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336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铁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xx矿业有限公司xx铁

矿浅部熔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XXX公司

 

前言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

xxxx矿业有限公司xx铁矿浅部溶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

YNZZZB-2016-0216)及答疑。

矿业有限公司xx铁矿浅部溶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招标技术文件、工程量清单、及相关设计图。

国家公布的现行矿山施工有关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1996)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号)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编制原则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科学依据,依照安全第一、技术合理、工艺先进、降低体力劳动、质量保证,充分表现安全上有保障、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确保工期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结合现场及我公司的技术装备,突出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抓好工序衔接,主抓关键线路工程施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各项技术指标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资源,选派有丰硕露天工程施工经验的各类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监控,及时协调处置问题,确保人、材、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统筹安排。

实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施工。

第二章项目概况

项目简介

工程名称:

xxxx矿业有限公司xx铁矿浅部溶岩铁矿露天380万t/a采矿工程。

工程地址:

xxxxxxxxxx矿业有限公司矿区。

工期要求:

总工期约6年。

建设规模:

浅部溶岩铁露天开采380万t/a。

工程质量要求:

知足招标文件第五章“技术文件和技术要求”相关规范及条款的要求,达到一次验收合格标准。

熔岩铁矿露天采矿项目由露天采场、硝水箐废石场、哈姆白祖下废石场、1250m排废区域、南部废石场、地表粗碎站、机汽修理、供水、供电、道路等子项及设施组成。

露天采场:

露天采场标高范围730m~1150m,其中1000m~1150m采场边坡已经靠帮,采场主要开采标高730m~1000m,位于三选厂厂址的北东部。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及地震烈度:

矿区气候酷热多雨、冬春温和干燥,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45℃,最低气温1℃,年降雨量700mm~1200mm,平均930mm,大气降雨多集中于6~9月,矿区风向以西及南西西风为主,最大风速可达14~18m/s。

矿区所在地域地震烈度为7度。

地理概况

铁矿位于xx省xx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地理坐标东经101°39′,北纬24°06′,在紧靠哀牢山脉东侧的戛洒江(红河、元江上游)东岸。

矿区往东有公路通往新平县城(87km)、xx市(179km),昆明市(282km),往西有公路至楚雄市(178km)、昆明市(344km)。

从矿区经新平、xx至昆钢本部公路距离260km,至戛洒生活区,对外交通方便。

矿区标高600m~1850m,属侵蚀剥蚀山地地形,切割深,起伏大,网状沟谷发育,曼岗河、肥味河、老厂河从矿区流过,汇合为浑龙河,在矿区西南约9km处注入戛洒江。

河水流量受降雨量控制,转变专门大。

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45℃,最低气温1℃,年降雨量700mm~1200mm,平均930mm,大气降雨集中于6~9月,多以阵雨、暴雨形式降落。

年均蒸发量1270mm,3~5月最大,占全年总蒸发量的40%,12月份最小,仅占5%。

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矿区风向以西及南西西风为主,最大风速可达14~18m/s。

铁矿的主要开采对象为Ⅱ1矿组,矿体产于红山组浅色变钠质熔岩中,含矿围岩与岩石产状一致。

矿体顶板与红山组中段(ptdh2)地层及Ⅲ1矿组呈整合接触,界限清楚。

底板多被辉长辉绿岩破坏,保留不全。

含矿围岩为浅色块状含磁铁变钠质熔岩,从矿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结果看,岩石多属坚硬.半坚硬岩类,矿石多属半坚硬类型,矿岩抗压强度较高,稳固性较好。

矿区属构造剥蚀中山地形,区内地势陡峻,河谷深切海拔标高670m~1500m。

本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670m。

河水流量受降雨量控制,转变专门大。

矿区内多为灌木和杂草覆盖,没有成片丛林。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

矿区位于扬子古陆西南部滇中中台坳南端,介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域。

区域内出露有大片中生代上三叠统与侏罗系地层,xx群(Ptd)是在中生代盖层中出露的“天窗”。

矿区西边(红河大断裂以西)出露有变质较深、混合岩化较强的哀牢山群;矿区之东散布有变质较浅、以含微古生物化石和叠层石为特征的昆阳群。

区域地层及区域构造详细描述见《地勘报告》。

图1滇中前震旦系地层散布略图(引自地勘报告有修改)

图2区域构造纲要图(引自地勘报告及1﹕50万区域地质图)

