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06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很符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有利于贴近学生学习心理、缩小学生与历史教材的距离感,对教学方法而言无疑是一种创新。

选编短剧是建构情境的关键,应做到短小精干、紧扣教学大纲,排演短剧务必加强协作、会话,通过情境、协作、会话达到意义建构实现学习目的。

在实施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有些问题是值得再思考的。

  [关键词]历史短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20107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受到一定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大学生了解历史与国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然而,碍于传统教学模式与概要式教学内容,部分大学生难以聚精会神地沉浸在课堂教学氛围中,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1]。

笔者在从事“纲要课”的教学经历中,摸索并形成相对稳定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表演历史短剧。

  1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学习者的自助、协作与体悟来掌握知识。

  建构主义最早可追溯到皮亚杰,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有深入研究,认为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以获取知识。

源自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建构主义能够较好阐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进而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4要素支撑[2]。

“情境”是有利于学习所学内容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务必考虑情境创设,以情境带动并感染学生;“协作”是学习者互动合作协调的过程,通过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情境的创设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情境创设、协作互动中必不可少的沟通过程,是实现学习目的的必要交流环节;“意义建构”是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搭建,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往往取决于意义构建的能力。

  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以大学生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成员在课余时间以协作与会话的方式完成历史短剧的选编,然后在课堂上表演短剧,使大家重返历史情境中,为学习“纲要课”的意义建构打好基础。

  2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吸收知识的途径上极其多样与便捷,他们对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认知有比较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这无疑加大了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师授课的吸引力自然会受到较大冲击。

为改善教学实效,有必要运用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2.1适合大学生学习心理

  1)构建主动学习的情境。

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多被贴上不好的标签,诸如功利、欲望心强、过分自我、较强反叛意识、学习焦虑与网络依赖等。

这些标签不乏夸大其词,但仅就学习而言,他们多半不太接受被动灌输式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更愿意在氛围宽松、活跃的环境下积极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3]。

构建一种适合他们个性特征的情境,布置相关学习任务用以强化彼此间的协作,通过师生间、同学间沟通会话去主动探求学习的意义,这种本质上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授课方式很受大学生的欢迎。

  2)克服课程局限。

由于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与学习过相关的中国历史知识,加之部分大学生对中外历史很感兴趣,课余会主动阅读、思考历史,所以在进入大学以后,继续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缺乏学习好奇心,感觉课程似曾相识但又熟视无睹。

  第2期陈建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教学研究2016

  如今的大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情境构建者和信息主导者,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课程似曾相识的局限,让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2.2缩小教材带来的距离感

  “纲要课”是以中国近现代史料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本身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纲要课”在教材编排方面与一般历史教材有所不同,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具有理论概括,围绕“侵略―革命”主线,说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艰苦奋斗,认识到历史和人民如何进行“四个选择”,这使得教材略显枯燥[4]。

  教材过多的理论分析与远离当下的历史使得学生与之产生距离感,学生不是很感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讲过去的人和事,是看不见抓不着的,感觉学习之后不实用,没有真正体会“读史使人明智”的深刻涵义。

而运用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可缩短甚至消除这样的距离感,让大学生真正对教材入脑入心感兴趣。

  2.3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站在讲台上一味的灌输,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收,师生就所学内容缺乏互动,再加上有些现实社会因素的干扰,传统方式讲授“纲要课”已经面临较大挑战[5]。

如果不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说教、灌输”很容易让学生反感,使学生对“纲要课”不愿信服。

由此可见,“纲要课”务必结合当今大学生特点,力求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而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引进很有必要。

  对于“纲要课”而言,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上的应用,围绕某一历史知识与历史背景展开相关历史剧情式的实践体验和探究。

学习小组除了要精挑细选历史短剧外,还要全程参与历史短剧的适度改编以满足课堂实践时的表演需要,最关键的是要融入历史人物的角色进行逼真投入的汇报表演。

这需要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教学,以便摆脱纯理论教学的枯乏无味,激发学习兴趣。

可见,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得益彰,是课堂实践教学的要求。

  3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

  “纲要课”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借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撑,在课堂运用时可遵循“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4要素进行。

  3.1建构情境:

历史短剧的选编

  在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里,选编什么样的历史短剧有相应标准。

  1)紧扣“纲要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所有学习小组都务必围绕“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进行的四个选择”这一教学要求选编历史短剧。

具体来说,可以依据教学的10章内容确定10个左右的历史短剧,并把班级划分为10个左右的纲要课堂学习小组,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历史短剧、学习小组相对应。

  比如在理论教学进行到“维新运动”部分,课堂实践教学加入历史短剧“光绪帝的成长与烦恼”,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小组同学的精彩演出表现出光绪帝童年孤独、少年求学、青年亲政与支持维新运动,能够让同学们在重返历史场域的情境中感受到当时“帝―后”二元结构中“帝”的不易,感受到改革不能够否定封建主义、改革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改革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不可能成功的经验教训。

  在教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前,发动各学习小组根据抗战史实选编能够反映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短剧,在此基础上精挑细选一两个好剧本,在班级里面甄选合适的演员。

