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总统卡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376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总统卡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寻找总统卡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寻找总统卡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寻找总统卡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寻找总统卡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寻找总统卡特.docx

《寻找总统卡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总统卡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寻找总统卡特.docx

寻找总统卡特

寻找总统卡特

  同年年底,一场震惊世界的外交危机爆发。

几百名伊斯兰教激进派学生冲进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将数十名美国外交官扣为人质。

对此,卡特一筹莫展,原本指责他天真的人开始斥责他软弱。

一年后,在卡特竞选连任失败的那天,伊朗政府出人意料地向继任美国总统抛出橄榄枝,释放了人质,而卡特的继任者正是风流倜傥、叱咤政坛的明星总统—里根。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里根患上老年痴呆症,往日荣光一去不返,而78岁的卡特却站到了奥斯陆的领奖台上,荣膺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

又几年,里根离世;再几年,我们研究生都毕业了,卡特还健在。

据说只要不怕远,去他的家乡—佐治亚州的小城普雷斯(Plains),还有机会和老先生见上一面。

  在赶去普雷斯的路上,我们想起了一则古老的寓言:

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

  英语中,普雷斯(Plains)的本义是“平原”,去掉后缀“s”,又可译为“平淡无奇,朴素直白”。

卡特不仅生长于此,发迹、卸甲于此,还曾立下遗嘱,欲葬于此。

对他而言,这小城的名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城市由一条主干道串联起来,商铺、银行、学校、车站沿街并立,长仅数里,纵深百步。

美国的偏远城镇大多保持着类似的格局,好像一根绳子拴着一串蚂蚱。

卡特在城中的居所,既不隐秘,也不开放,保持着常人该有的隐私。

  花生是小城的标志,又是当地的特产,平实朴素得如同这里的地名。

  远近乡民,家家户户都有几亩花生田,卡特家也不例外。

据说他5岁时就知道捡些田里散落的花生,用盐水煮好,拿到街头贩卖。

稍长,他又被父母送进少儿农业培训班,看来,日后是必要务农的。

  二战爆发,卡特应征入伍,战后有幸留任军官。

事业稍有转机,卡特的父亲溘然离世。

地方上的规矩是父亲走了,儿子该撑起门面,于是沉甸甸的乡情又把卡特拉了回来。

返乡后,卡特一贫如洗,硬是靠卖煮花生脱贫致富、闻名乡里,还顺势担负了小城的一些公益事务。

之后,因成绩显著,他参选州长获胜,任期内深得民心,便一路绿灯当了总统。

因美国总统不得在任期内经营个人生意,卡特只好将花生买卖交人代管,4年后卸任时,发现生意被搞砸,自己已负债累累。

卡特于是重操旧业,几年后扭亏为盈,才为自己置了新家,只是依旧守着小城,守着良田、化肥和花生。

  粗粗一看,真不知道卡特的主业是农民,还是政治家。

卡特的一生分明是农民与领袖兼做的奇迹,他在两条职业轨道上腾挪跳跃,寻找着命运的重心。

当然,卡特也有自己的问题:

无论干哪一行,他总是“业余”的。

  当农民的时候,卡特常不顾自家农务,跑去为小城植树、修路,为老弱者粉刷房屋。

他曾以农民之身,身兼无数虚职,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本地中学担任学校董事,致力于维护黑人学生的权益。

当选总统以后,卡特又经常被指责“业余”“缺少政治智慧”“只靠良心决策”。

他曾一改美国对外的强硬态度,为巴以调停,与中国建交,将运河归还巴拿马;驻伊朗使馆被占,他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而无所作为,只是因为“怕死人”……在美国人眼中,这个来自佐治亚州的花生农永远也不会成为一名专业政客,至多只是个软弱的“老好人”。

  对此,卡特并不恼怒。

卸任后,他一边务农,一边出访斡旋,孤独地坚持着任期内没能实现的政治理想,直到国内民意开始回升,直到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直到国际舆论一致称他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前总统”……

  只是,卡特的成功来得太晚,以至于看起来又有点“业余”了。

  “为你讲讲身边的卡特”

  尼克松之后,美国政坛确实陷入了僵局。

“水门事件”使政府的公信力降至历史最低,任何来自华盛顿的声音似乎都不可信。

此时,卡特的“业余”反而成了优势,正如他在竞选时所宣称的:

“我不是律师,不从华盛顿来,没有自己的办公室。

如果有半句假话,请不要给我投票。

  的确,卡特是卖花生出身,与华盛顿远隔千里。

他没有办公室,如果想见他,坐火车去普雷斯,下车就能看到—他的竞选中心竟设在家乡的火车站站台上,因为那是全城唯一一个有公共厕所的建筑。

  如今,竞选中心被保留并改建成一座小小的纪念馆。

我们来时,正值酷暑,屋内一台吊扇吃力地转着,扇叶多已开裂。

四壁展窗落满灰尘。

屋角摆着台电视,循环播放着宣传短片。

跟着褪色的影像资料,我们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

  1962年10月1日,退伍后已务农8年的卡特在一日的忙碌之后,回家兴冲冲地对妻子说:

“我决定了,要竞选佐治亚州参议员!

