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717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高中 化学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3.2糖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特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2、通过单糖、二糖、多糖的性质实验体会化学物质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等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葡萄糖的官能团及化学性质2、糖类的水解及产物检验

【教学难点】:

糖类的水解及产物检验

【教学突破点】:

从葡萄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醛的化学性质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教法、学法设计】:

合作探究式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实物:

馒头、马铃薯、甘蔗、棉花等

问题1:

选择一种物质可以食用,你的选择是?

问题2:

米饭和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吃下一口馒头时,初始阶段有明显感觉吗?

如果慢慢咀嚼并品味,又有什么感觉?

 

观察、思考、讨论

 

明确目标激发

学习兴趣

板书

2-3-3糖类一、糖类的概述

展示学习目标

阅读

明确学习内容

讲述

引导

用两分钟时间阅读课本75页第一段内容,完成导学案内容

一、糖类的概述

1、糖类的定义:

2、糖类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3、糖类的分类依据:

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多少

阅读课本并讨论、回答

1、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醛或酮以及水解后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

了解糖类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回顾必修二课本糖的分类

过渡

下面我们对这三类糖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学习

板书

二、糖类的性质

葡萄糖和果糖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六碳单糖,阅读课本75页2、3、4自然段完成学案,用时三分钟。

阅读课本,了结构。

 

引导

 

检查

学生

完成

情况

1、单糖

单糖

葡萄糖

果糖

分子式

C6H12O6

C6H12O6

二者关系

同分异构体

结构简式

CH2OH(CHOH)4CHO

CH2OH(CHOH)3COCH2OH

结构特点

多羟基醛

多羟基酮

化学性质

羟基性质:

醛基性质:

生物作用:

 

 

对常见的两种单糖从结构和性质上对照、分析,加深理解。

点评

对学生遗漏错误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评

学生对投影学案逐项进行点评

学习更直观

理解更深刻

概括总结

葡萄糖既有羟基又有醛基,是一种多官能团物质,因此即具有醇的性质又具有醛的性质。

与金属钠反应

酯化反应

氧化反应(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

还原反应

学生讨论、回答、补充。

加深理解

完成【及时练习一】

1、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加热)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2、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

 CH2OH(CHOH)4COOH+2Cu2O↓+2H2O

书写方程式、互相点评、讨论

强化化学用语教学

过渡

双糖是最重要的低聚糖

板书

2、双糖

提问

根据糖类的定义推出双糖的概念

学生回答:

1mol能水解为2mol单糖的糖

概念的迁移应用

实验演示

1、在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各放入1ml20%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滴稀硫酸。

2、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上加热5min。

3、然后向已经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

4、最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ml新制银氨溶液,

在水域中加热3-5min。

阅读实验步骤、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实验成功的关键、得出实验结论

激发学习欲望、加深对双糖的理解

实验

过程

第一阶段:

蔗糖水解5分钟

阅读课本77页内容,完成导学案

指导、检查

蔗糖与麦芽糖结构与性质的对比

双糖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12H22O11

C12H22O11

二者关系

同分异构体

结构特点

不含醛基

含有醛基

存在

甘蔗(11%~14%)

甜菜(14%~26%)

麦芽、薯类

化学性质

能水解

水解方程式

 

对常见的两种双糖从结构和性质上对照、分析,加深理解。

点评

对学生遗漏错误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评

学生对投影学案逐项进行点评

学习更直观

理解更深刻

实验演示

第二阶段:

配制银氨溶液。

向水浴加热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加入配置好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3分钟.

问题1:

为什么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2:

如何判断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呈碱性?

追问:

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

观察实验

思考问题

回答:

问题1:

中和硫酸

问题2:

测溶液的pH值

回顾银镜反应成功的关键。

回顾溶液pH值的测定方法。

实验演示

3分钟后:

展示实验结果

现象:

无标记试管,无明显现象,有标记试管出现银镜。

结论:

1、蔗糖无醛基。

2、蔗糖能水解,水解产物含有醛基。

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完成导学案。

体会实验成功的快乐、愉悦。

完成及时练习2

讨论

迁移应用

板书

3、多糖

讲述

实验探究:

纤维素的水解

请同学们根据双糖的水解过程、水解条件及

水解产物的检验概括研究纤维素水解应该需要

哪些知识和条件,并设计实验验证水解产物。

提示:

理论基础:

纤维素属于多糖,能水解。

外界条件:

酸性,90%H2SO4(对比)

产物猜测:

葡萄糖(结构中含葡萄糖单元)

产物验证:

银镜反应、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回忆二糖水解实验,设计实验对纤维素水解进行验证。

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

演示实验

1、把一小团棉花放入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搅成糊状。

2、小火微热,得到亮棕色溶液。

3、稍冷,滴入3-5滴2%的硫酸铜溶液,并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至出现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

