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656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docx

对衡中的客观评价

 

今天下午看到《南方周末》报道衡中而且放在头版头条还多达四版,给衡中戴上了新的帽子“超级高考工厂”,从凤凰卫视安徽卫视到这个报纸那个报纸某些媒体你们不要再发表这种言论了,衡中是个传奇,因为衡中人追求卓越。

俗话说“树大招风”,从所谓“工厂”“军队”,有些学校你们说衡中不好那你们怎么还效仿衡中的模式?

现在有很多学校借鉴衡中的模式为什么媒体不批判其他学校?

只是因为衡中优秀才引起别人的注意。

衡中人追求卓越的脚步不会因为你们而停止!

 

没有人会议论一个普通三流高中所有背后的质疑与谩骂都是因为你承认了这所高中所取得过的成就因为你无法成为这里的一员因为你无法感受这里的欢乐生活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衡中的三年所以看到报纸电视上报道这里的残酷你才会愤世嫉俗的赞同没脑子没资格来衡中的人才会跟着瞎起哄如果说有的学校有的老师有的学生能取到衡中学习经验就不会说出对我们学校不利的话因为得不到所以反咬一口虽然我曾恨过那里但是真正离开过才知道珍贵

 

其实报纸上电视上关于衡中的报道不少了,有凤凰卫视的“大学生加工厂”,安徽卫视的“人间炼狱”,中央电视台“麻木、畸形、扭曲人性,这次又出现了《南方周末》的所谓超级高考工厂。

每一次的报道都令我们成千上万的衡中人心里一震。

谢谢,我们不需要你们的同情,我们也不想听那些流言蜚语,现在的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真的可以不择手段。

网上在那些“新闻”底下发表评论的人,你们说我们衡中人都是畸形的人才,你们说衡中的作息时间是“暴行”,你们说我们衡中人“人格被扭曲了”,可你们了解真实的衡中吗?

你们仅仅根据那几则报道就做出那样的评论,你们有什么资格批判我们,有什么资格诋毁我们?

我为你们感到悲哀,因为你们根本不懂思考,你们对不起我们全体衡中人!

语言不是尖锐而是尖刻,风格不是犀利而是刻薄,借此来抓住读者,真是好笑。

你们觉得我们在衡中失去了是吗?

我们成为了机器是吗?

的确衡中的教育模式有弊端,但是我们在衡中的三年的到了很多,不只是成绩。

所谓“衡中喜欢招聘女老师”,我奇怪这样露骨的话语就能在《南方周末》这样一家“知名报纸”上出现。

什么衡中喜欢招聘女老师,你们有什么依据?

别的学校很多都对体罚习以为常,可是衡中没有体罚,至少比别的地方的很多学校少的多,几乎就看不到。

衡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很负责任,虽然班主任一般比较严格,但是大部分老师都和学生关系不错,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十一回家听说某某学校学生文问题需要“计时收费”,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学校还是在衡中学生更受扭曲。

衡中的非班主任老师可以记住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同学的特点,甚至还会做不少“分外”之事帮助学生,别的学校很难做到衡中这样,甚至相差悬殊。

衡中的校长虽然老了还在经常到教学楼里去转转,跟着高三跑操,衡中优秀是因为衡中的师生们追求卓越,是因为一种“衡中精神”!

你们说衡中“不能生病,不能退步”,我不知道你们的这些“研究成果”是怎么来的,你们问的是哪位同学?

生病的都可以去看病,而且也可以在老师允许后回家休息。

退步的同学一般都会与老师谈话,分析原因,很少有训斥。

你们把我们衡中比作“部队、工厂”,把我们衡中人比作“产品”,我不知道你们是怎样想的,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客观的认识衡中,了解衡中,而不是尖酸刻薄的讽刺,这样的文字也能登上“大报”的版面而且大行其道?