矿区地质由火山熔浆喷溢及火山气液交代形成的Ⅱ号铁矿带,赋存于红山组第一岩性段。

该岩段底部见有火山角砾岩、集块岩;下部为灰绿色角闪变钠质熔岩;中部浅灰绿色条纹条带状角闪黑云白云石大理岩,呈透镜状,不稳固;上部为浅灰色块状变钠质熔岩,喷发韵律明显,一般由四个韵律组成,矿体受火山韵律控制,主要富集于韵律的顶部。

在浅灰色变钠质熔岩上部常夹有火山熔浆成因的磁铁角砾熔岩,即豹皮矿。

熔岩顶部为细纹状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条带状长英磁铁矿,该层凝灰角砾岩(包括绢云片岩或层凝灰岩)是Ⅱ矿带与Ⅲ矿带的划分标志。

深部铁矿Ⅱ1矿组,该矿组由四个矿体(层)组成。

矿体位于曼岗河南岸。

散布于A25—A43′线,南以F1断层为界,北至F2断层。

受xx向斜的控制,矿体呈一轴向近乎东西向延伸的断块向斜产出,整体东高西低、中部厚边部薄、南北翘起、似船型。

产状与围岩大体一致,倾伏方向南西,向斜轴部产状平缓。

Ⅱ1矿组内的矿体分层,是在对照浅部地段四个火山喷发韵律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划分为Ⅱ1-一、Ⅱ1-二、Ⅱ1-3、Ⅱ1-4四个矿体。

而西上分采采区矿体主如果Ⅱ1-3、Ⅱ1-4,矿体产于红山组一段地层中,矿体呈NW-SE走向,矿体埋深200至400米之间,散布于A25至A28线之间。

矿床地质该矿床为古海相火山岩型铁铜矿床,主要铁矿为海底火山喷发熔浆及火山气液富化成矿;主要铜矿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矿床。

矿床规模庞大,经查明有5个主要含矿带(Ⅰ、Ⅱ、Ⅲ、Ⅳ、Ⅴ),共71个矿体。

矿区铁铜矿体均产于xx群曼岗河组(Ptdm)、红山组(Ptdh)地层中,以F3断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矿段。

其中Ⅱ一、Ⅲ一、Ⅳ1为散布于东矿段内的深部单一铁矿体,其大部份储量散布于600m标高以下。

矿体产出大体受层位控制,沿层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矿体(层)特征:

本阶段基建探矿区内揭露的主要为属于Ⅱ1矿组的Ⅱ1-4和Ⅱ1-3两个矿层(为Ⅱ1矿体的上部两个矿层,向下还散布有Ⅱ1-2和Ⅱ1-1两个矿层),零星或不完全揭露Ⅲ和Ⅳ号矿组。

矿体位于曼岗河南岸,散布于A27E-A34E之间,东西长,南北宽433-649m,标高400-200m。

Ⅱ1矿体产于早元古界xx群红山组第一段(Ptdh1)浅色变钠质熔岩中,含矿围岩与岩石产状一致,矿体顶板与红山组二段(Ptdh2)地层及Ⅲl矿组呈整合接触,界限清楚,底板多被辉长辉绿岩破坏,保留不全,但矿体内部未发觉辉长辉绿岩侵入破坏的现象。

《xx省新平县xx矿区东段铁矿详细勘探及铜矿初步勘探地质报告》对矿组内Ⅱ1-4和Ⅱ1-3两个矿层赋存部位、顶底板岩性、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为这两个矿层在本次基建探矿区一带对比标志清楚,对比组合特征明显。

Ⅱ1矿体呈一轴向近东西向延伸的断块倾伏向斜,矿体产状与围岩大体一致,向南西方向倾伏,倾伏角5°-21°。

矿体南北两翼倾角一般15°-41°,南翼陡于北翼,轴部矿体厚大,产状平缓。

矿体整体中厚边薄,东高西低,南北翘起、轴部凹陷,形状如船。

本次勘查范围内,从A32E勘探线往西,矿体开始变薄,且持续性变差。

按照相对位置、贫富品级和夹石情形,将本次勘查范围内Ⅱ1矿体划分为Ⅱ1-4、Ⅱ1-3两个矿层。

每一个矿层都以l-2层富矿为主,并上下伴随着厚薄不一的贫矿和表外矿;每一矿组之间通常有一层厚度较大的夹石隔开,或由富贫品级转变显示出来。

矿体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矿体特征矿体走向北东-南西,第一次设计范围内走向长度约94m,偏向北西,倾角在50°~70°之间,为单向斜构造。

