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2653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docx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

黑匣子阅读答案初二

篇一:

《黑匣子》阅读附答案

阅读说明文《黑匣子》,完成后面的题。

(12分)

黑匣子

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很多天了,各国救援船只现在都在客机可能坠落的海域进行搜索,但马航波音777客机仍杳无音讯。

马航航班失联事件,再次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这一事件表明全球航空业的数据通信、数据备份实在太落伍。

业者建议,黑匣子的数据,应该实时传回地面,这样无需在出现事故之后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寻找。

所谓黑匣子,就是一种飞行数据记录仪。

黑匣子的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

黑匣子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件,都使得事故调查员们可以在飞机失事后很快地找到记录仪,特别是当飞机坠落在水上时。

为了承受飞机坠毁时的猛烈撞击和高温烈焰,黑匣子的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耐热防冲击保护材料。

根据欧洲的标准,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

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

“黑匣子”是一位墨尔本工程师在1958年发明的。

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

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

二战期间,飞行记录装备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

飞行记录仪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

大多数的飞机上安装的黑匣子有两种。

一是称为飞机数据记录器的黑匣子,专门记录飞行中的各种数据,如飞行的时间、速度、高度、飞机舵面的偏度、发动机的转速、温度等,共有30多种数据,并可累计记录25小时。

起飞前,只要打开黑匣子的开关,飞行时上述的种种数据都将收入黑匣子内。

一旦出现空难,整个事故过程中的飞行参数就能从黑匣子中找到,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另一种称为飞行员语言记录器的黑匣子,就像录音机一样,它通过安放在驾驶舱及座舱内的扬声器,录下飞行员与飞行员之间以及座舱内乘客、劫机者与空中小姐的讲话声,它记录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录完后,会自动倒带从头录起,若发生空难,之前的两个小时会被完整保留,并持续发出讯号,直到断电为止。

小题1:

选文开头由马航航班失联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2:

根据文章内容给“黑匣子”下一个定义。

(2分)

小题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2分)

黑匣子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

小题4: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根据欧洲的标准,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

小题5:

时至今日,历时两个月的搜索,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黑匣子仍未找到,从中可以暴露出现在大多数航空公司使用的黑匣子存在着一些弊端,请结合内容说说这些黑匣子在使用上还存在什么问题?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本文说明对象——黑匣子(1分)。

小题2:

黑匣子是一种抗撞击力强、耐高温,外型呈长方体的桔红色的飞行数据记录仪。

(2分)

小题3:

不能去掉,“约”表估计,说明了黑匣子相当于四、五块砖头那么大是作者的一种估计。

去掉后就变成了黑匣子的外壳一定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那么大,说法过于肯定,“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

小题4:

列数字(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黑匣子具有抗撞击力强、耐高温的特点。

(2分)

小题5:

飞行数据不能及时传回地面;黑匣子信号强度不高,不利于搜索;黑匣子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一旦落入深海,很难被发现。

(一点1.5分,两点即可。

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说明文开头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按照以上理论就可以解答此题,平日的要积累做题的理论依据。

小题2:

试题分析:

定义是通过一个概念揭示另一个概念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的逻辑方法。

在说明文里,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它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并且本文确定答题的区域,从第二自然段选取体现事物特征和本质的句子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题型。

答题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

性、科学性。

按照此步骤就可以答完整。

小题4:

试题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等,此题说明方法判断为:

列数字。

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为: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小题5:

试题分析:

这道题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如:

“黑匣子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件,都使得事故调查员们可以在飞机失事后很快地找到记录仪,特别是当飞机坠落在水上时”,由这句可分析出黑匣子一旦沉入海底就很难找到。

依次从文章中寻找依据,然后结合此次马航事件中体现出的黑匣子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即可。

篇二:

黑匣子该升级换代了阅读答案

篇一:

黑匣子该升级换代了阅读答案

(18)1.用马航引出下文.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为下文做铺垫。

篇二:

黑匣子该升级换代了阅读答案

篇三:

黑匣子该升级换代了阅读答案

阅读材料网整理了关于空难见证人——黑匣子阅读答案(20重庆中考语文试题),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练习和文言文练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语文考试中更多的拿分,下面是整理的空难见证人——黑匣子阅读答案(20重庆中考语文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多多练习多多练手!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

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阅读材料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

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a.舱声录音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帮助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阅读材料

b.飞行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中国大学网

c.第⑦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阅读材料d.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阅读@材料

2.外部有反射条带,颜色明亮显眼;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触水,就开始发射每秒一次能持续30天的脉冲信号;外部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中国大学网,阅读@材料

②句“通常”一词,也起限制作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黑匣子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但不排除特别情况,在特别情况下,黑匣子可能也用其他材料包裹。

“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篇三: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附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书写要工整美观)(4分)

入夜,万籁俱寂。

深suì的天空,群星cuǐcàn。

偶尔,有流星shū忽划过,留下一道美

丽的身影。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面对发射导弹的威胁,人们不禁怀疑:

朝鲜到底是在维护国家主权,还是扰乱地区和

平?

B.“且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C.

我把知道的故事写成小册子,每册三、四页。

D.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

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7分,每题1分)

(1)桃李不言,。

(2)了却君王天下事,。

(3),可笑不自量。

(4)皮之不存,。

(5),吾将上下而求索。

(6)《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景象,气势雄浑、对仗工整的千古名句是,。

(7)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的两句是,

5.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

(4分)

这一番斗,比前果更不同。

你看他:

宝杖轮,钉钯筑,言语不通非眷属,只因木母克刀

圭,致令两下相战触。

没输赢,无反复,翻波淘浪不和睦。

这个怒气怎含容?

那个伤心难忍

辱。

钯来杖架逞英雄,水滚流沙能恶毒。

气昂昂,劳碌碌,多因三藏朝西域。

钉钯老大凶,宝杖十分熟。

这个揪住要往岸上拖,那个抓来就将水里沃。

声如霹雳动鱼龙,云暗天昏神鬼

伏。

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

(1)这段文字出自所著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1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1分)

(3)从打斗的两人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性格特点。

(2分)

6.综合性学习(3分)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荷”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引用两处古诗文。

示例:

梅,有人赞其香气: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人赞其品格:

不要人

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38分)

(一)阅读郑谷的《鹧鸪》,然后答题。

(6分)

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7.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2分)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2分)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曰:

“朕

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

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

普因言:

“外间百姓正望雨,

于大宴何损!

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

技。

”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9.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每句2分)

(1)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

(2)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0.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请根据上文回答:

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

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2分)

(三)阅读《黑匣子》一文,完成11~13题(7分)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

那么,“黑匣

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

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

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

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

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

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

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

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

“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

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

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

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

“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11.第五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12.“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句中“有些”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13.有一次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强看电视里报道说,某国某航空公司一家“麦道”飞机失事,有关方面正在对飞机失事前30分钟黑匣子记录的信号和数据进行分析。

小强不解地问:

黑匣子那么聪明吗?

它怎么能预知半小时后飞机要失事了,就事先及时记录下了讲话声音和数据?

请你根据文章的介绍,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小强的疑问。

(3分)

(四)阅读《有月亮的晚上》,完成18-21题。

(13分)

有月亮的晚上

①窗外有悄悄说话声,嘁嘁喳喳。

我故做大声地问:

“谁呀!

”说话声顿止,突然又响起一阵哄笑,接着是一群人逃离时纷乱杂沓的脚步声。

山村里,惊起几声响亮的犬吠。

②我拿起书走出屋子。

我知道,那是我的学生们,他们是来叫我去学校的。

我们这里是山地,学生居住分散,到学校要翻山,穿林,过河,走不少的路。

为了大家的安全,学校不让学生晚上到校自习。

但是,学生几次向我提出,晚上要到学校做功课,并提出了许多理由:

什么家里没通电,一盏油灯一家人争着用啦;什么家里人口多太吵,不安静等等。

总之,好像不到学校就无法完成功课似的。

见我还是不同意,学生就提出了折中的办法:

没有月亮

的晚上在家做功课,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学校去。

我仍不同意。

其实,我不同意是出于个人的“私心杂念”。

因为,晚上是我惟一一点可供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我得充分利用这点时间,静下心来读读写写。

可是,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就有一群群学生来我家里,他们问我在家干啥。

我说看书。

他们就说,那咱们赶快去学校吧,你看书,我们做功课,那多好!