衡中给了我们一个更高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其他的学校也许很难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些机会。

但是衡中有。

衡中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屹立不倒。

我真的希望那些风言风语可以少一些,最好不再有。

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深入了解衡中之后再对衡中做出评论,而不是无理的谩骂和挖苦。

收起

 

[转] 转自人人网471陈梦格。

我们怀念的是衡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里有我最爱的你。

 2013-10-1118:

51 阅读(6) 转载自放空

∙赞(104)

∙评论

∙转载(43)

∙分享(245)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

教你在自己的U盘...

 

 坦诚的说,南方周末那篇文章,是我见过的比较理性的记录。

它的狡黠之处在于,不评论,却提供有潜台词的资料。

 报纸对李金池的大量报道,想起老师口中的萧规曹随。

在石家庄做节目的时候,听报社的人提及他和他的精英中学,名声很大,只是因为起步晚,很多人处于观望阶段。

 报纸说的参观取经,是我们曾经抱怨的话题,最怕的是高考研讨会,因为人们一来,我们就又得改变吃饭时间,吃大锅饭,跑步的时候不能拿资料。

但内心是欢喜的,因为抱怨也是话题。

只是不知道600元的会务费。

曾有人拦下我问,大多是“几点起啊”,“学习累不累啊”,“怎么上课啊”之类的话题,我不想只回答那些,我想告诉他,他们,起码我们的心理状态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

经常会有郁结的时候,比如母校被误解,就会去想“算了罢,夏虫不可语冰”。

“了解”已经很不错了,我不奢求“理解”。

只是希望,“了解”中,真实的成分能再多一些。

 报纸说,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你看不到任何一个时间学生可以自由支配。

可我想起来,我会很快很快的完成片子,然后用挤出的时间给你们写纸条。

再奢侈一点,就是调研考后分析成绩,和你们跑到会议室,虽然每次变成闲聊的时候,都会被拽回。

但是回想起来,真正记得的,还是那些不正经的乱语。

虽然别人看来,“闲聊都是奢侈”的观念难以理解,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珍念那些旧时光。

昨日深夜,若熙说想起以前放假不回家时,我们在一起。

我想记述那时我们的幸福和甜蜜,尽管只是吃一顿nohurry的饭,串桌到一起讲老师讲作业讲班级讲这么主流的东西。

可我只想说,我还留着你那时写的挑战书,你说“高考之前不回石家庄”,我看见你默默地倔强,然后进了港大。

我看到成绩后的某天,哭完就给你打电话,我说“我曾经以为,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就是因为它永远不会实现。

我只能保守地坚信,求其上得其中。

”但有那么多人,用他们在上帝那里换来的东西,让我们相信了奇迹。

 报纸说,学校利用了老师们的自尊心。

我一瞬间想起好多人,他们经历的是外界不能知道的伤心与失望,他们挨的批评受的惩罚让我们都心疼。

我不想再干巴巴地叙说故事,因为“语言一出现,人类就变哑了”。

他们曾经鲜活的占据了我们的世界,或者说,他们就是我们的世界。

他曾经半开玩笑的说,你们发达了,别忘了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我毕业之后回去看他,再追问的时候,他却认真的说“我怎么舍得离开呢?

”很多潸然泪下的瞬间,自己的,别人的,有时我们甚至想说,别管我们了,回家吧。

回家,看看你的孩子,和你的爱人体味浪漫吧,你的同龄人拥有的,你都值得。

不要那么早起来跟操了,我还记得你摔后的伤疤;不要那么晚回去了,我还记得你转述车祸时的心有余悸。

如果可以,我们要送你整个清晨的朝霞和整个夜晚的星光。

 报纸说,衡中到各地去掐尖,吸收大量教育资源,惊心动魄却波澜不惊地陈说“衡中有一张关系网”。

我们知道这些灰色的现实,知道。

最近有研读教育公平材料的任务,要辩论“精英教育对青年利大于弊”,这些加到一起,我只想说,如果你是我,如果你是你,我们会平淡的从中走过,然后站到别人的立场上评说,给自己“自由主义”或“人道主义”的立场。

我累得不想讲这些,我只记得这灰色的现实让我能遇到你们所有人。

我只能自私地狭隘地说,我不管那些我没遇到的人,我唯独希望我遇到的你在你自己争取来的这条路上,走得清健有力。

 人民日报写的衡中,《没对手,有隐忧》。

突然想起我们以前忧心忡忡地讨论,我们落后了,怎么办?

