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32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重庆市涪陵-丰都-石柱高速公路

B2标(K66+000~K86+800)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重庆涪丰石高速公路总承包部

第三工程处

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风险分析

本标段为重庆市丰都-石柱高速公路B2标段,起讫桩号为K66+000~K86+800,路线全长20.8km。

本标段主要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部分位于石柱县境内,K83+550为丰都、石柱县城交界处。

路线起点K66+000位于丰都县兴义镇,近似南北走向,建汶溪特大桥跨越长江一级支流汶溪沟至高家镇,设高镇互通与303省道相连。

由K67+800路线向东延伸,路线呈东西走向,修绿豆湾大桥、粉场坝大桥、朱家沟大桥、关田沟大桥、大店子大桥跨越常年冲沟,在K72+990处路基由整体式进入分离式,经石龙、建国场,至关田沟水库。

设牛登坡隧道穿山至金家坪,修古家湾大桥、姜家院大桥、端公坡大桥、蒋家沟大桥跨越蒋家沟及其冲沟水系,至端公坡隧道、文庙隧道穿山至蒋家沟村,设方斗山隧道穿山至本标段终点K86+800。

(一)、隧道总体概况

方斗山隧道为本标段的最长隧道,为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隧道进口位于丰都县高家镇太运乡蒋家沟,出口位于石柱县下路镇罗林沟之间,隧道出口距下路镇约4Km,有乡村公路连通,交通较为便利。

方斗山隧道为一座分离式特长隧道,进出口左右洞间距较小约18-20m,中部地段左右洞间距为30m,出口段位于直线上和R-2600m,左偏圆曲线与直线段上。

隧址区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

危岩、采空区、岩溶、煤层。

危岩分布于出口段陡崖等处,主要为K85+680右50m危岩体;采空区主要分布于方斗山背斜西翼近轴部,距隧道左轴线约1公里,为横梁煤矿煤层采空区,危岩及采空区对隧道基本无影响;隧道区岩溶受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控制,分布成带状,与岩层走向近一致,其发育区主要分布于里程K79+400~K82+900段的地层。

大的岩溶形态多分布在标高700m以上及地表,隧道轴线处路面设计标高位置属于550~580m的岩溶发育带,其岩溶规模一般不大,以溶穴、溶孔、岩溶裂隙为主,岩溶管道高度一般小于2m,故方斗山特长隧道穿越可溶岩地层时遇到大的岩溶管道的可能性小。

隧道穿越处煤层埋深约450m,且路面设计标高低于区内最低采空区标高约400m,环境的封闭性较弱,方斗山特长隧道穿越煤层时存在发生瓦斯事故的可能,即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初勘中未发现膨胀性岩层,但根据区域资料,方斗山特长隧道穿越地层P1中可能含有膨胀性岩层。

进口洞轴线与岩层走向近于正交,洞口主要处于强风化泥灰岩中,岩体较破碎,均匀性差,松散~稍密,岩层产状306∠30°,其岩体中主要发育50°∠81°、173°∠80°两组节理。

根据仰坡坡向、岩层产状与结构面组合关系分析,岩层产状形成外倾面,且岩体因裂隙已被切割成独立的楔形体,其稳定性差,在进行仰坡开挖中将可能产生沿基岩面顺层滑动;岩层产状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整体稳定性良好,隧道洞口边坡开挖后不会产生整体大规模滑移现象。

出口位于罗林沟谷坡底部,为顺向坡,洞轴线与岩层走向近于正交,洞口地面表层覆盖崩坡积土层,厚约0.00~2.40m,斜坡基岩大部出露。

隧道斜坡顶部标高约680m处存在危岩体,距隧道洞顶约100m。

洞口主要处于第四系崩坡积土层与强风化粉砂质泥岩中,岩土均匀性差,松散~稍密,岩体受层面136°∠58°、裂隙255°∠32°、53°∠55°三组结构面的控制,根据仰坡坡向、岩层产状与结构面组合关系分析,岩层产状形成外倾面,且岩体因裂隙已被切割成独立的楔形体,其稳定性较差,在进行仰坡开挖中将可能产生沿基岩面顺层滑动;岩层产状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整体稳定性良好,隧道洞口边坡开挖后不会产生整体大规模滑移现象。

遂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特征周期0.35s。

牛登坡隧道位于丰都县高家镇建国场十一村关田沟水库东端,隧道穿越牛登坡山脉,进口段地势较缓,坡度约15°,与岩层走向斜交,覆盖土层较厚,为大片稻田和玉米地,与大店子大桥相接;出口位于一脊状山嘴中部,地势较陡,坡度约36°,植被茂密,冲沟发育,以灌木为主,与牛登坡大桥相接。

