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515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

《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真情帮扶唱大风.docx

真情帮扶唱大风

真情帮扶唱大风

——营山县10年扶贫开发工作纪实(上篇)

2011年5月27日第三版

金华营山合作新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东升镇葡萄基地喜获丰收

  ●尹亚全  邓择

  一路帮扶一路歌。

  十载帮扶换新颜。

  为加快中西部地区早日脱贫致富,浙江省金华市深入开展“东西协作,对口帮扶”,毅然担起结对帮扶营山的重任;同时,所辖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浦江5县市对口帮扶营山5个特困乡镇。

金华市先后累计捐赠帮扶资金4800多万元,实施了道路、水利、教育、卫生等8大类、286个项目,把无限真情写满了广袤的绥山大地,把浓浓爱心洒向了欢腾的朗水河畔。

营山县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国务院表彰。

  帮扶凝真情,帮扶见巨变。

        

  金华人民用无言的大爱,帮助营山走向幸福的明天。

        

  讲座、讨论、培训……观念荡涤人心

  脱贫致富的关键点在哪里?

对口帮扶的着力点在哪里?

金华市找到了答案,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帮扶之路:

扶贫先扶志,重扶智。

扶志才有信心脱贫,扶智才有能力脱贫。

  于是,思想解放大讨论、创业讲座、干部挂职锻炼、劳务技能培训、建设科技培训中心等一记记重拳不断挥出,直击贫困深处,向贫困症结宣战:

思想落后不解放,不敢闯不敢试,只想等靠要;观念陈旧不更新,处处因循守旧,时时循规蹈矩,看不到机遇,抓不住先机,眼中只有困难大堆,脑子缺乏开拓改革;只知怨天尤人,不懂创业创新创造……

  为根治思想上的贫困,消除观念上的落后,金华市先后组织了党政领导、企业家等代表团到营山举办专题讲座10余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谈观念革命,论思想解放,讲创业历程,析发展机遇,给营山干部群众“洗脑”、“充电”。

一件件发展案例,一个个创业故事,一次次思想洗涤,现身说法,娓娓道来,营山人民受益匪浅,思想上的迷雾逐步散去,痼疾渐渐消除,大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

特别是浙江华立集团老总汪力诚关于思想解放与创业发展的一场讲座,像一场冲击波,从灵魂深处撼动了营山人民:

3个半小时的讲座,88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就连过道处和场外都挤满了赶来听讲的群众。

大家纷纷说:

“这样的讲座,多办几场就好了!

  干部是脱贫致富的引领者。

让干部有切身体会,感同身受,是思想扶贫的关键。

金华市组织50批次、1000余人的代表团到营山实地考察、调研、指导,讲发展经,谈致富路,手把手地传授发展真谛,传送实践经验,给营山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作风。

金华市及对口帮扶营山的五个县市历届党政和协作办领导、企业家深入营山的贫困村,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寻,探现状,查穷根,找路子,用汗水书写帮扶情,用爱心铺就致富路,把金华人民的关爱刻在了营山的山山水水间。

营山县委书记杜延茂专题研究干部选派工作,选派部分优秀科级干部到金华挂职,实地学习取经,参加实践锻炼,感受发展变化。

  该县太蓬乡原党委副书记屠继东到金华挂职锻炼3个月后,深有感触地说:

“青年就要到军营锤炼,干部就要到沿海锻炼。

在金华我学到了书本上翻不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思想观念、现代理念、实践经验,让我增长了见识,开启了思维,明白了差距,找到了方向。

”他挂职锻炼结束后,坚持学以致用,创造性地推行了村干部异地交流任职、上挂锻炼等措施,提升了干部素质,为把太蓬打造成蜀北名山、创建川北乡村旅游之乡提供了人才支撑。

  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

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提升致富技能,是脱贫解困的根本。

金华市大力开展劳务扶贫培训,在东阳市技工学校和全国十大名村之一的“花园村”基地,为营山县132个重点贫困村培训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每年定向捐资近50万元,委托营山县8所农民工培训基地及网点学校开展电工、焊工、厨师、电脑、美容美发等技术培训,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班150期,定点、定向输出9000余人到金华,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做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

  金华市还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培训,先后四次邀请浙江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在营山举办科技扶贫培训班,开展茶叶、干果、蔬菜、水产、畜禽等项目专题讲座,建成4个科技培训中心,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2期,培训学员1156人。

