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447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docx

主题包《小医生》1讲课教案

2012年12月

小医生

主题活动网络

集体教学活动

小药片排排队

身体健康好宝宝

轻轻打喷嚏

保护小脚

青青生病

区域活动

认识视力表

小药房

药瓶盖配对

小小医药箱

制作“问候卡”

其他相关活动

社区活动:

参观大药房

集体教学活动

迪迪医生

肚子为什么会疼

小药瓶娃娃

小熊拔牙

区域活动

小小药剂师

我是药剂师

制作“慰问花”

我是小医生

小医院

其他相关活动

 

主题目标分析教材中的“内容与要求”认识常见的医药用品,理解人们生病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

幼儿经验和主题价值分析:

去医院看病对于我们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件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他们对医生和看病已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害怕打针和吃药,对医生有抗拒感,可往往在游戏中,孩子们又喜欢扮演医生来满足自己的当回医生的愿望,喜欢摆弄听诊器、体温表、针筒、药瓶等,学着医生的样子为娃娃看病,这说明孩子们对“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健康和安全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是最首要的。

但是小班幼儿活动能力正在增强而自控能力差,所以做事具有冲动性,加上对不当行为的后果缺乏预测能力,对危险或有害事物缺少经验,所以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受到伤害。

因此家长和教师不仅要加强安全意识、承担起监护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积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幼儿逐步积累一些健康和安全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重点关注:

1、情感与态度方面

(1)懂得打针吃药时不哭不闹,学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2)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2、认知方面

(1)识别常见的医药用品,理解人们生病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

(2)积累有关打针和吃药的生活经验。

(3)消除对药片的恐惧,不害怕吃药。

3、动作技能方面

(1)能按药片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并能手口一致地数药片。

 

环境创设举例

 

 

集体教学活动举例:

例一:

活动名称:

小药片排排队(以科学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能按药瓶的颜色进行分类,并能手口一致地数药片。

2、消除对药片的恐惧,不害怕吃药。

活动准备:

课件《小药片,排排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

小朋友们,你们生病的时候去看过医生吗?

医生会怎么来帮助你们啊?

师:

原来医生可以帮我们开药,让我们吃了药之后身体赶快好起来,今天呀,我们的药片要来排排队啦。

二、出示红色、蓝色药片。

师:

你们看,这里有几个数字宝宝,你们认识他们吗?

一起来数一数吧。

师:

数字宝宝一这里有几片药宝宝啊,一片红色的药片宝宝(以此类推)

三、药片宝宝找家。

师:

药片宝宝要回自己的家啦,药片宝宝的家在哪里啊?

(药瓶)师:

这个药瓶是什么颜色的啊?

那他里面可以放什么颜色的药片宝宝?

师:

这个药瓶宝宝身上有什么数字啊?

那这个药瓶宝宝里面可以放几片药片啊?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小药片排排队

1、师:

老师今天请来了很多的药片宝宝。

师:

请他们一起和我们做游戏吧。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对药片进行相应的排队。

例二:

活动名称:

身体健康好宝宝(以艺术领域为主)活动目标:

1、探索身体会转动的部位,能够随着音乐做动作。

2、知道锻炼身体好。

活动准备:

课件《身体健康好宝宝》。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会动的部位

1、教师:

你平时锻炼身体吗?

你知道有哪些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2、教师与幼儿一起找一找身体中各个会动的部位,尝试活动这些部位。

二、学习儿歌:

《身体健康好宝宝》:

1、请幼儿欣赏儿歌。

2、教师可再次播放儿歌,幼儿跟着教师分段学习儿歌。

3、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完整朗诵儿歌。

三、律动:

快乐转转转

1、教师歌唱歌曲,并根据歌词自由编动作,请幼儿学习律动。

2、教师再次歌唱歌曲,鼓励幼儿模仿教师进行律动或自行仿编简单身体律动,如:

颈部、腰部转动等等。

3、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

身体转动时要慢一些,用力不可过大,以免扭伤身体。

儿歌:

身体健康好宝宝爱运动,身体好,做早操,蹦蹦跳。

头转转,肩绕绕,拍拍手,踏踏脚。

屁股再来扭一扭,

例三:

活动名称:

轻轻打喷嚏(以健康领域为主)活动目标:

1、知道对着别人打喷嚏是一件不卫生、不礼貌的事情。

2、学念儿歌,学习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轻轻打喷嚏》。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播放课件一,请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

老师今天感冒了,我想要打喷嚏,我可以直接就对着小朋友打喷嚏吗?

我要怎么做?

