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435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docx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政府作用研究

导读:

在全球化进程中,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已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各级党委政府所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位居全国经济发展百强县市前列,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整合资源禀赋、培育产业集群。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使经济发展的区域间竞争更趋激烈,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培育形成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考虑的中心工作和艰巨任务。

本文试图通过对慈溪制造产业集群的现状剖析,就政府今后在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如何正确发挥作用提出一些思路建议,以供参考。

  培育提升产业集群业已成为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证明,成熟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

综观各级政府扶持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扶单个企业→扶整体产业→扶优势产业集群”的变化过程,反映了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着力点与工作载体抓手的演变脉络。

那么对于迈入以开放性、竞争性、联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大桥经济时代的慈溪,如何科学选择产业集群的培育路径,正确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减少或避免政府职能的缺失,是不可回避的一项既现实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

  一、产业集群理论的内涵和作用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理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

但对于产业集群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致认同的阐述,不同学派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表述。

追溯产业集群的渊源,最早是韦柏(Weber,1909/1929)在空间分析体系中承认产业集群的存在,但是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正式分类却是由马歇尔最初作出的,他的分析直接仿效亚当·斯密起初对劳动力专业化的观察(Blaug,1985)。

马歇尔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产业集群即空间外部性的概念,100年后这一概念继续作为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推动城市拓展、生产率提高和投资扩张的基本解释。

1990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正式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s)理论,他在《国家竞争优势》(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一书中,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着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还包括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

通俗点来说,一批从事相同产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但不是简单地理上的联系和企业数目的加总,而是具有组织系统的某些特征,互相之间密切联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优势,增强适应外部竞争的能力,共同分享市场、技术和各处信息,从而获得发展的空间。

因此,产业集群有的学者也称之谓“专业化生产合作区”。

  

(二)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1、从组成来看: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组织的结果,是各要素(见图1、图2)作用力的耦合,各要素系统及系统内诸要素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决定产业集群的产出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图1 产业集群的动力结构图   图2 产业集群的引力结构图

  2、从形成机制来看:

根据经济学家陈佳贵[1]的观点,他把产业集群的形成分为内源传统型产业集群模式、内源品牌型产业集群模式和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模式(见表1)。

表1        三种类型产业集群模式一览表

  类型

  项目

内源传统型产业集群

内源品牌型产业集群

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

形成诱因

  历史传统、传统工艺技术积累、企业家精神等

  知名品牌企业

  外商投资

形成机制

  能人示范,血缘、亲缘与地缘关系的扩散

  知名品牌企业的带动

  群居链的复制

政策环境

  发展非公经济、无为而治

  优惠政策

  各种优惠的招商政策

价值链

  纵向分工不充分

  较为完整、分工充分

  较为完整、封闭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力有限

  技术创新能力较强

  外资严格控制核心技术,技术外溢有限

管理水平

  较低

  较高

  较高

成员特征

  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

  以知名大企业为核心

  以外资企业为主

竞争优势

  低成本

  品牌+低成本

  品牌+低成本+技术

典型实例

  嵊州领带、永康五金、西樵纺织、大沥铝型材等

  青岛家电、长春汽车等

  深圳、东莞、昆山、苏州等地的电子行业

  3、从运作机理来看:

  

(1)产业集群的萌发具有自发性。

企业在起步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选择技术、资金、环境和管理门槛低的传统产业领域。

“宁做蛇头,不做龙尾”,天生的本性决定了企业“独立”意愿较重,企业只要能开展正常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不会想要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适应,众多的缺陷日益突出,市场份额减少,产业萎缩,企业规模难以做大,这时迫切需要群体效应来弥补单一的不足,产业集群也由此逐渐确立起来。

  

(2)产业集群的形成必须有产业基础。

离开产业,集群从何谈起,而且也不是任何产业都可以形成集群,可以形成集群的产业必须是具有传统优势、比较成熟、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可见要想在短期内创造一个产业集群是不现实的。

  (3)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有龙头带动。

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离不开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或市场)的带动,否则企业集聚缺少核心、主心骨,整个集群就难以应对来自外部的竞争,集群难以稳定、持续的发展。

这里提到的龙头可以是重量级的企业,也可以是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

  (4)产业集群总是处在一个动态的不断转型升级过程中。

从现有理论与实践分析看,产业集群从地域化集群向信息化(跨地域空间,用信息网络联结的)产业集群演变;从平面式集群向立体式集群发展;从模仿式集群向创新型集群提升,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和集约性。

  (三)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1、产业集群产生规模经济(或称之为集聚经济)效应。

产业集群,非常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技术创新升级,从而使单位产品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企业生产规模趋于最优,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

