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02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

《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届中考物理 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docx

最新届中考物理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考试必备

题型复习

(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

题型之一 估测题

1.(2018·曲靖)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B)

A.正常人听觉频率的范围是20~2000Hz

B.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s

C.人体密度约为0.7×103kg/m3

D.体育中考时,学生肺活量一般为2000~5000L

2.(2017·昆明)对下列物理量数值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C)

A.同学们使用的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0g

B.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m/s

C.让人感觉舒适而温暖的室内温度是25°C

D.一盏家用节能灯正常工作的电流为2A

3.(2017·曲靖)对下列物理量的估计,较合理的是(D)

A.中考体育使用的单人跳绳,长度约为8dm

B.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30N

C.家用小台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

D.升国旗时,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1min

4.(2016·云南)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

A.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5kg

B.学业水平考试期间室外气温约为50℃

C.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40cm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

5.(2015·曲靖)以下估计较合理的是(A)

A.平时在餐厅里吃过桥米线,汤的温度低于100℃

B.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1分钟

C.坐在座位上上课时,黑板上的字处于人眼的明视距离上

D.提起一桶家用饮水机的桶装水大约需要500N的力

6.(2018·云南玉溪市二模)观察家用冰箱中所蕴含的物理量,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C)

A.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360V

B.冷冻室里的冻肉的温度为10℃

C.照明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电冰箱的外壳高度约为5m

7.(2018·昆明五西山区二模)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C)

A.餐桌的高度约为150cm

B.一部华为手机的质量约为50g

C.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

D.广播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20min

8.(2018·昆明盘龙区一模)对下列物理量数值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D)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220V

B.液晶显示电子计算器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A

C.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D.昆明夏季白天的平均气温约为23℃

9.(2018·昆明五华区一模)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B)

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50g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昆明夏天最高气温约为40℃

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

10.(2018·云大附中一模)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C)

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20g

B.物理试卷一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0m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一个节能灯工作1h大约消耗电能1kW·h

11.(2018·曲靖二模)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10cm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约为37℃

C.某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D.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约为5min

12.(2018·大理祥云县二模)下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据或常识,不符合实际的是(C)

A.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1.1m/s

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g

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8cm

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

题型之二 物理学史及实验方法题

物理学史

1.(2018·广东)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A)

A.牛顿第一定律B.欧姆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D.焦耳定律

2.(2018·襄阳)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单位.电流的单位是用下列哪位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D)

A.法拉第B.帕斯卡

C.牛顿D.安培

3.(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A)

A.欧姆B.法拉第

C.伽利略D.焦耳

4.(2018·潍坊)最先精确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的物理学家是(B)

A.欧姆B.焦耳

C.奥斯特D.法拉第

5.(2018·青岛)“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C)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

C.牛顿D.托里拆利

6.(2018·随州)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单位,有些单位是用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物理量、单位、物理学家成果对应错误的一项是(D)

A.力的单位是牛顿,万有引力的提出是牛顿的重要成果

B.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揭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欧姆的重要成果

C.电热的单位是焦耳,焦耳得出了电流通过导体发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D.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帕斯卡首先发现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7.(2018·泰州)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通常,电流表的电阻比待测电路的电阻小得多,因此对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下列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B)

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

C.根据被压物体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D.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引入光线

8.(2018·自贡)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学到了一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

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下列用到转换法的是(A)

A.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B.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D.计算火车从成都到自贡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

9.(2018·青岛)研究力的作用时,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D)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Ω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Ω的电阻

10.(2018·娄底)研究物理问题时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②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③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__②③__(填数字序号).

题型之三 坐标图象分析题

类型1 热学图象分析

1.(2018·安徽)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2.(2018·衡阳)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3.(2018·昆明十县区二模)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__B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A液体的比热容是2.5×103J/(kg·℃),请根据图象信息计算,质量为2kg的A液体在加热10min内共吸热__3×105__J的热量.

类型2 力学图象分析

4.(2017·梧州)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D)

  甲       乙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5.(2018·南宁)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

A.8∶1  B.4∶3  C.4∶1  D.2∶1

6.(2017·广州)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7.(2017·宁夏)如图所示,下列图象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正确的是(B)

甲) 

乙) 

丙) 

丁)

A.甲图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变化关系

B.乙图表示的是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变化关系

C.丙图表示的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变化关系

D.丁图表示的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8.(2018·桂林)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桂林市乐满地主题乐园游玩,如图所示是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__匀速直线运动__(填“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车的速度__大于__(填“大于”或“小于”)小关家车的速度.

  

9.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的密度是__1.5__g/cm3.若将平放在地面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满甲、乙两种液体,则装有__甲__(填“甲”或“乙”)液体的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较大.

10.(2017·齐齐哈尔)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0~3s内,推力对物体做功__0__J;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6__N.

类型3 电学图象分析

11.(2018·通辽)小明同学在进行电学知识复习时,针对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作出了如下判断,正确的是(C)

A.甲、乙串联在电路中,相同时间内甲、乙产生热量之比为2∶1

B.甲、乙并联在电路中,相同时间内甲、乙消耗电能之比为1∶2

C.将甲和乙并联,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则干路电流为0.6A

D.将甲和乙串联,当它们两端电压为3V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6A

12.(2018·云大附中一模)图甲是小灯泡L和电阻R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象,将它们按图乙所示接入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则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2__V,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变化了__0.3__A,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__1.6__W.