观察实验

思考问题

记录现象

得出结论

规范实验操作,强化实验教学。

根据实验结论讨论、推测葡萄糖可能的结构。

根据导学案表格,结合课本78页第一段内容了解两种常见的多糖。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组成通式

(C6H10O5)n

二者关系

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存在

大米、小麦、马铃薯等

木材、棉花

化学性质

1、水解2、遇碘变蓝

1、水解2、酯化反应

水解方

程式

用途

制备葡萄糖、酿酒、造醋

制备硝酸纤维、醋酸纤维

对常见的两种多糖从结构和性质上对照、分析,加深理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点评

对学生遗漏错误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评

学生对投影学案逐项进行点评

学习更直观

理解更深刻

完成及时练习3

讨论

迁移应用

过渡

糖类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体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与糖相关的化学反应。

2分钟时间阅读课本78页内容,完成导学案。

板书

4、糖类和生命活动

(1)糖类是人类最重要、最廉价的能量来源,被称为生命的燃料。

(2)糖类是植物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并可充当植物的结构材料。

(3)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命体内,糖类常常与蛋白质构成糖蛋白,参与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阅读、讨论、回答

学会自主阅读,了解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展示图片

观察、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

从这张图片可以看书,在化学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的空间需要我们去探索,还有许多科学前沿需要我们去研究,同学们努力学习吧,争取让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关键的作用。

倾听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小结、

1、糖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2、单糖、二糖、多糖的化学性质

3、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学生思考回答

回扣学习目标

巩固

练习

完成学案练习题

完成习题

迁移应用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

B.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C.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D.糖类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

2.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所需下列试剂是:

①氢氧化钠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氢氧化铜④碘水⑤氯化钡溶液

A.①⑤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附:

导学案

第3节醛和酮糖类

第三课时:

糖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特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2、通过单糖、二糖、多糖的性质实验体会化学物质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等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葡萄糖的官能团及化学性质、糖类的水解及产物检验

【学习过程】

一、糖类的概述

1、糖类的定义:

2、糖类的分类:

3、糖类的分类依据:

二、糖类的性质

1、单糖

单糖

葡萄糖

果糖

分子式

二者关系

结构简式

CH2OH(CHOH)3COCH2OH

结构特点

多羟基酮

化学性质

羟基性质:

醛基性质:

生物作用:

【及时练1】书写方程式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

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

2、双糖

【思考】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蔗糖的水解产物含有葡萄糖?

试剂:

20%的蔗糖溶液、稀硫酸(1:

5)、10%的氢氧化钠溶液、2%NH3·H2O

2%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双糖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二者关系

结构特点

存在

甘蔗(11%~14%)

甜菜(14%~26%)

麦芽、薯类

化学性质

水解方程式

【及时练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甲酸甲酯B.葡萄糖C.蔗糖D.麦芽糖

3、多糖

【思考】请同学们根据双糖的水解过程、水解条件及水解产物的检验概括研究多糖水解应该需要哪些知识和条件,并设计实验证明。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组成通式

二者关系

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存在

大米、小麦、马铃薯等

木材、棉花

化学性质

水解方程式

用途

制备葡萄糖、酿酒、造醋

制备硝酸纤维、醋酸纤维

【及时练3】下列物质中,能用于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的是()

A、银氨溶液 B、氢氧化铜悬浊液C、碘水 D、蒸馏水

4、糖类和生命活动

(1)糖类是人类最重要、最廉价的,被称为。

(2)糖类是基本原料,并可充当植物的。

(3)和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命体内,常常与构成,参与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

B.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C.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D.糖类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

2.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因为它的分子是由6个C原子和6个H2O分子组成的

C.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因而具有醛和多元醇的性质

D.葡萄糖是单糖

3.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所需下列试剂是:

①氢氧化钠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氢氧化铜④碘水⑤氯化钡溶液

A.①⑤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中关于“糖类”的内容。

二、教学背景:

1、面向高二学生

2、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a、已经掌握羟基、醛基和酮羰基的性质

b、预习糖类知识内容并预测它们的性质

三、学情分析

“糖类”内容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

其中糖类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高中阶段必修模块化学2中都有所涉及。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仅要求知道糖类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并不要求(限于义务阶段的其他的其他知识也不可能)知道其具体的性质和结构是什么。

在化学2中,则是从日常生活的应用介绍糖类,对其介绍也仅限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对糖类从组成、结构到性质、应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光合作用是地球生命得以维持的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糖类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标准对糖类的要求是进一步从结构上认识其具有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食品加工、新能源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本课以实验为主线,借助多媒体教学,设置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兴趣,从视觉上冲击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的状态中,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提高了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加强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在自主、互动、探究的方式中展开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效果分析

本节课,整体来看比较满意,完满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但在某些环节,例如学生对蔗糖水解的实验步骤掌握不够全面,忘记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反应出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到位,不能掌握银镜反应是在碱性环境。

从学生导学案的填写来看,葡萄糖的性质上,羟基和醛基化学性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说明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还有待加强。

