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32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docx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

第二章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迹系统设计

1.任务

任务一:

产生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沿黑线转圈的控制程序;

任务二:

产生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带状态显示沿黑线转圈的控制程序;

2.要求

(1)能控制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沿黑线实现转圈功能;

(2)行走过程中小车一直压着黑线走,不得冲出黑线圆圈之外或之内;

(3)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可以从小于90度的任意方向寻找到黑线圆圈;

2.1项目描述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

在智能寻迹避障小车电机控制系统之上扩展寻迹电路,然后运用C语言对系统进行编程,使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实现沿黑线转圆圈的功能,并且在行走过程中小车一直压着黑线走,不得冲出黑线圆圈之外或之内;当人为将小车拿开,再从小于90度的任意方向放置小车,小车应能重新找回轨道,并沿黑线继续转圈。

通过该项目的学习与实践,可以让读者获得如下知识和技能:

☞继续掌握单片机I/O端口的应用;

☞掌握红外线收、发对管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掌握数码管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掌握单片机C语言的编程方法与技巧;

☞能够编写出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沿黑线实现转圈功能的控制函数;

2.1必备知识

2.1.1关于红外线传感器

红外线定义: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

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

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

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红外线发射器:

红外线发射管在LED封装行业中主要有三个常用的波段,如下850NM、875NM、940NM。

根据波长的特性运用的产品也有很大的差异,850NM波长的主要用于红外线监控设备,875NM主要用于医疗设备,940NM波段的主要用于红外线控制设备。

如:

红外线遥控器、光电开关、光电计数设备等。

红外线对管应用:

本项目中,小车的寻迹功能采用红外线收、发对管实现。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两对红外线收、发对管安装在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底盘正前方,红外发射管一直发射信号,接收管时刻准备接收信号。

两对对着地的红外管发射红外信号,信号在白色的地面上反射回接收管,通过接收管把信号送回单片机进行处理,完成相应的动作。

假如在黑色的地面上,信号被地面吸收,就无信号返回,单片机检测到无信号,根据程序也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如图2.1所示为红外线收、发对管外型示意图。

图2.1红外收、发对管外形图

2.3案例设计

2.3.1系统设计方案

本项目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红外寻线传感器来实现小车寻线功能。

系统设计框图如图2.2所示。

图2.2系统设计框图

2.3.2硬件电路设计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线电路原理图如图2.3所示:

它是在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基础上直接由单片机的P3连接红外线收、发对个构成的,其中单片机的P3.5端口控制左边寻线电路模块,右边寻线电路模块由P3.6控制。

为了保准巡线信号的准确度,一般要求左、右红外发射对管安装时离地面高度控制在0.5cm内比较理想,距离太大,可能造成信号不灵敏,巡线不够准确,距离太小,也可能造成小车前进会与地面产生刮擦,从而损坏器件;另外,左、右收、发对管安装的距离应保持在比黑线条的宽度多一点,做到夹在黑线条,并处于黑线条的边缘,不能压在黑线上。

这样巡线才能准确。

图2.3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线电路原理图

2.3.3系统软件设计

任务一:

产生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沿黑线转圈的控制程序;

1、源程序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outP2

sbitzuo1=P0^1;

sbitzuo2=P0^0;

sbityou1=P0^3;

sbityou2=P0^2;

sbitzuod=P3^5;

sbityoud=P3^6;

sbitqiand=P3^7;//左右前3个红外传感器

sbitjiao=P0^6;

sbitD1=P2^0;

sbitD2=P0^7;

voiddelay(uintx)

{

uchari;

while(x--)

for(i=0;i<123;i++);

}

voidqian()

{

zuo1=0;

zuo2=1;//左边往前

you1=0;

you2=1;//右边往前

}

voidhou()

{

zuo1=1;

zuo2=0;//左边往后

you1=1;

you2=0;//右边往后

}

voidzuo()

