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5266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doc

荔波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

1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前言

荔波县位于苗岭山脉南侧,至2006年末,全县辖17个乡镇,总面积2431km2,总人口17.0万,其中城市(镇)人口约4.32万,占总人数的25.41%,居住着布依、苗、水、侗等30多个少数民族,系川、滇、黔、渝出海的重要通道,是贵州省实施以“南下”为重点全方位开放带动战略的前沿城市。

荔波县规划工作从简单的布局研究发展到全面、系统、完整的规划,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每个阶段的工作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产业布局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都为当时的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以往规划滞后的矛盾日趋突出。

目前,荔波新兴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特别是荔波于2007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称号以后,荔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将随之大大提高,这将极大地刺激其旅游业的发展,使其迅速成为荔波县的支柱产业。

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在抢抓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借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之机,依托荔波旅游支线机场开通,以及公路、水运的发展,荔波与外界在时空距离上将大大缩短,各种经济要素将以更快的速度渗透到荔波的各项建设中,所以城市建设也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把荔波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荔波县人民政府在1996年版《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基础上,组织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受荔波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本次规划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为宗旨,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入手,合理确定县域生产力布局,城镇的等级、规模、职能、明确城市定位、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及城市形态、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努力打造荔波成为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

1

目录

第一章县域概况 1

第一节区位与自然地理条件 1

第二节建制沿革 2

第三节经济社会条件 3

第二章对上版总体规划的认识和总结 4

第三章区域影响与发展条件分析 6

第一节区域影响分析 6

第二节发展条件分析 7

第四章规划总则 8

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9

第一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 9

第二节经济区划与产业布局 10

第三节城镇体系现状 11

第四节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2

第五节城镇发展规划 13

第六节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 17

第八节交通规划 21

第九节主要城镇给水排水规划 22

第十节电力通信规划 23

第十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25

第十二节民用能源规划 26

第十三节社会设施规划 26

第十四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0

第六章县城总体规划 31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31

第二节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2

第三节城市发展方向 32

第四节城市空间形态、功能分区 33

第五节总体布局 33

第六节居住用地规划 35

第七节公共设施规划 35

第八节交通规划 36

第九节绿地系统规划 37

第十节风貌景观规划 39

第十一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40

第十二节电力通信规划 43

第十三节环境保护规划 44

第十四节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45

第十五节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46

第十六节综合防灾规划 47

第十七节旧城改造规划 48

第十八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49

第十九节“五线”管制规划 49

第二十节郊区规划 50

第七章规划建议及实施措施 51

第八章附则 52

荔波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县域概况

第一节区位与自然地理条件

一、区域地理位置与国土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属黔南自治州所辖,地处东经107°37′至108°13′,北纬25°7′至25°39′之间。

东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面与独山县交界,北部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相连。

县境内有一横一纵两条省道(312省道和206省道)贯穿全境。

县城距独山县约80km,距省会贵阳市约320km,县域东西宽67.3km,南北长58.5km,国土总面积2431km2,占全省的1.38%。

二、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形地貌

荔波县处于云贵高原南部斜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南低北高。

县城所在地玉屏镇海拔高度为425m。

全县最低处位于捞村河口,为300m,最高处位于月亮山次峰,为1468m,全县平均海拔为758.8m。

多数乡镇海拔在400至800m之间。

荔波县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

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在大地构造上,东临江南古陆,西近黔桂台凹,处于江南古陆西南边缘的褶皱地带,境内山多平地少。

(二)气象、气候和降水

荔波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总的气候特点是:

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尚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

主要气象要素中,年平均气温为18.3℃,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5.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7.0℃。

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6.7℃。

荔波县地处低纬度地带,太阳可照时数在10.5-13.6小时/日之间,县城附近平均年日照时数1272.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9%。

在全国属少日照区,光能资源不富裕。

荔波县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变化不大,但各月降水分配不均,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半年为雨季,冬半年为旱季。

全县的降雨量分布大致是从东北向西南递减,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年降水量1205.1-1656.8mm。

降水受地势及季风气候影响,分配不均匀,降水由北部向东南部呈舌状递减。

中、北部为多雨区,降水量在1400mm,占全县面积的1/3;中、东部年降水量为1200-1400mm;最南部的北盘江、打邦河,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下,为全县少雨区。

(三)水文

1、地表水

荔波河流为山区雨源型,以降水补给为主。

县境内共有河流28条,总长612.3km,河网密度0.42km/km2。

河长大于或等于10km、流域面积大于或等于20km2的河流有14条。

2、地下水

荔波县岩溶发育,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储量丰富,但储存条件复杂。

资源量为8699.77万m3/年,其补给主要为降水,以裂隙——溶洞水、岩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赋存,资源量为12334.8万m3/年。