总体来看本节课立足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遵循了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实验完善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采用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努力挖掘教学中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对实验探讨和深入讨论,力求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最大化学习效率同时使得学生更好的发挥积极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同时突出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活跃、乐观的课堂。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教学内容为糖类。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糖类是中学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内容,糖类为烃的衍生物,烃和烃的衍生物组成中学阶段比较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从知识的内涵看,糖类是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是烃的衍生物。

从学生认知水平看,已经对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本单元,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糖类的重要知识,还能对已有知识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教材将糖类物质按单糖、低聚糖、多糖的分类顺序编排,将糖类安排在醛和酮的后面,同学们在学习了醛和酮的性质后,已经具备预测和分析糖类的性质,而且教材对单糖中的葡萄糖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这是因为葡萄糖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并且是学习其它糖类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总结,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中体现,并且糖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了解糖类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特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通过单糖、二糖、多糖的性质实验体会化学物质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2.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

3.实验促学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验证葡萄糖分子结构,掌握化学性质。

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五.学习方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本学习方法

1.阅读教师出示阅读提纲,适当安排自学时间,让学生独立归纳知识。

2.观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

3.联想将糖类知识和大量丰富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机结合。

4.推理让学生通过推理导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六教学程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发现学习的第一步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单糖”这节课,内容本身较为单调枯燥,怎样能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呢?

我经过反复构想,认为运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是最好的方法,因为知识本身源于生活。

开始上课,立即展示几种实物:

西瓜、苹果、馒头、棉花、马铃薯、葡萄,使学生即刻进入糖类物质的客观世界。

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得出它们在自然界的来源,都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并且都属于糖类物质。

紧接着教师走下讲台对学生提问。

①让你选择一种物质当场食用,你的选择是?

②初吃馒头时,口腔有明显感觉吗?

慢慢咀嚼以后呢?

③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棉花食用呢?

通过提问,使学生感知淀粉、蔬菜、水果棉花等都含有糖类物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糖类。

这种情境设计,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切实感受身边化学,必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引起探索的欲望和冲动,同时将教师的讲解变成一种采访活动,实现了教学民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学中心。

评测练习

1.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2.有关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分子组成一定都符合通式Cn(H2O)m,符合Cn(H2O)m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

B.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糖类也不一定都有甜味

C.在糖类中有高分子化合物,也有小分子化合物

D.在糖类中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也有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

3.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糖类中含碳原子数最少B.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D.葡萄糖与果糖是同分异构体

4.核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3CHO,它不能发生的反应有

A.酯化B.中和C.氧化D.还原

5.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油脂C.棉花 D.聚乙烯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B.蔗糖和麦芽糖C.核糖和脱氧核糖D.丙醛和丙酮

7.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甲酸甲酯B.葡萄糖C.蔗糖D.甲酸

8.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互为同系物

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水解反应的最终产物相同

9.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的是①蔗糖②果糖③淀粉④纤维素⑤油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③④⑤

10.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其水解程度,需要的试剂是

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

A.④B.②④C.①③④D.③④

11.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

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

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

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

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

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

淀粉已经水解。

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a)方案甲________

(b)方案乙________

(c)方案丙________

12.根据以下事实把结论填在横线上:

(1)葡萄糖与镁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生成H2、MgO、焦碳,说明葡萄糖由______元素组成

(2)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银氨溶液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取0.1mol葡萄糖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产生21.6g银,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______个______基

(3)葡萄糖在催化剂存在下被氢气还原为正已六醇,说明葡萄糖分子中碳链形状为______

(4)葡萄糖有与乙酸作用生成五醋酸葡萄酯,说明葡萄糖分子含______个______基

(5)据此推断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6)说明葡萄糖属于糖类的依据是________

A.烃的含氧衍生物B.有无甜味C.分子组成符合Cn(H2O)mD.多羟基醛

13.在葡萄糖溶液中有一种环状结构的葡萄糖分子,分子式也是C6H12O6,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1)上述平衡中的环状结构的分子是通过链状结构分子中的____基和____基之间发生_______反应而生成的。

(2)现要制备一种链烃基醚

试写出由两种简单的有机物合成该烃基醚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2.3.3糖类评测练习答案

1.C2.A3.B4.B5.AC6.C7.C8.D9.B10.C

11.(a)结论不正确。

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而未水解的残留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变蓝。

(b)结论不正确。

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结论正确。

说明淀粉已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产生了银镜反应

12

(1)C、H、O

(2)1醛(3)直链状(4)5羟(5)CH2OH(CHOH)4CHO(6)D

13.分析葡萄糖在转变成环状结构时所发生的变化,结合醛基的性质,即可解之。

(1)醛基羟基加成

(2)CH3CH2OH+CH3CHO→

 

课后反思

本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实验为主线,大胆的创新,通过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完善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采用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努力挖掘教学中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糖类物质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不可分。

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糖类代表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