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期末复习资料.docx
《《对外贸易》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贸易》期末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贸易》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1、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过程的总结,及特点
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始于秦朝,兴于汉代,繁荣于唐宋元朝,发展于明朝,暗淡于清朝。
总结: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特点:
1、国家垄断对外贸易;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3、丝织品和陶瓷是长期占优势的出口产品;4、自然经济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5、海关管理制度萌芽产生。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评价
(1)阶段性特点
1、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出口:
农副产品、原料产品;进口:
恢复经济的重要物资和生产资料。
2、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出口商品增加了工业品和成套设备;扭转了逆差,实现了顺差;贸易国增加。
3、1958—1965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民经济面临困难;外贸出现先增长—下降—增长的波动。
4、1966—1978(十年动乱和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0年,对外贸易几乎停滞。
5、1979—2001(改革开放后到入世前),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品为主。
6、2002年(入世后)至今
2002年跃居全球第四大贸易国,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对外贸易伙伴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伙伴达到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评价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完善;3)国际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4)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域;5)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6)服务贸易稳健发展。
2、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足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由品牌和营销网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还有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且占一定比重。
4)对外贸易方式仍呈初级化;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6)外贸依存度过高;7)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体低下。
3、外贸依存度
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
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即,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内)生产总值。
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
4、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一、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技术进步;扩大就业;国际环境。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提高了伙伴国福利;提供广阔市场;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5、外贸代理制
指由外贸公司充当国内客户和供货部门的代理人,代理委托方签订进出口合同,收取一定的佣金或手续费,盈亏由委托单位负责的制度。
6、对外开放的含义、主要内容、根本内容
1、含义:
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有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发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2、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3、根本内容:
发展对外贸易。
(其是后两者的物质基础)
7、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点——线——面;沿海——内地——全面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港口)→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边境市、镇→沿江和内陆各省会→西部地区。
形成了由点到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1、重商主义及其评价
1、历史背景
15~17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国家实力体现在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战争、征服他国、占有更多殖民地。
早期重商主义:
货币差额论;关注金银本身的流动,限制金银输出。
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关注商品的流动,通过出口或顺差赚取金银。
2、主要观点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国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一国所得就是他国所失。
(零和理论)。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3、评价
批判(经济自由主义者):
金银货币财富观,混淆了财富和货币。
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
肯定:
在当时起过进步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
国家干预;贸易顺差。
2、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
扩展:
新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
Y=C+I+G+(X-M)
结论:
贸易顺差(X-M)的扩大,能使一国国民收入(Y)成倍增长。
政府应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扩大贸易顺差。
由于这种对外贸易理论与重商主义相似,因而被称作新重商主义。
3、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提出者、理论的内容等)
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成本,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各国不一定要专门出口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只需要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并参与对外贸易,就能从中获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
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4、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启示
(1)国际分工理论
1、主要内容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征。
2、对中国的启示
1)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2)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应遵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立足国情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抵消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剥削性、不平等性对我国的影响。
要发展对外贸易,又不能过度依赖对外贸易。
(2)国际价值理论
1、主要内容
1)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交换尺度的,而国际价值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要进入国际市场,意味着同一商品拥有两种价值尺度——国内(别)价值和国际价值,而且这两种价值尺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即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
3)利用国内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尺度之间存在差异,可以使贸易双方在国际交换中实现互利。
2、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实现国内价值的增值,取得贸易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
应以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为重,即在保证全局的、长远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条件,参与国际交换,获取贸易利益。
(3)社会再生产理论
1、主要内容
1)在一国范围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达到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平衡关系。
2)必须通过对外贸易来解决社会再生产对各种比例关系的需要。
2、对中国的启示
应发展对外贸易调剂余缺,扩大经济规模,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5、技术差距论
技术资源相对丰富,或者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就可凭借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引发该产品的国际贸易,直到技术模仿国能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先后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
即:
(1)新生期;
(2)成长期;(3)成熟期;(4)销售下降期;(5)让与期。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1)新生期:
创新国生产并满足国内需求。
(2)成长期:
创新国开始出口到其他发达国家,其他发达国家模仿生产。
(3)成熟期:
发展中国家模仿生产,创新国出口下降。
(4)销售下降期:
其他国家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创新国出口进一步下降直到为0。
(5)让与期:
创新国丧失比较优势成为净进口国
7、重叠需求理论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近,其需求结构就越相似,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越有可能发生贸易)。
林德指出重叠需求理论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或制成品。
他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是由自然资源的禀赋不同引起的,所以,初级产品的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
初级产品的贸易可以在收入水平相差很大的国家之间进行,所以,初级产品的贸易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说明。
而工业品贸易与两国的发展水平或收入水平有密切关系。
所以,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工业品贸易。
另外,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之间对工业品的重复需求范围较大,因此工业品的贸易应主要发生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8、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是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作用的结果。
在一国市场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和追求差异产品是矛盾的。
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同一类产品存在差异性,工业品的差异性更显著。
一国如果生产所有的差别化产品,就很难实现规模经济。
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国际贸易。