是不是我们不行了?

这个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然后预言,衡中的顶峰,以及顶峰之后的境况。

尽管柱子总是声明“再造高峰”不是“再攀高峰”。

如今我暂且不去想它的未来,我只庆幸,我们起码赶上的是上坡路,起码我在乎的你,有个好的归宿。

 见到衡中在航拍的时候在操场上摆出的字,苦笑的同时,我会想起,我曾经爱过的你,是怎样谈论这些的,想着想着,就又笑了。

 见到树洞里说衡中的学生很是敏感,我想,许是流言多到听得心疼了,才会激烈地反驳吧。

 见到友人们转发的仝十一妹的结婚照,想起这样一个曾经被多次转述的传奇女子,想起过去虔诚的记下这些传奇的事迹,仿照着去做,憧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未来。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成了下一届孩子们眼中潋滟的光芒。

 朋友问我,你觉得衡中怎么样。

我说:

“我热切的怀恋它,不是体制,而是那里曾经的人事和人事的曾经。

 

附:

南方周末《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一年104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

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

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

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

拿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

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无缝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

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喜欢招聘女老师是衡水中学的一个传统,因为“好管理”——她们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娴熟地把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焊接到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大脑里。

这个工厂的产品,便是每年6月份的高考升学率。

整个河北省的初中,都是衡水中学的原材料供应商。

尽管恶评不断,当地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限制跨区域掠夺优秀生源,但衡水中学仍能轻松从全省甚至从北京遴选优秀生源。

在这所超级中学的“英才街”上,2013年104位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贴画从街口一字排开,一直延伸到校门口。

300米的小街显然不够长,考入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的77名学生甚至都没能一一露脸。

在这300米的小街上,可以看到教育的理念和荣耀被层层削减后剩下的东西:

考试,考更好高校以及最好的高校。

河北衡水中学门前英才路两旁的围墙上贴满了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学生照片,长达百米,蔚为壮观。

(CFP/图)

英才街热闹的背后,2013年河北省高考几乎是衡水中学的独奏表演,不仅囊括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文理600分以上的考生也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

考入清华、北大的104人使得衡水中学独占两校河北招生人数的80%,并成为河北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两校录取学生过百的中学。

这已经是衡水中学连续第14年在河北省高考中夺魁,在全国15000余所中学里再添传奇。

而在民间,衡水中学被追捧为“超级中学”之上“神一样的学校”。

中国恢复高考36年,在基础教育层面则是逐渐摆脱“农村包围城市”,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历史过程。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级中学”现象,在屡创应试神话的同时,更加剧了资源失衡和教育不公。

因而在落后地区眼中,“超级中学”被形容为一个个超级“黑洞”。

衡水中学则是一个例外。

和大城市超级中学若干分庭抗礼不同,衡水中学在整个河北没有对手,且像一个反向“黑洞”般将石家庄乃至北京的优秀学生尽收门下。

衡水这个经济省内倒数、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也因这所学校而成为盛名远播的“教育名城”。

一直以来,围绕衡水中学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

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以半军事化管理、绩效量化等现代公司管理手段为特点的“衡水模式”在国内迅速传播并被争相仿效,一边被捧作济世良药,一边又被斥为应试教育的复辟和滥觞。

如今,出身小城的衡水中学已经站到了当地“教育生态链”的顶端,并继续扮演着掠夺者的角色,令那些同样是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雪上加霜”。

衡水中学带来的争论还远未休止。

正如《人民日报》在2013年7月一篇文章的标题——衡水中学:

没对手有隐忧。

朝圣者

位于北京以南270多公里的河北衡水有着便捷的交通,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资源缺乏,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

衡水中学几乎撑起了这座小城所有的名声,学校位于市区西南一片低矮的居民区,来往大货车卷起的尘土时常将街道陷入一片灰蒙。

衡水周期性的繁荣,则出现于每个月学校放假的日子。

外地家长们赶来衡水看望念书的孩子,挂着各地牌照的小汽车会将街道塞满,整个城市都会陷入拥堵之中。

衡水中学是拥堵的中心,其门口有时会停驻近4000辆小汽车,绵延数公里。

天长日久,“衡中堵车”已经成了市民长期反映的民生难题。

衡水交警部门还为此专门制定《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派出30名工作人员以保障衡水中学附近通畅。

“能考个好大学,见不到孩子也值得。

”家长们对拥堵也很能忍耐,他们每个月只能见一次孩子,陪孩子吃顿饭。

他们觉得孩子能到衡水中学念书,就是送进了“大学的保险箱里”。

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

虽然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但老师们的参观并不免费,为此他们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是我去过的地方里门票最贵的。

”一位参观过衡水中学的老师打趣说。

他早就听闻衡水中学的名号,学校派他和同事来这里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这里的经验来提升升学率。

当老师们走进衡水中学所在的英才路时,一眼难以看到尽头的头像贴画会令他们感到震撼。

边走边看,这些图腾般的图画会让他们心情变得虔诚。

等到衡水中学门口,数字化介绍高考成就的巨大展板会再度强化他们的惊异。

脖子上挂着吊牌,他们像学生一般排队,在衡水中学工作人员的带引下进入校园参观。

激情课间操震天的口号,无人抬头的自习课,午饭时间学生的奔跑,都会给这些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封闭管理”、“量化教学”这些词语。

当然,不少人还会反思自身,写下长篇大论的参观感受。

云南等地的中学更为直接,老师带着学生坐了36小时的大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为的就是在这些学生心中“埋下信念的种子”。

除了造成拥堵之外,这些外来者仍不无可爱之处,他们会住满市区数量庞大的酒店,购物消费。

曾经,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

2011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尽管包下衡水所有的宾馆,还是有不少与会者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住宿。

十余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

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这些取经者学到了什么“真经”呢?

换句话说,衡水经验,是否可以在全国复制?

陕西老师刘波9月初参观了衡水中学,他对学生疯狂的学习态度感触颇深,回校之后他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根本没法那样要求学生,憋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结果换来一片哀嚎。

衡水中学成名了,山东的老师曾慕名来学习过。

但来过以后,之后就不再来了,因为山东禁止中学补课。

“衡水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学生时间控制之上的。

”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的李娟说,禁止补课打断了生产线的连续工作。

强人校长的“药方”

时间倒前20年,衡水中学还只是衡水市(县级市)下辖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仅限于全市。

衡水中学退休教师戴藏云还记得,当时衡水中学房屋破旧,还有被洪水淹过的痕迹。

1992年,李金池开始担任校长,这成为衡水中学的转折点。

未完……

 

其实报纸上电视上关于衡中的报道不少了,有凤凰卫视的“大学生加工厂”,安徽卫视的“人间炼狱”,中央电视台“麻木、畸形、扭曲人性,这次又出现了《南方周末》的所谓超级高考工厂。

每一次的报道都令我们成千上万的衡中人心里一震。

谢谢,我们不需要你们的同情,我们也不想听那些流言蜚语,现在的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真的可以不择手段。

网上在那些“新闻”底下发表评论的人,你们说我们衡中人都是畸形的人才,你们说衡中的作息时间是“暴行”,你们说我们衡中人“人格被扭曲了”,可你们了解真实的衡中吗?

你们仅仅根据那几则报道就做出那样的评论,你们有什么资格批判我们,有什么资格诋毁我们?