  营山县孔雀乡村民刘真,父母离异,从小跟随公婆生活,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因无技术,收入极低,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2006年春节回家,得知金华捐资免费劳务技能培训的消息后,在营山县电脑教育学校报名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期满后学校推荐到成都一家电脑公司当技术员,由于技术过硬,半年后升为工程技术部经理。

2009年,刘真辞职开办了四川昀欣工程有限公司,从事网络工程技术服务,还安置了5名营山学员到公司就业。

  新观念,才能开启扶贫路。

  新技术,才能走上致富路。

  桥梁、学校、医院……真情浇铸丰碑

  在营山县义乌小商品城,随时都有穿梭的购物人群,忙着进货的个体老板,运送货物的车辆……一派忙碌繁荣的景象。

2000年,金华义乌投入巨资,帮助营山建起全县最大的购物城、商品集聚地,激活了全县商贸。

  这是金华真帮实扶营山的一个缩影。

  在结对帮扶的营山5个乡镇,由金华捐建的金华桥、永康桥、兰溪卫生院等随处可见。

在骆市镇沿码村,境内沿码河横穿全村,沿码桥由于缺钱养护,一直破烂下沉,成了危桥。

行人、车辆每次过桥,都是胆战心惊。

只要稍微涨点水,桥就会被淹没,车辆就无法通行,要么在路边等到河水消退才能过桥,要么绕道100多公里另走他路。

而这里又是交通枢纽,来往车辆多。

桥,严重地影响着交通,制约着发展。

桥,成了发展的希望,成了人们的渴盼。

2004年,金华市捐赠70万元,在沿码河上建设起了新桥,解除了人们的心头之痛,人们喜称该桥为“金华大桥”,并刻上石碑,感谢金华人民的帮扶之情。

  就在该村相邻的三溪村,地势低洼,沿码河稍一发水,就会闹水灾。

特别是2007年“7·5”特大洪灾,洪水肆虐,全村一片汪洋,10多座农房被冲毁,许多村民被围困,农作物大部被淹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洪水成了村民的心腹之患。

“三溪村人尖又尖,一季萝卜一季烟。

四处平坦没有山,洪水来了喊皇天。

”一首顺口溜道出了村民的辛酸与无奈。

2008年,县上利用金华捐赠的资金,投入85万元,建起了3座救生平台,面积达256平方米,可容纳200多人。

“有了这个救生平台,我们再也不怕涨洪水了。

”村民们说。

  洪水无情人有情,水患始终牵动着金华人民的心。

营山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抗洪救灾工作,县长刘永尧带队赴金华汇报,金华市当即捐赠100万元救灾资金。

据统计,金华先后捐赠建桥修路资金435万元,在营山相继建起了“婺州大桥”等6座桥;在16个浙川扶贫示范村修建村道公路98公里,解决了1.5万人出行难。

  这一座座桥,更是友爱之桥,记录下了金华人民的深情。

“盐井是个干包包,人畜饮水要远挑。

天旱日出找水去,正午才能把水烧。

”营山县原盐井乡盐井村干旱缺水,村民经常干得嗓子冒烟,中午才喝得上一口水。

1997年,金华市浦江县捐资从1公里远外的地方引来泉水,建起4处集中供水站,让全村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汩汩甘泉,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村民干涸的心。

饮水思源,村民自发立碑致谢,刻上“饮水常念浦江情,致富不忘帮扶恩。

”全县利用金华捐赠的水利资金930万元,在5个乡镇、53个旱山村打机井、建集中供水站和提灌站等小微水利工程896处,有效解决了10.3万人用水困难和8.5万亩高山田灌溉难。

  这些,犹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营山人民心间。

  随着营山城南开发区建设的推进,人口增加了3万多,人气旺了,商机浓了,然而,新问题接踵而至,最恼火的就是周边没有学校,子女无法上学。

就在苦恼之际,金华市再度伸出援助之手,捐赠100万元,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占地16.5亩、可容纳4000余名学生的学校,学校命名为“金华希望小学”。

如今,该校已成为全县基础教育的领头雁,发展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教育科研基地等,跻身川北名校。

  金华东阳市捐建的清水希望小学,让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7年的65%上升到100%,学校教学质量连续8年位居片区前茅。