矿体厚度~44m,平均厚度23m,属中厚-厚大矿体。

A32和加A32线上矿体在该段位置最厚大,在298m见矿水平厚度达米。

矿体向上延伸至340米标高,矿体走向方向具有膨胀收缩的现象,东高西低,矿体整体呈透镜状产出,矿体转变趋势受侵入体和围岩蚀变带影响控制。

矿体物理力学性质矿体内未见较大断层构造,主要矿石矿物为赤磁铁矿,矿石无自然性、无结块性,矿石松散系数为。

矿体上盘和下盘均为为变钠质熔岩,围岩均属稳固岩石,矿石本身也稳固。

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属构造剥蚀中山地形,区内地势陡峻,河谷深切,海拔标高670m~1500m。

本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670m。

矿区属亚热带气候,干雨两季分明,雨量较为充沛。

年降雨量700mm~1200mm,连年平均降雨量,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6月~9月,且以阵雨(暴雨、大雨)形式降落(见表4-3)。

矿区内最低气温1℃,最高达45℃,平均℃。

表1降雨量情形表

年降雨量

6~9月雨量占年雨量的百分数(%)

一日最大

最长连续

降雨

平均

(毫米)

最大

(毫米)

最小

(毫米)

平均

最大

最小

雨量

(毫米)

出现

月份

雨量

(毫米)

日数

红山

66

7

14

11

元江

1642,6

6

10

31

新平

9

11

15

区内老厂河、曼岗河和肥味河别离流经铁矿段西北端、中部和东南缘。

河床坡降大,流量受降雨控制,暴雨骤涨,雨停迅退,动态转变大。

铁矿体赋存于xx群裂隙含水层中,该含水层主要由变钠质熔岩、凝灰岩、不纯的白云石大理岩和以黑云母、角闪石、绿泥石等为主的各类片岩组成,且有较多的辉长辉绿岩侵入。

含水层中白云石大理岩占较大比例,但岩溶作用及岩溶现象极为微弱。

裂隙是地下水集存和运移的主导条件,富水规律受岩层裂隙发育规律的控制,总的富水规律是浅强深弱,往深部渐至隔水。

含水层在曼岗河以西具承压性,以东普遍具潜水特征、局部具承压性质。

该含水层整体富水性弱,地表仅有三泉水出露,流量均小于s。

钻孔抽水实验结果q=~,K=d~d,平均地下水水位,水质为HCO3~Ca、Mg型,矿化度L。

为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

xx群裂隙含水层的直接盖层为上三叠干海子组泥质岩类隔水组。

岩性以深灰至灰黑色、厚至薄层泥质岩为主,间夹细砂岩,泥岩和薄煤层,厚度0m~300m。

与xx群裂隙含水层呈不整合接触。

夹层含水砂岩厚度一般小于15m,隔水组中隔水层%%,泥质岩仅有闭合裂隙,隔水组厚度较大,层位稳固,产状平缓,泥质成份高,隔水性能靠得住。

矿区断层发育,规模较大的有F1、F2、F3、F4、F19、F22及F29等。

其中东西走向或近乎东西走向的断层带(如F1、F4、F2)常为隔水岩体充填。

含水性与正常围岩相当。

北西走向的断层F3,泥质成份较高,局部见有断层泥,富水性不强。

断层破碎带两旁影响带和不同走向断层的交汇地段裂隙相对发育,含水性有趋富现象,但亦属弱富水范围。

矿段内断层与沟、河相交的情形甚多,但尚未发觉大的泉水出露,抽水实验结果也未显示较强的富水性和导水性。

总之,断层包括其影响带的导、富水程度受两盘围岩导、富水性弱的限制,本身不可能致使对未来矿坑的强烈充水。

xx群裂隙含水层主要在曼岗河、肥味河、老厂河双侧的出露地段同意降雨补给,其余地段为三叠系地层掩盖,靠侧向迳流补给。

地下水由东、北东向西或南西方向呈承压迳流运动,通太低处露头和断层带泄入戛洒江。

因岩层透水性弱,地形坡度大、冲沟发育,降雨集中且多为阵雨,易形成表流渲泄。

故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均较差。

地下水与降雨关系的紧密程度视地下水所处地段到补给区的距离不同而有不同,矿区地下水洪峰出现时刻滞后于降雨时刻约5天~45天。

曼岗河、肥味河流经矿区,矿体大部份储量位于河水面标高之下,河水与地下水有微弱的水力联系。

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补给河水,矿床开采时,矿坑的排水降深大,河水将成为矿坑的充水水源之一。