  10月16日,竞选结果出来了,卡特以微弱劣势落败,但他坚称对手作弊而不认输。

当时,“水门事件”余波未平,美国人对政治丑闻极为敏感,便于11月2日破例重选。

这次,卡特赢了。

  做满4年参议员之后,卡特竞选州长获胜。

州长任内成绩斐然,便有了当总统的念头。

  接着,录像中的旁白多了起来,影像也丰富了不少—随着卡特宣布竞选总统,整个小城都来了精神,四处可见飘扬的旗帜、诚挚的笑脸。

  卡特首先面临的是民主党党内选举。

民主党的大本营在东北部,而卡特出身于封闭的南方,于是整个小城都行动起来。

人们自愿放下工作,结成队伍,顶着隆冬严寒,跑到宾州、纽约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钻进他们一生都没去过的美国的文化重镇,挨家挨户地敲开门,塞上一张传单。

对此,挑剔的北方人总是紧锁眉头,不耐烦地问道:

“吉米什么?

他要竞选什么?

  “吉米·卡特!

他要竞选总统!

我是他的邻居,来自普雷斯。

”此时,宣传者总会解开冬衣,露出贴身的T恤,指指印在胸前的带着体温的花生图案,继续说:

“请给我3分钟时间,为你讲讲身边的卡特……”

  不错,那曾是肯尼迪的时代,是马丁·路德·金的时代,是一个人面对千百万拥趸疾呼呐喊的时代。

人们看惯了演讲台上的明星,未曾想过会有人从千里之外送来一对一的情感交流。

风雪中,家门前,倾心如故的半晌交谈,远比电台、报纸上的宣传造势更能赢得人心。

  半年后,僵硬刻板的东北部被卡特征服,他提出的口号成为民主党的共识:

“长久以来,政治领袖已脱离民众,他们躲在象牙塔里指点江山。

今天,必须在民众与政府间架起一道桥梁,通过它,我们将共享美国的未来。

  卡特的政治理想切中时弊,让尼克松之后的共和党人措手不及。

几个月后,卡特成功了!

  卡特竞选获胜后,普雷斯自然举城欢庆,只是庆祝的方式比较特别。

  人们聚拢在竞选站台周围,把往日运送花生的火车通通调开,又租来崭新的特快列车,十字扎花、披红挂彩,命名为“花生特快号”。

一日清晨,城中大部分居民陆续登车,等了又等,独不见卡特,有人拨去电话说:

“卡特,赶紧的,再不来,火车就要出发了!

”等放下电话才意识到,这是在和美国总统讲话,而口气竟像催人去逛街……火车里一片哄笑,没一会儿,卡特上了车,火车缓缓出发,目标—华盛顿。

  这就是卡特就职的方式:

在乡亲们的簇拥下,沿着运送花生的火车线,一站不停地驶向白宫。

  4年后,卡特败给里根,黯然神伤地卸任归来。

同样是坐火车,终点是他曾经出发的那座小站。

没想到刚进站,一片人声鼎沸。

原来,乡亲们倾城出动来接卡特,放礼花,舞彩旗,人们争上前去拉住卡特的手……卡特蒙了,时间似乎还停留在4年前的那天。

  舌头终会打败牙齿

  在卡特返乡整整30年之后的这个星期日的早晨,我们在城中一座天主教堂里见到了他。

  来做礼拜的人们散坐在教堂的长凳上,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低声交谈着。

不一会儿,卡特从圣坛旁的耳室中默默走出来,并无掌声,四下皆静,卡特满意地点点头,好像中学里的老班主任,在一言不发中已稳住了学生的阵脚。

  卡特摊开《圣经》,找出一段念完,便开始发表自己的感慨。

他说上周刚从南非回来,和曼德拉聊了很久,如今两人都已退出政坛,聊得反而更加畅快。

之后,他从南非说到以色列加沙,又从加沙说到苏丹,从苏丹说到津巴布韦的选举,最后,老先生话锋一转,指指《圣经》说:

“其实,我就是想提醒大家,提醒所有的美国人,不管你走到哪里,去爱你身边的人,去爱你面前的人……”

  可以说,卡特不是一名好的政治家,但他无疑是一个平凡而质朴的“好人”。

他的成也好,败也好,关系都不太大,那不过是4年或8年政治生涯的区别,但他作为总统存在过的事实却足以让人相信,在这个国度里,有一种对于最基本最普世的价值的认定:

总有一天,有一个人,不是因为专业的政治手腕和谋略被选上台,而仅仅依靠他的正直、真挚、亲善,成为全民的领袖!