    甲           乙

13.(2018·昆明西山区二模)物理实验课上,小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标有“2.5V”字样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电压为4.5V不变.他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时开始记录数据,测得小灯泡的I-U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40__Ω.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小灯泡L的亮度变__暗__,小灯泡正常发光的功率为__1__W.

   甲         乙

题型之四 数学模型题

1.(2015·云南)如图1所示,为使在墙壁上悬挂的画框水平,可用一段两端开口注有适量水的透明塑料软管找水平位置,这利用了__连通器__原理.如图2所示,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A到O点的距离为L.将镜面OM绕O点转过90°至OM′,A′的移动轨迹是__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半圆弧__形.

   图1     图2

2.(2016·云南)如图所示,高0.8m、重1100N、均匀的圆柱形木柱M,截面半径为0.3m,将它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木柱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平衡__力;若要使木柱的a点离开地面,至少需要__330__N的力.

3.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可将太阳光反射到水平方向,如图所示,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则图中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__45°__.

4.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0.2__m.

5.如图所示,要将重为G=500N,半径为r=0.5m的轮子滚上高为h=20cm的台阶,(支点为轮子与台阶的接触点O),试在图中作出阻力G的力臂l,并在图中作出所用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这个最小力F=__200__N,并且至少需要做__100__J的功,才能将轮子滚上台阶.

   解:

 

题型之五 数学表达式题

1.(2017·云南)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其中M、N均为绝缘材料,MN间有可收缩的导线,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电源电压10V,R1=8Ω,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闭合开关S,压力F与R2的变化量成正比,F=1N时,R2为2Ω,此时电流表示数是__1__A;当电流表的示数为I时,F=__

-4__N(写出关于I的数学表达式).

2.小林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为:

F=__0.25(N/cm)·x__.

x/cm

0

2

4

6

8

10

12

F/N

0

0.5

1

1.5

2

2.5

3.0

3.如图甲是测量高于警戒水位的湖水水位装置的原理图.长方体形绝缘容器A内部左右两面插有竖直薄金属板并与电路连接,底部有一小孔与湖水相通,且容器底面与警戒水位相平.已知电源电压恒为5V,小灯泡标有“2V 2W”字样(灯丝电阻不变).两金属板间的湖水电阻R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x为容器内水柱高度h的倒数,即x=

).小灯泡的电阻为__2__Ω;当水位高度为h时,电流表示数I=__

__(写出关于I的数学表达式).

   甲           乙

实抓好班级安全工作,实现班级安全教育的三结合,形成班级整体育人优势。

  一、班主任是实现班级安全教育三结合的中枢。

  班级安全工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劳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是组织和发挥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实现安全目标,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形成班级整体育人优势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

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必须做到一要制定班级安全工作目标,与其他教育力量形成共识。

二要落实班级安全教育的内容,这是实现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的保证。

三要强化班级安全教育的过程管理,这是实现班级安全目标,使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增强实效的关键。

  二、只有实现三结合,才能形成班级安全教育合力。

  班级安全工作是由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进行的。

要实现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班主任必须与各科教学、班队活动、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与任课教师的学科教学结合

  科任教师是班级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班级安全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科任教师把握学科特点,延伸教材内涵,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从而达到科学、稳定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更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要做好这一结合,一是要强化结合意识,进一步使每位教师以安全教育为已任;二是要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安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改进结合的形式和方法,把安全教育与学科的教学结合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统一目标,严格要求,齐抓共管,以增强安全育人的效果。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作用,开展好自主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

要做好这一结合,一要在传统的活动中有机地穿插渗透安全教育,如庆祝六一儿童节过程中,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等法规中的有关内容,有目的地编排一些节目,让学生在看演出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二要开展主题性教育活动与经常性训练相结合,如主题活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签名活动,逃生自救演练、学校是我家,平安靠大家征文活动等;经常性训练:

每期组织一项雏鹰争章活动,举行一次消防知识手抄报比赛,办一期用电常识黑板报等。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家长的影响和教育的效力是构成学生接受班级教育的基础。

家长的教育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其学生本人,而且还影响到班级整体面貌和教育效果,因此班级安全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做好这一结合,一是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安全育人素养。

二是发挥家校联系卡的作用,做好家访工作,主动与家长联系配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汇报在校表现,统一教育要求,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定期举办讲座,有目的地请家长参与,从而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求得家长的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整体育人氛围。

  班级安全教育总结2  安全稳定工作,是班级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安全稳定的班级,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

为此我班以对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并在安全教育基础上普遍开展了安全检查和建章立制工作。

现将我班安全教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抓安全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我班对安全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常抓不懈。

一是从平时的安全教育入手,消除思想上的隐患。

每学期的开学要讲安全;放归宿假、寒暑假时,在给家长一封信也强调安全;同时加强对学生平时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充分利用板报、电视、广播宣传安全常识;利用班会讲安全。

二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不留死角,防范于未然。

本期我多次对教室、寝室、学生活动场所的每一角落,每一个电源开关、灯头、插座,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对破损的电源开头、灯头及时更换。

三是明确责任、建立规章,狠抓落实。

班上发动同学个个参与,按区域划分了责任,对教室、寝室、学生经常聚集的场所等易发生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