采空区情形

与露天采场相关的坑采采空区可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份是1989年~1998年间陆续形成的民采空区,第二部份是2002年末投产的xx铁矿浅部II5矿体10万t/a工程开采形成的空区。

第一部份采空区据《新平xx铁矿浅部矿民采坑及采空区散布调查报告》反映,主要为开采II5-3矿体、第二为开采III2-3矿体形成的空区,另外III2-1、III2-2、II5-4矿体也有少量开采,累计采出矿石量约50余万t,估计形成12万m3左右的采空区量,空区高度多在2~5m间;该部份空区主要散布于露天采场的北侧及西侧,大部份空区散布标高约在890m~960m间,少部份空区散布标高约在740m~840m间,大体为露天采场内的空区(极少部份处于露天采场之外),空区距地表较近,距地表的水平距离大体上在100m之内。

第二部份采空区据生产单位提供的资料反映,主要为开采II5-3、II5-4矿体的高品位矿、第二为开采III2-3及II5-2矿体的高品位矿形成的空区,至2008年第二季度,累计采出矿石量约140余万t,估量形成38万m3左右的采空区量,空区高度多在3~11m间,平均6m~7m左右;开采II5-3、II5-4矿体的空区散布于露天采场的南侧,空区散布标高约在795m~835m间,该部份空区大部份位于露天采场的场内,少部份与露天采场的南部边坡相交或位于露天采场的南部边坡之下;开采II5-2矿体的空区散布于露天采场的东南侧边坡之下,空区散布标高约在719m~729m间;开采III2-3矿体的空区散布于露天采场的东北侧,空区散布标高约在926m~957m间,为露天采场内的空区。

空区散布情形见图3-3。

图2-7采场内采空区散布图

第二部份坑采空区均是采用浅孔全面法或房柱法开采后形成的空区,在开采进程中,为保证开采的正常进行及生产安全,均留下了矿柱,将空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区域,从资料反映的情形看,矿房的跨度多在15m~20m左右,也有少量空区跨度达30m~40m。

按照采空区散布情形及采场现状分析,采场空区集中位于960m以下、719m以上,随露天生产推动台阶下降将才集中显现,目前处置过的空区为945m-955m约1万m3。

综上资料进行分析,原民采空区的资料的靠得住程度和完整性相对较差,资料所反映的空区不完全,投标人生产中必需安排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空区情形进一步摸清和探明。

对目前还有通道、稳固的空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进行实测,准确地掌握空区状况;对无法进入的空区,可在生产勘探时利用钻探工程进行探清。

在准确掌握空区散布情形的前提下,结合露采设计,采取切实可行办法处置空区,确保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第三章工程内容

招标范围及工程内容

浅部熔岩铁矿位于xx矿区曼岗河以东28~39勘探线间,由Ⅲ2b、Ⅲ2a、Ⅱ5-4、Ⅱ5-3、Ⅱ5-2、Ⅱ5-16个矿体组成。

露天采场标高范围730m~1150m,其中1000m~1150m采场边坡已经靠帮,采场主要开采标高730m~1150m。

采矿工程包括:

矿石穿孔、装药爆破、铲装、运输至招标人指定地址;包括矿石的二次破碎。

剥离及排废:

岩石穿孔、装药爆破、铲装、运输至招标人指定的废石场或指定的堆排地址。

工程量统计表

台阶

岩石量

总矿石量

体积(m3)

吨位(t)

矿石量(t)

铁品位

(%)

1000~985

985~970

970~955

955~940

940~925

925~910

910~895

895~880

880~865

865~850

850~835

835~820

820~805

805~790

790~775

775~760

760~745

745~730

合计

.80

.03

.80

施工部署及预备

我公司本着做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充分做好项目中标后的整体部署及前期预备工作。

施工方案将着眼于从全局统筹安排,注重整体效果,忙而不乱,以理清施工步骤,施工程序为主线,分阶段、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进行网络控制管理,以实现生产任务整体目标。

将本项目分为三大阶段进行,各阶段控制的重点内容如下:

施工预备阶段(20天)

(1)完成承包合同谈判及签定合同。

(2)组织人、材、物等施工资源进场。

一周内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测量、技术人员、物资供给人员及相应设备迅速进入现场,其余人员和设备按照预备工作进展和施工进展情形按计划陆续进场;

(3)完成现场风、水、电、照明、动力电缆安装.