3、请幼儿自由发言讨论。

4、请幼儿看看说说哪些是不正确的打喷嚏的做法,应该要怎样做。

二.学儿歌。

1、请幼儿一边跟读儿歌,一边模仿正确的打喷嚏的动作。

2、看着其他的小朋友学习打喷嚏的动作,跟着老师念儿歌,做动作。

附录儿歌:

打喷嚏黄狗打喷嚏,对准了小狗"阿--嚏",吓跑了小鸭和小鸡。

河马打喷嚏,张大了嘴巴"阿--嚏",吓跑了乌龟和大鱼。

大象打喷嚏,伸长了鼻子"阿--嚏",吓跑了山羊和毛驴。

宝宝打喷嚏,捂住小嘴巴"阿--嚏",声音轻轻的。

例四:

活动名称:

保护小脚(以艺术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知道袜子、鞋子能保护自己的脚。

2、初步认识涂色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保护小脚》

2、蜡笔数盒,每人一张画有袜子轮廓的画纸。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请幼儿听故事《小脚的朋友》。

2、教师:

小脚丫丫的朋友是谁?

为什么说鞋子和袜子是小脚丫丫的朋友?

小脚丫丫离开了它的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师小结:

鞋子和袜子能够保护我们的小脚不受伤,所以小朋友们应该养成穿鞋袜的好习惯。

二、说一说

1、老师请幼儿观察自己的小脚和脚上穿的袜子、鞋子。

2、教师:

我们的小脚在哪里?

你的小脚呆在袜子和鞋子里感觉舒服吗?

你的袜子是什么颜色的?

三、涂色:

漂亮的袜子

1、演示给画有袜子轮廓的图形涂色的基本方法:

涂色应该按照一定的方向来回涂,在中间可以涂快一点,涂到边缘时要仔细地慢慢地涂;不要总在一个地方涂,要把整个袜子的轮廓都涂满,不要留空,也不要涂到轮廓线外面。

2、教师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画有袜子轮廓的画纸,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蜡笔,给袜子涂色。

3、教师可将幼儿的涂色作品在墙上展出,表演涂色完成得细致的作品。

例五:

活动名称:

青青生病(以科学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3以内的按数取物。

2、结合多媒体故事,说说自己有关打针和吃药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贴好数字1、2、3的空药瓶若干、积木做的药片若干、多媒体课件、小医生帽子、5只大筐子和10个小筐子、一次性针筒、药水瓶、药杯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

这几天天气变化大,小朋友容易生病。

有个宝宝叫青青,她生病了。

生病了很难受,又没有好朋友一起玩,真可怜!

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好不好?

2、出示多媒体故事《青青生病》。

二、生活经验交流

提问1:

如果生病了不吃药,不打针那会怎么样?

幼儿泛说。

小结:

对呀,如果生病了不吃药,或者不打针,病就不会好,不能来幼儿园了。

后来,青青听了妈妈的话怎么做的。

提问2:

你生病时有没有打过针呢?

打针时你怕吗?

请幼儿表演小医生给病人打针。

小结:

(出示多媒体):

小朋友真勇敢,医生打针一会儿就好了,我们打针不怕疼。

小小

针筒亮晶晶,针筒里面药水清,打针不怕真勇敢,身体健康真快乐!

提问3:

你生病时,有没有吃过药呢?

请小朋友来做爸爸妈妈给宝宝吃药。

:

小结:

(出示多媒体):

小朋友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

吃药的时候不能多吃,也不能大声地哭,以免呛到气管里有危险。

如果你把药带到幼儿园里,你知道交给谁吗?

(保健老师)

二、游戏:

小小药剂师

1、师:

今天还有一位客人,我们来看看他是谁?

2、“张医生”多媒体介绍。

张医生: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张医生。

刚才小朋友很勇敢,打针吃药都不怕。

今天张医生请小朋友做小医生。

我们药房里有许多药,请你们看着在药瓶上的数字来装药片,你们行吗?

师:

张医生请小朋友做小医生,你们愿意吗?

这里有些药瓶子,我们先看看药瓶上有什

么?

(数字宝宝)看看瓶子上是数字宝宝是多少?

(1、2、3)等一会儿请你看看药瓶上的数字是多少,然后在药瓶里就放几粒药。

放的时候看清数字,不要多放也不要少放。

明白了吗?

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将药瓶按数字进行分类。

师:

小医生们真能干!

请你们把桌上的药瓶放到医药箱里来。

放的时候看看药瓶上是数字1的放在1号箱子里,数字2的放在2号箱子里,数字3的放在3号箱子里。

三、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

“配药师”,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多层次的提供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

例六:

活动名称:

迪迪医生(以语言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试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打针吃药时不哭不闹,学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课件《迪迪医生》。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听教师讲故事《迪迪医生》。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1)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迪迪医生是怎么做的?