捐建的东阳街,以前是乡场边上的偏僻荒地,如今变成了500多米长的新街,热闹的农贸集市,新增场镇住户1000户2800多人,门市500多套,发展个体工商户500多户,解决就业1000多人,改变了清水不逢场的历史。

捐建的东阳卫生院,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就医条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该乡及青山、福源等库区2万多农民长期存在的看病难。

  截至去年,金华捐赠助学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营山改建乡镇中小学8所、村小2所,改扩建校舍2.8万平方米,设立贫困学生助学、奖学基金,让3000多名农村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有效解决了2万多名中小学生上学难。

援赠助医资金500万元,改造乡镇卫生院7所,20万困难群众就医难得到解决。

  2007年4月,营山发生冰雹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受损。

严重的灾害,让千里之外金华人民的心不安了。

市委书记徐止平及时亲自来到该县,不顾旅途劳顿,就跋山涉水深入朗池镇封窦片区,现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

“5·12”地震发生后,金华又向营山捐赠救灾资金250万元。

  桥通了,路畅了,有学可上了,有病能治了……

  点点滴滴送温暖,润物无声见真情。

  金华人民把爱送到了营山群众的心坎上。

  葡萄、药材、水产……绘就诗意生活

  每到七月,营山县东升镇檬子村,就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画卷:

一望无际、青翠欲滴的园子里,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缀满枝头,果农不亦乐乎地采摘着,脸上挂满笑容;园外,等待装运葡萄的车辆排起了长龙。

果农的笑声,车鸣声,鸟声,交织在一起,甜蜜、幸福浸润着整个山村。

  这里,就是当今川东北最大的葡萄基地。

  谁又曾知,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烂泥沟。

  昔日的烂泥沟是怎样变成了今日的“吐鲁番”呢?

原来,金华市坚持开发式扶贫,在给营山“输血”的同时,更注重“造血”,帮助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增收项目,在全县建起了5个科技培训中心,创办起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已提供产业帮扶资金1500万元,规模发展中药材1500亩,无公害水产基地3000亩,优质水果2000亩,引领了全县产业发展,带动了21万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檬子村的葡萄产业,就浓缩着金华人民的产业扶贫梦。

  2003年,经过考查介绍,金华客商黄奉云作为友谊使者、帮扶使者,怀着致富营山人民的梦想与使命,来到了檬子村,租赁220亩土地,开始种植藤稔、欧亚等10多个新品种葡萄。

同时,免费举办种植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传授市场信息等,带动村民发展葡萄。

谁知阻力重重,村民传统观念难以转变。

9组村民李泽民把栽到田里的葡萄苗都拔掉了,说:

“我当了一辈子农民,就晓得靠田吃饭,葡萄当得了饭吃吗?

”黄奉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不放弃不抛弃,坚持带头示范,耐心启发村民,讲新观念,讲市场行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5年,葡萄喜获丰收,每亩纯收入五六千元。

这下,村民们服气了,心动了,主动栽起了葡萄。

慢慢地,规模不断扩大。

去年,葡萄产量达4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达300多万元。

全村发展到1200亩,带动400多农户,辐射到邻近3个村、周边4个乡镇。

  黄奉云还带来先进的种植理念,推行“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支部+农户”、“农业服务中心+农户”等模式,推广高位嫁接等新科技,采用有机肥无公害种植。

基地大了,产业强了,黄奉云却在2009年把自己苦心经营的220亩精品葡萄园无偿赠给村民而离去。

因为,这里,已经培养出56个专业技术人员,葡萄业已经发展壮大,村民有了致富奔小康的“聚宝盆”。

而黄奉云,还有更艰巨的扶贫任务,还要到依然贫困的地方去……

  这,就是金华人民的慷慨赠予;        

  这,就是金华人民的血肉深情。

  这样的故事,在营山还有很多很多:

发展连锁业,带动营山商贸升级晋档;兴办超市,引进现代经营理念;发展中药材上万亩,引进特种水产养殖,现代农业、新型产业在营山星火燎原……

  在营山,有上百金华人在常年奔波着,忙碌着,为了营山发展,为了贫困群众脱贫。

  金华人民就这样,用至真至纯的无私大爱,唱响了一曲曲帮扶之歌。

  这歌,永远凝聚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歌,永远飘荡在营山人民感恩心中;

  这歌,永远激励着营山人民奋勇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