这些课余实践活动“万事俱备”后,只欠抗日战争理论教学的“东风”,在课堂教学时,花十来分钟的时间就能够让师生观众返回历史情境,感受一次极好的实践教学带来的心灵震撼。

  2)剧本短小精干有灵魂。

各学习小组选编的短剧剧本除了紧扣教学大纲与内容外,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还必须短小精干有灵魂。

课堂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与辅助,绝对不能让实践教学冲淡课堂理论教学,这是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自我定位问题。

这样的自我定位就决定短剧的特色在于短小精干,表演所选编的剧本加上师生观众互动、点评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避免对理论教学的喧宾夺主。

  当然,剧本在短而精的前提下还应该努力追求“灵魂、思想”。

一是剧本内容本身紧扣大纲与教学目的;二是剧本内容本身有深刻的思想,能够直击观众的感受、触及观众的灵魂,达到真正的实践教学目的;三是表演剧本的演技有灵魂,学生在表演的时候要能够完全沉浸在剧情与人物角色中,置身建构的历史情境、饱含深情进行演出,以达到感染观众之效;四是不能妄构、虚无历史,必须守住史实这一灵魂。

  3.2协作会话:

历史短剧的排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台下的准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恰恰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的协作、会话学习过程。

选编剧本是本,排演短剧是标,标本兼备才能使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成功。

排演与选编剧本是互动环节,在选好剧目方向后,结合短剧表演的特定时空场景与目的,务必要对剧本进行“课堂表演”化,也就是说,必须让剧本适合课堂十来分钟的演出。

为此,在坚持历史短剧“灵魂”基础上就会对剧本进行改编、删减或者重新创作,以利于排演。

  不论是选编还是排演都离不开师生的协作、会话与沟通。

为了课堂上的精彩演出,学习小组会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进行排演,从剧本整体剧情到人物角色的把握,从演出服饰、动作到人物对白,从短剧布景到笑料包袱等诸多因素均需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出谋划策。

  台上演出是关键环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就理论教学内容简短阐述并引出即将进行的短剧表演。

学习小组的演员们登上事先布置好的简易舞台进行短剧演出。

几分钟演出后,组织学生对历史情境及演员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走出历史情境,思考教学目的和短剧所要突出的历史问题,读史明智,以史为鉴。

排演环节不但培养学生协作、沟通的能力,更能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好习惯,提升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意义建构:

课堂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契合

  如前所述,意义建构是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搭建的过程。

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建构是通过剧本选编、协作排演、汇报演出、演后互动等环节,使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高度契合,让大学生在历史短剧中探求理论教学的内容、性质,把刚才课堂上演出的历史短剧与教学内容自觉进行内在联系,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这一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归根结底都是当代史。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只有把历史知识与当代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历史鲜活、生动、有趣。

教学中引入历史短剧进行课堂实践,让大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悠悠岁月给今天带来了什么。

在点评历史短剧和授课过程中应该联系现实热点问题,让大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用以指导现今的社会发展。

  结合学习小组排演的短剧“周总理外交二三事”,在讲授新中国外交成就部分时,通过小型讨论不仅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而且让同学们联系当今我国“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外交盛况,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同时,请班级一位归国的交换生现场“直播”在该国的见闻,还可以邀请学校留学生口述中国印象等,真正让同学们体会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与对外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学史以鉴今,培养学生以历史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4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再思考

  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很贴切“纲要课”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真、准、短”三要点,否则喧宾夺主、弄巧成拙,不能为理论授课服好务。

真,遵循史料,不为了课堂表演几分钟“笑果”随意改编人物对白与历史情境,这是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魂;准,明确方向,严格依照“纲要课”大纲与教学目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选编排演与授课内容无关的短剧;短,简洁精干,将表演短剧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在三要点的基本规范外,还应该尽量做到效果精彩,让表演本身有吸引力。

比如历史情境的构建、情节的迂回曲折扣人心弦、演员的投入与激情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

然而,部分大学生不愿意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历史短剧中,而且每次表演的演员较多,在道具等物质装备方面比较欠缺,加之时间长短有限制,这都会影响到历史短剧的精彩程度。

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室的建设,配备相关的舞台设备。

同时,还可以举办全校性的历史短剧演出比赛,以激发各学习小组的排演积极性,增强短剧的精彩度。

  总之,短剧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提高“纲要课”实效性,使学生通过课堂表演中的情感体验、历史情境进行意义建构,在思考和分析基础上理解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

  参考文献

  [1]夏天静.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

4749.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39.

  [3]徐志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152153.

  [4]李松林,韦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

3950.

  [5]赖佩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个结合[J].钦州学院学报,2012,

(2):

6971.

  Analysisofteachingpracticeofskitsmodeofoutline

  ofModernChineseHistory

  CHENJianfeng

  (SchoolofMarxism,HainanUniversity,Haikou,Hainan570228,China)

  Abstract:

TheoutlineofModernChineseHistory,asone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saprominentfeatureofdistinctivepracticalityandincomparableadvantagesinpracticeteachingcomparingwithothercourses.CombinedwiththepracticingachievementsinHainanUniversityinordertoexploreefficientteachingwaysofthecourse.

  Keywords:

historicalskits;constructivism;modernchinesehistor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