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865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道路改造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广汉市连山场镇至新大桥路面改造工程

道路改造

专项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攀枝花攀甬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广汉市连山场镇至新大桥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TOC\o"1-3"\h\z\uHYPERLINK\l_Toc16059目录PAGEREF_Toc160592

HYPERLINK\l_Toc31941、工程概况PAGEREF_Toc31941

HYPERLINK\l_Toc108762、施工部署PAGEREF_Toc108763

HYPERLINK\l_Toc310772.1组织机构PAGEREF_Toc310773

HYPERLINK\l_Toc55792.2劳动组织和现场人员配备PAGEREF_Toc55794

HYPERLINK\l_Toc228902.3投入机械设备PAGEREF_Toc228904

HYPERLINK\l_Toc265032.4技术准备PAGEREF_Toc265035

HYPERLINK\l_Toc20342.5交通导行PAGEREF_Toc20346

HYPERLINK\l_Toc13692.6施工进度计划PAGEREF_Toc13696

HYPERLINK\l_Toc297903、主要施工方法PAGEREF_Toc297907

HYPERLINK\l_Toc102563.1施工安排PAGEREF_Toc102567

HYPERLINK\l_Toc100913.2道路改造(病害处治)PAGEREF_Toc100917

HYPERLINK\l_Toc173963.2.1旧路拆除PAGEREF_Toc173967

HYPERLINK\l_Toc83783.2.7侧平石安装PAGEREF_Toc837811

HYPERLINK\l_Toc114493.3沥青混凝土路面PAGEREF_Toc1144912

HYPERLINK\l_Toc136893.3.1沥青下封层PAGEREF_Toc1368912

HYPERLINK\l_Toc66423.3.2沥青混凝土面层PAGEREF_Toc664214

HYPERLINK\l_Toc85834.1质量保证体系PAGEREF_Toc858319

HYPERLINK\l_Toc62004.2质量管理措施PAGEREF_Toc620021

HYPERLINK\l_Toc180585、安全保证措施PAGEREF_Toc1805825

HYPERLINK\l_Toc52105.1五项安全管理制度PAGEREF_Toc521025

HYPERLINK\l_Toc124865.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PAGEREF_Toc1248626

HYPERLINK\l_Toc228745.3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PAGEREF_Toc2287426

HYPERLINK\l_Toc306616、现场文明施工措施PAGEREF_Toc3066129

HYPERLINK\l_Toc243216.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PAGEREF_Toc2432129

HYPERLINK\l_Toc2606.2重大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PAGEREF_Toc26029

1、工程概况

广汉市连山场镇至新大桥路面改造工程段公路起点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场镇内(K0+000),终点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新大桥(K1+364.063),路线全长1.364063公里,于2008年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60km/h,路基宽度分别为16m、22m。

作为穿越连山镇的重要通道,由于运营时间长,路面病害面积增大,行车舒适性变差,考虑到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需对路面及沿线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1)K0+000-K0+150段道路改造

原有路基宽度22m:

0.5m土路肩+3.25非机动车道+2×3.5m行车道+0.5m双黄线+2×3.5m行车道+3.25非机动车道+0.5m土路肩,道路改造主要为对原水泥路面彻底挖除后,新建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2)K0+150-K1+364.063段道路改造

原有路基宽度16m:

0.75m土路肩+3.75非机动车道+2×3.5m行车道+3.75非机动车道+0.75m土路肩,道路改造主要为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病害处治,破碎板更换、脱空处治、裂缝修补、更换填缝料等,全部处治完毕后,加铺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罩面,完成路面“白+黑”改造。

本路段自上而下路面结构如下:

上面层:

4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粘层:

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PC—3

下面层:

5cmAC-20C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面层

粘层:

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PC—3

0.6cm厚稀浆下封层:

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PC—1

面层:

20cmC35砼水泥混凝土面层(原水泥路面局部换板段)

基层:

10cm厚C10砼(原水泥路基层修补段)

2、施工部署

2.1组织机构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施工领导小组,从组织体系上对工程质量、进度予以保证,加强对工程施工的全面协调和管理。