同时集群企业可以分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资源要素,使劳动力、生产资料等庞大的联合需求与产成品的联合供给形成整体市场规模,可以为企业创造近乎垄断的优势,增强企业的议价定价能力,从而节约生产成本,促进效率提高和产出增加。

  2、产业集群产生创新创业带动效应。

产业集群内各个成员分工合作,更容易使他们感知到产业构成及经营绩效差异,迫使企业增强创新动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同时,产业集群还存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与技术扩散优势,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地缘接近,联系紧密,互通有无,技术溢出与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即所谓的“一哄而上”。

另外,在集群内企业尤其是一些跟随企业能够较容易得到现成的需要的信息、资本、技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就可以快速模仿形成新的企业。

  3、产业集群产生虹吸效应。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及各种配套服务机构有很强的吸引集聚作用。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相关产业甚至不同产业加入进来,产业规模随之扩大,甚至可能培育出新的产业集群,这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促进作用。

  二、慈溪优势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慈溪产业集群的演变轨迹

        与国内外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一样,慈溪的产业集群发展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具体表现在产业组织形式上呈现出从企业的集聚到产业集群的跃升过程。

第一次跃升:

从散放经济走向块状经济。

即从家庭作坊和前店后厂起步的草根经济,逐步向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率先启动,乡(镇)办、村办、个体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应运而生,城乡处处可闻机器声,慈溪进入了工业化初期。

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空间布局分散带来的规模不济和成本虚高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暴露,交通、信息、市场等因素的作用逐渐变得重要起来,由此企业开始逐步向生产要素易于获得的地区转移集中,与城镇建成区相连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全市各地适时出现,企业群落也逐渐形成。

这一阶段,企业的集聚还只是空间上的集中布局,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链条上的不完全相关状态。

第二次跃升:

从企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

众多企业聚集使得产业链从纵向和横向延伸成为可能,群体中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将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阶段不断分离出来,形成一批配套生产企业,而一些配套企业也逐步走向专业化,分工更加精细,协作日益加强,并逐渐形成围绕整个产业或主导产品的若干配套产业群。

产业群中的各企业不仅通过分工协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改善了发展环境;同时通过产业集群这一载体也促进企业迅速成长。

目前,慈溪市产业集群正处在第二次的跃升阶段,逐步向产业分工日益精细、产业链条不断拓展的方向演进。

(二)产业集群:

慈溪经济发展的亮点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发展,慈溪制造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成效日益显著,对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慈溪已拥有3万多家工业企业、36个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群和10多个国内最大的制造中心,形成3000多种产品、年产值1600亿元的工业经济规模。

目前已形成年产值超50亿元相对优势的产业集群有:

家电产业集群、轴承产业集群、化纤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和汽配产业集群,这五大优势产业群引领着制造产业向高端发展,使慈溪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活力。

产业集群发展中涌现出许多值得关注的特点:

 

  1、发展的产业基础较成熟。

经过多年发展、培育,我市工业经济已形成十大支柱行业,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2%,同比增长22.0%,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速度0.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2.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8个百分点;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增幅均超过31%,分别达31.2%和41.0%。

表2      2006年十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名次

行 业 类 别

工业总产值(万元)

增长%

贡献率%

拉动工业产值增长的百分点

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127996

22.2

28.0

6.0

2

化学纤维制造业

865181

31.2

14.9

3.2

3

通用设备制造业

750712

18.3

8.4

1.8

4

纺织业

524161

6.1

2.2

0.5

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69388

24.1

6.6

1.4

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81260

41.0

8.0

1.7

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48955

22.9

4.7

1.0

8

塑料制品业

338369

12.5

2.7

0.6

9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262558

17.5

2.8

0.6

1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238392

30.0

4.0

0.9

十大行业小计

6306972

22.0

82.5

17.8

  2、发展的龙头带动效应较明显。

一是主导性企业的带动。

如轴承等产业。

二是市场聚合式的集群。

如纺织产业,通过专业市场与产业互动的方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出现某个或某类产品的集中生产。

  3、发展的比较优势较突出。

一批企业在市场、技术、品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

“家电之都”、“轴承王国”、“轻纺基地”品牌在国内外声名鹊起。

慈溪的“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被列为2007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两大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均达到百亿元。

自2004年宁波三A集团有限公司的“AAA”商标成为我市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以来,至今全市已有46件商标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总量走在全国县级市前列。

在已认定的46件驰名商标中,涉及家电、农产品加工、化纤、服装、打火机、童车、帘子布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为全国同行业首个或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如帘子布、打火机、化纤等。