隧道最大埋深约119m。

出洞口段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洞口处于岩层强、弱风化界面附近,岩体裂隙较发育,岩层产状平缓,强风化层破碎,可能发生掉块和洞口坍塌现象,但弱风化岩体较完整,其整体稳定性较好。

仰坡上部的第四系崩塌堆积覆盖层厚度不大,稳定性较差,可能产生沿不利结构面的崩塌破坏。

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其地下水富水性差,水量贫乏。

隧址区未发现瓦斯气体和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洞身围岩为Ⅴ~Ⅳ级,以Ⅳ级为主。

遂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0.35s

牛登坡隧道位于丰都县高家镇建国场十一村关田沟水库东端,隧道穿越牛登坡山脉,进口段地势较缓,坡度约15°,与岩层走向斜交,覆盖土层较厚,为大片稻田和玉米地,与大店子大桥相接;出口位于一脊状山嘴中部,地势较陡,坡度约36°,植被茂密,冲沟发育,以灌木为主,与牛登坡大桥相接。

隧道最大埋深约119m。

出洞口段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洞口处于岩层强、弱风化界面附近,岩体裂隙较发

会引起隧道坍方。

主要存在安全风险如下:

1、隧道塌方、溶洞、地表沉陷;

2、支撑系统失稳倒塌;

3、突泥、涌水;

4、电气设备故障、严重漏电、引起停电;

5、施工火灾、爆炸;

6、其他。

二、隧道主要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中把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建立完善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用先进可靠的预报方法(TSP地震波法、红外探测、地质雷达和地质超前钻孔等),根据预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制定可靠的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科技攻关部进行科研攻关,专家组进行技术把关,借鉴我公司施工的八达岭青龙隧道施工中处理大规模的不良地质的经验,及其他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总结,准备好应对各种地质病害的预案,确保在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隧道的快速掘进。

施工中成立专业的地质作业队,每个工作面配备一名专职地质工程师和一名专职安全员,做好地质预报及施工指导、监督工作。

每个开挖工班均固定配一名工程师跟班值班。

进行24小时全过程监控、指导,保证各种措施、技术标准、技术交底的落实,确保按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安全顺利通过不良地质段。

加强监控量测,地表加密布置量测点,当量测结果显示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异常时,及时修正支护参数,必要时施作仰拱和二次衬砌。

突发性灾害的处理预案:

在充分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后,对可能突水等地段进行帷幕注浆并进行效果检查,采取强大的超前支护措施,并在开挖后及时初期支护,是不会出现大的突水突泥的。

但由于隧道地质复杂多变,各种地质预报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施工中有可能在采取了完善的超前地质预报后,发生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应制定应急预案,成立管理机构,成立技术攻关组、工程抢险突击队,设置常备抢险物资、抢险组织、现场设置逃生紧急通道、应急照明线路、主动力线路。

突水:

隧道内出现突水时,为保证围岩稳定、防止充填物流失造成地下水与地表直接连通,对地表生态等造成损害,应及时在开挖面适当位置设置围堰,后方设置止水墙,止浆墙强度满足堵水要求时,首先逐个封堵预埋的排水管,然后进行回填细石混凝土和砂浆,之后对前方进行钻孔注浆和必要的帷幕注浆,经检查孔检查达到固结效果,浆液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再次开挖。

三、隧道信息化施工方案

(一)、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判定围岩稳定状况、选择支护时机以及评价支护效果的主要依据。

1)监控量测计划:

监控量测的项目、方法和频率及测点布置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

除必测项目外,还备齐选测项目所用仪器、设备等,当监测工程师及设计代表认为有必要时,立即实施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有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周边位移收敛及锚杆拉拔力等。

必测量测点布置见下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测线布置图和地表下沉量测测点布置示意图。

各监控量测项目采用仪器及量测频率详见下页《隧道监测项目表》。

(1)、量测项目

以洞内观察、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为必测项目,其它特殊地段可根据工程需要要求进行。

洞外在进口浅埋段地表布点,进行地表下沉量测。

(2)测量短面间距

在洞内按照Ⅲ、Ⅳ级围岩地段50m、Ⅴ级围岩及断层破碎带地段10m布设量测断面。

在施工过程中,围岩特性比较突出地段加设量测断面。

每种岩层必须设置至少一个量测断面。

(3)、量测断面测点布设

测点布置:

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和一条水平净空收敛量测基线。

台阶开挖时,Ⅳ、Ⅴ级围岩在拱脚以上0.5m加测一条。

测点布置方法见图5.3-25。

(4)、量测频率

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状态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初期支护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

