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846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x

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概览

商周

秦汉

隋唐宋元

明清

内容

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是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包括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主旨

(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血缘为基础,家国一体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夏、商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夏启时期,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形式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3.影响

4.崩溃:

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名师助学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

巩固统治。

二点内容:

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

3.特点:

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

思维发散  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随之日益崩溃

经济

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作

文化

礼乐制度

一、分封制

史料一 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

解读 史料反映出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被分封的诸侯有拱卫王室的义务。

史料二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解读 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以王族为主体。

史料三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解读 史料表明分封制对后世皇族分封的影响。

史论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

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宗法制

史料一 

解读 根据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一)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

(二)宗法制的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史料二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

——《中国历史纵与横》

解读 “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说明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史论1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史论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

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

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C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分封制下尚未形成高度集权,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错误。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史书的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贴近新课程改革。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关于黄帝的事迹,是由司马迁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撰述而成”,这表明了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是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3.(2013·浙江高考)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

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

禅让制实行于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排除①。

          

审解组合类试题的技巧

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筛选法、辨异法。

最常用的是筛选法,又称排除法,以题干条件为“筛子”将备选项逐一过筛,排除那些与题干无关显然错误的选项,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留下正确答案。

组合式选择题常出现提法错误,那么凡含该内容的选项均错,称为“定一排三”法。

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 C

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皇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唐太宗、康熙帝的皇四子都非嫡长子,宋太宗继位是兄终弟及,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明太祖的太子早亡,明太祖死后,皇位由太子的长子即皇嫡长孙继承,这符合宗法制的规定。

5.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

《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井田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封黄帝之后于蓟”,可见蓟是西周初年黄帝后代的封地。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全国

1.统一六国:

结束战乱,建立了秦王朝。

2.拓展疆域

3.影响: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1.海内为郡县

[轻巧识记]  用“一、二、三、四”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个核心:

皇权至高无上。

二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三个内容: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

四个统一:

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

 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

名师助学  有人认为秦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其根据何在?

政治上:

建立皇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必修1)

经济上: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政策。

(必修2)

思想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

(必修3)

[思维导图] 贵族政治——官僚政治

史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解读 “一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体现了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帝专制独裁的特点,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创立。

史料二 秦朝的中央官制

解读 三公九卿制度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充分体现了“国”“家”同治的特点。

史论1 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帝制度

史论2 秦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机构

秦始皇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将地方大权收归中央,中央大权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特点。

史论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积极作用

项目

内容

政治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有利于维护中原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

经济

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文化

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

后世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1.(2013·浙江高考)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秦灭六国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统一,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知识调动与运用能力。

图中代号所代表的诸侯国分别是:

①楚国、②韩国、③魏国、④赵国、⑤齐国、⑥燕国。

据所学,秦统一战争中先后灭掉的是韩、赵、魏、楚、燕、齐。

首先可以断定最早灭掉的韩国“②”和最后灭掉的齐国“⑤”分别在备选项首尾的才正确,故选A。

2.(2013·北京高考)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B.秦C.汉D.唐

答案 B

解析 随着争霸战争的进行,到战国时期,剩下了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秦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废除周初的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材料中的“并四海,变易古制”正好与此对应,故选B项。

3.(2010·新课标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 D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秦朝用废分封、行郡县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

秦始皇时期百姓仍是皇帝的属民,排除A项。

B项与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相矛盾,故排除。

制度法令的统一不能体现天下为公,排除C项。

D项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体现了共同管理天下,故选D。

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 B

解析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5.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

“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机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应该理解为周朝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巩固作业】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最初“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它最能说明的是

A、金属工具已经开始使用B、政治权力产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强权

C、军事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统治者D、“王”具有无限的权力

1、[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斧钺是古代强权政治的标志。

[题目反思]我国早期政治权利是一种强权。

早期政治领袖王往往兼有军事首长的身份。

2.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包括①铁制农具的使用②文字的成熟③城的出现 ④礼制的形成 ⑤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答案]B

[解题思路]突出标志应该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①这时候还没有出现。

[题目反思]组合型材料解析题即命题时围绕一个中心内容,选取几个相对独立但同命题内容有联系的材料,然后再根据这些材料设置问题。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白各个材料间的差异和联系,对各个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并且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具体含义。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逐句阅读,且要总结出每句的大意,这样再归纳每层、每段的大意。

同时要注意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要根据试题设问的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这样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些试题是针对不同的材料设计一个个小问题,结合问题来分析材料可以缩小阅读范围,提高做题的针对性。

三、可以直接依据材料中的有关内容或概括材料的要点来回答问题,也要注意在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某一观点背后的实质性内容。

3.“禹授益,而以启为吏。

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这段史料反映的实质是()

A、禹大公无私,把王位传给能使人民受益的人

B、表明当时母系氏族公社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

C、开始了“家天下”制度

D、说明当时益和启之间矛盾较深,贫富差距已经形成

3、[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夏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中的启攻益而夺之天下。

正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也就开始了“家天下”的制度。

4.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4、[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方式的继承原则是西周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C、周王—卿、大夫—诸侯—士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5、[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6.《孟子·告子》记载: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6、[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这题主要是考查分封制中各诸侯的所需承担的义务内容。

7.下列关于西周的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7、[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题主要考查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能力。

B应是嫡长子,C应是直接演变,D错,因为宗法制的目的就是防止纷争。

8.《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8么纽带?

()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8、[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西周宗法制的起源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题目反思]西周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而父系家长制实际就是通过氏族内部血缘关系亲疏确立的,西周宗法制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也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

9.周朝礼乐制度的本质意义是

A、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C、是一种等级制度D、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9、[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西周礼、乐制度的理解能力。

应该注意题干中的“本质”一词。

[题目反思]“礼”和“乐”是西周文化的精髓。

“礼”和“乐”的使用,限定一定的社会范围之中,实质上是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10.《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

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10、[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读懂材料,有“责令”到“求车”“告饥”等明显反映了王室的衰微。

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衰落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请回答:

(1)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

简述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

(2)依据上述内容,简要指出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1、[参考答案]

(1)分封制和宗法制内容: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落色彩;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思路解析]从分封制、宗法制的本质含义和特点来解题。

西周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而父系家长制实际就是通过氏族内部血缘关系亲疏确立的,西周宗法制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也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

由此得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1 )

A.分封制B.井田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1 )

A.西周B.秦朝

C.西汉D.宋代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2  )

A.王-卿-诸侯-士

B.王-诸侯-卿大夫-士

C.王-诸侯-士-大夫

D.王-大夫-士-卿

4.《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3  )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5.宗法制有利于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主要是因为它( 3 )

A.保证了贵族特权地位B.扩大了统治疆域

C.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D.被历代王朝沿用

6.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

这种现象源自(  4)

A.井田制B.分封制

C.礼乐制D.宗法制

7.“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3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8.西周时齐、鲁、宋分别属于哪一类型被封的封国?

( 2 )

①王族封国 ②功臣封国 ③殷商降族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D.③②①

9.(2010年湖南文综)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3 )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10.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期的王国分封制( 3 )

A.都巩固了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D.都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左传·隐公三年》

材料四 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楚)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周武王分封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

诸侯与天子之间形成何种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