{

zuo1=1;

zuo2=0;//左边往后

you1=0;

you2=1;//右边往前

}

voidyou()

{

zuo1=0;

zuo2=1;//左边往前

you1=1;

you2=0;//右边往后

}

voidmain()

{

while

(1)

{

if(zuod==0&youd==0)//如果左右两个传感器没有检测到黑线

{

qian();//直走

}

if(zuod==1&youd==0)//如果左边的传感器检测到黑线

{

while

(1)

{

zuo();//左转

D1=0;

if(zuod==0)//一直左转到传感器检测不到为止

{

D1=1;

break;//跳出循环

}

}

}

if(youd==1&zuod==0)

{

while

(1)

{

you();

D2=0;

if(youd==0)

{

D2=1;

break;//道理同上

}

}

}

}

}

2、程序运行及调试

按图2.3连接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控制电路,编译以上程序,将产生的可执行文件烧写到智能寻迹避障小车的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然后将小车放置在黑线圆圈的任意位置,开启电源,小车会沿着黑线不断转圈;将小车从黑线上拿走,然后再放放置黑线旁边,只要小车与黑线不成90度放置,则小车通过自我修正,会重新找到黑线轨迹,继续转圈。

3、程序设计思路

基本思路是:

先判断智能寻线小车左、右寻线传感器是否夹在黑线边缘,如果是说明寻线传感器处于白色区域,则小车前进;如果不是,则再判断左、右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如果左边传感器压到黑线,左传感器指示灯D1亮,说明小车已经偏右,则应调左转函数修正,使左边传感器退出黑色区域;当退出黑色区域后,左传感器指示灯D1灭;当右边传感器压到黑是,方法跟左边处理类是:

调用右转函数修正,同时D2亮,修正完,D2灭。

总之,小车在沿黑线转圈过程中,左、右寻线传感器始终是夹在黑线边缘(即白色区域)的,如果不在白色区域,就要根据情况调用左转、或右转函数进行修正。

程序流程图如图2.4所示:

图2.4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寻黑线转圈流程图

任务二:

产生智能寻迹避障小车带状态显示沿黑线转圈的控制程序;

1、源程序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outP2

sbitzuo1=P0^1;

sbitzuo2=P0^0;

sbityou1=P0^3;

sbityou2=P0^2;

sbitzuod=P3^5;

sbityoud=P3^6;

sbitqiand=P3^7;//左右前3个红外传感器

sbitjiao=P0^6;

sbitD1=P2^0;

sbitD2=P0^7;

ucharcodeZM[]={

0x03,0x9f,0x25,0x0d,0x99,0x49,0x41,0x1f,0x01,0x09,

};

voiddelay(uintx)

{

uchari;

while(x--)

for(i=0;i<123;i++);

}

voidqian()

{

zuo1=0;

zuo2=1;//左边往前

you1=0;

you2=1;//右边往前

}

voidhou()

{

zuo1=1;

zuo2=0;//左边往后

you1=1;

you2=0;//右边往后

}

voidzuo()

{

zuo1=1;

zuo2=0;//左边往后

you1=0;

you2=1;//右边往前

}

voidyou()

{

zuo1=0;

zuo2=1;//左边往前

you1=1;

you2=0;//右边往后

}

voidmain()

{

while

(1)

{

if(zuod==0&youd==0)//如果左右两个传感器没有检测到黑线

{

qian();//直走

out=ZM[1];

}

if(zuod==1&youd==0)//如果左边的传感器检测到黑线

{

while

(1)

{

zuo();

out=ZM[3];//左转

D1=0;

if(zuod==0)//一直左转到传感器检测不到为止

{

D1=1;

break;//跳出循环

}

}

}

if(youd==1&zuod==0)

{

while

(1)

{

you();

out=ZM[4];

D2=0;

if(youd==0)