我逗他们:

说说看,好在哪里?

于是,他们就笑,而且笑而不答。

③学生这样“烦”我,我不讨厌,也不生气,因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于是就腋下夹着两本书,同学生们一起踏着月色去学校。

深秋之时,夜凉如水,真有点儿“凉露霏霏沾衣”的感觉。

长空里,纤尘不染。

圆圆的月亮很洁净,挂在树梢上,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清水刚刚洗过一样。

香盘河波光粼粼,如涌动着一河月亮。

我们沿着长满杨柳的河堤走着,时而走在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

学生们簇拥着我,蹦蹦跳跳,书包里的铁皮文具盒丁当作响。

他们大声嚷,高声笑,全然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的拘谨。

偶尔谁还“啊——嗬——”地喊一噪子,肆意挥洒着心中的快乐。

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们最能敞开心扉,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他们肯把埋在心底里的话讲给我听,肯把不宜外传的家事告诉我。

师生间的关系,这样和谐,也如月光似的柔和了。

④一路欢乐一路歌,到了学校走进教室后,学生们的言行马上收敛了。

见我坐在桌前翻开书,他们便不再说笑,一个个轻手轻脚坐到位子上。

这时,一阵翻动文具的响声之后,教室里便渐渐安静下来。

他们开始做功课,女孩子的头发从耳边垂下,遮住了半边脸,男孩子的小眉头微皱,一本正经的样子。

那天真、幼稚、纯朴的神情很是悦目。

有时候,有的学生偶然抬头向前看,师生目光相遇,都相视一笑。

有时,有的学生会歪着头,拿起橡皮,用夸张的动作擦本子,擦完了,又抬头朝老师望一眼,娇态可掬。

⑤看一会儿书,我站起来在教室里巡视,并轻声指点。

发现有的学生写得很快,字却不工整,不用批评他,只要走到他身边停一下,他写字的速度就骤然放慢,字也马上变得规规矩矩。

我刚一离开,背后就响起了轻轻的撕纸声。

不用问,他一定是重写了。

双方谁也没说一句话,但又分明是进行了一阵“对话”。

⑥月光下的晚上,窗子大开,夜风悄然潜入教室,能感触到额际的发丝被风拂动着。

窗外的大叶儿杨不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

学生说的不错,我看书,他们做功课,大家无言地相互守着,这样的确很好。

⑦但我是不会让学生在学校待太长时间的。

时间久了,他们的家长会惦记。

只要功课一做完,马上赶他们回家。

学生说:

“你不走,我们也不走。

”我说你们先走吧,一边走,一边唱歌,我坐在教室里听你们唱,等听不到你们的歌声时,我再走。

终于,大家快活地答应了。

他们一出校门就唱起来,而且故意大声唱。

我想,他们一定是笑着唱的吧!

山村的夜晚很宁静,那歌声,那夹带着稚气的童声,显得极为清亮,且传得很远很远。

清脆的歌声不时惊起此起彼伏的狗叫,静寂的夜一下子被搅乱了,于是,喧闹起来,生动起来。

⑧听着学生们的歌声,我能准确地判断出哪几个学生朝哪个方向分路了,进了哪道沟,上了哪条岭……歌声渐远渐弱,终于,完全消失,狗也不叫了。

夜又归于宁静,像搅动的水又重新平复了。

这时,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

那阵喧闹,如幻觉一般,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发生过。

⑨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15.赏析第

③段画线句子。

(3分)

16.文章最后一段说:

“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有月亮的晚上”美在哪些方面?

(3分)

17.链接: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月迹》《月迹》与《有月亮的晚上》都写到月亮,联系原文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有何不同。

(4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20.

题目:

我的心第一次被触动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要有必要的细节描写。

②要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