这就像认定一颗花生的营养,就像认定柔软无力的舌头终会打败坚硬的牙齿。

  在我们离开教堂的时候,卡特早已站在门外,拉着他的夫人,背靠一丛灌木,等着散场的游客前来合影。

我们走上前,分立卡特夫妇二人身旁,四人笑对相机,只听卡特不停地说:

“欢迎你们!

感谢你们!

希望你们以后还能来看我!

回家翻看相片,卡特的笑容是那样自然。

 

CCTV.com-新闻频道-东方时空 [原文地址]

央视国际2003年10月08日14:

05

  策划:

郭建新马丽君

  编导:

马丽君

  助编:

王菁杨晓辉

  吉米·卡特

  一个来自美国南部乡村的青年

  一个曾经到过上海的潜艇中士

  一个佐治亚州田野中的无名农场主

  一个美国现代史上的和平总统

  80岁的卡特,在国际冲突中穿梭斡旋,为和平寻找出路

  吉米·卡特,80年代初的美国总统,很多媒体在评论他时都说,卡特是一个卸任后比在任时更精彩的政治家,科特也说,自己真正的事业是从退休开始的,与其他美国总统相比,他看上去少了几分霸气,多了几分平和。

也许就是这份平和才让卡特在56岁从总统的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继续奋斗的事业。

这么多年来,卡特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为推动和平在世界上奔走,甚至多次冒险亲自前往冲突爆发的中心进行协调斡旋。

  卡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原因

  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每一位美国总统都与战争相关,如果不懂武力,也许会被视为懦弱的表现,而不能成为美国总统。

但卡特从宣誓就职的那一刻开始就决意要做一位和平的总统,他想尽力实现消除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敌意。

  在总统任期内,卡特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促成了埃及与以色列这两个多次交战的国家摆脱战争,共同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埃以两国总统在历史上第一次把手握在了一起,为中东开启了和平之门。

1994年,在卡特总统卸任的13年后,他前往朝鲜斡旋,成功地化解了第一次朝美核危机。

  记者:

总统先生,让我们回顾一下您在90年代初期访问朝鲜的情形,您为什么要去朝鲜,是有人邀请还是您自己有此意?

  吉米·卡特:

金日成邀请了我三年去访问平壤,当时的情形和现在其实非常相似,美国政府当时拒绝同朝鲜政府进行直接对话,最后我得到了克林顿总统的允许去访问平壤,并同金日成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很成功的会谈,但是我去是因为我得到朝鲜的邀请,同时也得到了白宫的批准。

  记者:

但有消息说在您访问朝鲜之前就有军事打击朝鲜的计划,您是否认为当时的局势很动荡,您是如何劝说朝鲜的?

  吉米·卡特:

当时的情况确实非常动荡,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在的局势也差不多。

两者之间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共同的基础和底线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一方的政府愿意使用武力,双方的政府和人民都希望看到一个圆满的解决。

  记者:

我知道了,克林顿总统和您说了什么?

  吉米·卡特:

这个我不谈……

  记者:

我理解,那能不能和我们说说您与朝鲜当时金日成的会谈。

  吉米·卡特:

这个我也不想谈。

  记者:

这也是秘密吗,可这是一次谈判是吗?

  吉米·卡特:

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谈朝鲜的好。

  记者:

还有一个问题,您是美国前总统中惟一与朝鲜领导人面对面打过交道的一个人,谈谈您对他个性的印象,及他的外交政策的看法。

  吉米·卡特:

不论是朝鲜当年还是现在的领主席都是那个国家毫无置疑的领导人,受到本国人民的无限崇拜。

并且能够做出最后的决定,就像当年金日成一样,我觉得金正日现在也有这样的权力。

  记者:

您打算做些什么吗?

因为有消息说您打算去朝鲜访问。

  吉米·卡特:

我目前没有这样的打算,当然如果朝鲜政府邀请我去我考虑去,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

  记者:

您确定不会去朝鲜?