组建的项目管理机构如下:

图2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土石方施工工队

路面病害处治施工队

交安施工队

边沟施工队

效能监察组

档案管理组

后勤组

文明施工组

工地治安组

项目经理

(邹俊峰)

技术负责人

(邹必魁)

工程部

(谢永东)

测量组

安全组

质检组

项目副经理

(杨方、牟小山)

经济部

(刘金成)

物资设备部

(陈晓光)

综合办公室

(何康华)

财务部

(冯雪景)

路面施工队

2.2劳动组织和现场人员配备

本工程工作面分散,工序搭接紧凑严密,有一定的技术及管理难度,技术人员、技工、操作工等专业人员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定配齐,并做到相对稳定,各司其职。

技工:

(1)砼工10人、砌筑工人8人、普工10人,合计28人。

(2)机械组:

电工1人、机修2人、机械驾驶员10人,合计13人。

以上合计41人。

2.3投入机械设备

表1投入机械设备一览表

2.4技术准备

进一步了解现场地上地下管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认真详细阅读、领会设计意图,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分析地质资料,认真编制完善具体的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

根据工期要求编制更详细的进度计划和流水网络计划,优化劳动组合,并按有关规定报批,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导线复测,导线点的加密,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等测量工作。

对所交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拴桩。

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拴桩标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关桩位砌筑保护。

对照设计图纸,核对施工位置及流水面高程是否与现场相符,若发现不符,应及时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施工测量、放样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测量仪表、仪器及量具均按要求进行检定,合格后方才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保养、检校。

材料试验及备料:

所有用于本工程的材料进场时都须按规定具有材料合格证明文件、试验资料,并按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分批抽取试件送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试验单位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的材料方可进场使用。

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

技术交底:

搞好施工技术交底。

本工程采用三级交底模式:

第一级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安排、质量要求及主要施工工艺向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工长、质检人员进行交底。

第二级交底为施工工长向施工班组进行各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

第三级由班组向工人交底。

交底必须有记录并整理归档。

2.5交通导行

本项目是连山场镇内的城市次干道,其交通组成中,客运车辆占有较大比例。

本段公路附近可以提供大型货运车辆绕行的道路较少,作为区域内较重要的交通通道,本段道路改造采用分幅施工过程中,对通行产生一定影响。

为此项目部已做好交通导行措施,详见《连山镇场镇至新大桥道路改造工程限速导行方案》。

2.6施工进度计划

表2改建道路时间节点表

3、主要施工方法

3.1施工安排

旧路改造分2个施工班组,各施工班组的施工顺序如下:

(1)班组1:

K0+000-k0+150(改造段)。

(2)班组2:

K0+150-k1+364.064(改造段)。

道路改造施工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侧石拆除、旧路面破除→基层施工→侧石安装→沥青罩面→交安施工(K0+000-k0+150)。

道路改造施工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老路病害处治(压浆、灌缝、基层处治)→换板→沥青罩面→交安施工(K0+150-k1+364.064)。

3.2道路改造(病害处治)

3.2.1旧路拆除

(K0+000~K0+150)段为城镇段22m路基宽度水泥路面,病害较严重,维持原路面设计标高不变,采取挖除原路面结构并彻底处治下卧层病害,然后铺筑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面层至原路面设计标高。

(K0+150~K1+364.063)段为城镇段16m路基宽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彻底处治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后,再铺筑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路面标高平均提高标高9cm。

旧路面结构层采用机械破碎后,人工辅助拆除;侧石采用人工拆除。

拆除的渣土采用挖掘机装车运走。

3.2.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

(1)本项目全线除新浇筑外的水泥混凝土板块都进行压浆处置。

(2)每块需要压浆的水泥混凝土面板布置压浆孔5~6个,压浆孔的布置位置及压浆顺序严格按图纸要求执行。

(3)板底脱空压浆材料,宜选择流动性高,具有一定微膨胀能力的水泥浆。

水泥浆以水泥和水调和,并加早强减水剂等。

水泥浆的主要技术性能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水泥浆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4~0.5之间,24小时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5MPa。

