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82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docx

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

 

峨眉山市川主煤矿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

 

二0一一年七月

 

川主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方案

前言

根据乐安监[2011]99号关于转发《省局国家总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川安监[2011]244号转发《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的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矿安全保障能力,经矿办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

特制定该建设完善工作方案。

一、煤矿简介

(一)、企业简况

1、矿井名称:

峨眉山市川主煤矿

2、矿井交通位置

峨眉山市川主煤矿位于峨眉市城区北西291°方向,平距7.5km,隶属于川主乡东岳村管辖。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3°24′36.53″,北纬29°37′35.43″,其主井口坐标:

X=3279298.978;Y=34637522.665;H=+622.11m。

川主煤矿处于川主矿区荷叶湾井田和垮洪洞井田接合部位。

矿山有9km乡级公路与乐(山)--汉(源)306省道在老宝楼相连,距峨眉山市城区12km,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2-1所示)。

图1-2-1交通位置图

3、建矿日期

峨眉山市川主煤矿创建于1984年7月(原名枇杷树煤矿),1985年8月23日正式投产,原属合伙企业,1993年10月转制为乡办煤矿,同时更名为川主乡煤矿,并于1999年政策性转制为现在的川主煤矿,现属合伙企业。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kt/a。

核定能力60kt/a。

4、矿井五证情况及有效期

(1)隶属关系:

峨眉山市煤矿安全监察局

(2)法定代表人:

陈加彬

(3)工商营业执照:

511100000025336。

(4)采矿许可证号:

5100000530724有效期至2015年12月。

(5)安全生产许可证:

(川)MK安许证字〔2009〕5111810287B,有效期至2010年8月31日。

(6)煤炭生产许可证:

X221014003G3,有效期至2015年12月。

(7)矿长:

周万伦矿长资格和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

(煤A)10051000112997,有效期至2013年12月;(煤A)10051000112997,有效期至2013年12月。

5、矿井生产能力:

6升9万吨/年技改矿井。

四川省峨眉山市川主煤矿始建于1986年8月,投产后矿井生产能力由2万吨/年,2005年提高到6万吨/年,属“五证一照”齐全的技改矿井,根据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川经煤炭函[2007]495号《关于核准乐山市峨眉山市川主煤矿改建项目立项的批复》,矿井改建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

2008年矿井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2009年该矿实产原煤2万吨。

2010年至今矿井停产投入技改,无原煤生产。

6、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矿井2010年无采掘生产,没有进行瓦斯鉴定。

2009年瓦斯等级鉴定为:

相对瓦斯涌出量10.53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1.297m3/min,但2006年6月3日在下山k7煤层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曾发生一次动力现象,经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压出,则k7煤层属于突出煤层,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在地面建设了一个永久抽放泵站,抽采泵型号为二台2BE1-153型水环式真空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其性能参数见下表:

2BE1-153型水环式真空泵主要技术参数表:

型号

最低吸入绝压(kPa)

最大抽气量(m3/min)

转速

(r/min)

电机功率(kw)

耗水量(L/min)

2BE1-153

3.3

12

1750

19.5

70

7、矿井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性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9年,签定报告,川主煤矿所采k6、k7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分别为Ⅲ级,煤尘自然倾向性鉴定为不易自然。

8、矿井瓦斯现状情况及是否发生过瓦斯事故和煤与瓦斯突出或瓦斯动力现象

2011年矿井无瓦斯事故发生。

但2006年6月3日在下山k7煤层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曾发生一次动力现象,经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压出,则k7煤层属于突出煤层,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矿井地质情况

1、矿井地层

川主煤矿井田位于峨眉山北麓,为侵蚀中山地形,海拔+500~1300m,相对高差约800m。

区内地形呈剥蚀之丘陵、平顶山、圆丘、串珠丘等,其间为宽窄不一的弱谷。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中三叠系雷口坡组(T2L)、上三叠系跨洪洞组(T3K)、三叠系嘉陵江组(T2j)、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香溪群(J1X)、下侏罗系自流井组(J1Z)、中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第四系更新统和第四系全新统。

2、煤层赋存情况

本区须家河组主要煤层都集中在第二段(T3xj2),第一段及第六段各煤层,按编号自下而上为K2、K3、K4、K5、K6、K7、K8、K9、k10共九层,煤总厚2.6—4.4m。

其中K2、K3、K4、K8、K9、K10不可采。

主要可采煤层为K7,局部可采层K5、K6煤层,现分述如下:

1)K5煤层

K5煤层在须家河组第二段上部,俗称双层子,直接顶板之上为一灰色细砂岩,坚硬,厚约14m。

K5在川主矿区内多数厚度在0.6m左右。

在川主矿区内南翼可采,北翼局部可采。

2)K6煤层

K6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二段上部,煤层见于川主矿区内西翼和东翼较稳定。

结构较简单。

下距K5煤层20—38m,一般为26m,煤层厚度0.2—0.98m,一般为0.4m左右。

顶底板为页岩、粉砂岩,个别地段为砂岩或粘土岩。

3)K7煤层

K7煤层,层位稳定。

下距K6煤层7—10m,平均8m。

上距T3xj3底界变化不大,约5—7m。

K7煤层结构为三分层煤和二分层夹石之复合煤层。

煤层总厚度为0.90—1.89m,平均1.5m。

纯煤总厚度0.80—1.27m,平均1.15m。

煤层有2层夹石,均为黑色稍带褐色高龄石粘土岩。

含炭质及泥质较多。

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粘土岩。

煤层底板岩性一般均为灰色、深灰色粘土岩。

矿井现开采k5、k6、k7煤层。

煤层平均倾角为25º左右。

3、地质构造情况

矿区位于川主大背斜东翼中部,是在一个以25º左右倾角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内,由于受川主大背斜的影响,矿区内时有沿走向的小断裂和沿倾斜的断裂小褶皱,构造多为重叠褶皱。

矿区内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断层为李山横断层(F6),它北起李山,穿枇把树经白方庵向南至环山子消失,长约3Km。

二、六大系统现状

1、矿井现装备了型号为KJ-90NA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2、人员定位系统现还在准备建设中;

3、消防防尘主管路为PE-50管;

4、地面购置有压风机型号OGFD-6.1/8配套电机功率37KW空气压缩机2台。

5、通信系统型号为HJD-80通讯交换机1台;

6、安全避险,井下建有避难硐室,配备有ZY45型压缩氧自救器。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

组长:

周万伦

副组长:

吴勇强欧玉华连德成夏长贵邹跃武

成员:

邓俊超朱建刚欧定全周万军邹永祥

周华文周华利管荣祥杨申云

具体分工:

(一)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通防科负责

(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安全科负责

(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机电科负责

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

(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

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硐室内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45分钟的自救器。

(四)、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设置供气阀门。

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治灾变破坏。

(五)、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

加强供水管路的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六)、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符合规定的电话。

井下避险硐室、水泵房、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发现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四、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

我矿“六大系统”计划今年完成系统的建设,共计投入265.42万元,人员定位系统为2011年的重点规划项目。

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投入33.205万元;人员定位系统,投入约83.715万元;压风自救系统,投入47.5万元;供水施救系统,投入46.8万元;通讯系统,投入26.4万元,紧急避险系统,投入27.8万元。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新增加井下分站3台,更新各种传感器及相关设备。

计划资金33.205万元。

完成时间:

2011年11月15日。

更新改造计划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

总价

光干涉甲烷测定器

CJG10

19

650

12350

光干涉甲烷测定器

CJG100

1

650

650

甲烷检测报警器

JGB4

10

550

5500

电子风表

中速

2

800

1600

电子风表

低速

1

800

800

分站

KJ70N-F

3台

18000

54000

电源箱(1140)

KDW17

3台

11000

33000

电源箱(660/380)

KDW0.7

3台

5800

11600

甲烷传感器

GJC4

20台

2600

52000

声光报警器

KXH18

9个

2800

25200

温度传感器

KGW5

3个

2600

7800

CO传感器

GTH1000

4个

6500

26000

风筒开关传感器

GFD6

5台

950

4750

开停传感器

KGT9

6台

500

300

风速传感器

KGF2

2台

3500

7000

风门传感器

JFK30(A)

6台

500

3000

馈电开关传感器

KGT2.5-660v

6台(660v)

2800

16800

馈电断电器

KDG660

2台(660v)

5800

11600

负压传感器

GPD5000F

2台

3500

7000

断电器

KDG2.5/127

6台

2800

16800

二通接线盒

JHH-2

30台

60

1800

三通接线盒

JHH-3

50台

90

4500

监控通信电缆

2000M

6.5

13000

监控传输电缆

2000M

7.5

15000

总价

大写:

叁拾叁万贰仟零伍拾元整(332050)

(二)、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现与金安达公司签订了安装合同,建设装备KJ251A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设,其设备主要包括:

KHX90信号避雷器、KJJ103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KJJ46数据通讯接口、KJ90-F16(B)矿用本安型分站、KDW0.3/660(A)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PH24矿用本安型电子显示屏、KJF210A矿用读卡器、FDY50矿用移动式读卡器、KGE116C识别卡、FHJG-4矿用光纤分线盒以及通信电缆等组成。

根据采掘布置情况,下井人员每人配带一张标识卡,全矿共设置18台分站。

其设置地点如下:

在各采煤工作面运输机巷入口设置1台分站,对采煤工作面、运输机巷及回风巷进行人员监控。

在各掘进工作面巷道入口处分别设置1台分站,对掘进工作面及进、回风巷道进行人员监控。

所有下井人员每人配带一张标识卡。

工程计划完成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具体配置下表:

 

