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982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docx

湖南桂阳一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

湖南桂阳一中2019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语文

【一】语言文字应用〔12分,每题3分〕

1、以下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漩涡〔xuán〕症结〔zhēng〕果脯〔fǔ〕犯而不校〔jiào〕

B、骠骑〔piào〕辟谣〔bì〕碑贴〔tiě〕间不容发〔jiān〕

C、着陆〔zháo〕机杼〔zhù〕契机〔qì〕以讹传讹〔é〕

D、蹩脚〔biě〕掮客〔qián〕劲头〔jìn〕赧颜苟活〔nǎn〕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易中天教授起码在一己之力、一孔之见解读着传统文化,做着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比那些大而无当的空头议论不知要强多少倍。

B、尽管质疑声纷纷扰扰,但改变称呼也说明了各地政府正试图消除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和社会排斥,努力让农民工群体融入当地社会。

C、没有犹豫与权衡的空间与时间,最美妈妈吴菊萍不假思索地伸出双手,冲过去接住了从楼上掉下来的妞妞,这是本能,是善良的本能。

D、2018年,遍布全球的多个国家将进行大选。

密集的大选会给复苏迟缓的世界经济带来什么,会给国际社会带来什么,人们拭目以待。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因此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B、当看见“徐州”舰官兵拉出的横幅时,从利比亚经海上撤离的华人跳跃着、欢呼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C、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D、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4、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

①树色随关迥②帝乡明日到③犹自梦渔樵④河声入海遥。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义田记

[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依,嫁娶婚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因此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因此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

桓子曰:

“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曰:

“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土,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

彰君之赐乎?

”予尝爱晏子好仁,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

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

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

况于施贤乎!

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亦岂少哉!

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5、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予尝爱晏子好仁爱:

仰慕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

达到

C、彰君之赐乎彰:

使……显著

D、嫁娶婚葬皆有赡赡:

丰富

6、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①是隐君之赐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①其规模远举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①操壶瓢为沟中瘠者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7.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中写范仲淹二十年的愿望得以实现,高官厚禄后购置田地照顾、接济亲族,因为照顾、接济亲族,自己却清贫终身,去世的时候甚至出现“无以为敛”的窘况。

B、文章倒数第二段写了大小官吏多据位得厚禄,却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人。

反衬范公置义田、自简朴以供养他人的高义。

C、文章表达完范仲淹照顾、接济亲族的事迹后,作者忍不住大发感慨,同时痛骂世上那些“都三公位,享万钟禄”者,称他们是不义之人,是范仲淹的罪人。

D、文章表扬范仲淹设置“义田”救济亲族与贤人的高尚行为。

通篇运用二个方面的对比比较:

一是范仲淹自身的贫困与族人受到救济而生活安定的对比;二是与一毛不拔的士大夫相比较,从反面衬托。

通过二方面的对比比较,范仲淹的高尚品德便卓然自见。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4分〕

译文:

〔2〕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

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3分〕

译文:

〔3〕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8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么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4分〕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4分〕

 

11、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5分〕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

〔《拟行路难》〕

【四】现代文〔论述类、有用类〕阅读〔10分。

选择题6分,简答题4分〕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2—14题。

尽管说,技术作为人类生活的差不多组成部分由来已久,然而在过去特别长一段时间里,技术却更多停留在工匠和下层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未能成为精致的文化,并因此而为上流社会所不屑谈及。

人们常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反映的确实是社会主流思想对技术的忽视;《师说》中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虽不见得确实是韩愈的想法,然而至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实际状貌。

事实上,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技术比之前人们的想象要深刻得多。

一般而言,一种技术正在发挥其作用时,往往处在一个“自我隐蔽”的状态。

就像我们所戴的眼镜,当它正常地发挥作用时,它往往是不被我们的眼睛所注意到的。

我们的胃、大脑一刻不停地在工作,然而我们一般感受不到它们的重要。

只有胃疼了、病了,我们才会在它的存在而外,感受到它们是比较重要的人体组织。

因此,越是好的、合适的眼镜或越是健康的组织,我们可能越是注意不到它。

庄子所言“得鱼忘筌”,收获了鱼,就忘掉了捕鱼的工具,大概也确实是对当时一种比较普遍的世象的解说。

因此,人们一般适应认为,技术性的东西只是一些不自觉就会隐退的旁枝末节,所以也就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另外,不管是在古代西方依旧在古代东方,学术传统的重要特点确实是不太去追究那些外在于我们的操作方式,而注重其内在的理路,注重道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

而证明、推理和演绎的过程,恰恰是不必诉诸外部经验即一般技术的。

它们只是在自身内部进行,在思路、理路里面走。

而那些与技术紧密相关的技术操作者往往置身社会底层,其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的理解还缺少足够的妨碍力。

因此,尽管技术也对社会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思想的主流仍然一直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笛卡尔也说,“我思故我在”。