境内大部分地下水水质较好,为浅层地下水,可作生活、工业、农业用水。

中西部地下水水质较差。

荔波县地下水年均径流总量为4.72亿m3,年径流总量丰水年6.59亿m3,枯水年2.65亿m3。

(四)土地与土壤

荔波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431km2,其中包括耕地44279.39ha,园地96.27ha,林地10790.88ha,牧草地21860.36ha,水域1554.97ha,未利用土地64845.57ha。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3621.65ha。

全县土地主要为山地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共7个土类,20个亚类,51个土属,181个土种。

全县耕地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和西北部,南部和西部较少。

林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中西部各乡镇。

牧草地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东部各乡镇。

土地主要地类的相对集中有利于进行土地专业化利用和集中区域布局。

(五)植被条件与生物资源

1、植被

荔波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针、阔叶林植被地带,自然环境复杂,土地类型多样,水热条件优越,为各种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所以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全县现有森林主要以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大部份在东北部和东南部,如水维,岜鲜、佳荣、茂兰、立化、瑶庆、洞塘、翁昂等地的沟谷地带的部分石灰岩山地上,其次是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的时来、玉屏、朝阳、王蒙、甲良、甲占、方村、阳凤、党巩、地莪、驾欧、水利等地。

2、生物资源

荔波县垦植历史久远,农作物已经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类型和品种。

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多样,全县农作物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五十多个种类,700余个品种,其中的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品种居多。

荔波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按其用途可分为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用植物资源及特殊种质资源等五大类。

荔波县是森林覆盖较大的山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哺乳纲的短尾猴、穿山甲、狐狸熊。

爬行纲的蛇、龟熬、狗龙以及鸟纲的斑鸠、画眉、啄木鸟等,珍贵的动物类药材有麝香、熊胆、虎骨、牛黄等。

3、森林资源

全县有森林60698ha,占林业用地的45%,森林覆盖率达26.74%(林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0.83ha,全县以天然林为主,占全县有林面积90%左右。

其它造林树种也较丰富,据初步调查,全县有可供造林的速生树种达36科126种之多,这是加快发展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六)自然矿产资源

全县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陶土、石灰岩等三种,此外,甲良、方村、地莪、朝阳、洞塘、立化、水维等乡发现铁矿,翁昂发现铜矿,地莪发现水晶,永康发现冰洲石,岜鲜发现铝矿,但是其储量品种尚有待查明。

煤炭:

全县煤炭总储量达5.3亿吨,有无烟煤和烟煤两种,其中无烟煤达3.1亿吨,烟煤达2.2亿吨,是一大资源优势,并已形成经济优势,特别是茂兰的无烟煤,质地优良,热量达6-8千卡/公斤,固定碳一般达84.85%,含硫不超过2%,属中硫煤,同时,其开采条件较好,有金(城江)红(茂矿)铁路深入县境23km,有平寨和肯甫两个货运站,运输比较方便。

陶土:

县内陶土资源比较丰富,但储量尚未探明,分布在甲良、方村、时来、立化、玉屏等处,建国后,曾建有陶器生产厂,产品有碗、坛、罐、缸等12个品种,年产量约2万件,很受群众欢迎。

石灰岩:

县内石炭岩的储量尚未具体探明,但有以下特点:

1、分布广面积大,但多在公路两侧,开采条件较好;

2、储量多,可用于生产水泥的储量约为5千多万吨,现只开采利用5.6万吨;

3、质量好,燃失量为42.03%。

第二节建制沿革

一、历史沿革

(一)始置县治

荔波在秦王赢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为象郡毋剑县地,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置婆览县,宋太祖开宝三年(970)置羁縻荔波州,元世祖至元三年(1265)荔波为蒙、皮、雷三土司割据,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统一蒙、皮、雷三土司领地,荔波并入广西思恩县,洪武十七年(1384)建荔波县,建县后曾几度划归广西庆远府南舟、思恩(今环江)等州、县,清顺治元年(1644)荔波划归贵州,清雍正十年(1732)后改属贵州都匀府,1956年8月都匀地区专员公署改建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荔波县至今。

二、建制和行政区划

2006年,荔波县辖6镇11乡共17个乡镇建制,其中包括3个水族乡和2个瑶族乡,合计有174个行政村(居)委会。

全县总人口为17.0万人(1991-2006年全县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16%)。

第三节经济社会条件

2006年,荔波县国民经济保持着健康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调整有较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很大提高,荔波支线机场的开工建设,以旅游、副食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城镇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善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