KJ251A型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设备配备表

名称

型号

单位

使用量

备用量

合计

单价

合计

1

考勤定位软件

KJ251A软件

1

1

130000

130000

2

信号避雷器

KHX90

1

1

2

5000

10000

3

网络交换机

KJJ103

1

1

2

3800

7600

4

数据通讯接口

KJJ46

1

1

2

5600

11200

5

分站

KJ90-F16(B)

12

3

15

29000

435000

6

电源

KDW0.3/660(A)

12

3

15

3900

58500

7

电子显示屏

PH24

1

1

2

18000

36000

8

读卡器

KJF210A

12

3

15

450

6750

9

移动式读卡器

FDY50

2

1

3

3600

10800

10

识别卡

KGE116C

250

50

300

150

45000

11

分线盒

FHJG-4

300

50

350

68

23800

12

传输电缆

PUVVR1×4×7/0.52

m

3000

2000

5000

6.7

33500

13

信号电缆

PUVVR1×4×7/0.43

m

3000

2000

5000

5.8

29000

总价

837150

(三)压风自救系统

地面新配置4L-20/8型固定式螺杆式空气压缩机(4L-20/8型固定式空气压缩机技术参数见下表)2台在地面压风机房向井下供风,主管路敷设D102×3.5无缝钢管、支管选取D60×3无缝钢管及配套设备,压风管路上设置出风口和减压装置,选用ZY-J型压风自救装置(见下表):

4L-20/8型固定式空气压缩机技术参数

型号

冷却

方式

排气量

m3/min

排气压力MPa

转速r/min

外形尺寸

电动机

功率kW

电压V

4L-20/8

风冷

21.5

0.8

1480

2800×1900×1830

130

380

 

压风自救装置主要参数

型号

压气源

压力

(MPa)

输出压力

调节范围

(MPa)

单个装置

的耗气量

(L/min)

供气方式

减压

噪声

(dB)

操作方式

ZY-J

0.3~0.7

≤0.09

150~200

连接压风系统

≤85

手动调节操作

具体路线为

主管路:

压风机—主平硐800m—南翼运输巷200m

支线管路:

南翼运输巷—6511运输巷450m

南翼运输巷—6521运输巷300m

南翼运输巷—6513回风巷550m

南翼运输巷—行人下山巷450m

南翼运输巷—下山运输巷450m

共计约2200米。

井巷掘进开始后,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每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每组自救袋数量为5个,并保持距迎头25~40m的距离;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100~130m安装一组(15个)压风自救装置,向外每隔100m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放炮撤人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5个袋)。

651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采面上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22个;向外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进风巷在距采面下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22个。

工程计划完成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共计投入约47.5万元。

(四)供水施救系统(洒水系统)

地面新建静压水池200m³。

主管路为φ110钢管由总回风平硐入井,支线管路为φ60管路。

具体路线为:

主管路:

水池—总回风300m—南技改回风200m—南翼运输巷200m

支线管路:

南翼运输巷—6511运输巷450m

南翼运输巷—6521运输巷300m

南翼运输巷—6513回风巷550m

南翼运输巷—行人下山巷450m

南翼运输巷—下山运输巷450m

共计约2900米,计划工期为2010.11.15-2011.12.10,共计投入约46.8万元。

(五)通讯系统

我矿井下通讯联络系统基本正常,有待完善,计划购置安装数字程控交换机1台,敷设通讯电缆2200m(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

井下主要通讯网络为:

地面调度室至采掘工作面、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保障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计划工期为2011年11月15日-2011年12月10日,共计投入约26.4万元。

(六)紧急避险系统

我矿计划于2011年在南技改区建设一个避灾硐室,井下同时下井人数为80人,硐室按1.0㎡/人计算。

避难硐室为80㎡。

硐室采用半园拱断面,净宽2.8m,净高2.4m,长30m,砌碹或锚网支护。

避难硐室两端均与进风巷相通,硐室两端各设一道向外开启的隔离风门。

利用压缩空气供风向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内的压风急救袋的个数是根据在该地点同时工作的人数来确定的。

根据矿井设计,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作业的人数最多35人,避难硐室内安设35个压风急救袋。

规划在独头巷道掘进时,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

分别在一采区南翼工作面运输(回风)巷中部和K7煤层回采工作面运输(回风)巷,距采煤工作面40m处设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服务区,人数为20人,硐室按0.9㎡/人计算。

避难硐室为18㎡。

硐室采用半园拱断面,净宽2.0m,净高2.0m,长10m,采用砌碹或锚网支护。

规划要求:

各避难硐室必须设有供给空气的设施,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

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硐室内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电话、消防洒水管路以及压风管路。

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必须有减压、过滤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管嘴;同时硐室内按同时避难最多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井下各避灾硐室内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电话、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安设压风管路,按要求配置压风自救袋,有减压和过滤装置并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管嘴。

并按同时避难最多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计划工期为2011年12月10日完成,共计投入约27.8万元。

 

川主煤矿

2011年7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