{

D2=1;

break;//道理同上

}

}

}

}

}

2、程序运行及调试

程序的运行与调试与任务一相同,当程序下载到小车控制电路单片机中,开机运行,小车除完成任务一的动作外,还会在小车行进过程中在数码管上显示小车的状态,比如,小车前进,则在数码管上显示“1”;小车左转弯则在数码管上显示“3”;小车右转弯则在数码管上显示“4”。

3、程序设计思路

程序设计思路与任务一基本相同,只是在小车直行、左转、右转函数后面调用相应的状态显示字符。

其程序流程图如图2.5所示。

图2.5带小车行走状态显示、转圈程序流程图

2.4相关知识

2.4.1显示模块

显示器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其种类繁多,但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是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和液晶显示器(LCD)两种。

由于这两种显示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接口容易实现,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介绍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接口电路。

1、LED结构与原理

LED显示器又称为数码管,它主要由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如图2.6(a)所示。

图中,a~g为数字或字符显示段,h段为小数点显示,通过a~g为7个发光段的不同组合,可以显示0~9和A~F共16个数字和字母。

例如,当a、b、g、e、d段亮时,显示数字“2”,当a、f、e、g段亮时,则显示字母“F”。

LED可以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结构,如图2.6(b)和(c)所示。

其中图(b)为共阴极结构。

即把8个发光二极管阴极连在一起。

这时如果需要点亮a~g中的任何一盏灯,则只需要在相应端输入高电平即可;输入低电平则截止。

比如我们现在要显示数字“3”,则只要在对应的a、b、c、d、g段送入高电平,在其他端送入低电平即可,点亮为“3”。

图(c)为共阳极结构。

其显示端输入低电平有效,高电平截止。

(a)引脚分布图(b)共阴LED(c)共阳LED

图2.6八段LED显示块

表2-1列出了共阳极与共阴极LED显示器显示数字、字母与显示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2-1显示器显示数字、字母与显示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显示字符

共阴极段码

共阳极段码

显示字符

共阴极段码

共阳极段码

0

3FH

C0

8

7FH

80H

1

06H

F9

9

6FH

90H

2

5BH

A4

A

77H

88H

3

4FH

B0

B

7CH

83H

4

66H

99H

C

39H

C6

5

6DH

92H

D

5EH

A1H

6

7DH

82H

E

79H

86H

7

07H

F8

F

71H

8EH

2、LED显示器显示方式

点亮LED显示器有两种方式:

一是静态显示;二是动态显示。

所谓静态显示,就是当显示器显示某一个字符时,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恒定地导通或截止。

如图2.7所示为4位静态LED显示器电路。

该电路每一位可单独显示。

只要在要显示的那位的段选线上保持段选码电平,该位就能保持显示相应的显示字符。

这种电路的优点是:

在同一瞬间可以显示不同的字符;但缺点就是占用端口资源较多。

从图2.8可以看出,每位LED显示器需单独占用8根端口线,也就是说需要占用单片机的1个端口,而对于MCS—51单片机而言,端口资源是比较少的。

因而,在显示的数据位较多时往往不采用此种设计方法,而是采用动态显示方式。

所谓动态显示,就是将要显示的多位LED显示器采用一个8位的段选端口,然后采用动态扫描方式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

如图2.8所示为4位LED动态显示电路。

图2.74位静态LED显示器电路

图2.84位动态LED显示器电路

在此电路中,单片机的P1口用于控制4位LED的段选码;P2口的P2.0~P2.3用于控制4位LED位选码。

由于所有的段选码连在一起,所以同一瞬间只能显示同一种字符。

但如果要显示不同字符,则要借助位选口来控制。

(如果LED为共阴,则P2.0~P2.3输出高电平,为共阳则P2.0~P2.3输出为低电平。

)例如,现在要显示5678四个数字,则首先应该将“5”的显示代码(共阴LED的显示代码为6DH,共阳LED的显示代码为92H)由P1.0送出。

然后P2.0~P2.3输出相应位码(共阴LED时P2.0~P2.3输出1000,共阳LED时P2.0~P2.3输出0111)时,则可以看到在数码管1上的显示数字“5”。