帕斯卡更说,人就像一根芦苇,一滴水就能够把它压弯,因此人特别渺小;然而他又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因着自己的思想而获得尊严,成就伟大。

近代以来,一些传统开始慢慢改变。

曾经作为人类思想的“外在者”的技术,也开始慢慢地进入到我们视野的中心。

事实上,技术恰恰是思想的一种显性延伸,技术凸显了思想的可贵与成熟。

也正因为如此,技术的长足进步,也就仍然有赖于人类思想的深入和进展。

12、对文末“一些传统开始慢慢改变”中“传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技术更多的是停留在工匠和下层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未能成为精致的文化。

B、技术性的东西只是一些不自觉就会隐退的旁枝末节,难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C、学术传统的重要特点是注重其内在的理路,注重道理的证明、推理以及演绎。

D、技术事实上确实是思想的一种显性延伸,技术的进步,凸显了思想的可贵与成熟。

13、以下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处于工匠和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的技术,一直未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差不多组成部分。

B、在过去,眼镜、筌等技术性因素在生活中能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并不为人们所认识。

C、学术思想与技术实践的关系相对分离,是古代东方和西方学术传统中相似的特点。

D、近代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深刻意义,动摇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特征的认识。

14、技术在过去长期被忽视,有哪些方面的缘故?

请依照原文内容分条概括。

〔4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母亲碧野

当那每一封字迹模糊的短信落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感受到那薄薄的纸笺竞变成千斤的铁板压上了心头。

每封信,那模糊的字迹上,都涂抹着泥污、雨渍和泪痕。

它们是那样的稀少,像每一只孤雁般的从南海边迂缓地飞到这北方,而终于栖歇在我心的枯枝上。

从南海边到这北方,迢遥八千里呵,那许多的江河,许多的关山,从那重重阻隔而漫长的路途中,每季都载来了是辛酸也是温暖的母爱……

母亲,在八年前我离开她的时候,从她的忧戚的眉宇间,仍然能够发掘出随着岁月而飞逝了的青春时的漂亮。

她个子是小巧的,但却也健实。

二十岁边,她是一个临海山乡里的高家女,然而她为她的父亲所贱视,为她的后母所凌辱,她在家炊饭,到溪边洗衣裳,到山上去砍柴。

正当是她已亡的生身母三年祭的那一天,她跟着村子里一个年轻的穷汉出奔了。

那个年轻的穷汉,确实是我的有着伟大灵魂的父亲。

以后的日子,确实是我的母亲一直跟随着我的父亲过着那看起来永无尽头的悠长的流浪生涯。

他们从广东流浪到福建,又从福建流浪到江西,然后又从江西流浪回广东。

当我的父亲做烧炭工人的时候,我的母亲就成了挑炭女人;当我的父亲做烧碗工人的时候,我的母亲就成了挑泥妇;当我的父亲做江河里的船夫

的时候,我的母亲就成了搬运的女脚夫。

……

在这中间,他们的肌肉尽管在劳苦中疲乏而痉挛,但他们两者的心灵,却在这合于节拍的劳动中得到微温的慰藉。

我是在流浪途中的一座荒僻的山村中呱呱坠地的。

当我能意识到人间疾苦的时候,左右两边差不多站着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了。

这能够想象得到,每当我们兄姐弟四人像是破车上的东西,而父亲像是压辕的骡子,母亲就恰像是车前拉拽绳子的马了。

我们从那个城镇流浪到那个城镇,从这条河水喝到那条河水,我们经常的家屋确实是各处的土地庙。

海盐是最廉价的食物,我们一家就用盐粒放进能够看清碗底的薄粥中挨过那一长串愁惨的日子。

婴孩期间,父亲总是用箩筐挑着我走。

一踏上四岁,要是那一天走上六十里路,我就得跟在家人的后边跑半数的路了。

到今天,我的两肩如此宽实,肌肉如此绷紧,无疑地,是当年小顽皮所赐。

我觉得上苍降于人间千万件不公平事中却遗漏下一件公平事:

在太阳的无极光辉中,穷人比富人活得要比较健康。

我懂得人世上的一些情况了,而母亲总是如此地告诫和鼓励我:

“洋,穷人不要靠大树!

在这句简单而有力的语气中,是凝聚着她多少悲愤,多少血泪呵!

十四岁那一年,在一批码头工人集资关心之下,我开始用穷人偶然获得的幸运上了中学。

那时,我的大哥战死在蚌埠,我的二哥也随军漂流到远方,我的姐姐被遣嫁到隔着大海重洋的南洋群岛上。

在这种情景下,我的母亲日夜在愁思着孩子们的离散和死亡。

从此,家中越陷于悲惨的境地,父亲做了染厂工人,母亲在码头上替人搬运行李货物,我么,是饥一阵寒一阵的外边走学。

母亲终于病倒了,一连病了两个月,白天,我一面走学,一面替她洗烂衣裳和烧稀粥;晚上,我一面赶读功课,一面替她捶背。

在那狭小的一灯如豆的角楼上,我少小的心灵已蒙受到过分的悲愁了!