这其中,我市家电领域独占鳌头,拥有驰名商标数最多,占驰名商标总数的41.3%,累计达19件,今年新增14件,增长率达到280%,家电行业已成为慈溪“国”字号品牌最为集中的领域。

其他传统产业争创驰名商标也有建树,如打火机、化纤针织机械、轴承行业共拥有驰名商标10件。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我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喜添新丁,“恒康”、“海通”、“徐龙”成为慈溪现代农业品牌“三剑客”。

全市现已有注册商标8100多件,商标注册数量和增长速度居宁波市第一,在全国县级市名列前茅。

我市企业还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形成了企业主动创牌、政府支持创牌、社会关注创牌的良好氛围。

2007年前三季度获得授权专利1828件,占宁波大市的1/3。

实现宁波市级以上名牌(商标)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和新产品产值分别增长41%、22.62%和28.5%。

表3       2006年慈溪五大产业集群一览表

  类型

  项目

家电产业集群

轴承产业集群

化纤产业集群

纺织产业集群

汽配产业集群

工业总产值

500亿元

80亿元

140亿元

200亿元

60亿元

企业数量

10000家

2000家

500家

5000家

1000家

主要产品

  饮水机、电风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2大门类共600余种各类微型轴承

涤纶和丙纶

  帘子布,针织服装等

  汽车塑料件、汽车灯具、汽车电子等

主要企业

  方太厨具、先锋电器、浪木集团、沁园集团等

  慈兴集团、环驰集团、金鹏轴承等

  振邦化纤、卓成化纤、康鑫化纤、大发化纤等

  锦纶股份、锦惠毛绒、榕伟纺纱等

  康鑫集团、四维尔、华德汽车零部件等

主要产品产量

  年产空调150万台,取暖器2000万台,电源连接器50亿只

  年产微型轴承23亿套

  年产涤纶纤维70万吨

  年产帘子布6万吨,针织服装5000万件

  年生产汽车散热器格栅140多万套、汽车标牌3000余万件

主要产品排位

  世界最大的电熨斗、取暖器的生产基地,电源连接器、饮水机等的产品居国内前列

  微型轴承产量居全国首位

  涤纶纤维产量名列全省首位,约占全国市场的10%

  帘子布产量居亚洲第一

  汽车配件产量位居国内前列

分布地区

  附海、周巷、观海卫、新浦等

  横河、周巷、胜山等地

  杭州湾新区、宗汉、胜山、龙山等地

  宗汉、浒山等

  杭州湾新区、胜山、匡堰等

品牌

情况

中国驰

名商标

  方太、沁园、先锋、浪木等4个

中国

名牌

  沁园、奇迪、浪木、方太、先锋等5个

省著名商标

  卓力、耐吉、公牛等19个

  慈兴、环驰、金鹏等4个

  大发化纤1个

  金轮、慈一棉等2个

宁波市知名商标

  金帅、意仕达、远东等23个

  神龙、神鹰等2个

  慈一棉1个

科研

力量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大成新材料、耐吉科技等5家

  大成新材料1家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方太厨具、奇迪电器等9家

  慈兴轴承、新大地轴承等2家

国家级技术中心

国家低压电器工程中心宁波分中心1家

省级技术中心

宁波市照明器具工程技术中心等4家

  宁波市微小型轴承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家

宁波级技术中心

慈溪市电热元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3家

  宁波市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工程技术中心1家

地位

  全国三大家电制造基地之一,家电之都

  中国微型轴承的生产基地,轴承王国

  全国重要的化纤生产基地

  全国重要的轻纺基地

  全国重要的汽车配件的生产基地

  (三)当前慈溪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慈溪产业集群发展形势较好,但是从深层次来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龙头企业单体规模还不大,市场地位不够强。

全市最大的企业年销售额也只有20亿元左右,且数量也不多,50亿和上百亿的企业至今仍空白。

  2、有些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或专业大市场的带动。

如家电产业、气配产业缺乏能够支撑全局的龙头企业来整合和引领,也缺少专业市场、特色市场的支撑和带动。

  3、有些主导产业关联度低,带动力弱。

具有优势且较完整的产业链少,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较低,周边地区产业自身内部趋同性强、上下游衔接配套性差、配套成本高,企业习惯“单打独斗”和“小而全”的经营方式,资源立体利用能力薄弱,分工协作、抱团联合意识较差。

