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案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893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教育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德育教育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德育教育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德育教育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德育教育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教育案例.docx

《德育教育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教育案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教育案例.docx

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范慧

我班有个学生叫戚某某。

我刚接这个班时,发现她特别喜欢打扮,和系部对学生常规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在上课时也无精打采,要么做小动作,要么趴下睡觉,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作业不认真,自习课时跑到别的班级吵闹打骂;值日工作不认真……经常会有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她谈话,希望她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同学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她开始时大吵大闹,说我对她有成见,后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最后口头上是答应了,但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她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

于是我暗下决心:

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为了提高她的学习成绩,改掉她身上的不良习惯,除了在思想上教育她,感化她,我经常找她谈心,肯定她的每一点进步,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同时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和她结对。

只要她有一点进步,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也大大表扬,放大她的优点,而对她存在的问题只是反复个别提醒,充分照顾了她在同学中的面子。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自己的努力下,她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个学期没有了迟到记录,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后来,有一次我找她谈话时,她说:

“老师,其实以前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的,老师也从来不管我,你对我那么负责任,那么关心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谁呢”我笑着说:

“你长大了,懂事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所有课程中,她消灭了不及格记录。

整个学期没有了迟到记录,常规管理也符合了系部的要求。

利用暑假她还参加了社会实践,锻炼了工作能力,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有了可喜的转变。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戚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团结友爱,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因此,我让班级的好同学与她做朋友,让她感受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通过同学的帮助,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正确引导。

戚某同学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要求低,喜欢打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也不重视,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抵促情绪。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她谈心,交朋友,多表扬少批评,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同学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结对,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

用关爱唤起她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引导并激励她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愿:

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案例描述】

   班上有一位徐姓男生,16岁的青春少男,长得英俊清秀。

据观察,来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没有与老师和同学说过一句话,但听讲认真,注意力也比较集中。

我想,可能还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有点陌生吧。

于是,我开始关注他。

   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不如我的预料。

在以后的政训、军训中,我发现他依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并不与他人言语。

当我主动去和他说话时,他却两手握拳,紧贴身体,全身开始抖动,整个人显得异常紧张。

我心生疑虑,拨通了他家的电话。

男生的父亲接了电话,交流中,我只是问询他在家里的情况,并没有说他在学校的表现。

令我惊讶的是,他在家里与父母、亲戚、长辈们的交流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

带着疑惑,我决定去家访。

   走进狭小的房间,床也许是唯一的家具了,用两个凳子拼成的“餐桌”上摆着吃剩的饭菜。

男生的父亲已经退休了,母亲有小儿麻痹留下的后遗症,行动不是很方便。

徐同学不在家,原来,他长期和姨妈一家住在一起,由姨妈照顾他的生活。

我迫不及待地联系他的姨妈,想更多地了解徐同学的过去。

果然找到了根源。

   原来,初中时,他并不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孩子,经常有不做作业的现象,于是被老师点名批评是家常便饭,从此再也不和老师讲话。

但在家里,他却很懂事,还帮着照顾小表妹呢。

怎么办?

我很想找他谈一次,但我却在该用怎样的态度和语言的困惑中犹豫着。

如果我不能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教育态度和恰当的语言,反而会加重他的紧张情绪,教育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就在我踌躇之时,他的同桌无意中说起,徐同学经常会哼哼歌,周杰伦是他的偶像……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中午我都让同学教我唱周杰伦的歌,拉着他和大家一起聊歌星,经常和他姨妈电话沟通,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并努力帮助徐同学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

寒假春节,我意外而欣喜地接到了徐同学的祝福电话……

【案例分析】

  由于家庭因素、生活上的不安定、对学习的厌倦,往往导致这些学生内心脆弱、自信缺失。

在学校,由于老师无意中以权威自居的习惯面对学生,在言语或行为上的强势态度,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本应是“春风化雨”的意境却变成了简单的“命令与服从”。

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不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如同天堑,影响了教育、教学实效性,更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自卑心理自尊心受损,从而形成孤僻、冷漠等畸形性格。

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屡见不鲜,难道还不足以让教育者警示吗?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读书不难,然而读懂这些书却要我们好好花些心思,放下权威,用心倾听。

