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21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这两次谈话都(  )

A.完成了拨乱反正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深化了体制改革

2.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A.AB.BC.CD.D

3.孙中山曾说: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4.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后来他找到的“新力量”是(  )

A.地主阶级B.西方列强

C.共产党与工农阶级D.国民党

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6.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

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7.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

“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8.中共十三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正确地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基本国情:

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

B.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两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9.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早系统提出这一理论的中共会议是(  )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0.在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  )

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新民主主义论》

11.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12.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

A.源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3.下图是一幅书法条幅,由孙中山先生书写,该条幅书写的时间最早应该是在()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40年代

14.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下图漫画《乌鸦喝水新篇》中的乌鸦可能受其前辈喝水传说的影响,耐心地往瓶中投石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来对照的话,这违背了(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密切联系群众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

16.邓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江泽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三者语言中体现出共同的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17.“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主要是因为()

A.表达了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

B.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C.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D.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18.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19.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0.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1.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

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

22.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

“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

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3.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

24.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25.刘少奇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讲:

毛泽东思想的生长、发展与成熟,已经有了二十四年的历史,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来了,证明它是客观的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

以下对刘少奇这一讲话的解释正确的有()

①刘少奇认为毛泽东思想的成长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是成长同步的②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③刘少奇在1945年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④“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在刘少奇所讲的毛泽东思想里

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

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共一大、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六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2)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最高理论成就的人是谁?

他的哪些思想主张能够体现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一次是党的一大,树立起______________的旗帜;

一次是党的七大,树立起______________的旗帜;

一次是党的十五大,树立起____________的旗帜;

一次是党的十六大,树立起____________的旗帜。

27.阅读下列材料: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中,孙中山所说“千年专制之毒”指的是什么?

孙中山认为解“千年专制之毒”的办法是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说明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3)孙中山所谓的社会革命有没有推行?

为什么?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夏学鉴讲座《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2000年)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

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材料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所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

用史实从经济文明的角度,说明“现实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3)材料三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材料三 它(辛亥革命)对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远远超过1840年鸦片战争的影响和作用力。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上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因为随着辛亥革命,中国社会才发生真正的结构上的变化。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贡献?

(2)材料二可用于研究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

请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你对辛亥革命具有“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的理解。

30.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

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二“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了拨乱反正的步伐,1992年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A项错误;两次谈话都打破了思想束缚(前者打破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后者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前一次谈话的影响,后者没有,故C项错误;两次谈话主要从思想层面推动思想解放而非具体的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D。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可知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4.【答案】C

【解析】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找到的“新力量”是共产党和工农阶级。

5.【答案】A

【解析】邓小平强调的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社会主义,故A正确。

B、C、D与材料发展生产力的认识相脱节,不正确。

6.【答案】C

【解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当中最具特色和创造性的就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7.【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宁和毛泽东通过改变本国的历史,从而进一步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

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B项正确。

A项是列宁的贡献,C项是邓小平理论的贡献,D项是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8.【答案】B

【解析】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

9.【答案】B

【解析】1987年,中共十三大最早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答案】B

【解析】《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11.【答案】B

【解析】中共十四大确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

12.【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判断,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为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提供依据,从而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C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图片内容是三民主义,故B正确。

14.【答案】B

【解析】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③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因为就是共产国际的指导让中国革命遭受了许多的挫折与困难。

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15.【答案】A

【解析】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解放思想等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图中的乌鸦无视吸管存在的变化,应该属于思想僵化的表现,故A项最佳。

C、D两项是表现,不符合“违背”要求。

16.【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三位伟人所说的话语蕴涵的本质特征。

A项只符合江泽民的谈话,C项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D项是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只有B项是三者共同的本质思想。

17.【答案】D

【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的,A、B、C三项都是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体现。

18.【答案】B

【解析】由时间信息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前夕,结合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内容说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无从体现;D项应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19.【答案】B

【解析】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即国家富强)。

为此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所以正确选项是B。

20.【答案】C

【解析】①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③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排除①③。

②④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21.【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2.【答案】C

【解析】从毛泽东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强调: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3.【答案】D

【解析】1978年底讲话时,尚未建立经济特区,所以推动经济特区的发展不正确,A项错误;1978年底讲话时,尚未进行体制改革,B项的“深化”不正确;同样道理,C项也不准确。

24.【答案】B

【解析】注意提示信息: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是指1927~1937年,再由“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可知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并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项正确。

25.【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③错误。

答案为C。

26.【答案】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2)邓小平。

“一国两制”;“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解释等。

(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第

(1)问要注意“革命道路”这一关键词;第

(2)问依据关键词“建设中国特色”等可以判断出是邓小平,其“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难度不大,但作答时要注意归纳概括,语言简练;第(3)问是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的考查,结合每次“会议”的提示,即可作答。

27.【答案】

(1)“千年专制之毒”指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孙中山认为不仅要推翻清王朝,而且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实现其目的。

(2)民族革命即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政治革命即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社会革命即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

(3)没有。

原因:

孙中山所谓的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所以平均地权根本没有实行。

【解析】第

(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联系民族主义的内容不难得出答案;第

(2)问联系两则材料得出革命是实现三民主义的道路;第(3)问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可以得出“平均地权”并没有实行。

28.【答案】

(1)“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邓小平理论。

史实:

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背景: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国际,苏东剧变(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3)思想:

吸收、借鉴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

影响: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第

(1)问,结合时代背景可判断“现实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

从促进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角度理解“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的说法。

(2)问,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特定时间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回答。

第(3)问,从材料中两个“吸收和借鉴”可总结出邓小平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影响就是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答案】

(1)体现:

倡导民主共和(或倡导三民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理论贡献:

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①主题: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在曲折中求发展)。

理由:

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做广告。

②主题:

实业救国思潮。

理由:

广告中有“提倡国货,挽回利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标语。

③主题:

时尚潮流演变(或妇女解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

理由:

广告中时髦女性的穿着打扮。

④主题:

大众传媒的发展。

理由:

广告刊登在《申报》上,说明了大众报业的发展。

(任答三条即可)

(3)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全面走向近代的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或里程碑)。

【解析】第

(1)问,要结合孙中山在政治上的实践成就分析回答。

(2)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可以从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的全面变革,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全面走向近代的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等方面来回答。

30.【答案】

(1)观点:

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

创新:

提出新三民主义。

(2)特点:

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

【解析】第

(1)问,由“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

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底层民众的关注。

(2)问,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从对西方的态度变化、学习西方的内容深入、学习西方的目的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