  4、集群内微观企业创新动力缺失,产业升级能力不足。

一方面,企业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另一方面“搭便车”、“挖墙脚”、“简单跟风模仿”等外部不经济行为时有发生,从而抑制了集群内微观企业的创新动力,诱发了企业技术能力的低端化、同质化倾向和低成本竞争策略,制约了集群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企业投资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尚未把研发投入放在突出的位置;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奇缺;很多企业模仿多于创新,技术研发水平整体较低,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多以“低价、低质、保量”为主要竞争手段,在全球化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多数处于垂直分工的末端,利益空间不断地被挤压;有些还是作坊式的企业,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代加工贴牌生产阶段,创新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中,集群内的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受制于人,集群企业处在依附和被支配的地位。

  5、集群内企业产品同构,无序竞争严重,产业发展不稳健,经济效益不尽人意。

部分产业处于自发状态,集群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和统一规划,区域配套功能不完备,处于无序状态,不同产业犬牙交错,特色不明显;部分行业协会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产业集群内部由于产品同质同构,产业链条配套不明晰,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给整个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6、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产业集群的科学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认识往往存有一种误区,就是把简单聚合的块状经济当作了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和负外部性看得不够清楚,规划引导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和竞争规范;与产业集聚发展紧密联系的公共服务体系比较薄弱,特别是公共技术服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四)当前培育提升产业集群的机遇

  慈溪在加速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进程上,当前正面临着诸多独特的机遇条件。

  1、大桥经济。

杭州湾跨海大桥业已建成即将通车,杭甬高铁将在余慈交界处建设场站,杭甬高铁作为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网的主干线,有专家认为,场站建设对慈溪带来的机遇甚至不亚于大桥,可以预计慈溪的交通区位优势已经并将继续得到改善。

大桥建设之前,慈溪在所有骨干交通网络中,只有329国道过境,没有机场、高速公路和骨干港口,交通区位显然处于相对劣势。

大桥建成后,连通上海和宁波,使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交通格局由V字型变成了A字型,慈溪由杭州湾大桥可直接连通沪杭和杭甬两条高速公路,经由国道以及高速公路所过的客货运输也必将通过慈溪,从根本上改变了慈溪在空间布局中长期处于地理死角、交通末端的不利地位,使慈溪的企业实现了难得的、真正意义上的“融入大上海”。

慈溪与上海的融合与接轨将使跨海大桥真正成为交通大通道、金融大通道和技术大通道,将大大触发与大上海生产要素的流动机会,促进生产要素能够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合理配置,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产业集群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余慈统筹。

随着《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尘埃落地,慈溪和余姚一起列入宁波发展重要一极,成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余慈两地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合作、联动发展,将加速余慈地区的融合提升,提高区域内外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余慈地区国际国内经济架构的战略地位,为慈溪带来新的机遇。

我们要依托两地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着力共建统一的产业升级发展平台,推进沿湾产业带建设,培育国际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加快建设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

  3、产业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和产业沉淀,慈溪已拥有了若干较完善的纵向一体化产业发展链,产业发展基础不断稳固,家电、轴承、化纤、纺织等支柱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上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博士曾有说过,完善成熟的产业配套环境就是最大的吸引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

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催生了一批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出现,也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崛起,加速了产业集群整体的更新和提升。

  4、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发展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围绕长三角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世界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亚太地区的重要开放门户、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位,长三角内部各城市自觉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合作,有力地加速长三角各城市间交通设施、区域市场、生态环境、区域信息、区域产业一体化的进程,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的“沪、宁、杭、甬、苏、锡”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崛起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院所和产业研发机构,形成了区域浓厚的自主创新产业和文化,为培育产业集群创造了条件。

    三、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在阐述政府的作为时首先必须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慈溪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慈溪应继续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以培育区域经济特色为方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四大工业区块(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区、观海卫和周巷)、两城(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华东轻纺针织城建设)为载体,重点扶持智能化家用电器、特种化纤、机电轴承、中高档汽摩配件等产业,促进产业从点状、带状向块状发展,大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内产业集聚、整合和升级,实现工业经济的集群化、跨越式发展。

主要目标任务:

一是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市主导产业的现实基础和资源优势分析,优势产业集群可以从我市现有的家电、轴承、化纤、纺织、汽配和古玩家具这六大产业集群中选择。

二是合力打造知名品牌,带动集群内企业的向上发展态势,力争到2010年形成20个具有较高国内外市场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和产品品牌。

三是培育一批产业集群综合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创新机构。

当前要着力构建家电、轻纺、精密轴承、电机模具四大技术支撑中心,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区域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到2010年,全市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要占全市经济份额的80%以上,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区和大桥经济核心区。

   当然培育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立足本地发展实际,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要求,正确运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引导调控经济发展这只看得见的手,创造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使之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引擎和支撑。

(一)科学编制规划,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指明发展方向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政府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