  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实就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需要老师、家长小心翼翼地呵护。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尽情体验人生的价值。

  如果徐同学在初中时生活在鼓励中,也许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也许他就学会了自尊。

在这一群体的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渴望和在意老师和同学的理解的。

事实上,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是非常普遍的。

可是,要处理好这些小问题,却要讲求艺术、融入情感,引起共鸣,只有心灵被震撼了,才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中,首先,我利用徐同学喜欢唱歌的兴趣爱好,把握午休的时机,运用侧面出击、曲线救国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

让他感受到我的真诚。

其次,与徐同学姨妈经常联系,并努力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的困难,让他又从正面体会到了老师的关爱,触动其心灵,让他感受到世间的真情,转化为一种情感体验,促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达到改变自己行为方式的预期目的。

  虽然,这仅仅是自己教育生涯中的一朵浪花,但也时时提醒着我。

科学的、积极的教育观对一个孩子的转变和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学生需要我们的包容和鼓励、需要我们用爱去倾听,让他们在温暖中感受、体验,从而感悟到自身的发展潜力。

一个坐塌椅子的女生

虞伟良

【案例描述】

   2009年9月的一天,我在烹饪班上烹饪美术课。

教室里,我简要的讲解了配色的要素,随即带着学生来到机房,让学生利用图像软件进行配色练习。

这是一群刚刚初中毕业进入我校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农民工的孩子,今天是他们第三周的美术课。

   来到机房门口,队形开始乱了,有几个人急着往里冲,我估摸着农民工孩子家里大多没有电脑,用电脑上课觉着新鲜,就没有阻止。

我刚跨进机房门,只见一个敦实的女孩飞快地奔向一个机座一屁股坐了下去,“咔嚓”一声,有些年数的木椅垮塌了,女孩陷在电脑桌的夹缝中,同学们哄笑起来,女孩一面试图努力着爬起来,一面不忘粗话骂同学。

虽是接触不久,我叫不出她的名字,但脑海中闪过对这女孩的初步印象:

这是个不爱学习又不守纪律的孩子,是一个“差生”。

我一边思索着处理方法一边走向她。

当我们目光相对时,她还坐在地上。

她抬头看我,那目光让我一惊,分明是强烈抵抗的目光,虽然她没有言语。

“摔疼了吗?

”我问她,她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惊诧;“大概是太喜欢今天的课了吧,所以想选个好位子。

”我又说道,她的目光明显地和缓下来且露出喜色;“起来吧,以后要注意哦,否则你和椅子都会遭罪。

”我边说边拉起了她,同学们又哄笑起来,她没有搭言且很快找个座位坐了下来。

这堂课她很安静,认真地完成着我布置的练习。

   以后上课,她还会经常不断地出现一些反复。

课堂上觉着不顺心了就大声嚷嚷;不愿意带彩色铅笔就直接从其他同学座上拿走;做练习疲惫了习惯性地趴在桌上。

但是,只要她感觉到我在注意她时,她必然会有所收敛有所改变,而且我说她时她也从不顶撞我,我意识到她对我的印象不错,她现在愿意听我的,也试图给我留下好的印象,只是行为习惯的改变非朝夕之间能够完成。

于是,只要她有进步之处,无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学习方面,我都给予适当鼓励或表扬,课间休息时会找她闲聊聊,当她出现不当行为时也会平和但肯定地予以指出。

她慢慢地在变,上课安静多了;能自己带成套的彩色铅笔了;作业质量逐步提升了。

有时候她做了觉得拿得出手的点心,会拿来让我品尝,还会期待我的鼓励。

我时常想,面对这样的学生,倘若当时我大声的斥责她,坚决要她检讨、赔偿,结果会是怎样呢?

【案例反思】

  我们大多数职校生在以前的学习道路上似乎都走得不太顺畅,选择职校多半是一种无奈。

其中一些差生,他们一路走来,受批评多、受指责多,很多情况下还备受冷落。

因为他们没有奔放的学习热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顺眼的行为表现,所以不讨人喜欢。

究竟是他们的行为导致了被指责被冷落,还是由于被指责被冷落导致他们目前的状况,这似乎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难解。

  但是这些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一致的——抗拒、猜疑,尤其是做错事后。

据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看,这些孩子的反应像是一种自我保护,他们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准备迎接批评和指责,其实他们内心还是渴望被理解、被关心,上述女孩的事例大约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老师在批评时从关爱的角度出发,适当的维护他们的面子和自尊,在处理问题时讲究些技巧和艺术,是否能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假如我们对所谓的差生,能关注和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肯定他们的进步,他们是否真的能向前进几步呢?