我为你们感到悲哀,因为你们根本不懂思考,你们对不起我们全体衡中人!

语言不是尖锐而是尖刻,风格不是犀利而是刻薄,借此来抓住读者,真是好笑。

你们觉得我们在衡中失去了是吗?

我们成为了机器是吗?

的确衡中的教育模式有弊端,但是我们在衡中的三年的到了很多,不只是成绩。

所谓“衡中喜欢招聘女老师”,我奇怪这样露骨的话语就能在《南方周末》这样一家“知名报纸”上出现。

什么衡中喜欢招聘女老师,你们有什么依据?

别的学校很多都对体罚习以为常,可是衡中没有体罚,至少比别的地方的很多学校少的多,几乎就看不到。

衡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很负责任,虽然班主任一般比较严格,但是大部分老师都和学生关系不错,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十一回家听说某某学校学生文问题需要“计时收费”,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学校还是在衡中学生更受扭曲。

衡中的非班主任老师可以记住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同学的特点,甚至还会做不少“分外”之事帮助学生,别的学校很难做到衡中这样,甚至相差悬殊。

衡中的校长虽然老了还在经常到教学楼里去转转,跟着高三跑操,衡中优秀是因为衡中的师生们追求卓越,是因为一种“衡中精神”!

你们说衡中“不能生病,不能退步”,我不知道你们的这些“研究成果”是怎么来的,你们问的是哪位同学?

生病的都可以去看病,而且也可以在老师允许后回家休息。

退步的同学一般都会与老师谈话,分析原因,很少有训斥。

你们把我们衡中比作“部队、工厂”,把我们衡中人比作“产品”,我不知道你们是怎样想的,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客观的认识衡中,了解衡中,而不是尖酸刻薄的讽刺,这样的文字也能登上“大报”的版面而且大行其道?

衡中给了我们一个更高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其他的学校也许很难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些机会。

但是衡中有。

衡中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屹立不倒。

我真的希望那些风言风语可以少一些,最好不再有。

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深入了解衡中之后再对衡中做出评论,而不是无理的谩骂和挖苦。

河北衡水中学考察学习体会

河北衡水中学,是中国十大名校之一。

据悉,自2005年以来,河北衡水中学已有37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尤其是2012年,考上清华北大96人,港校21人,国外大学23人,另加一位国际奥赛金牌。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20余家知名媒体先后多次报道衡水中学办学经验,英、美、澳等10余个国家和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18万余名教育工作者先后到校考察,各地客人对衡水中学鲜明的育人特色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带着一份钦佩和一丝疑惑,11月16日上午,我校高三教师在校长室与年级部领导的带领下,一行47人浩浩荡荡地从杭州城站乘火车向河北衡水中学进发。

经过17个小时的火车巅簸,17日早晨5:

30左右,我们终于抵达了河北衡水中学。

在衡中,我们进行了为期1天的参观考察,通过观看校园,倾听介绍,巡视教室,察看寝室,听课观摩,参观跑操、自习等,以看、听、问、探等方式,对衡水中学整洁的校园环境、精致的学校管理、优良的教风学风、积极健康的师生风貌、卓越的教育教学成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最令我们感到惊讶与震憾的,是衡中人那种燃烧着的激情,衡中学生那种浓烈的学习氛围,那种“见缝插针”的勤学精神。

为什么衡中学生的学习会如此勤奋?

衡中学生的行为会如此有序?

衡中师生的精神气场会如此强大?

我存着疑惑,带着好奇,凭着执着,从衡中考察的亲身经历中感受,从衡中带来与买来的资料、书籍中搜寻,从互联网上收集与整理,终于对“教育的神话——衡中现象”有了些探密,现将其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触动,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一、“衡中三问”名言,唤醒学习内驱

 

学生在来衡中前,完全是被衡中的成绩所吸引,被她的辉煌所震撼,可来到衡中后,也与其他高中生一样,发现自己并不清楚来衡中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更不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

确实,凭衡中的硬件设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想享受没有条件,想玩乐没有空间,想磨炼,还太娇气,想学习,还不够努力。

很多学生初来时普遍感觉学校管理太严,学习太苦。

因此“衡中三问”名言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唤醒学习内驱力的作用。

所谓“衡中三问”,即“我来衡中干什么?