洞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见下表,实际量测频率从下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2)监控量测程序

 

监控量测程序图

3)量测方法

(1)、量测仪器: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地表下沉量和拱顶下沉,采用SWJ-W收敛仪测量净空收敛。

(2)、量测间隔时间:

量测频率表表5.3-7

量测频率

变形速度(mm/d)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

量测频率

≥5

<1B

2次/d

1~5

(1~2)B

1次/d

0.2~0.5

(2~5)B

1次/d

<0.2

>5B

1次/周

现场监控量测是保证安全施工和及时了解地质情况的重要依据。

依据详细的量测数据可以及时修正围岩参数和指导现场施工。

4)数据处理及要求:

在取得量测数据后,将同一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互相印证,以确认量测结果的可靠性。

绘制位移~时间、位移速度~时间变化曲线,位移~工作面距离、位移速度~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围岩变形的空间分布规律,了解围岩的稳定性特征,以推算最终位移,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变形管理等级见下表,可根据等级表指导施工。

表5.3-8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0>(2Un/3)

应采取特殊措施

(Un/3)≤U0≤(2Un/3)

加强支护

U0<(Un/3)

继续正常施工

Un:

洞室极限位移,U0洞室实测位移

 

变形管理等级

(1)、应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处理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和位移—空间关系曲线。

(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3)、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注意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4)、根据隧道周边实测位移值用回归分析推算其相对位移值,满足《监控量测标准表》的要求。

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表列数值,或者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施工方法。

(5)、建立管理基准。

当围岩的予计变形量确定后,即可按规范的要求建立管理基准,并根据管理基准,判断围岩的稳定状态,决定是否采取补强加固措施。

图5.3-26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测线布置图

E

隧道中线

设计标高

A

B

D

C

2.5m

1.7m

 

 

5)量测注意事项

(1)为取得开挖后围岩早期状态变化数据,各项测点及早靠近开挖面布置(不大于2m)并标定初始位置,读取初始值。

在开挖后24h内和下次开挖前,读取第一次读数,以保证量测数据的准确及时。

(2)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及地表下沉各项测点应尽量集中断面布设,以便量测成果协调分析,综合运用。

(3)量测时把钢尺拉出停放20min,以便钢尺温度与环境气温达到基本一致;同一洞内连续量测若干断面,如果洞内温差相差不大,可连续量测,每次量测时同时量测温度,以便对量测数据修正。

(4)用台阶法开挖时,当下断面开挖靠近上半断面时,量测频率应适当增加。

(5)测设点安设在距开挖工作面1m范围内,且不大于一个循环进尺,并细心保护,不受下一循环开挖的破坏。

(6)各项位移的测点,尽量布置在同一断面内,以便于测设结果能相互印证,协同分析和应用。

6)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方斗山隧道为特长隧道,隧址范围内有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发育带,围岩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需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开挖前方围岩特性、软弱地层段、断层破碎带等情况等,根据得出的结果,信息反馈,为正确的选择施工方法等提供依据,指导施工。

本工程将采取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1)隧道开挖面的地质素描

对开挖掌子面和两侧边墙作地质素描,并作地质展示图。

地质素描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岩性、地质时代、岩层产状、软弱夹层、岩脉穿插及溶洞等情况。

断层及破碎带的形态、产状、宽度及充填物特征。

主要节理裂隙的形态产状规模及相互切割关系。

地下水出水点及出露情况用符号表示,水量大的部位应表明水量大小。

围岩内鼓变形部位或地段。

不稳定块体的位置、形态、范围、坍塌掉块部位和地段范围。

(2)岩体结构面调查岩体结构面调查,是在查明围岩体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围岩的稳定性,从而进行地质预报。

岩体结构面调查,按不同岩组或岩段、不同构造部位,选择有代表性的边墙岩面进行观测。

(3)、隧道开挖面上的浅孔钻探:

在施工中只在设计中提到的断层或破碎带地段超前钻孔5~10米,以便探清前方地质情况,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采用浅孔钻探方法,主要是在钻进过程中,从钻进的时间、速度、压力、冲洗液的颜色及钻机的情况分析地质情况。

四、不良地质处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根据施工经验特对不良地段施工加以叙述:

(一)、概述

对本标段不良地质地段如有断层破碎带和浅埋强风化地段,施工时容易发生坍方和涌水,给工程带来损失和延误工期,因此要予以重视。

根据我公司以往隧道施工中处理不良地质地段的施工经验,确定总体施工方案如下:

在接近断层及接触带时,加强地质预报,结合管棚、小导管、炮眼钻进及岩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定出开挖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围岩松动情况及围岩类别,提供相应的图表资料和提出合理性施工方案建议。