  在我们职业学校里,有时候教育管理显得比授课更重要,一些“差生”当他们还是“差生”的时候,在课堂上肯定是一股“反”作用力,让你贯彻教学任务时变得很艰难,如果我们通过努力把他们转化成“零”作用力,抑或转化成“正”作用力时,我想,再贯彻教学任务时就应该会变得顺畅些。

  我们的一些学生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对于他们能否成功,当老师的也不能为他们设置过高的标准。

有时我跟学生讲:

“人生道路不是单一的,学习也具有多样性,我们的社会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我们只要热爱社会、热爱自己的人生,在三百六十行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同样会有光明的前景。

前几年,为祖国争光的刘翔,他的数理化可能不及大学生,但他以速度表明他是当今世界的跨栏王。

服务行业的徐虎,装卸行业的包起帆,他们以出色的成就同样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最近,各种媒体大量报道:

我国目前最紧缺的人才不是白领,不是其他,恰恰是身怀各种技能的灰领。

而我们杨浦职校正是这样一所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我们基础差不要紧,我们的学习要求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通过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功。

”我想,如果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把跨进杨浦职校作为学习的新起点,重拾信心,建立自信,加强对社会、家庭、个人的责任意识,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和惰性,认真地投入到文化和专业的学习中去,他们就会成功,我们的职业教育同样也会成功。

期中考试的“作弊”事件

李稳卿

【案例】

   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在进行期中考试。

突然监考老师疾步走到明明同学面前,从他桌肚内掏出一张写着答案的小纸条,老师严肃地提醒该同学:

“你考试作弊,按照学校规定,这门课程要按照零分计算。

   见此情景,明明同学“嗖”地站了起来。

红着脖子冲老师喊“我没偷看,你凭什么说我偷看,零分就零分,有啥稀奇!

”说完将桌上的试卷揉成一团,狠狠地扔进了废纸篓,摔门离开了教室。

   班主任李老师将明明请到了办公室进行教育,但该同学的态度还是非常强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李老师让他坐下来冷静一下,并拿出自己的毛巾让他擦了把脸,然后告诉明明想请他妈妈来学校谈一谈这件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明明竟然很懂事地对李老师说:

“老师,我妈妈是开车的,你告诉她这件事会让他分心的,这很危险,请你不要打电话给她!

”顿时,李老师仿佛看到了孩子心中最柔软,最美丽的一面------多么孝顺的孩子啊!

李老师以此为切入点,从表扬其懂事孝顺入手,再联系到父母对他的殷切希望,对其进行教育。

逐渐地明明的态度不再强硬,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天他还主动去向监考老师道歉,高高兴兴地进教室上课了。

【分析】

   学生犯了错误却没有用端正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是采用“你硬,我比你更硬”的解决方法,还是在让学生冷静的基础上和其交流,并竭力寻找出学生心中最柔软最美丽的切入点来感化教育他呢?

由以上案例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哪怕是我们平时觉得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也不例外。

明明起先的态度非常强硬,但从和其交流过程中却反映出他是个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

李老师及时抓住了这一信息,并肯定了明明的优点,这是解决问题非常关键的一步。

因为每个学生身上必有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被肯定和尊重的需求。

作为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在肯定其优点的基础上再批评他的缺点,这样学生会比较乐于接受,而且也不会形成师生“对峙”的尴尬局面,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冲动,更不能冲学生“发火”,因为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即使学生表面上认错了,内心还是不服的,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他可能还会再犯错误。

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和学生作细致的交流,注重每一个小细节,哪怕递给他一张餐巾纸擦擦汗;给他搬个凳子坐一会儿;给他拿条毛巾洗把脸等等。

首先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对立情绪,缓和紧张的气氛,这样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邱建功