(4)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组织测量技术人员现场勘测,认真审阅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学习技术规范,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管理流程和详细的安全和技术方面的交底内容,预备好各类技术资料和表格,办理动工报批手续。

(5)编制采切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技术资料等管理的相关办法。

(6)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学习各项安全操作技术规程、xxxx矿业有限公司各类管理规章制度、项目生产安全规章制度。

工程施工阶段(6年)

(1)严格依照本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采矿、爆破、剥离、运输、废石排放),抓好关键线路及关键工序管理,做好生产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2)抓好项目安全、质量和进度进程管控,及时纠偏;

(3)抓好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现场的管理。

服从发包人的生产指挥、调度协调,完善生产进程的各工序管理控制体系。

(4)抓好对进场的原材料、设备、构配件及甲供材料的进货进行检查验收;

(5)依照招标人的要求,搜集整理提交完整的完工资料。

完工验收阶段

(1)项目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第一自检自查,完备完工资料,达到验收条件后,及时上报招标人组织验收;

(2)在项目交工验收合格后30天内提交完工资料,移交归档备案工作;

第四章项目施工原则及目标

项目施工原则

严格遵守发包人相关管理规定和矿山安全生产原则。

严格遵循设计图施工、执行安全第一,知足工期、质量目标,合理降低施工本钱的原则。

遵循关键工程优先施工的原则。

采用机械化、提高劳动效劳,确保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原则。

项目施工目标

质量目标:

符合现行矿山露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规范的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

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无大、重大质量事故。

工期目标:

约6年。

计划动工日期中标通知书发出后,进场时刻以招标人书面通知为准。

其中:

施工月6年,预备时刻20天,扫尾10天,完工验收30天。

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无群死群伤。

实现“五无”(即无死亡、无重伤、无机械伤害、无爆破事故、无高处坠落)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千分之零点五内。

文明施工目标:

贯彻标准化管理,生产作业现场达到规范齐全、整洁。

无安全隐患。

环保目标:

全面控制生产、生活废水、废弃物、尘埃、不对周围产生影响。

第五章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能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文明生产,服从甲方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履行本合同及投标文件中的各项许诺,无条件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管理制度。

采矿设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甲方的管理规定,做到技术上先进、安全上靠得住、经济上合理。

为安全、优质、按期完本钱项目工程的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我公司组织理论和实践经验丰硕、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行政人员及具有丰硕井巷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完本钱合同的施工任务。

按项目法组建本合同工程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本合同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人员配置如下表所示。

项目组织机构

施工组织结构图

 

施工组织结构图图5-1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第六章劳动力组织模式

在项目领导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技术、安全、管理力量统一调配。

每一个施工区域均配备采矿、支护、及后勤辅助班组。

劳动作业制度

为了便于统一协调组织,固定作业人员上下班时刻,对露天所有区域工程的施工采用“三八工作制”

技术人员采用自行调节技术服务工作,以不影响正常采矿进行循环工作为原则,管理人员则采取跟班、轮班等值班制度。

其他后勤辅助人员可实行“三八”轮班工作制度。

劳动力配备

劳动力配备的原则知足“三八工作制”施工作业的要求,按照现场实际情形,天天顺利完成循环工作。

施工中抓好各工序的紧密衔接。

配备足够的维修、后勤辅助人员。

第七章施工方案及技术办法

.施工测量

在业主提供高级控制点基础上,敷设一级闭合导线。

采用全站仪肯定边坡、平台的坐标、标高和方位角。

采用全站仪R-202NE型施测,测角中误差±2″,测距相对中误差≤1/65000,相对闭合差≤1/15000。

采用全站仪R-202NE型对露天的边坡、平台实测。

(1)台阶高度:

工作台阶高度15m,终了时归并为30m。

(2)台阶坡面角:

65度,地表部份50度。

(3)安全平台宽度:

15m。

(4)运输平台宽度:

16m。

(5)场内运输公路限制坡度;8%

(6)采矿炮眼测量均采用全站仪R-202NE测量放线。

执行《冶金系统测量规范》、《控制测量规范》、《矿山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遵守xxxx矿业公司相关技术规定。

采剥工程测量必需按照工程设计和计划进行施工放样,监督施工执行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