(2)幼儿欣赏故事第二段。

教师:

乌龟爷爷得了什么病?

迪迪医生是怎么给他治病的?

乌龟爷爷害怕打针吗?

(3)幼儿欣赏故事第三段。

教师:

大象伯伯得了什么病?

迪迪医生是怎么给他治病的?

滴药水时,大象伯伯是怎么样做的?

它害怕吗?

(4)幼儿欣赏故事第四段。

教师:

小猴得了什么病?

迪迪医生是怎么给他治病的?

吃药时,小猴是怎么样做的?

它害怕吗?

二、讨论和交流

1、幼儿自由讨论感冒了会怎么样?

都有什么症状?

针对不同的症状,医生会怎么样做?

2、幼儿说说自己生病时打针吃药会不会害怕,有没有哭闹的经历。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打针吃药时应该怎么做才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小结:

小朋友生病了,遇到医生要给你打针吃药,我们就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这样病才会好的快。

三、延伸活动角色游戏——小医生

例七:

活动名称:

肚子为什么会疼(以科学领域为主)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知道吃东西前要先洗手。

2、知道导致肚子疼的原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肚子为什么会疼》。

活动过程:

一、学念儿歌。

1、幼儿欣赏儿歌。

2、幼儿理解儿歌。

师:

苹果说什么呀?

为什么它要小朋友先去洗手?

如果小朋友用脏手去拿了苹果吃了,小朋友会怎么样呢?

3、幼儿跟着教师学念儿歌数遍。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音准确。

二.讨论:

为什么会肚子痛1、了解肚子痛的原师:

小朋友现在都知道了,吃东西前要先洗手,这样肚子就不会痛了,那么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会让小朋友肚子疼呢?

师:

可不可以吃很多冷饮?

可不可以吃脏东西?

用脏手吃东西会肚子疼吗?

吃很多好吃的,吃得很撑会不会肚子疼?

2、讨论:

怎么做肚子就不痛了?

3、小结:

小朋友们要少吃冷饮,吃饭不要吃太多,吃东西前要先洗手,不吃没洗干净的东西,肚子就不会痛了。

肚子痛就要赶紧告诉爸爸妈妈,然后让他们送你去医院。

附录:

儿歌:

我是一个大苹果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

例八:

活动名称:

小药瓶娃娃(以艺术领域为主)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药瓶制作娃娃。

2.知道一些废旧物品还可以再利用。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药瓶娃娃》。

2.教师准备好人手一个白色的塑料小药瓶的剪成五官、装饰物的即时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幼儿欣赏小药瓶的图片。

教师:

这是生病时医生开的小药瓶。

你觉得药吃完以后,瓶子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2、幼儿自由发言。

3、教师:

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小药瓶的用处,原来像小药瓶这样的废旧物品是很有用的!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把药瓶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娃娃呢!

二、展示制作过程

1、幼儿完整欣赏制作过程。

2、示范:

将小药瓶的瓶盖部分向下,上面较大的部分作为娃娃的头部。

然后选择一些准备好的即时贴娃娃五官和其他装饰物贴在瓶子表面即可。

三、幼儿制作

1、幼儿选用已有材料,跟随制作步骤,制作一个小药瓶娃娃。

2、请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娃娃在设计和制作上有什么特点,如:

我的娃娃表情是怎样的,所以用了嘴角上翘的嘴巴;我的娃娃是一个小姑娘,因为我在上面贴了一个蝴蝶结。

例九:

活动名称:

小熊拔牙(以健康领域为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复述。

2、学会保护牙齿、保持口腔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l、小熊拔牙挂图一套。

2、小熊手偶或玩具一件。

3、小熊头饰、医生帽子、医生的药箱及相应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表演:

小熊拔牙。

边放音乐,教师边表演故事。

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知道应如何保护牙齿。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小熊最爱吃什么?

2、它为什么要拔牙?

3、帮助幼儿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如,什么时间刷牙,应该怎样刷?

想吃甜食怎么办?

什么时候吃?

吃完应该怎么办?

4、与老师一起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5、情境表演:

一名幼儿扮演小熊,一名幼儿扮演医生,教师复述故事,幼儿进行表演。

6、引导幼儿进行迁移性讲述,除了爱护牙齿,还要爱护哪些部位?

(眼睛、耳朵、鼻子、四肢等,怎样爱护它们嫩?