【案例背景】

   记得那是2008年9月1日即08学年开学的第一天的第二节课课间休息,有位老师热心地提醒我说:

你们班有位学生跟孙老师顶撞了起来,被请到政教处了。

我还没听完,赶紧往政教处跑,可不是嘛,里面站的那位学生不正是我班刚来的陈同学吗……

  陈同学,男,现年17岁,独生子,08数控2班学生,初三时从老家浙江来到上海读书,在他身上集中了外地学生的一些典型的优缺点。

归纳如下:

  1、秉性:

心地较为善良,骨子里不坏;但性格急躁,容易冲动;有错误不承认,不接受教育;爱发脾气,不知道感恩,小气,觉得别人对我好都是应该的,碰到不顺心的事就顶撞父母和老师;由于初三的经历,心理上对上海人有隔阂,但本人又好自大,爱炫耀父母做生意有钱,却自己不爱劳动;责任心不强,工作上不会要求主动,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

  2、学习:

因为外地学生条件的限制,该生本想读高中,对数控专业不甚喜好,并且以对老师的好恶来决定学习的课程。

但此人很聪明,也喜欢玩弄小聪明;晚上经常熬夜打游戏,上课时有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要讲话,自以为什么都懂,但作业都能独立完成。

  3、行为:

该生气质不错,农民孩子身上的那种老实、本分、守规矩的天性还是能体现出来;行规较好,特别是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老师们都认可,如出早操,也是缘于不愿被别人小看。

  家庭方面:

该生来自浙江农村,父母从其小学一年级就在上海做生意。

其就读寄宿制学校,行规虽较好但有压抑感。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照顾他,感觉别人有点欠他什么,别人都应该对他好。

家境挺好,其父母对他要求也很严,这无疑对学校老师的教育起到了帮助作用。

  学校方面:

首先我们学校是市行规示范学校,这个大的环境氛围可以使任何有问题的学生会最终走上正途,也是因为有了这个氛围,老师们有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任何学生。

其次,老师的责任心强,对他能耐心地教育,正确引导,不怕反复,没有歧视;发挥他的长处,树立起自信,委以班级重任,收拢其散漫、无理想追求的心。

【案例过程】

   一、原因分析:

   对刚在上海接受教育一年的农村来的孩子而言,内外因素的变化,对十五、六且正处于心理逆反期的孩子来说,这种变化太大,在渴望成熟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许多挫折和烦恼。

这就需要老师加以耐心引导,就算你听到了他的脏话,权当是自己的孩子在对你撒娇。

   二、诊断:

  该生可以说属于是一个经常心理失衡的孩子,自负、暴躁、逆反、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会出现在他身上。

我必须告诉他的病情:

人的一生就是心理磨练的过程,战胜心魔的过程。

你的父母来上海创业,为你创造了第一个条件,而你这一代人还必须要吃苦,才有可能在上海站住脚跟。

学会吃苦、创造更好的条件、不怨天尤人,这是你要战胜的第一个心魔。

   三、教育辅导时间:

2008年9月——2010年7月

   四、教育策略:

   

(一)明确思路:

   思路:

先地下打桩(培养专业兴趣)——再地上盖楼(学习做人框架)——最后内部装修(学习工作上因材施教)。

每一步都是过程,往往需同步进行,最终潜移默化,水到渠成,达到量变到质变。

  

(二)具体实施:

   1.留住他的脚步,培养专业兴趣

   开学之初,陈同学的父母带他来校3次,主要目的是告知我他们的孩子想上高中,因为外地生源的缘故,没机会进高中,但对职校也不感兴趣。

针对这个方面,我就耐心劝导:

第一,介绍我们学校良好的校风氛围,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有,能使每个孩子成才,劝其不要到社会上办的补习班去;第二,认可该生聪明、学习好,这样便可进行激励告知他真正聪明的人,什么都学得好,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第三,请将不如激将。

我经常提问他:

别人都能把数控机床发明出来,难道我们还知怎么摆弄?

