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854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1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docx

华盛沥青搅拌站报告表

 

国环评证乙字

第4021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县华盛沥青搅拌站

建设单位:

xx县华盛沥青搅拌站

 

编制日期:

2011年12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县华盛沥青搅拌站

建设单位

xx县华盛沥青搅拌站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xx县工业园区拜铁公路中石油加油站后200米处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xx县工业园区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C3199

占地面积

(平方米)

666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环评建议

1998

总投资(万元)

350

其中:

环保投资(万元)

36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3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背景及由来

近年来,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实现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已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

它的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也是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沥青预拌混凝土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直到7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沥青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

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沥青预拌混凝土行业逐步从市场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国外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各级政府、生产企业、用户的积极努力,我国沥青预拌混凝土行业稳步发展。

沥青预拌混凝土科研开发、装备制造、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及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

xx县华盛沥青搅拌站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及对xx县及周边沥青预拌混凝土市场进行分析,拟在xx县工业园区建设一座年产3万吨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具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有关规定和要求,受xx县华盛沥青搅拌站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按照有关环评技术规范和xx县有关规定,对本项目进行实地勘察,收集有关资料,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在工程分析基础上,明确各污染源排放源强及排放特征,分析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为企业设计及环保部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xx县华盛沥青搅拌站

(2)建设单位

xx县华盛沥青搅拌站

(3)建设地点

本项目选址于xx县工业区拜铁公路中石油加油站后200米处,项目区东、南、西、北面均为空地,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

(4)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350万元,均为企业自筹解决。

3.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位于xx县工业区,总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新建两座沥青搅拌站、二座沥青储油灌、一个原料堆场及辅助生产设施,设计沥青混凝土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

4.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结合自然条件,确定厂区总平面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建设区域的规划要求;2)满足工艺及运输的要求;3)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版);4)厂内道路系统成环形布置;5)场地竖向采用双面坡设计,自然排雨水。

(1)功能区布置

根据上述布置原则,本项目布置有办公生活区和生产区。

办公生活区主要有办公室、食堂等,集中布置在厂区的北面。

生产区主要为沥青混凝土拌合车间及原料库,集中布置在厂区南部。

厂区大门在东面,并建有警卫室。

由于项目人流较少,故人流和物流共用一个交通出入口。

(2)厂区绿化

厂区的绿化是保护和改善工厂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文明生产的标志,为此在总平面布置中,环评建议厂方在围墙周围、道路两旁及其建筑物附近留有绿化用地,环评建议绿化率为30%。

(3)道路

综合考虑运输及消防因素,厂内道路环形布置,均可兼做消防车道。

建筑物四周应保持道路回转通畅,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

项目总平面布置见图2。

5.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表1主要原材料消耗

序号

主要原辅材料名称

单位

年消耗量

备注

1

砂石

t/a

2.5万

采购

2

沥青

t/a

0.3万

采购

3

矿粉

t/a

0.2万

采购

原料介绍:

砂石:

来源于各采石加工场,是不同粒度规格产品,主要成分为石灰岩石质,是沥青砼的主要骨料。

以上产品经采购后直接运进堆场。

矿粉:

为石灰石粉末,质白细,罐装;采购自石粉厂家,贮放于矿粉储罐内。

沥青:

有天然沥青和人造沥青两种,密度一般在1.15-1.25左右,主要成分是沥青质和树脂;沥青质不溶于低沸点烷烃,棕至黑色;树脂溶于低沸点烷烃,为深色半固体或固体物质。

沥青有光泽,粘结性抗水性和防腐蚀性良好。

软化点低的称为软沥青,软化点中等的称为中沥青,软化点高的称为硬沥青。

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6.生产设备

(1)设备选型原则

1)根据该车间的产品规模,综合考虑配套工艺设备的性能,选择合理的工艺装备;

2)借鉴国内外生产沥青混凝土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考虑工艺先进的原则,选择先进的工艺装备。

(2)设备选型

根据沥青混凝土生产的成功经验,综合评价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的性价比,拟选用消化并吸收了国外技术的国内设备。

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a.设备可靠:

全部构件都是机械传送,从而保证了设备坚固耐用。

b.不需频繁更换密封圈,不会产生油缸磨损导致的压力下降,从而使维修费用降低,维修费用比液压设备低30%。

c.该设备可连续24小时生产,3-5年不发生故障,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转。

d.变频变幅的调节系统:

这样的系统可有效配合不同产品的集料分配,密实度达到最高并保证各向同性,使空心砖的强度最高。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本项目设计沥青混凝土年生产能力约3万吨。

为了合理的使用资金,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全部选用先进国产配套设备。

(3)生产设备

根据本项目实际生产需要及生产设备选型原则,本项目拟选用国产先进生产设备,见表2。

表2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序号

名称

数量

1

冷料供应系统

2

烘干筒及燃烧器

1.1

冷骨料斗

4个

2.1

烘干筒

-

1.2

粗废料隔离网

4个

2.2

煤粉燃烧器

2台

1.3

皮带喂料器

4组

3

振动筛及搅拌主楼

1.4

集料输送机

-

3.1

热料提升机

-

1.5

上料皮带

3.2

振动筛

-

4

粉料储存供应系统

3.3

热骨料仓

4个

4.1

回收粉提升机

-

3.4

沥青喷射泵

-

4.2

回收粉储仓

-

3.5

搅拌缸

2台

4.3

矿粉储仓

-

3.6

空压机

-

4.4

螺旋输送机

2条

5

沥青系统

6

成品储存仓

5.1

卧式沥青储罐

2个

6.1

成品料仓

-

5.2

卸油池

1个

6.2

废料仓

5.3

沥青泵

3个

5.4

导热油炉

1台

7.场内外运输

(1)厂外运输

本项目厂外运输主要包括生产所需原料、燃料和产品外运等,采用供需联运或委托社会运输车辆承运方式解决。

(2)厂内运输

本项目厂内运输主要为原料堆场至生产车间的运输,以及成品运输,厂方设置运输车以满足厂内生产运输需要。

8.工作条件

搅拌设备的最大产量设计在成品沥青混合料160℃的情况下达240t/h,其工作条件如下:

●骨料含水量≤5%

●环境温度+0℃~+50℃

●冷骨料平均密度比重1650kg/m3

●燃料热量值≥46055kj/mg

●混合料残余含水量≤0.3%

●骨料最大粒径40mm

●3mm料筛分率≤35%

●产量包含5-10%的所有料粉及沥青

●骨料应该是正常形状及不能多空或吸水性

●骨料最大含尘量250mg/Nm3

9.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

劳动定员:

本项目生产期年工作人数为7人;

生产制度:

项目年生产70天,实行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工作制。

10.项目公用设施

(1)供电

本项目供电由xx县工业园区统一集中供给,能满足项目用电。

(2)供水、排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项目用水由园区供水管网提供,水质、水量均可得到保障。

本项目仅有部分生活污水排放,园区内下水管网铺设完成,故产生的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下水管网。

(3)采暖

本项目生产工艺用热使用导热油炉供给,以燃煤为燃烧介质,项目冬季不生产,

故不需考虑冬季采暖。

 

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占地6660平方米,项目东、西、北、南面均为空地,且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故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xx县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偏西,位于北纬41°24′~42°51′,东经80 °37′~83°03′,全县四周群山环抱,东与库车县毗邻,西与温宿县接壤,南隔却勒塔格山与新和县相望,北靠天山与伊犁地区昭苏县、特克斯县及巴州和静县相连,距阿克苏地区行署驻地阿克苏市145公里,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860公里。

本项目位于xx县工业园区拜铁公路中石油加油站后200米处,项目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均为空地,周围无居民点。

2.地形地貌

xx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四周为低山,在地貌上属山间盆地,xx县东西长197公里,南北宽116公里,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倾斜,自然坡度较大,地质多以山坡沙砾地。

项目所在区域海拔为1261m。

厂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势北高南低,有利于排水。

3.水文地质

(1)水文

xx县境内有五条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

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台勒维丘克河,喀拉苏河,克孜尔河。

五条河流汇集后从县东克孜尔千佛洞穿过却勒塔克山口,形成渭干河。

五条河流年径流量为7.54亿立方米。

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季不平衡,夏秋季水多、量大,冬春水小。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为潜水-承压水双层结构,承压水隔水顶板埋深大于50m。

