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20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docx

山东省届高三地理下学期冲刺模拟卷三

某某省2021届高三地理下学期5月冲刺模拟卷(三)

本试卷共19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特色小镇是指依托某一特色产业或特色环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小镇。

某某省是特色小镇培育强省,特色小镇已成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重要载体。

下图示意某某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某某省特色小镇整体分布特征体现了区域的()

A.地质条件和灾害频率B.地形特征和气候优势

C.交通状况和主导政策D.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

2.地域文化塑造着区域人文环境,历史经典小镇体现的主要地域文化是()

A.吴越文化B.楚汉文化C.齐鲁文化D.岭南文化

2009年,J公司最高层实施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家乡宿迁市建客户服务中心的决策。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以来,客服规模不断扩大,并带动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客服中心集聚于此,使宿迁成为全国闻名的"客服之都"。

据此完成3-5题。

3.2009年,J公司最高层选择将客服中心建在宿迁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廉价B.政策优惠C.环境优美D.个人偏好

4.众多互联网企业客服中心集聚于此,产生的效益主要是()

A.提升服务质量B.扩大服务X围C.共享优惠政策D.降低产品损耗

5.客服中心建设对宿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提升城市等级B.吸引科技人才C.完善交通网络D.促进产业升级

在西天山托木尔型冰川的消融区内,分布着大量冰崖和冰湖,它们是冰川运动、热力作用和流水作用的共同产物。

托木尔型冰川的特征之一是其消融区内存在大量的表碛覆盖。

表碛指冰川表面覆盖的岩石碎屑等杂质。

下面两图分别为冰崖坡面面积与冰崖海拔关系散点图和冰崖下部形成的冰湖景观图。

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冰崖坡面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越低,面积越小B.与地形起伏有关

C.温度越低,面积越大D.与山地坡向无关

7.表碛物对冰崖和冰湖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表碛物起保温作用,减少雪面热量损失

B.表碛物质量大,使雪层更加致密

C.表碛物反射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D.表碛物盐度高,加速冰川消融

8.下列关于冰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冰崖对冰湖起到束水作用

C.冰湖堤坝非常稳固D.湖水主要为地下水补给

我国西南某地地质时期发生过一次大型滑坡,滑坡体堵江后形成了大型古堰塞湖。

古堰塞湖从形成到溃坝后,滑坡体上、下游水文特征均变化显著,对河床地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图为“当地古堰塞湖、滑坡位置示意图”,图中滑坡边界内含滑坡源区和堆积区。

据此完成9-11题。

9.滑坡体滑动方向及滑坡边界内的河流主要流向分别是()

A.滑向西南,向北流B.滑向东北,向南流

C.滑向西南,向南流D.滑向东北,向北流

10.经测定,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3万年,可推测()

A.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万年前B.古滑坡的发生时间至少在3万年前

C.古堰塞湖存活的时长大约为3万年D.古堰塞湖溃坝的时间约在2万年前

11.能示意该河流河床纵剖面变化的是()

A.AB.BC.CD.D

同比变化率=(某年产量-上年产量)/上年产量×100%,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及石油自给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推断图中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变化的原因是()

A.我国石油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增加

B.海外石油进口稳定可靠,价格持续降低

C.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提高,油田数量增加

D.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保障石油安全

13.2016-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而自给率无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A.汽车逐渐增多,石油使用量增加B.石油发电量所占比率大幅度降低

C.新能源占比提高,燃油效率提升D.煤炭资源价格下降,使用量增加

一位旅行者游记中写道:

在1月21日的11点45分,天边出现一道金色的光芒,太阳又重新露面了,但它仅仅只能停留4分钟,非常准确,特罗姆瑟城(69°38'N,18°57'E)将这一天命名为“太阳日”。

据此完成14-15题。

14.1月21日该旅行者看到太阳的方位近似是()

A.正东B.正南C.正西D.正北

15.距离上一次特罗姆瑟城的人们看到太阳,间隔的8数大约是()

A.21天B.29天C.42天D.58天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环渤海经济区主要包括辽中南、京津冀、某某半岛三个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区域一体化发展缓慢。

辽东半岛和某某半岛之间的直线距离约100km,目前往来的直线交通主要是轮渡和飞机航班,陆路交通需绕道。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从某某蓬莱经庙岛群岛至某某旅顺,建设铁路和公路相结合的直达通道。

左图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位置,右图示意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对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群的连接。

(1)分析设想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2)说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6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我国某小流域上游支流均发源于同一山地,出山后大部分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后又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汇合成干流。

材料二下图为“该小流域人口与交通线分布示意图”。

(1)我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

推测该流域所处的自然区,并说明理由。

(4分)

(2)简述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的主导因素。

(5分)

(3)比较该流域主要公路、铁路布局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位于某某的黄河河谷,发育有多级河流阶地,且阶地面保存较完整。

阶地剖面地层可分为3层:

上部为黄土层,中部为洪积层,下部为冲积层。

沉积物的性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特定河流的具体河段,沉积物对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左图为某某黄某某岸阶地剖面图,右图为阶地T3地层剖面图。

(1)描述图中阶地T3的形成过程。

(8分)

(2)说出形成洪积层L2的水流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3)推测在L3砾石层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干湿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多年冻土下界是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影响其高度分布的因素与雪线相同,主要是温度和降水。

积雪对地表土层主要起保温作用,湿润气候条件下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

下图示意多年冻土下界随干湿程度的变化。

(1)分析从大陆性到海洋性气候区,雪线变化的原因。

(4分)

(2)用曲线表示北半球多年冻土下界的纬度变化。

(2分)

(3)分析由亚大陆性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多年冻土下界上升的原因。

(4分)

 

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A

D

A

D

B

C

B

C

B

B

12

13

14

15

D

C

B

D

16.(12分)

(1)修建于渤海海峡,直线距离较短;(2分)海峡中有庙岛群岛,可减少工程量和施工难度;(2分)纬度较高,夏秋季节台风较少,势力较弱等。

(2分)

(2)某某半岛与东北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使得某某半岛的经济腹地向北扩大,经济辐射能力得到提升;(2分)形成纵贯我国南北的东部交通大动脉,连通东部沿海城市群,有利于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2分)辽中南半岛和某某半岛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京津冀的核心辐射作用,促进环渤海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2分)

17.(13分)

(1)西北十旱半十旱区;河流出白后大部分消失;该河为内流河;北部出现无人区(4分)

(2)分布不均;总体密度小;主要分布在南部号干流沿岸;城镇人口密度较大。

水源(5分)

(3)公路经过城镇较多;线路较密集;方便居民出行;铁路线经过城镇少,提高运行效率(4分)

18.(20分)

(1)首先流水堆积,形成河漫滩;(2分)其次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河滩高出河流洪水位)形成阶地;(2分)再次受(山坡片流)洪水堆积,形成洪积层;(2分)最后受风力沉积形成黄士层。

(2分)

(2)自东向西流;(2分)沉积层北厚南薄;(2分)沉积物颗粒北粗南细。

(2分)

(3)变化特点:

气候趋于干旱(或变干);(2分)理由:

下层砾石层中细沙沉积量少,说明河流搬运能力较强,流量较大,降水较多;(2分)上层砾石层中细沙沉积量多,说明河流搬运能力较弱,流量较小,降水较少。

(2分)

19.(10分)

(1)由大陆性向海洋性气候区过渡,降雪量逐渐增大,冰川补给量增大,雪线高度逐渐降低。

(4分)

(2)如图

(2分)

(3)由亚大陆性气候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降水量逐渐增大,积雪逐渐变厚,积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