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722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B.液氧C.生理盐水D.蛋花汤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混合物

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5.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①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④③②⑤

6.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降低温度至10℃

D.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7.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质量减小了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液体混合经充分振荡后一定能得到溶液

B.泥水中溶质是泥

C.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溶剂的体积之和

D.溶液中各处浓度、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相同

9.下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g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0.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加蔗糖B.加水C.升温D.增大压强

1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现有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质量,可向该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钾溶液B.稀盐酸C.氧化铁D.水

12.将一根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铁丝B.硫酸C.硫酸铁D.硫酸亚铁

13.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A.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时,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14.2012年6月30日5时07分,新疆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地带发生6.6级地震。

为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防疫人员通过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该含氯消毒剂为不饱和溶液。

下列对不饱和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C.一定是稀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15.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Wg,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蒸发时间(t)的关系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

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kJ的能量,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________kJ的能量。

(2)现要配制10k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用葡萄糖________kg。

18.如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______(填字母序号)之间。

A.20℃~30℃B.30℃~40℃

C.40℃~50℃

(2)20℃,将50g硝酸钾与100g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钾的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40℃,该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3)保持温度为20℃,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19.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填“温度”或“压强”)。

(3)有些厂商开发了茶味汽水,既有茶的味道,又有碳酸饮料的口感,用________(填“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其中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来加强口感。

20.将一瓶80g10%的NaCl溶液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水________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________g。

三、计算题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22.化学兴趣小组取2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项洗洁精的作用是乳化作用,B、C、D三项都是溶解现象。

2.【答案】C

【解析】溶液是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葡萄酒、雪碧、矿泉水都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B、D都是溶液。

C项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乳浊液。

综上,故选C。

3.【答案】C

【解析】A项,果粒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B项,液氧为一种物质,不属于溶液,错误;C项,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D项,蛋花汤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项,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错误;B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D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错误。

5.【答案】A

【解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⑤。

故选A。

6.【答案】A

【解析】A项,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B项,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C项,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项,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7.【答案】C

【解析】A项,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B项,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C项,食盐水露置于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正确;D项,析出溶质的溶液所剩溶液一定饱和,错误。

8.【答案】D

【解析】A项,溶液必须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两种液体混合后充分振荡不一定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属于溶液,如植物油与水混合后的物质不属于溶液,错误;B项,泥水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而是悬浊液,所以不存在溶质,错误;C项,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是由于微粒间存在着间隔,溶液的体积往往小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错误;D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溶液中各处浓度、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完全相同,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项,观察溶解度曲线,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含义为20℃时,125g甲溶液里最多能容纳甲物质25g,所以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g,正确;B项,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C项,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位于乙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D项,由于没有指明50℃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同,降低温度至20℃时,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所以应再加入蔗糖。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质量,要求所加入的物质不能改变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可采取减小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A项,碳酸钾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B项,加入稀盐酸,会使溶液中酸性物质的质量增加,生成氢气的量增加,错误;C项,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D项,加水稀释,使硫酸的质量分数减小,减缓了反应速率,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硫酸没有剩余;铁和稀硫酸反应的产物是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最后剩在溶液中的物质是硫酸亚铁,故本题答案为D。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3.【答案】D

【解析】A项,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像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错误;B项,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错误;C项,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D项,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不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故A、C错误;因溶液未达到饱和,所以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故B错误,D正确。

15.【答案】C

【解析】A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0,故起点不对,且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最终应是水平线,错误;B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最终应是水平线,错误;C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0,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由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但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D项,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由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错误。

16.【答案】

(1)不正确。

如水、酒精等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2)不正确。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3)不正确。

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解析】

(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

(2)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3)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17.【答案】

(1)430 

(2)0.5

【解析】

(1)由题干所给如图标签可知:

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共有葡萄糖的质量为25g,又因为“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kJ的能量”,故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能量=25×17.2=430kJ;

(2)依据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溶质质量分数=

×100%,可知: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5%×10kg=0.5kg=500g。

18.【答案】

(1)KNO3 A 

(2)饱和 33.3% (3)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解析】

(1)根据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看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能在20℃~30℃之间出现交点;

(2)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的硝酸钾,所以20℃时,将50g硝酸钾固体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硝酸钾在40℃时,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温度升到40℃,100g水中能溶解硝酸钾63.9g,所以得到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3.3%;

(3)在20℃时,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等。

19.【答案】溶解 温度 增大压强

【解析】

(1)汽油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可以将油污溶解。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压强和温度,冰镇汽水在没喝之前温度较低,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才会打嗝。

(3)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有利于气体溶解的条件是低温和高压。

20.【答案】10% 40 5

【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其中每一份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溶液相同,仍为10%;

将其中的一份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即变为5%的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40g×10%=(40g+x)×5%x=40g;

将另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即变为20%的溶液,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

=20%,y=5g。

21.【答案】

(1)4.4 

(2)80% (3)5.6%

【解析】

(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g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g,所以当加入212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g。

(2)发生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

100∶44=x∶4.4g,x=10.6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g,y=11.7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g+95.8g+106g-4.4g=208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2.【答案】

(1)11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

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列比例式:

100∶X=44∶11g,解得:

X=25g

111∶Y=44∶11g,解得:

Y=27.75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