(1)必要时利用钢拱架和超前导管注浆防护;

(2)减少循环进尺,采用无爆开挖或松动放炮,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3)及时支护,做到随挖随护;

(4)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施工工序,并组织好物资供应工作;

(5)加强施工量测,及时反馈信息。

(二)、松散地层施工

松散地层的特点是稳定性差,结构松散,若有地下水时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

在这种地层施工,主要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施工中常用手段:

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办法。

超前支护施工方法主要有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等几种施工方法。

(三)、溶洞处理

在岩溶发育地段进行隧道开挖施工时,采用超前探测钻孔对溶洞发育规律进行探测预报,根据探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溶洞水的处理:

以排为主,堵排结合。

隧道通过岩溶含水带时,对于超前探水孔中单孔流量>2L/S,或总流量的溶洞>10L/S,预留5~10m岩盘进行注浆堵水。

对于富存岩溶水的岩溶,凡与上部岩层或地表有水力联系的,溶洞水无法在衬砌之前排干的,则采用全封闭衬砌;而与地表及溶洞外部岩层无水力联系的干溶洞或溶洞水囊,采用半封闭衬砌,并与墙背设置弹簧排水管,引水入中心排水沟。

(1)、预防突水技术措施:

1)、加强地质预报。

利用液压钻孔台车超前钻挖和现场工程地质预报综合分析判断相结合,超前探明前方地质与水文情况。

每次探水段长7.5m,开挖5m,保留2.5m开始下一次探水。

探水孔孔径(终孔)为55mm,钻孔外偏角为10°,并对探水孔出水点位置、水量、水压等做详细记录。

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2)、开挖中的预防。

爆破开挖中,在周边与中间夹钻数个超深度的检查孔,未见异常才进行爆破作业,并严格控制爆破规模。

(2)、注浆堵水:

1)、如果出现涌水量超过设计范围的情况,我部将首先填写实际测量的数据资料上报驻地监理办。

2)、对于可能突水地段超前探水孔中2/3孔出水且总水量大于10m3/h的情况采用全断面堵水注浆。

注浆孔布置如下图所示:

注浆范围为隧道平均开挖半径的2倍,单孔注浆有效扩散半径为R=3.6米,注浆孔底中心距D=1.5m、R=5.4m,注浆最终压力为出水口压力的2—3倍。

断层破碎带采用前进式注浆,注浆小分段长度5—10m,岩层较好,涌水量不大时,可一次全孔注浆。

图示注浆段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设计30m一环全断面注浆,施工中根据探水钻孔探明的出水点位置,可调整注浆长度。

注浆后,总出水量小于2立方米/小时且一处出水量小于0.6m3/h,即可结束注浆。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W/C=0.6-1.1,水玻璃玻镁度30-40Be,双液体积比c/s=0.7-1.4,凝胶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3)、对于灰岩地段超前探水孔中总水量小于10m3/h,但个别探水孔出水量大于2m3/h的情况。

其注浆孔布置如下图所示:

施工时根据探水钻孔探明的出水点位置、水量和预注浆段岩层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布置注浆个数和位置。

注浆范围为:

在出水通道范围内,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5—6m,单孔注浆有效扩散半径R=3.6m,注浆最终压力为出水口压力的2—3倍。

注浆后,总出水量小于2立方米/小时且一处出水量小于0.6m3/h,即可结束注浆。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W/C=0.6-1.1,水玻璃玻镁度30-40Be,双液浆体积比c/s=0.7-1.4,凝胶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四)、隧道穿过围岩断层破碎带的施工

本隧道洞身穿越F1断层破碎带,以碎石状压碎结构为主,围岩稳定性差。

施工时易发生坍塌,对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影响较大。

为确保施工方案科学、可行、可靠,在认真阅读图纸提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以往在隧道断层破碎地段施工中的成功经历和丰富经验,采用超前钻探,全封闭深孔注浆固结、堵水,大、小管棚相结合的超前支护施工方案,特制定以下具体施工措施:

(1)、在接近洞身断层破碎带20m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在开挖面拱顶、隧底、左右边墙及开挖面中心等部位超前深钻孔,依据超前钻孔施工情况,判断开挖面前方地质类别及地下水情况等,制定相应对策。

(2)、在开挖断层带地段之前,对临近断裂带的洞身完成二次衬砌,提高意外时的应对能力。

在断裂带施工期间,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二次模筑衬砌紧跟开挖面、初期支护施工,减短断裂带开挖后的暴漏时间。