并抽查知识点让他背,该生也好面子,无形中有了学专业的动力。

多少年带班下来,我深深地理解了职校的“本”在学生学习专业上,凡是一个班级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就从这个班级的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劲头可以分析出。

一个学生把精力都放在研究专业上,那他便不会分心在杂七杂八的事情上,故我认为,班主任要带好班级,突破口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专业上,对陈同学的教育,我也是从上述突破口开始的。

   2.晓之以理,学习该做怎样的人

   记得开学不久,陈同学就因为不服孙老师的管教而加以顶撞(后面还出现过一次)。

当时我没有抢先进行教育,而是让政教处的老师来教育,目的就是让他充分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对老师们要有敬畏感,否则班主任的工作就难做了。

然后再反复教育他,让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学生,是来学知识的,不是跟老师来怄气的;告诉他你的本质不坏,做不成流氓的,做一名本分的人吧;加强感恩教育,克服那种自私偏见,感觉别人都欠他什么的思想。

让学生认清方向、看清脚下的路、明确肩上的责任、懂得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这不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了吗?

   3.委以重任,找回自尊和自信

   在教育中,我发现该生喜欢被别人关注,精力也充沛,他总是说作业都做完了,没什么事做。

首先我让他明白作业只是督促人的一种手段,不要陷入误区,事情是做不完的,仅仅一本专业课本,如果2年内能研究透了,也不容易啊,怎能说没什么事情可做呢;其次我让他做班长并兼2门专业课的课代表,还加入星光杯比赛的行列,慢慢培养他的责任心,并消除了他原来的那种怕被人家歧视的眼神。

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谓是无尽的动力,用你的人格去感染学生,用一盏明灯去照耀学生前进的道路,难道做老师的还有其他的奢求吗?

   4.家校合力,耐心培养自控力

   所谓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教成功与否,与学校教育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

我经常进行家访、电访,了解其在家的生活、学习状况,如实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沟通想法和做法,促进家校联系,赢得家长的信任,共同做好转变该生的工作。

当然,该生表现反反复复,我比较细心观察和耐心引导。

不当面批评与训斥,不动辄请家长,避免热处理。

采取冷却与谈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疏导,让他感悟自省。

想方设法,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

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现在孩子身上体现的越来越少了,留给学生们有反省的空间,做老师的不要事无巨细都一一挑明,就像把饭嚼好再喂到孩子嘴里一样。

   五、教育效果:

   经过两年的用心教育,在老师、同学及该生父母的帮助配合下,该生俨然成了我班的一面旗帜,不仅是凤城校区的队旗手,光荣地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还为我班能够被评为2009学年度杨浦区区先进班级立下了功劳。

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数控机床中级工证书,并在很好的实习单位里扎下了根。

借用该生的一句话“邱老师,真的很谢谢你”,我想这就是教育效果的写真吧。

【案例反思】

   在德育工作中,老师的爱心不能少,要从心理上关爱每一个问题生,用爱心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但我的体会是班主任光有爱心还不够,因此还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智慧去教育他,“用心”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抓契机使其明辨是非,创环境使其愉悦,扬其长使其自信,避其短才能取得成功。

   学生思想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教育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

关于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点告诉我们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

在班主任教育中,主要矛盾是什么——职校学生的“学”专业,这是首要抓的,故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有轻重缓急之分,要找准切入点,不要舍本逐末,这便是我反思的第一点。

   第二点,“学不可以已”,对老师而言也是如此。

汽修、商务、数控、旅游等专业的班级我均做过班主任,学生的专业课本我都要借来看,从而了解他们的专业,特别是教文化课的班主任,如果专业不懂,只讲大道理,学生是不服的。

   第三点,做一个有承受力的老师,在把握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容忍学生犯错,去适应学生的“环境”,不要什么都责怪你的学生;做一个年轻、开朗、正气的老师,用你的“环境”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间消除隔阂,实现沟通;做一个有耐心的老师,不要把怕累怕烦的情绪传染给自己的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反复,把教育当成一项“持久”式的工程。

   发挥老师的智慧吧,用心引导学生扬长避短,让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这就是教师的职责。

第一次素描课

吴斌

【案例背景】

   2010年4月初,由于教学需要,原07美术和06美术设计合并为一个高复班。

我于中途接任08美术班的素描课。

由于是学期中间,想来同学们对于新的课任老师会有抵触情绪,如果不把这种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