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今天做得怎么样?

” 衡中认为,他们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教育神话:

高考成绩连创新高,艺体奥赛节节攀升……之所以能让参观教师目瞪口呆,就是搞严格科学的管理,搞教师辛勤的付出与学生的勤奋务实。

所以从新生一进校,衡中就告诫新生,选择了衡中就等于选择了磨练,选择了奋斗。

并且让新生反思:

当你坐在教室坐着学习时,老师在外面站着为你维持纪律;当你在宿舍躺着睡觉时节,老师在外面为你保驾护航。

衡中的班主任老师哪一个不是11点睡觉,5点20起床?

难道衡中老师不知道辛苦,不需要照顾家庭吗?

作为学生,面对具有如此强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的老师,难道还有理由抱怨吗?

你来衡中做什么?

你要成为怎样的人?

你现在做的怎样?

让新生三问自己,让学生每天三问自己,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

在衡中校园中流传的除“衡中三问”以外的其他语录与名言,也时刻激励着学生勤奋学习,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内驱。

比如“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抬起头来做人,低下头来做事。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是你手中唯一的现金。

”“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篇子铺出来的。

”“无论怎么坚持,我都可能失败;无论怎么失败,我都始终坚持。

”“6月8号下午5点前,你左右高考,6月8号下午5点之后,高考左右你。

”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衡中以为,刚进校时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所以衡中教师让学生学习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这就是“飞轮效应”。

正因为新生刚进衡中时,都必须经历这一过程,因此衡中让学生明白每件事情的开头都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使你的事业之轮转动起来,而一当你的学习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当新生知道了自己的处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开始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作好学习规划,做好失败准备,培育成功习惯,踏实学习每步,打好知识根基,坚持持之以恒,追求卓越成绩。

 

二、建设“精神特区”,让校园燃烧激情

 

凡是参观察考察过衡水中学的教师都会有一同样的感受,也就是特别震撼于衡水中学的“精气神”。

确实,在衡中,教师像一团燃烧的火,学生像一团火在燃烧。

衡中到处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置身于其中,令人振奋、鼓舞、向前、奋进。

那么衡中校园的这一团火是怎么燃烧起里来的呢?

衡中以为,深圳是经济特区,港澳是政治特区,学校相对于社会大环境而言,应该保持一片净土,应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健康、淳朴、积极向上的小环境,成为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精神特区”。

因此,创造一种激情四射的氛围,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激活师生潜质,激发师生活力,将校园打造成一个精神特区,是衡中矢志不移的执着追求。

“精神特区”建设,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激情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的魅力在于激情。

教师有了激情,学生的情绪将受到感染,身心振奋;教师有了激情,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教学效果就好。

因此衡中特别强调教师的精神与人格的修为:

让教师远离庸俗,做到对学生五个“一视同仁”,即长得好看不好看的一视同仁,男生女生一视同仁,家庭出身优劣一视同仁,成绩好坏一视同仁,有礼的无礼的一视同仁;让教师远离铜臭,不要以满脑子的金钱观念,影响教育;让教师远离低级趣味,如麻将、吃喝等;让教师心中有追求,新教师四年中必须过“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才能拿到“教师合格证”。

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层次,衡中教师的发展有五个等级:

希望之星→教学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优秀学科带头→功勋教师。

衡中的这些方法,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育教学上,促使教师燃烧教学激情,激发生命活力,不断发展自身,实现不断越超。

“精神特区”建设,文化引领很重要。

根据衡水中学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衡中将“追求卓越”“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衡中精神,具体分解为“沟通、服务、引领”的管理理念;“让校园成为激情燃烧的乐园”生存理念;“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