(3)、断层带地段超前支护施工采用打设拱部超前锚杆,纵横向间距800×800mm,必要时加设钢筋格栅拱架,间距为800mm。

断层地段有涌水时,采用深孔超前单液预注浆进行堵水。

(4)、采用爆破法掘进时,严格控制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尽量减小爆破对围岩的震动。

(5)、断层带地段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上台阶开挖面到下台阶开挖面的距离控制在3~5米。

下部开挖左右采用两侧交替作业。

(6)、断层地带的支护经常检查加固,开挖后开挖面立即进行喷砼作业。

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参数。

(7)、将左右线隧道进入断层带施工的时间错开,先施工右线断层地段,沿路线纵向间距错开50米,避免相互影响。

(8)、断层破碎地段施工时,成立“断层带施工领导小组”和两个应急突击队,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和安全监察长任副组长,实行主要领导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突击队由党员、团员、模范职工、技术骨干组成,共计80人,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待命,做到“闻风而动”。

(9)、物资设备部组成应急物资供应小组,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和领导小组的指示,组织、加工、储备各种应急抢险设备、车辆、物资,运至隧道内有序堆放,做到供应及时,数量充足。

(10)、施工过程中加大围岩量测的频率,及时对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和处理措施。

(五)、防止隧道坍塌施工措施

隧道在施工中,一旦发生塌方,将对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故本施工组织设计,在已知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的施工方案均以确保工程体的整体安全为出发点,对于不良工程地质地段的施工方案及方法,贯彻预防为主、查明情况、处理及时、措施稳妥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塌方,维护施工顺利进行。

始终坚持以护为主,宁强勿弱,步步为营,稳中求快,施工贯彻“管超前,少扰动,早喷锚,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原则,主要技术措施是:

(1)、预防施工塌方的措施

实施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通过工程超前预报,提前预测,发现前方不良工程地质状况,及时制定施工方案,呈报业主、监理工程师审批,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可行。

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围岩量测。

对已施工地段围岩及支护状况的安全、稳定作出定性、定量分析,反馈指导于施工,为维护围岩深层稳定,必要时建议增加预应力锚索,确保已开挖地段的工程地质体的稳定。

严格实施光面爆破施工技术,确保开挖周边轮廓的平整及顺直,并严格控制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确保初期支护及时可靠,严格执行掘进爆破后及时喷射砼封闭开挖面的规定,使围岩与初支护及时组成一个承载体系,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

1)、尽快摸清地质情况—超前探孔或上台导洞先行。

2)、选用合适的开挖方法—调整台阶长度和优化钻爆设计。

3)、采用掌子面周围边予注浆、径向注浆固结围岩等技术,加强对拱脚、边墙、墙边底部加固。

4)、对围岩自稳时间极差的地段,可采用予设导坑,留核心土环挖法施工,此法可结合木支撑进行临时支护,更为安全可靠。

5)、尽快完成初期支护和二次环形衬砌的结构封闭,以支撑围岩。

6)、用测量指导施工,对围岩应形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早发现险情,以采取相应措施。

(2)、处理塌方的措施

施工中,万一发生了隧道塌方,将采取下述措施进行处理:

及时撤出人员及设备,确保施工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派出现场安全监察哨。

组成以项目总工为组长、以安全检察长、隧道工程师、施工队长、施工技术员为组员的塌方抢险领导小组,全面分析产生塌方的原因,所影响的范围,制定处理塌方的方案,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呈报审批。

根据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塌方处理,首先是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地段的延伸。

如为小量岩体沿节理面下滑形成的塌方,围岩整体较稳定,则及时清理塌方,对塌方处埋设中空预应力锚杆、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如为大塌方,已形成隧道堵塞,则应先对塌体进行注浆固结,然后用大导管或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通过时增加预应力锚杆及钢支撑、网喷砼,并及早进行该段的被覆,被覆时预留砼泵送口及注浆口,以便对塌穴用同级砼回填,确保工程安全。

(六)、施工中具体排水工作

(1)、顺坡地段:

采用自然排水,不必设大型排水设施,在仰拱或铺底衬砌时一次到位,利用设计的侧沟排水,要定时清理水沟,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在工作面附近,根据实际的出水情况,用3kw的潜水泵抽出局部基坑水,保证不间断地排除掌子面积水。

(2)、反坡地段:

采用接力集中抽水方式,工作面积水由水泵抽往集水箱,再由高压泵抽向洞外,集水箱采用薄钢板制做,随洞身开挖的加深,根据水量情况每200m左右,随高压水泵向前移动。

并由涌水量大小和高压水泵的扬程计算随时增设集水箱和高压水泵。

需要大扬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