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砂卵砾石及含砾中粗砂,厚度在60m左右,水位埋深在5m左右,水量极丰富,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立方米/日,水质良好;承压含水层埋深在80m以下,其隔水顶板为亚粘土,厚度在15m左右,承压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及含砾中粗砂、砂,厚度巨大,水头埋深2-3m,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在1000-3000立方米/日。

地下水动态主要受河水等自然因素影响,随河水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出渗入-迳流型地下水动态特征。

(2)地质

县城在构造中属库车山前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xx坳陷。

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构造活动较为强烈,受xx坳陷周边多处断裂地带交汇区影响,xx县为地震多发区,中小地震活动缴为频繁,并存在着发生6.5-7.0级地震的危险性。

县城内表层为亚砂土,下边为砂卵砾石层夹亚粘土薄层,厚度巨大。

县城内表层为亚砂土,下边为砂卵砾石层夹亚粘土薄层,厚度巨大。

4.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5.气象

项目所在区属大陆性山间盆地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年降水量170.4~201.0mm,蒸发量高达1585.16mm以上。

年最高气温为7月份达29℃,最低气温为1月份达-25℃,每年的10月底至翌年的3月为冰冻期,4月开始解冻,冻土深度1m。

年空气相对湿度63%;年平均风速为0.95米/秒,最大月平均风速为1.31米/秒,全年最大风速的风向以西北风为主,8级以上的大风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终止,以六月份最多。

区域近年主导风向为北偏东风(NNE),频率为6.26%。

年平均温度:

7.6℃

极端最高温度:

38.3℃

极端最低温度:

-28℃

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

-21℃

采暖期天数:

153天

采暖期平均气温:

-6.4℃

最大冻土深度:

0.89m

主导风向:

西北风

平均风速:

1.0m/s

6.土地资源

xx县境域地域广阔,总面积19110平方千米,约合公顷。

山区面积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盆地面积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

其中盆地包括:

戈壁荒滩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36%,荒地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8%;沼泽地200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可耕地面积9471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文化、旅游资源等)

1.社会概况

xx县隶属阿克苏地区,辖4镇10乡2 个国营农牧场、1个良种场和1个农试站、176个村(连)、7个社区,全县总人口21.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汉族占12%,有维、汉、回、柯、哈、壮、满等15个民族,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xx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

全县年平均气温7.4℃,无霜期133-163天,年均日照系数为2789.7小时,年均降水量171.13毫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型气候。

绿洲面积310万亩,可耕地110万亩,耕种面积71万亩,天然草场总面积为1050万亩,森林资源总面积160万亩。

境内有5条大河,是渭干河的源头,年均流量27.9亿立方米,地下水净储量27.7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0.0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5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9.6万千瓦。

独特的气候特点和丰沛的水土光热资源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xx县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县、新疆美利奴细毛羊生产基地和全疆重点玉米制种基地。

xx县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多元化格局,粮食总产达20万吨以上,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县。

棉花、甜菜、油料、制种玉米、啤酒花、亚麻、蓖麻、瓜菜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日渐壮大。

畜牧业是xx县的传统和优势,2009年全县牲畜存栏86.81万头(只),同比增长0.98%;牲畜出栏46.65万头(只),同比增长4.8%;繁殖成活数达38.39万头(只),同比增长4.26%;产肉1.65万吨,同比增长5.73%;产奶2126吨,同比增长20%;产蛋551吨,同比增长2.99%;产绵羊毛1245吨,同比增长5.06%;山羊绒44.2吨,同比增长2.79%;产山羊毛80吨,同比增长1.27%;全县鸡饲养量210万只,户均养鸡数量达50只;水产品产量2350吨,同比增长9.3%。

2009年全县畜牧业总收入3.65亿元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6.03%,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161元,占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的26.5%,同比增加153元。

xx所产的黄油菜闻名全国,是高级食用油原料;“xx三宝”(大蒜、洋芋、白瓜籽)不仅分布面积大,而且品质卓越。

同时,这里的气候也非常适宜桃豆、黄豆、豌豆的生长,特殊的资源优势为xx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9年,xx县国内生产总值59.41亿元,其中:

第一产业5.30亿元,第二产业47.25亿元,第三产业6.86亿元。

财政收入4.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3.00元。

交通运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831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4094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村通固定电话率达100%。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地理位置及功能性质,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区域大气污染特点,确定本次评价大气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总悬浮颗粒物(TSP)三项。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的具体位置、当地气象、地形和环境功能等因素,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的要求,主要考虑对拟建项目厂址周围敏感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设2个大气监测点,既项目内、项目下风向各1点。

