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980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书法的精神气象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

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鸟鱼虫,莫不如此。

汉字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汉字是前人千百年的书写实践而成,体现了汉字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

横平竖直,点画呼应,上下包容,左右礼让,以形成中正平和之体。

就像人要端庄、树要挺拔一样,每个字都是独立不倚的自我平衡体。

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

谐调性是核心,只有谐调才能实现整体性与稳定性。

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

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

被后人广泛而长期推崇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行书,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

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

因为那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

魏晋时期,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并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从人的音容笑貌、筋骨气色、举止风姿看人的禀赋气质,探求人的形神之美,以至于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由此而生,诸如形神、气韵、风骨等等。

汉字结构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

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

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为代表。

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每一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

如果说初唐时期的楷书承续了王羲之以来的隽永书风,那么,经过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时代气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千百年来,欧体字与颜体字,分别代表了遒劲与雄放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后人难以企及。

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

在楷书上,唐人几乎穷尽了法度与风格,宋人一时也找不到拓荒之处,于是在意态上自由发挥。

苏轼、黄庭坚等人不刻意讲究点画的平直均衡,而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形成夸张变形的欹侧姿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

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但毕竟没有在法度上再创新格。

元明清时期的书法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

书法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

加之明清不清明,大兴文字狱,思想禁锢,精神压抑,书法中再难见到率性而为的天真烂漫。

精神被桎梏的时代,诗文和书法仅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

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

(《人民日报》2014年07月31日)

1.下列关于“书法”和“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是一种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在千百年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体现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的美学原则。

B.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它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C.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与书法家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等有关系,也传达着书法家个人的才情气质,如王羲之的行书就是明证。

D.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魏晋时期的士人开始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从而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也由此而生。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

B.初唐时期人们在书法上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把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呈现遒劲与雄放的风格。

C.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

在楷书上,无法在法度与风格上超越前人,只好“尚意”,即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

D.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氛围都对书法有禁锢作用,使得这时期的书法仅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3.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的汉字有一套独特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做人要求“中正平和”的原则是一致的,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

B.王羲之的行书之所以能够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与魏晋时代追求精神自由等等相关。

C.唐代颜真卿等人的楷书,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就,更加注重结合时代的精神气象,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自我风格,并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标本。

D.书法到了元明清时期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是因为这时期的书法缺少一种力量和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平属草稿未定属:

编写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

讨伐

C.“离骚”者,犹离忧也离:

通“罹”,遭受

D.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靡:

没有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3分)()

A.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

我独醒/是以见放

B.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

独醒/是以见放

C.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

独醒/是以见放

D.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

独醒/是以见放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代“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题材,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D.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的源头则

是《楚辞》。

7.文言文翻译(10分)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5分)

翻译: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5分)

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诗经》中的作品,完成8-9题。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请简要赏析。

(5分)

9.请结合《诗经·秦风·无衣》与《诗经·小雅·采薇》分析两首诗歌思想感情的异同。

(6分)

(三)默写(8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子回忆年少时与男子在一起欢乐相处的场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随后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实用类)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25分)

永远的巴金

王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

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

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

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

“青春是美丽的。

”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

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

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

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

他喜欢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

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

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

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

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

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

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

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

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

“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

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

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

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

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

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

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

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读过了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

力量和牺牲精神。

B.巴金喜欢关于高尔基笔下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

黑暗的理想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

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质朴、

无私。

E.“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是

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12.文中说巴金先生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美丽

的”这句话中包含几层含义,请分点概述。

(6分)

13.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概括。

(6分)

14.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18分)

15.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遏制(è)悄然(qiāo)暗然神伤婆娑起舞

B.侘傺(chì)玉玦(jué)变徵之声忸怩不安

C.横亘(gèng)作揖(yī)泪下沾巾坚如磐石

D.嗤笑(chī)赍钱(jī)流言飞语切齿抚心

16.下列语句使用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②当前,总有一些中学生夙兴夜寐,沉迷于电脑游戏而不能自拔,结果毁了身体,荒了学业。

③当年奥巴马带着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入主白宫,信誓旦旦,要把国家从战争、经济衰退的泥沼中拯救出来,要彻底改变美国。

④“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⑤解放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所到之处深受欢迎。

⑥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一广有羽翼的神鸟形象,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汪洋恣肆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B.“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重重设陷阱,

弹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交流人群范围不断

扩大,已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中老年人。

D.韩剧重视家庭亲情,尊敬老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很少有色情或暴力的场面,洋溢着

