

L-谷氨酸

谷氨酸-钠盐。

若生成谷氨酸二钠盐,则不具有鲜味,所以工业生产中控制各阶段的pH是一项关键。

(1)

(1)Ka1、Ka2、Ka3相对应的基团各是哪个?

(2)计算谷氨酸等电点的pH(所谓等电点,就是谷氨酸呈电中性时所处环境的pH)。

在下面正确的选项上画圈。

A.2.19B.3.22C.4.25D.6.96

(3)中和、脱色、结晶时的pH应保持在多少?

在下面正确的选项上画圈。

A.3.22B.4.25C.6.96D.9.67

(4)用什么物质脱色?

(1)

10-2味精中有效成分是谷氨酸钠,可用沙伦逊甲醛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准确称取味精1.000g,加蒸馏水溶解后稀释到10.0mL;从中取2.0mL放入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36%的甲醛溶液,加入20mL水。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消耗10.80mL。

(1)谷氨酸钠与甲醛反应得到化学式为C6H8NO4Na,写出结构简式。

(2)加入甲醛的目的是什么?

 

(3)计算该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

 

10-3味精中往往会加入食盐,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NaCl含量:

取味精样品5.0g,并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使沉淀完全;过滤;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将沉淀低温烘干、称量;重复操作3次,计算NaCl含量。

另一学生觉得这个实验方案的误差较大,且测定沉淀的质量很不方便。

于是他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来测定NaCl的含量。

已知AgSCN是难溶于水的沉淀。

请简要写出测定NaCl含量的新方案。

 

 

参考答案:

1-1

(各2分)

1-24BeCO3+6CH3COOH→4CO2↑+3H2O+Be4O(OOCCH3)6(2分)

1-32Co3O4+6ClF3→6CoF3+3Cl2+4O2↑(2分)

2-1       放在真空容器中是为了防止Na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随后放在高压容器中是为了生成金刚石,因为生成金刚石需要高温高压。

(2分)

2-2       正四面体;碳原子的杂化形态为sp3;(1分)

2-3       上述实验是武慈反应,即卤代烃与钠的反应,生成碳原子数更大的烃。

因为CCl4中碳原子为sp3杂化,反应后,许许多多的碳原子通过sp3杂化学形式成键,即组成网状的金刚石。

(2分)

2-4       A为金刚石;B为石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2分)

2-5       化学反应为:

CCl4+4Na→C+4NaCl金刚石和石墨的稳定形态相比,金刚石的内能大,不稳定,易转化为内能较低的石墨。

(2分)

2-6      从纯理论的角度看,采取高温高压,将使一部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使金刚石的含量大幅增多。

(1分)

2-7       上述实验开辟了人造金刚石的另一途径。

(1分)

3-14-甲基邻苯二甲醚(2分)

3-2B:

C:

E:

F:

G:

H:

(各1分)

3-3a:

NBS/CCl4b:

KCNc:

H2/Nid:

H3O+,△(各1分)

4-1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

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

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各1分)

4-2因NaNO2是氧化剂,增大NaNO2浓度可使反应向生成Fe3O4方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可以增强NaNO2的氧化性;由于NaOH是介质,当它的浓度达到一定要求后,再升高c(OH-),对化学平衡(生成氧化物层厚度)影响不大,何况还抑制Na2Fe2O4、Fe3O4的生成。

(3分)

4-32Fe3O4+9COCl2=6FeCl3+8CO2↑+CO↑。

(2分)

4-4D:

ZnFe2O4;(2分)非氧化还原反应;(1分)D晶粒直径应在10nm(纳米)左右。

(1分)

5-1卡宾碳原子最外层只有六个电子,不太稳定(2分)(考查8电子稳定结构的经典规律)。

(还有“-Cl吸电子,使其成为强的亲电试剂”也是原因之一)

5-2︰C41H26(2分)(注意卡宾的对称性,不写这两个电子也给分)

5-3不会(1分),中心碳原子是sp杂化,两侧的苯环是互相垂直的。

(1分)

5-4苯环为富电子基团,B的两个不饱和碳原子最外层各有七个电子,且与三个苯环相连,稳定化作用强。

B比A稳定,该卡宾寿命长的原因正是二者互变的结果。

(2分,答出“因为共轭才稳定”即可)

6-1醋酸二氨合铜(Ⅰ)(2分,不指明铜的化合价给1分)

6-2防止催化剂中毒(1分)

6-3低温(1分)、加压(1分)

6-4高温低压(1分)

关注与实际生产生活结合的平衡问题,运用相关的平衡原理去解释问题;另外请不要忽略配合物的命名。

7-1MgB2(2分)

7-2

(2分)

7-36个12个(2分)

7-4石墨(1分)B不是Mg是(1分)

7-5

(2分)

7-61︰1(2分)

8-1A:

K3CuF6;B:

Cl2;C:

K2CuF6(各1分);

A、C中铜原子价态分别为+3、+4(1分)。

价电子构型分别为3d8和3d7(1分)

8-23F2+3KCl+CuCl

K3CuF6+2Cl2↑

2K3CuF6+F2

2K2CuF6+2KF(各1分)

8-3主要是由于F-半径小,电负性大,配位能力强(1分)

9-1

(2分)

(2分)

(生成二电子三中心键)

9-2

(2分)

(3分)

10-1

(1)

(2分)

(2)B(1分)

(3)C(1分)

(4)用活性炭脱色(1分)

10-2

(1)

(1分)

(2)“掩蔽”氨基后滴定羧基,防止氨基对羧基和NaOH中和反应的影响(1分)

(3)91.32%(2分)

10-3取一定量的味精溶于水,加入过量标准AgNO3溶液(1分),以Fe3+为指示剂(1分),用标准KSCN溶液进行滴定(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