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485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docx

品德计划教案自己1

学科教研系统分析表

年级

填表人

学科

品德与社会

使用学期

2010—2011第二学期

本学科、本学段的课标要点: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

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年级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的调研分析以及教学注意事项:

本年级有学生有44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3人,他们虽来自不同的自然村,但短短的时间内便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聪明伶俐,而又天真可爱,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

学习习惯十分好。

个别同学也有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教材编排内容体系

学科知识结构(或学习中解决的重点难点)

学科教与学具体方法建议(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策略)

单元

标题或学习内容

课时

进度表安排

1、可爱的地球2、从世界看中国3、我们互通有无4、网络连接你我他

8

2月18日——3月15日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5、地球在“发低烧”6、天有不测风云7、许多物种消失了8、可怕的物种入侵9、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

10

3月18日——4月29日

10、战争何时了

11、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12、我在联合国做报告

6

5月8日——5月24日

13、我的这6年

14、去中学看看

15、我们的毕业典礼

6

5月27日——6月10日

 

单元教研系统分析表

年级与学科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填表人

单元主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使用学期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本单元教学的具体目标: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3.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本年级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的调研分析以及教学注意事项:

本班共有学生44人,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科学探秘类的知识比较渴求,关于本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他们平时积累的较少,对于农村的孩子需要了解资料的途径又太少,所以学习本单元之前应该和信息技术老师做很好的沟通,学生会通过上网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其次老师要准备充分的焦距,这样孩子们才会在这门课中做到有效学习。

教材单元编排内容体系

单元知识点(或学习中解决的重点难点)

单元教与学具体方法建议(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策略)

单元

标题或学习内容

第一课可爱的地球

第二课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课我们互通有无

第四课网络连接你我他

1、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学生:

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教师:

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

单元与课题

可爱的地球(第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学生能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1.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2.提出疑问:

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

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出示地球仪:

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6.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学生交流。

  

对比实验:

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小组比赛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活动:

《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必须反映的内容是:

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通过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全貌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应该说在这种知识的引领下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就是课前没有进行非常充分的准备,如果能带他们看看相关的视频资料,相信孩子们学的知识会更直观、更深刻。

填写日期:

年月日

单元与课题

可爱的地球(第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1.地球仪。

2.世界地图。

3.让学生调查,调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类与来源。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复习地球仪知识,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

观察中国地图,小组交流。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

1.大洋大洲概念比较。

通过读图,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东西半球图,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时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4.读“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加深对大洲大洋知识的理解。

通过地图的判读,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对东西半球间,南北半球间陆地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得出: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学习——神奇的陆地与海洋

1说说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说说我所知道的陆地动植物资源。

3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脉等。

4.汇报:

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5.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小结:

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美文欣赏——可爱的地球

说一说我们居住的“家”:

从不同角度夸夸我们生活的地球,提出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爱护地球行动,提一条倡议。

指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图,区分陆地和海洋,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各小组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1.先出示一组不同的地形图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

2.分小组讨论。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说一说我们居住的“家”。

2、针对爱护地球行动,提一条倡议。

美文欣赏——可爱的地球

从不同角度夸夸我们生活的地球,提出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地球的七大洲、四大洋,应该说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比较直观的了解这些知识。

学生学习的状态非常好,很专注,对所学知识充满了神秘感。

填写日期:

年月日

单元与课题

可爱的地球(第3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通过对地球形状特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理解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今后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1.搜集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2.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3.歌颂地球的诗歌。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吗?

2、搜集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指名交流

学生交流:

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一、导入——看看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

1.讨论:

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根据教材提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洲出发,经过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

3.活动:

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

二、探究学习——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

 

交流环球航行的有关素材。

 

1.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麦哲伦航海路线示意图,结合对所经过地区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进行情况介绍。

2.教师介绍:

现代麦哲伦。

英国28岁的女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打破世界记录驾帆船71天环游世界。

3.生朗读书上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各自交流三节课的学习体会。

2.朗读“地球,我的母亲”。

3.教师介绍近几年地球日的主题。

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图画创作。

小组分角色朗读

集体阅读“世界地球日”资料。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如果在学习这一课之前让孩子们充分的去查阅资料,相信他们上课时就一定会很轻松自如,本课时所学的知识对孩子们来讲显得有些生疏,尤其是对理解人们环球航行的意义有些难度,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时间里,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以及知识的增长,对这一课时的内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填写日期:

年月日

单元与课题

从世界看中国(第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

3.录音:

《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搜集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

上网查阅资料,小组或全班内交流

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2.迈克提出新问题:

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4.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5.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1.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

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

1.指名小结:

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指导看图:

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

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朗诵“溜溜的跑马山”。

2、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

指名说说应该为这样的诗句配上什么音乐。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

2、

填写日期:

年月日

单元与课题

从世界看中国(第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

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

3.录音机。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

2.在中国地图上圈画出日本的位置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

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

(1)指导

 

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

3.什么是比例尺?

阅读“小百科”。

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

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1.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

 

看书上的图示进行比较,指名说出理由。

以小组为单位算出书上两座楼之间的实际距离,更好理解比例尺。

同位交流,指名说并引导。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并进行评选。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

2、

填写日期:

年月日

单元与课题

我们互通有无(第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引导学生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

3.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专题调研等活动,学生认识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进口货也走进国门,经济交流是双向的。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专题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进口货也走进国门,经济交流是双向的。

初步培养学生经济全球化的意识。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投影仪、教学挂图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查找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的信息资料。

2.调查身边的进口货,记下产品名称和产地等相关信息。

查阅资料并进行相关资料整理,可以同位或小组合作。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一、学习“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1.主题新闻发布会:

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的资料。

试着画一个与我国出口商品状况有关的图表。

2.讨论:

圣诞老人中国造代表了怎样的现实?

你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这一现实有什么看法?

3.同桌交流:

你对黄奇逛美国超市经历有什么感想?

讨论:

黄奇发现姨妈过去从美国回来时总是大包小包地往国内带东西,现在却是在国内买很多东西,大包小包地往美国带。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吗?

二、、学习“我们身边的进口货”

1.学生整理课前的调查结果,填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包括物品名称、品牌、产地和调查方式。

2.比较讨论:

你在调查中有没有发现有些商品的不同组成部分产自不同的国家?

3.了解“外来词”。

你还能够找出几个汉语中的外来词吗?

讨论:

汉语中有这么多的外来词,汉语有渗透到一些别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请学生借鉴课本第16页的表格

阅读《圣诞老人中国造》。

指名朗读《我在美国逛超市》。

 

阅读课本中的《咖啡——汉语中的外来词》。

(明确:

中外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填写日期:

年月日

单元与课题

我们互通有无(第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通过对世界与中国经济互通有无的重要性认识,培养学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对外来事物持包容的正确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总结、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养成以开放的国际视野来思考问题的习惯。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通过对世界与中国经济互通有无的重要行的认识,培养学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对外来事物持包容的正确态度。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查找张骞、马可波罗等人的历史故事。

2.调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家乡的产品销往国际史上的报告。

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资料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一、学习“互通有无,由来已久”

1.说说:

“丝绸之路”连接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和看法。

2.请同学走上讲台,讲讲课前收集到的张骞、马可波罗、郑和等历史名人故事。

3.讨论:

马可波罗和郑和的举动在他们那个时代里,对我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在今天看来,又具有怎样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