简单了解如何保护身体器官。

 

个别化学习活动举例:

活动名称

认识视力表

材料提供

视力表图

片、认指棒、

纸和笔。

玩法

模仿小医生用认指棒指图案帮助别人测量视力。

观察要点1、幼儿是否知道视力表的用途。

2、幼儿能否模仿医生正确使用视力表。

小小医药箱

听诊器、体温计、针筒、血压器等各种医学用品。

说说医药箱里各种医学用品的名称,并能正确使用。

1、幼儿是否知道医药箱里各种用品的名称。

2、幼儿能否正确使用玩具医药箱里的用品。

药瓶盖配对

各种画有不同数字和点数的药瓶子和瓶盖。

按照瓶盖上的数字和点数进行配对。

观察幼儿能否将瓶子和瓶盖上的数字和点数进行正确配对,并拧好瓶盖。

小小药剂师

1、各种图形的药片若干。

2、自制小医院的挂号窗口。

药剂师按照药瓶盖上的图形匹配相应图形和数量的药片给小病人。

观察幼儿能否正确区分不同图形,并找到相应数量和图形的药片。

 

生活活动:

内容一:

肚子为什么会痛

措施:

1、故事《青青生病了》,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吃东西前要先洗手,养成卫生好习惯

2、儿歌:

洗手歌(培养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内容二:

爱干净的宝宝

措施:

1、谈话活动:

爱干净的好宝宝,提醒幼儿吃好东西后学会正确擦脸的方法。

2、在放毛巾的篮子旁贴上正确擦嘴的示意图,提醒幼儿擦嘴。

运动游戏:

游戏一:

名称:

救护车

材料:

救护车挂饰、小医院标志、病人家标志、小汽车

玩法:

幼儿扮演“救护车”开着先去病人家,再送去医院抢救病人,途径提醒幼儿要注意保证安全。

游戏二:

名称:

搬运饮水桶

材料:

饮水桶、搬运路线标志、娃娃、小屋。

玩法:

幼儿扮演送水人员沿着搬运路线将饮水桶从起点搬运至目的地。

搬运时两名幼儿合作也可。

其他相关活动举例:

社区活动:

参观尽心大药房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药房的形式,了解买药需要知道的注意事项。

2、通过参观药房,尝试不怕吃药。

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14日上午10:

00

活动地点:

尽心大药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步行至尽心大药房。

要求幼儿注意安全,找个好朋友牵手,排好队一起走。

二、请张心睿妈妈带领参观药房,了解药片分类。

1、中药

2、西药

三、情景模拟:

我来买药。

请个别幼儿尝试买药,了解买药步骤。

1、先根据病症选药

2、然后找药

3、最后到柜台付钱,拿药

四、交流讨论:

原来吃药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小班的宝宝都很勇敢,不怕打针吃药!

家长与社区资源利用:

1、请家长配合带来各种纸巾,引导幼儿用纸巾擦鼻涕。

2、请家长配合带来白衬衫、口罩、一次性医用卫生用品等。

3、收集相关小医生的信息,与幼儿交流看病的生活经验。

4、带孩子上医院时指导孩子观察医院的主要设备及用途。

5、和孩子一起进行家庭锻炼,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6、帮助幼儿消除恐惧感,不怕打针,学会吃药的方法。

7、在网站的家园共育栏中向家长介绍在家中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主题小结

健康和安全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是最首要的。

但是小班幼儿活动能力正在增强而自控能力差,所以做事具有冲动性,加上对不当行为的后果缺乏预测能力,对危险或有害事物缺少经验,所以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受到伤害。

因此家长和教师不仅要加强安全意识、承担起监护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积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幼儿逐步积累一些健康和安全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温暖的春季,细菌很容易滋生,各种呼吸道疾病也接踵而来,这段时间班级中生病和打预防针的孩子渐渐多了。

主题《小医生》的大目标是:

识别常见的医药用品,理解人们生病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

起先许多孩子认为看病就是打针吃药,对医生是如何看病的步骤、过程所知甚少,我们通过创设情景环境模拟小医生和角色游戏的丰富,以暗示或反问的方式设置问题情景,采取“点―面-点”的模式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这方面的经验。

例如:

先让幼儿先通过回忆医生看病时使用的工具到认识这些医用用品,了解它们的作用,然后面向全体,给每个孩子平等的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比比中积累相关的经验。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其思维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我在组织“小医生”活动时,利用了多媒体录像,帮助幼儿回忆、再现生病、看病的过程,以直观的卡片,玩具来认识医药用品,以故事、歌曲、游戏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妈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

”、“医生是怎样为病人看病的?

”等等内容。

3-4岁的小年龄孩子好模仿。

平时的榜样和鼓励,能让他们在心理上渐渐接受生病了要打针这个事实,继而产生“打针疼痛的时候忍一忍,要做个勇敢的孩子”的情感。

同时部分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关爱和勇敢情绪也会感染许多的同伴,继而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

与此同时,孩子们也知道了如何使自己变成一个健康娃娃,不让自己生病,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卫生习惯贯穿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