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和产量,异质产品仍可大规模生产,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一国专业化生产同一产业的某些差异化产品,另一国专业化生产同一产业的另一些差异化产品,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厂商都可以享有规模经济利益,两国的消费者都可以满足多样化产品需求。
这一基本观点由保罗·克鲁格曼在其新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性论文《报酬递增、差异产品和国际贸易》作出了完整准确的论述。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启示
产业内贸易理论揭示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没有比较优势时,仍可以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来获取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或产业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9、战略贸易理论
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
政府选择有发展前途且外部效应大的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
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很相似。
不同:
保护对象: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前途的幼稚产业
战略贸易理论——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点且外部效应大的战略性产业
保护手段: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高关税、禁止进口
战略贸易理论——除了高关税、禁止进口等贸易保护措施,还包括政府补贴政策(具有战略意义)。
10、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1、以质取胜战略
(1991年)包括:
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2、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3、创名牌出口商品。
战略措施:
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和执法(法律环境);2、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a.自主研发b.外部引进);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4、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扶持名牌);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
2、科技兴贸战略
(1999年)是“科教兴国”战略在外经贸领域的具体体现。
3、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1、必要性
当时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四大传统出口市场:
中国香港、日本、美国、欧盟。
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作用
4个有利于:
(1)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
(2)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4)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措施:
深度开发传统出口市场(发达国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东南亚、非洲、拉美、独联体、东欧国家等)。
4、优进优出战略
1、含义:
所谓“优进”,就是从我国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要根据国情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
所谓“优出”,就是不仅要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还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2、必要性
(1)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2)“优进优出”是中国外贸面临下行压力的必然选择。
优进优出的重点:
一要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二要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三是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四是积极扩大进口。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1、对外贸易的经济调节手段(汇率、税收手段等)
(1)汇率调节
1.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汇率如何影响外贸:
本币汇率上升(升值),促进进口、抑制出口;本币汇率下降(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2)税收调节
出口退税范围
出口退税税种和税率
增值税退税额=(增值税发票金额)/(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消费税退税额=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退税计税依据(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比例税率+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退税计税依据×定额税
(3)信贷调节
1、进出口信贷: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银行向进出口商提供贷款,以鼓励出口、确保进口的重要措施。
设立专门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
2、出口信用保险:
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
2、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外汇管理、配额管理等)
(1)外汇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
1、概念:
所谓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支出、结算、买卖和使用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主要目的是集中使用该国的外汇,防止外汇投机,限制资本的流出和流入,稳定货币汇率,改善和平衡国际收支。
2、贸易外汇管理制度:
(1)银行结售汇制度;
(2)银行售付汇制度:
1.售汇制度;2.付汇制度;(3)出口收汇核销制度;(4)进口付汇核销制度;(5)贸易外汇账户管理制度。
(2)配额管理(商务部)
所谓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或根据政府间贸易协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或出口实行数量限制。
1.进口配额:
绝对配额、关税配额
2.出口配额:
主动配额、被动配额
(3)检验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4)海关管理(海关总署)
职能:
1.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
2.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
3.查缉走私。
4.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第五章、中国技术贸易
1、技术贸易的特点
1、多数是使用权的转让。
2、往往伴随着商品贸易,即引进技术与进口设备相结合。
3、是较长期的合作过程。
4、价格确定难度大。
5、涉及的法律复杂。
6、技术输出方对技术输出监管严格。
2、技术贸易的内容
(1)专利权
专利是政府主管部门授予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
包括:
专有权(所有权)、实施权(包括制造权、使用权)、许可使用权、销售权、放弃权。
专利的分类:
中国专利法规定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有三种: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是最主要的一种。
(1)发明专利(invention):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实用新型专利( patentforutilitymodel)
实用新型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3)外观设计专利(designpatent)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
专利的特点:
(1)独占性,只有专利权人才有权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
(2)地域性,有地域范围限制。
(3)时间性,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是10年。
均自申请之日起算。
4)公开性
3、取得专利权的条件: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2)专有技术
是享有一定价值的、可以利用的、未在任何地方公开过其完整形式和不作为工业产权取得任何形式保护的技术知识、经验、数据、方法,或上述对象的组合。
一般指没有申请专利的知识产权(技术)。
专有技术的所有人依靠自身的保密手段来维持其所有权。
(3)商标权
1、商标:
是生产者或销售者为将自己的商品与他人制造或销售的商品区别开来而为商品加上的显著性标志。
商标的构成:
文字、图标或二者组合
2、商标权:
是一国商标主管部门根据商标授予商标申请人一种商标专用权。
商标权具体包括:
独占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等
商标权的特征:
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商标权的确立:
申请在先原则
(4)计算机软件
3、技术贸易的方式
(1)许可贸易
1.独占许可:
几乎等同于所有权的转让,转让费较高。
2.排他许可(全权许可):
排他许可是仅排除第三方而不排除许可方。
3.普通许可:
许可方还有权再向第三方转让该项技术。
4.从属许可:
被许可方可转售给第三方。
5.交叉许可(互换许可):
交叉许可既可以是独占性的,也可以是非独占性的。
(2)特许经营
特许专营是指由一家成功经营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方法或经验转让给另一家企业的一项技术转让合同,后者有权使用合同内注明的东西,但须向前者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
特许专营是发达国家的厂商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形式。
风险小,发展中国家的厂商也乐于接受。
(3)技术服务和咨询
(4)合作生产
(5)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
一是硬件技术,即设备本身;二是软件技术。
4、我国技术进出口的特点
(1)技术进口
1、呈快速增长趋势;2、技术引进以专有技术许可、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等方式为主;3、区域发展不平衡;4、技术引进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计算机服务业是技术引进的重点行业。
(1)技术出口:
1、技术出口以计算机软件出口、技术咨询与服务和专有技术许可为主。
2、区域发展不平衡。
3、技术出口集中在软件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服务业等领域。
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关系
1、中美贸易关系
中美是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两个国家。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植物产品和化工产品。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
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2、中日贸易关系
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
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
主要问题:
更多的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3、中俄贸易关系
中国是俄罗斯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6年,矿产品、木及制品和机电产品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2016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商品增长最快的是运输设备,其次为贵金属及制品。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
中俄经贸合作前景:
1、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将带动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的更大发展。
2、经济互补性将继续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动力。
3、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加剧,或成为中俄合作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