本次评价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委托阿克苏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

监测时间:

2010年8月11~8月17日。

连续监测7天。

二氧化硫监测每天18小时、二氧化氮监测每天18小时、总悬浮颗粒监测每天连续12小时。

分析项目为TSP、NO2、SO2。

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要求进行。

结果见表3。

 

表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点位

时间

SO2(mg/m3)

NO2(mg/m3)

TSP(mg/m3)

项目区内

2010年8月11日

0.007

0.012

0.327

2010年8月12日

0.008

0.009

0.274

2010年8月13日

0.009

0.010

0.272

2010年8月14日

0.009

0.011

0.310

2010年8月15日

0.008

0.011

0.321

2010年8月16日

0.012

0.008

0.303

2010年8月17日

0.008

0.010

0.323

项目区下风向

2010年8月11日

0.009

0.009

0.261

2010年8月12日

0.009

0.010

0.319

2010年8月13日

0.008

0.010

0.276

2010年8月14日

0.007

0.011

0.273

2010年8月15日

0.007

0.011

0.305

2010年8月16日

0.009

0.009

0.256

2010年8月17日

0.008

0.010

0.299

(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含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见表4。

表4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含修改单)(mg/m3)

污染物

取样时间

浓度限值(mg/m3)

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

0.06

日平均

0.15

1小时平均

0.50

二氧化氮

(NO2)

年平均

0.08

日平均

0.12

1小时平均

0.24

总悬浮颗粒物(TSP)

年平均

0.20

日平均

0.30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公式为:

Pij=Cij/Coi

式中:

Pij———污染物i在第j点的污染指数;

Cij———污染物i在第j点的监测值(取日均最大值),mg/m3;

Coi———污染物评价质量标准限值,mg/m3。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计算,可以得出污染综合指数(P),依照P值的大小,分别确定其污染程度。

当P<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不超标;当P>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超过评价标准;当P=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处于临界状态。

项目区大气现状监测与分析见表5。

表5大气环境质量单项污染指数

监测项目

监测点

SO2

NO2

TSP

日平均

Ii

日平均

Ii

日平均

Ii

项目区

0.012

0.08

0.012

0.100

0.327

1.09

项目区下风向

0.009

0.06

0.011

0.092

0.319

1.06

符合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二级

二级

超标

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由表5各监测点日均浓度看出:

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表明,2个监测点中SO2日均浓度值在0.007-0.012mg/m3之间,NO2日均浓度值在0.008-0.012mg/m3之间,SO2、NO2均未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095-1996)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

项目厂内监测点TSP日均值8月11、14、15、16、17日;项目区下风向监测点TSP日均值8月12、15日都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095-1996)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主要受风沙及特殊的区域地理环境等原因造成的。

从污染物指数看,单项污染指数排序为ITSP>INO2>ISO2,区域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TSP,其次为NO2。

综合以上监测和评价结果,得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结论:

评价区域内总体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SO2和NO2排放总量相对较低,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由于区域风沙较大及特殊的区域地理环境造成TSP超标。

2.水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工作由阿克苏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完成,水质监测采样于2010年8月17日进行。

1)监测点布设及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

xx县木扎提河下游支渠。

监测项目:

pH、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六价铬、氰化物、挥发酚、总铬、总磷、总氮、汞、砷、铅、硫酸盐、氯化物、粪大肠菌群(个/L)共计16项。

2)分析方法

采样分析方法依照国家环保局《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

3)监测结果

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6。

表6地表水监测结果单位:

mg/L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1

PH

7.94

9

总磷

0.026

2

五日生化需氧量

0.63

10

总氮

1.298

3

高锰酸盐指数

0.60

11

≤0.00002

4

氨氮

0.116

12

砷(ug/L)

≤0.05

5

六价铬

≤0.002

13

≤0.005

6

氰化物

≤0.002

14

硫酸盐

68.26

7

挥发酚

≤0.0002

15

氯化物

9.01

8

总铬

≤0.002

16

粪大肠菌群(个/L)

330

4)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其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为:

Si,j=Ci,j/Csi

对于以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