②具有自流淌密实性。

③早期具有一定微膨胀性能,砂浆14d水养护膨胀率大于0.02%。

④凝结时间适中,初凝时间不早于2小时,终凝时间不超过3小时。

⑤浆液结石率应达到100%,固结过程不得析水。

(4)每一个压浆孔压浆时有水泥浆从板边或板缝溢出或注浆压力达到2.5Mpa时方可结束压浆。

(5)压浆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压浆效果,贝克曼梁弯沉检测板角单点值小于0.2mm,质量合格,否则进行复灌,直至符合要求。

(6)养生期间应严格禁止所有车辆通行两天。

3.2.3切缝、填缝料

将原路面所有接缝中的旧填缝料和杂物,应予清除,并干铣缝,将缝内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后重新填入缝隙充满并填塞密实。

填缝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低温不脆裂、耐久性好的材料。

3.2.4喷砂打毛

水泥混凝面层全部采用专用无尘喷砂打毛机,将加速的高强钢砂喷射到混凝土表面,利用金钢砂的冲击力撞击表面软弱的浮浆层,使其与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剥落,形成粗糙的宏观构造,构造深度0.50mm。

3.2.5防裂卷材施工

水泥混凝土面板病害修补加铺沥青面层前,水泥混凝土面板顶面纵、横向接缝应对称贴铺0.5m宽防裂卷材。

防裂卷材贴铺前,先将卷材展开排放在要铺设的部位,按要求尺寸或预留部位裁剪后,将卷材从端头回卷到中间,然后从中间割开隔离层,边撕边向前铺贴,并用压辊压实。

防裂卷材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8cm。

防裂卷材碾压:

对搭接部位要重点碾压,局部无法碾压的部位用橡皮榔头敲密实。

防裂卷材铺设完成后在之上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

3.2.6路面换板

工艺流程为:

清理基底→支模→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养护。

(1)基底清理:

基层施工前将基底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基底需平整,保持结合面的湿润但不得留有积水。

(2)支模:

采用20cm厚木模,木模板选用无扭曲、无裂纹、变形小的木材,高度与混凝土厚度一致。

模板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支模应牢固可靠,模板接头要紧密,不得有漏浆现象。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避免粘模。

(3)混凝土浇筑:

采用商品砼,混凝土配合比应提前试验确定,商品砼出厂应有合格证,采用砼搅拌车运输,控制好现场塌落度。

砼摊铺前由监理工程师做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摊铺由一侧向另一侧均匀进行,随摊铺随平整,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密实,不过振不漏振,振捣后采用拉杠拉平补齐,补齐高度为原水泥路面高度。

(4)养护:

采用草袋覆盖洒水养护。

当混凝土初凝后即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养护期间应经常洒水以保持草袋湿润,养护期间严禁任何车辆在上面行驶。

3.2.6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共两层,下基层为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为下基层为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

施工前将拟用材料的样品经试验室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并将试验结果提交工程量审批。

且根据批准的混合料组成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力量、施工机械配备、施工工艺等说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监理工程批准后的实施性施工方案的基础上,选铺400-800平方米的试验段,并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实施。

该试验段经检验合格,方可正式施工且可作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否则立即清除干净。

1、清理:

施工前将路基表面浮土、杂物清除,且洒水保持润湿。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

本项目施工采用厂拌法的施工方案。

在拌和时采用自动标准计量配料机,其拌和方法要求严格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3、运输:

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车辆根据拌和生产能力及近距配备。

运输过程中采用篷布遮盖,以防水分蒸发及雨水淋湿,确保混合料质量及不污染环境4、摊铺:

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且保证按设计要求的整平施工宽度、厚度、试验松铺厚度均匀摊铺。

5、压实:

混合料摊铺后及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碾压方向应与路线中心线平行,直线段由边到中,碾压时重叠1/2轮宽。

平曲线段压路机从内侧向外碾压。

碾压遍数根据试验确定并保证达到规定要求的压实度。

压实后表面平整,无轮迹或隆起,并有准确的断面尺寸、路拱度及标高准确。

6、养生:

碾压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确定后开始养生,养生采用洒水养护法。

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表面潮湿,并严禁任何车辆(洒水车除外)上路。

7.基层摊铺不设纵缝,并防止离析。

对局部加宽的畸形作业面,可同时用人工摊铺(松层应适当厚点)一并压实。

水泥稳定类基层铺筑完毕,检测合格后,应及时覆盖、洒水保湿养生,并应待其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后再铺筑上一层。

若养生期满还不能铺筑上一层时,则应继续洒水保持湿润,不得暴晒,防止裂缝。

铺筑上基层之前,除将下基层顶面打扫干净外,还应洒布一层(可用人工洒)水泥浆,洒后随即铺筑上基层,借以润湿基面,增强层间粘结。

水泥浆的稠度应适中。

铺完上基层,覆盖湿养至其设计强度的60%左右时,应即洒布透层油沥青,接着铺筑稀浆下封层。

3.2.7侧平石安装

(1)测量放样:

侧石安装前校核道路中线,进行边线放样,定出边框。

设置侧石安装控制桩,控制桩桩距直线段为10m,曲线段不大于5m,路口为1~5m。

(2)侧平石安装:

采用座浆法施工,平石和侧石错缝对中相接,平石与路面接边线保证顺直。

安装前基础应清理干净并保持湿润,安装时由侧石内侧标线控制平面位置,顶部标线控制高程,水平尺控制平顺度。

安装完毕后,必须挂线检查,调整侧平石安装直至排砌整齐稳固,线型顺直,圆角和顺,勾缝光滑坚实。

3.3沥青混凝土路面

全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高,故将其单列出来详细说明。

3.3.1沥青下封层

沥青下封层详细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图3沥青下封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清基放样

整修基层

洒第一遍油

撒第一层嵌缝料

扫墁碾压

熬制沥青

洒第二遍油

扫墁碾压

撒第二层嵌缝料

初期养护

(1)沥青下封层按单层沥青表面处治铺筑,层厚为0.6cm左右。

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PC—1,采用的沥青及矿料应符合国标《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2)在沥青下封层施工前对基底进行验收,在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要求后才能安排沥青下封层施工。

铺筑前基底表面应清扫干净,不能有杂物浮土或表面松动石子裸露现象。

基层表面应干燥,同时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如遇大风、下雨或气温低于100C时,不进行沥青封层施工。

特别要注意,在沥青下封层施工前,还要采取防止污染侧平石及其他相邻构造物的措施。

(3)沥青下封层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顶:

本工程采用具有储料、送料、拌和、摊铺和计量控制等功能的稀浆封层铺筑机进行封层施工,摊铺时严格控制的集料、填料、水、乳液的配合比,当铺筑过程中发现有一种材料用完时,应立即停止铺筑,重新装料后再行施工,搅拌形成的稀浆混合料,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

稀浆封层铺筑机工作时应匀速前进,铺筑厚度应均匀、表面应平整。

稀浆封层铺筑后,应待乳液破乳,水分蒸发,干燥成型后方可开放交通。

3.3.2沥青混凝土面层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4。

(1)材料基本要求

①沥青:

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作为基质沥青,以提高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根据《广东省广东省公路路面典型结构应用技术指南》,改性沥青选用SBS类I-C级标准。

②粗集料:

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耐磨、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并检测与沥青的粘附性。

上面层粗集料上、下面层粗集料技术要求均见设计及规范要求。

路面抗滑上面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碎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及软质集科。

图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

混合料运输

摊铺

测量放样

摊铺

取样试验

虚铺厚度

高程检查

初压(静压)

复压(振动碾压)

温度检查

终压(静压)

温度、压实度检查

平整度、标高检查

接缝处理

质量检查

交工验收

③细集料、填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按国标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中Ⅱ类以上机制砂标准,石屑只使用3~5mm部分,禁止使用0~3mm部分,0~3mm部分采用硬质石灰岩由专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

填料采用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不起团。

④纤维稳定剂:

采用木质素纤维或矿料纤维,要求其吸附沥青的能力强,施工分散性好,木质素纤维不宜少于0.3%,矿料纤维不宜少于0.4%。

⑤沥青砼的技术标准见下表3。

表3沥青混凝土技术标准

(2)运输

运输保证均衡连续送料,运料车有混合料保温措施的后倾式卡车,车厢内壁及底板涂有薄层隔离剂,混合料到达工地的温度满足规范要求。

混合料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成块成团、枯焦干散,油重明显过多过少,以及出厂温度超过范围或送到工地温度低于规定混合料,不得使用。

(3)摊铺

①摊铺前对下承层全面检查,不合质量要求之处加以补救。

针对混凝土基层,测定弯沉值,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筑面层。

下承层表面干燥无浮灰、浮石、泥土等杂物。

局部不平或成坑之处,采用沥青混合料整平。

②检查施工范围内的井盖框、侧平石等是否固定到要求高程,侧壁是否已涂好沥青粘层,顶面是否已有保护隔离措施。

③采用带自动调平装置的摊铺机摊铺,粗粒式沥青砼,松铺系数一般为1.10~1.25;细粒式沥青砼,机铺1.10~1.25。

④采用全路幅铺筑,摊铺机后配适当人员辅助,及时整形。

⑤多层混合料铺筑,上下层接缝错开,纵缝至少15cm,横缝至少1cm,面层各层接缝均削齐接平。

(4)碾压

沥青混合料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初压区长度不大于20m,且与摊铺机的速度相匹配,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

压路机以阶梯形紧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在摊铺机连续摊铺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碾压速度为1.5~2.0Km/h,碾压温度140~150℃。

压路机与摊铺机间最大未摊铺距离控制在50m以内。

碾压时压路机从标高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压完全宽为一遍。

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适当修整。

复压要紧接在初压后进行,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4~6遍,沥青混合料在双钢轮压路机已经碾压完成30m左右碾压段后及时跟进。

碾压速度为3~5Km/h,碾压达到要求时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时为止。

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3~1/2碾压轮宽度。

为避免粘轮,碾压前应在轮胎上均匀喷涂浸润4:

6比例的油水混合液或其他防粘措施,并派专人根机检查有无粘轮现象,并及时刮除。

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胶轮压路机静压不少于2遍,以消除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和确保路面的良好平整度。

碾压速度为2.5~3.5Km/h,碾压温度为不低于80℃。

配备与摊铺速度相适应的压路机台数,使碾压温度达到规范要求。

压路机型的轻重选择一般为:

初压轻型,复压重型,终压轻型。

各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及压实遍数按规范要求。

压路机有自动洒水设备,如无自动喷洒隔离剂设备,必须有专人跟轮涂布油水(1:

3)混合液。

压路机匀速行驶,不得在碾压层上调头,转向或突然刹车。

碾压成型后的新铺沥青层上,应避免料车和工程机械重复行驶,也不得停放摊铺机、压路机及其它易滴漏的机械和车辆,不得堆放石子、料块、泥土等其他杂物。

遇雨及时通知拌和厂停料,已出厂和已铺好的沥青粗粒式混合料,立即快铺快压,抢工铺筑。

若为细粒式混合料,除已铺筑的做齐施工缝抢压完毕外,其余不得继续铺筑。

(5)接缝处理

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横缝,且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错位1m以上。

施工横缝采用垂直接缝,在接缝处涂刷与混合料同型号的沥青,并仔细处理好接缝操作,保证接缝紧密、平顺。

因特殊原因施工纵缝时,必须采用冷接缝。

沿纵缝采用切缝机切齐,铺筑前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刷与混合料同型号的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再铲走已铺层上面的混合料,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150mm,再跨缝挤紧压实。

(6)施工注意事项

除符合上述沥青砼施工要求外,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①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必须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应在开工前根据技术标准及选用的材料通过实验来确定,通过试拌试铺验证,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

③平整度:

力求做到3米直尺2mm以下,合格率95%,均方差控制在0.7以下,接缝处3米直尺2mm以下,合格率90%。

4、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措施

4.1质量保证体系

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5。

图5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制度保证体系

制度化地开展QC小组及质量竞赛

质量技术部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教育活动,并组织考核

每月底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