母亲因为爱我,虽在病中,仍叫我睡在她周围,病人的梦呓使人怜悯,也使我恐惧。

一夜,母亲叫我把手用力伸插过她贴紧床板的脊背,我遵照她的意思做了——手掌从她左肋下伸插过她的右肋下。

“好了,手能伸得过来就行。

”母亲呻吟地说,“天爷会保佑你妈起床的,只是要是你妈真的死了……”母亲软弱地呜咽起来。

当夜,母亲告诉我在角楼的一个壁缝里边,藏着有她的十七块钱,她嘱咐我当她死后拿去缴余欠的学费。

只半个月后田间大路上的行人,能够看见每天中午在含笑的阳光下,有一个孱弱的老妇人在拔着发酸的马耳草。

因为家贫,大病后的母亲只好自己查找马耳草回来充饥。

当我乘大船绕海道北航到达北平后半年,突然传来我父亲暴死的消息;在我远离广东后的一个月,父亲为了我而被拽进牢狱,过了将近半年的囚禁生活才被放了出来,然而他的左右胸肋间差不多布满了可怕的青紫色手枪嘴的狙击伤,一踏进破陋的家门连呼我的名字而发了疯,就如此,我的父亲在疯狂的激愤中吐血而死!

从此,母亲失去了人生途上的老伴,而她的唯一活着的儿子又是远远地离去。

八年了,母亲浸进孤苦孀居的泪水中!

现在秋风起了,落叶飘飘,雁群也差不多南旋。

在这种容易令人对往昔怀思的季节里,我又接到了一封涂抹着泥污,雨渍和泪痕的字迹模糊的短信,母亲的和蔼而又惨淡的容颜重又显现在我的面前。

这次信中所说的,是母亲因为做工失脚堕入江中,幸而获救。

记得三年前,当我从太行山南渡黄河到达古中州的时候,我也曾得到我母亲因替人扛米上粮棚而堕梯的消息。

今天的堕江与三年前的坠梯,同样是令我难过的情况。

自小母亲一乳一血养育我成人,现在我羽毛丰盛了,却需要去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是的,大地上劳苦的母亲特别多,而我的母亲却是最劳苦者中之一。

尽管,我做儿子的一时不能来报答她生身和抚育之恩,但我却要用无上的勇猛擎起真理的大旗,用血的搏斗来取得以后母亲们的幸福。

如万里外的母亲有知,当会含笑为她的儿子祝祷。

我骄傲,因为我辛劳的母亲是肥沃土地上的耕耘人,而我就要在这块大地上播下自由和光明的种

子。

……

(原载1942年1月16—17日,重庆《大公报》《战线》有删节)

15、母亲说“穷人不要靠大树”这句话有怎么样的含意?

(4分)

答:

16、第【一】二段写收读母亲的来信,表达了怎么样的内容和情感?

(5分)

答:

17、文章写出了母亲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6分)

答:

 

18、文章结尾两段有怎么样的深意?

(6分)

答:

六、选做题:

〔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2分〕

①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万章上》〕

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

〔1〕请依照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

〔5分〕

答:

〔2〕请联系当前生活实际谈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150字左右〕〔7分〕

答:

 

20、阅读以下三那么材料并分析它们内在的联系基础,写一那么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12分〕

四川新生代农民工带着改变自己以后的憧憬走出大山,然而,工作强度高收入低、福利保障差、受到歧视是他们普遍遭遇的困境,低学历低技能使他们只能从事那些环境恶劣、工资低、待遇低的工作。

微薄的收入,难以满足他们的都市化消费。

从四川到广州、深圳闯世界的年轻人,许多选择以抢夺他人财物的方式在城市立足。

〔摘自《四川新闻网》2017年04月11日〕

河北省文安县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大都面临就业难、业余生活单调等问题。

为此,由团县委牵头成立了“青年农民工加油站”,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法律维权、紧急救助等在内的10个方面服务。

——他们如此做,是为了让青年农民工找到“家”的感受,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

〔摘自《河北日报》2017-05-27〕

刘明,是湖南常德桃源县的一个青年农民。

在广州打工时,他从服装厂车工、酒店服务员,一步步做到了酒店主管。

刘明看到工友们在工作之余,不是逗留在路边的黑网吧,确实是泡在赌博的游戏厅,深有感触。

2006年,他辞掉酒店经理的职位,自己掏钱,创建了工友俱乐部——“心灵之约蓝吧”。

该俱乐部还创办了《草根》杂志,开办了职业培训班。

〔摘自《长沙晚报》2017年10月1日,有删节〕

答:

 

七、写作〔60分〕

22、以“起点”为题目,写一篇许多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桂阳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座位号

答题卡

选择题〔第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15(4分)

16(5分)

17(6分)

18(6分)

19-20、选做题,我选做题,(选做19题者,答题时,请标明小题号)(12分)

200

 

21作文〔60分〕

题目

400

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