含蓄之美,能让人产生道德的认同感。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几乎每一座现代城市,都是动感之都,。

,。

,。

,只有把车声、人声视作动的必然,才能有静的感受。

①只有在离岛依山而居才有可能寻觅

②黄翥来的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的境界

③才能求到心灵一静

④已无所谓的“夜深人静”

⑤在诗中,他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⑥在城市居住,恐怕要有王籍的心境

A.⑥③⑤②①④B.④②①⑥③⑤C.②①⑥③⑤④D.④⑥⑤②①③

19.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两人为对象,仿写语句。

要求:

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

致。

(6分)

例句:

鲁迅是寂寞的,在那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的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痛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五、作文(60分)

20.请以“起点”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及本人与师生的真实姓名等)。

要求:

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株洲长鸿实验学校南方中学醴陵一中

高一年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A原文的意思“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并不是书法的美学原则。

2.B“盛唐”。

3.D“这时期的书法缺少一种力量和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不是原因,是元明清期书法的特点,原因应是元明清时期是“精神被桎梏的时代”。

属于答非所问。

4.B伐:

夸耀。

5.C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6.C“屈原作品集”错误。

《楚辞》收录了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7.

(1)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

屈原创作《离骚》,大概是由怨气而生发出来的吧。

(关键词“见”“怨”“盖”“生”,每译出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

(2)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行走,一面吟咏。

脸色憔悴,形体面貌枯瘦。

(关键词“被”“颜色”“形容枯槁”,每译出一处给1分;状语后置句1分;译出大意给1分。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请简要鉴赏。

(5分)

参考答案:

①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

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点明画面美或形象性并展开描写,2分)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

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手法1分,效果2分;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今昔对比、叠词等手法中任选一个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9.同:

都与战争相关,都能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战斗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2分)

异:

《无衣》重在表现士兵的团结友爱、重义尚武的精神,慷慨激昂。

《采薇》情感更为复杂,还有对家乡亲人和思念,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焦虑(爱国恋家、忧时伤事)。

(4分)

10.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1.B、E(A、文中只写读《灭亡》和《新生》感到牺牲精神。

C、“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与文章内容不符。

D、前后没有必然联系,内容也与文章不符。

两个都答对得5分,答对一项给3分)

12.①他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②保护青年,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的行为。

③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每点2分)

解析:

答案①相关内容在文章第5自然段段首。

需联系上下文的相关内容来解读。

分析中应含有“青春”关键词的句子,如第4自然段“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答案②相关内容在文章第5自然段“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

‘青春是美丽的。

’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

”答案③内容从文章第7自然段中概括。

13.①情感热烈,热爱青春。

巴金的作品书写青春,充满感情的郁积。

②爱憎分明、直言不讳。

爱国和人道是他终身的信仰。

③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晚年巨著《随想录》表现历史反思。

④诚实、质朴、谦虚、无私。

说到笑话,神情仍然严肃。

⑤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一辈子提倡讲真话,甚至受到过诋毁。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

对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并筛选出有效信息。

14.①理解:

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巴金的崇敬和对自己的鞭策。

(2分)作为后来人,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时会懈怠轻狂,但相对于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卓越成就,就会为自己的轻狂表现感到愧疚和自责。

(2分)

②启示:

面对着巴金对文学和社会这样真挚的态度,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忧国忧民,真诚质朴。

(2分)巴金作为百年中国文学大家,一生对国家和人民保持热烈的感情,以笔为武器,刺破黑暗的现实;建国后,发挥自己的作用,反思文革教训,建成现代文学馆,主编《收获》杂志,提携文学后生。

巴金用一生表明了奋斗不止的生命风采。

(联系文章2分)

解析:

“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汗流浃背”,应是“汗颜”之意,就是感到内疚和自责。

这句话一方面包含对巴金的崇敬,另一方面就是鞭策。

启示,既可以侧重于前者,从这个角度谈我们应学习巴金什么;也可以侧重于后者,那就是有了一点懈怠轻狂应怎么办。

15.BA.悄然(qiǎo)黯然神伤C.横亘(gèn)泪下沾襟D.切齿拊心

16.D

①短小精悍,悍,勇敢。

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

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含褒义。

②秋毫不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③信誓旦旦:

信誓:

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

诚恳的样子。

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④殒身不恤:

殒:

牺牲;恤:

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⑤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⑥广有羽翼:

爪牙很多。

含贬义。

17.CA.一面对两面;B.语义重复。

“弹窗口、假客服、假链接”与“网络诈骗手段”有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