再将显示的数字“5”延时5~10ms,以造成视觉暂留效果;同时代码由P1.0送出。

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余3个数字“678”送数码管2、3、4显示,最后则可以在4位LED上看到“5678”四个数字。

为了使显示效果稳定,可以使每个数码管显示的数字不断重复,当重复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加之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便可以看到相当稳定的“5678”四个数字。

表2-2为模拟以上显示的过程表(以共阴LED设置显示代码,共阳与此相反。

表2-24位动态LED扫描显示状态

段选码

P1.7至P1.0

段选码

P2.3至P2.0

LED显示

数码管1

数码管2

数码管3

数码管4

6DH

01H

7DH

02H

07H

04H

7FH

08H

3、LED显示器接口实例

实例1:

用LED数码管显示数字“6”

本例用LED数码管显示数字“6”,接口电路如图2.9所示(采用共阳极数码管)。

实现方法:

图2.9中数码的电源由单片机P2.0引脚控制,当P2.0为低电平时数码管被点亮,然后由P0控制数码管显示的数字,根据表2—1输出数字”6”。

图2.9数码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程序设计如下:

//实例1:

用LED数码管显示数字“6”

#include//包含51单片机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voidmain(void)

{

P2=0xfe;//P2.0引脚输出低电平,数码显示器接通电源准备点亮

P0=0x82;//让P0口输出数字"5"的段码92H

}

实例2:

用4位数码管静态显示“1234”

实现方法:

图2.10为4位静态显示电路,在该电路中每一个数码管占用1个单片机并行端口,因而可以同时显示不同的数字,但这种方式由于过多地占用了单片机端口资源,故在实际设计中不实用,特别是显示数位数多时,不采用该种方式,而是采用动态方式实现。

图2.104位数码管静态显示电路

程序设计如下:

//实例2:

静态显示数字“1234”

#include//包含51单片机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

函数功能:

主函数

******************************************/

voidmain(void)

{

P0=0x6d;//将数字5的段码送P0口

P1=0x7d;//将数字6的段码送P1口

P2=0x07;//将数字5的段码送P2口

P3=0x7f;//将数字6的段码送P3口

while

(1)//无限循环,防止程序跑飞

;

}

实例3:

用4位数码管动态显示“1234”

实现方法:

上例虽然实现同时显示不同数字的功能,但浪费端口资源严重,故在实现多位同时显示不同数字时多采用如图2.11所示的动态显示,这种方式能够利用较少的端口实现较多位的数字显示,因而得以实用。

图2.114位数码管动态显示

程序设计如下:

//实例3:

用4位数码管动态显示“1234”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ucharcodeDIS_SEG[4]={0xf9,0xa4,0xb0,0x99};

ucharcodeDIS_BIT[4]={0x01,0x02,0x04,0x08};

voiddelay(uintk)

{

uinti,j;

for(i=0;i

{for(j=0;j<121;j++)

{;}

}

}

voidmain(void)

{

ucharcnt;

while

(1)

{

for(cnt=0;cnt<4;cnt++)

{P0=DIS_SEG[cnt];

P2=DIS_BIT[cnt];

delay(100);

P2=0X00;//每开段位就关闭全部显示可以起到消影的作用。

}

}

}

2.5拓展提高

2.5.1思考练习

1、本案例设计中智能巡迹避障小车的巡线功能与那些器件有关?

如何保证巡线的准确性?

2、智能巡迹避障小车沿黑线转圈与沿黑线走“S”型路线的控制程序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

3、数码管动态扫描如何实现?

如何出现数码管显示出现“闪烁”现象,应如何消除?

2.5.2拓展训练

任务:

在单片机的P2口扩展一片LCD1602作为显示器件,显示智能小车的行走状态。

要求:

1、设计满足任务要求的系统硬件电路。

2、给出程序的设计思路,画出详细的程序流程框图。

3、给出程序清单并加上必要的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