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739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docx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青海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2014年

第一部分公共科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______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学记》

B.《论语·子路》

C.《大学》

D.《孟子·尽心上》

答案:

D

[解答]《孟子·尽心上》一书中提到,“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因此,本题选D。

2.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地方,声音要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这是因为知觉具有______。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答案:

A

[解答]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教师在讲到重要地方时,声音适当放大放慢,是有目的地将重要信息作为知觉对象,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注意。

因此,正确答案为A。

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______。

A.较大

B.没有限制

C.较小

D.7±2个组块

答案:

D

[解答]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米勒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4.张老师要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他分别选用两个班级。

1班采用讲授法,2班运用讨论法,两个班的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基本一致,期末测验显示两个班的成绩有显著差异。

张老师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答案:

B

[解答]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中,实验法是指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来解释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题目巾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故本题选B。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_。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B.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C.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

D.对传统教育课程的改革

答案:

A

[解答]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它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体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______。

A.遗传因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解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总和,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旨在说明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______。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答案:

A

[解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8.某生一次考试取得高分后,惊喜地说:

“我背到的老师都考到了!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该生将这次成功归因于______。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答案:

D

[解答]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和其他因素这六个因素。

运气因素是指个人认为成败与否是与运气有关的。

题干描述的情况即是学生将取得高分归因于运气好,故选D项。

9.《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______。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A

10.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______。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答案:

A

[解答]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可知,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提高修养、加强反思、提高业务水平属于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的内容。

因此本题选A。

二、判断正误题

1.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循序渐进这条教学原则。

答案:

B

[解答]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顿悟说”认为,学习的本质是通过试误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答案:

B

[解答]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的本质是通过试误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3.教师周末在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向学生收取辅导费,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是合理的。

答案:

B

[解答]《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故题干说法错误。

4.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最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

A

[解答]“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5.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

答案:

B

[解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与速度大体是相同的。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集中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

答案:

B

[解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教育的一切。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集中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7.男女的智力结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答案:

A

[解答]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即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

8.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

答案:

B

[解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9.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营利为目标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答案:

B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0.陈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强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无意注意。

答案:

A

[解答]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经意。

任何强烈的刺激。

例如,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浓郁的气味都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注意。

因此,本题表述正确。

三、简答题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有哪些转变?

答案:

[参考答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为: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和开放型教师;(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

[参考答案]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依次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运算”质变为特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能够完成守恒任务;(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成熟,会用推理、演绎等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专业科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______。

A.拓本(tà)慰藉(jiè)坐标轴(zhóu)瞠目结舌(chēng)

B.舷梯(xián)脖颈(gěng)瞥一眼(piē)拾级而上(shè)

C.攻讦(jié)庇护(bì)剥花生(bāo)一蹴而就(cù)

D.戕害(qiānq)蓓蕾(bèi)胖头鱼(pàng)应有尽有(yìng)

答案:

D

[解答]D项中“应有尽有”的“应”的正确读音为yīng。

2.下列四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

A.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

B.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

C.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

D.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

答案:

C

[解答]C项中“再接再励”的“励”应为“厉”。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我们无法______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靠______它的宽度和高度来______它的容积,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A.增加扩大控制

B.控制增加扩大

C.扩大控制增加

D.扩大增加控制

答案:

B

[解答]本题采用排除法。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长度”“宽度和高度”“容积”,“容积”不能“控制”,因此排除A、D两项。

可以“增加生命的高度和宽度”来“扩大容积”,但不能“控制生命的高度和宽度”来“增加容积”,故排除C项,因此本题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B.泰国的“大象画师”彼得为他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的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答案:

C

[解答]C项,“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用在句中指潘基文对《论语》十分熟悉,符合句意。

A项,“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此处搭配非法“代客理财”,褒贬不当;B项,“不可理喻”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用来形容对大师画技的赞叹,不符合句意,可用“不可思议”;D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此处指“前程”,搭配不当。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

A.微笑是一曲动人的歌曲,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答案:

A

[解答]B项句子成分残缺,句中动作的发出者是“我”,应将后半句中的“使”删除;C项语序颠倒,应为“经过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D项“降低”和“负担”搭配不当,应为“减轻……负担”。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答案:

A

[解答]采用排除法。

横线前是“想象空间”,横线首句则为“想象的空间”,排除B、D两项。

观众的感受和对影片的丰富是通过空间想象实现的,因此⑤④位于①之后,本题答案为A。

7.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______。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答案:

B

[解答]A项使用排比修辞,连用三个“难忘”,增强句子感染力;C项采用拟人修辞,将“杜鹃花”拟人化;D项运用比喻修辞,将结冰的“飞瀑”比喻为“竖琴”。

8.下列加横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今齐地方千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答案:

C

[解答]C项古今意义相同,其他三项古今异义。

A项“地方”古义为“土地方圆”;今义为“某一区域、空间、场所等”。

B项“卑鄙”古义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为“恶劣、不道德”。

D项“于是”古义为两个词,“于”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是”意为“这”;今义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9.下列名篇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皇帝的新装》——丹麦——安徒生

B.《五柳先生传》——庸代——柳宗元

C.《威尼斯商人》——英国——莎士比亚

D.《纸船》——现代——冰心

答案:

B

[解答]《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10.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______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答案:

A

[解答]《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要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二、古诗文填空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

2.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答案:

闲来垂钓碧溪上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人比黄花瘦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4.杜甫在《登高》诗中说: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

”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

“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

“这次第,______!

答案:

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一个愁字了得

5.荀子在《劝学》中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

”韩愈在《师说》中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______。

答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师之所存也

三、阅读理解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两眼突然间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一点一点地往前探,做什么事都得让小驴帮忙。

可最近,小驴却非常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

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

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

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

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走后,别的不再管小驴,只是每到秋天时给小驴邮鞋。

可这年秋天,不知为什么,鞋没有邮来,小驴只好一直穿着那双鞋帮眼看就要穿飞,鞋底也快要磨透的旧鞋。

秋天匆匆而去,冬天很快来了,还是不见鞋的踪影,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趾头也着急地探出头来,全都冻得成了红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忙了一天的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着他坐着。

小驴问奶奶,为什么总是坐着不睡,奶奶说:

“躺着累,坐一会儿。

小驴想,也许过几天奶奶就能睡着了。

可许多天过去了,奶奶还是每晚都坐着,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的早晨,小驴早早地爬起来,来到村外的山上。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

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宝贝似的装进随身带的一个红色塑料袋里。

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一棵又一棵地挖着。

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洁白的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寻找着,挖着。

塑料袋里的草根越来越多,小驴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了同学大胖。

大胖看着地上的血迹,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的穿个没底的鞋四处跑?

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

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

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用手摸了把冻出来的鼻涕,呵呵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往家跑。

回到家,小驴一进门就举着装着草根的塑料袋,冲奶奶喊:

“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吃了晚上就可以睡着觉了。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非常惊讶地问:

“驴儿,你这是在哪弄的?

小驴兴奋地说:

“我在山上挖的。

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的。

奶奶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

小驴赶紧往后躲,但还是被奶奶抓住了。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冻得通红的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来给小驴说: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

小驴以为是爸爸妈妈邮来的,可仔细一看,发现这双棉鞋是做的。

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

他双手捧着那双又厚又结实的棉鞋,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

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

”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

”奶奶笑了笑肯定地说。

(选自《短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文章开篇的“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

B.“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C.文章在描写小驴为奶奶在山上找药的内容时,使用了很多的动词,如“扒”“装”“寻找”等,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小驴找药的辛苦、艰难

D.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反衬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

E.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能够主动分担奶奶的痛苦

答案:

AC

[解答]B项,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这一情节是由奶奶晚上不睡觉给小驴做鞋引出的。

“直接引出”说法错误。

D项,小驴为奶奶找药反映了小驴对奶奶的爱,“反衬”说法错误。

E项,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只是不想让奶奶知道自己穿着破得不成样子的鞋采药,双脚冻得通红。

害奶奶担心,“能够主动分担奶奶的痛苦”表述不准确。

2.“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

答案:

[参考答案]“鞋”是小说的线索,小说里小驴的父母今年没有给小驴寄鞋子,用“鞋”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出奶奶对小驴的爱;而小驴穿着破旧的“鞋”在雪地里为奶奶找药情节的描写,突出了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感情。

3.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长在心上的眼睛”好。

①含蓄地点明奶奶是盲人的现实,突出她无私而伟大的爱。

②表现奶奶把孙子放在心上。

作为盲人,奶奶时刻牵挂着孙子,才能够感觉到小驴没有棉鞋穿,所以就在夜晚给小驴做鞋,这种对孙子的爱无私而伟大。

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表现了作者对奶奶无私而伟大的爱的赞美。

④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

此人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

(3)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4)困于心衡于虑衡:

答案:

(1)高位厚禄

(2)接受

(3)在国内(4)堵塞,不顺畅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

(1)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这就叫作丧失了他们的天性。

(2)这样之后才知道,国家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选自《盂子》的两段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

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______更重要。

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______的道理。

答案:

人的尊严逆境造就人才

四、古诗鉴赏

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

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

自飞晴野濛矇。

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

①永丰:

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

②华:

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倾向?

答案:

这两首诗均以杨柳为写作对象,表达了他们对杨柳的赞美、喜爱感情。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

答案:

①自居易的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