  吉米·卡特:

如果他们邀请我,我当然会考虑去,但他们并没有邀请我去。

  对于朝核问题,卡特先生明显地表现出不愿意多谈。

但是当我们的话题转到中国的时候,他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卡特在自传中曾经这样写到“当我还是童年的时候,就从做海军的汤姆·戈迪舅舅的信件中知道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从那时开始,我对中国的兴趣油然而生。

多年以后,我作为一个年轻的潜艇军官,我终于可以到我孩提时代就耳闻的一些地方去参观了,其中就包括中国。

  记者:

您告诉您的中国朋友说您很久以前就来过中国,那是在1949年,您还在潜艇上服役,那时候您去了上海吗?

  吉米·卡特:

对,我到上海了。

  记者:

当时您就去过那个城市吗?

  吉米·卡特:

是的,我对那个城市进行了深入访问,还在青岛呆了几个星期,主要是访问了这两个港口城市。

当时还在匆忙中访问了北京,但是主要是在上海和青岛。

  记者:

那还是在我出生之前很久的事情。

  吉米·卡特:

我想是的。

  记者:

说说您当时对这些城市的印象。

  吉米·卡特: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只在沿海城市拥有立足之处,毛泽东领导军队将这一小撮国民党军队团团围住,当时的局势在我一个中士的眼里看来也是非常明朗的。

  记者:

您当时24岁还是23岁?

  吉米·卡特:

当时只有24岁,很明显,国民党的末日快到了。

直到1949年4月到1949年的10月期间,毛泽东的军队大获全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记者:

从那个时候起,你是否会想到,几十年以后您将会在中美关系中起到历史性的重大作用?

  吉米·卡特:

没有想过,我当时只是想当好一名海军军官,但是那个时候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并对中国人民怀有深深的敬意。

当我成为总统后,如何处理好美中台三方这种复杂的关系,是我作决定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我当总统之前我就下定决心要使中美关系正常化。

我有了第一次机会与邓小平进行了密谈。

密谈是在1978年进行的,1978年的12月中旬,北京和华盛顿都发表了联合声明。

  记者:

是同时发表的声明。

  吉米·卡特:

是的,同时发表的,中美关系正式正常化开始于1979年的元月一日,那是我作过的最明智的决定之一。

  记者:

您刚才提到与中方领导人进行了秘密会谈,据我所看到的一些史料,你们甚至使用了密码来指代这一事件,是这样吗?

  吉米·卡特:

我直接和邓小平进行了谈判,我们并没有通过美国外交部或是美国国务院来传递我们的信件,我们与他的通信都是直接通过白宫发出的,我委托当时的中间人将信件直接转交给邓小平,他很快向我做出了答复,这是最高机密,我们不希望美国或者中国的人知道这其中的事情,那段时期确实非常激动人心。

  记者:

从您的谈话中可以强烈的感觉到您与邓小平的亲密感情,您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与他的关系也很好。

  吉米·卡特:

我们私下里是很好的朋友。

  记者:

你们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吉米·卡特:

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在我们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几天之后,因为我邀请他去白宫,同时邀请他去了亚特兰大,田纳西,及其它的一些地方。

  记者:

邓小平先生有一顶牛仔帽。

  吉米·卡特:

是的,这个东西很有名,这是一种彼此信任、亲密的感觉,我们之间私下进行了长达几个小时谈话,谈到了对生命各种层面的感悟,谈到了两国关系,我们也涉及了一些敏感的话题,包括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商贸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战争遗留下来的苦难,因此他与我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进行的很顺利,

  在卡特总统任期内,美国国内经济疲软,外交上则发生了伊朗扣压美国使馆人员的人质危机,卡特总统处理这次震惊美国的人质危机的过程中,遭到了普遍的批评。

虽然在卡特总统不断的外交努力下,被扣押的人质最终得到了获释,但是当人质启程回国的时候,卡特已经不再是美国的总统,正在离开华盛顿的途中。

  50多岁卡特,正值壮年,离开白宫,没有工作,没有目标,卡特感到茫然;经过认真地重新审视自己,卡特决定利用自己的经验、声望和影响力,去解决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1983年,卡特和夫人创办了“卡特中心”,这是个非赢利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和党派之外,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地的和平和改善世界各地人们的健康状况”。

  记者:

总统先生,谈到您个人,在您任期满之后,许多人认为,包括我也觉得您比当总统的时候更加成功了,您觉得呢?

  吉米·卡特:

我不敢说更成功,我觉得在我生命中最令我满意的事情是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了。

这是在我当总统的时候实现的,而不是在我当总统之后。

而当你不当政的时候,你仍然有各种优势,包括权威、权力、影响力和知名度来做一些事情。

  记者:

我觉得您在不当总统之后更活跃了,您在许多危机中进行调停,参与了古巴危机、伊拉克问题、朝鲜问题。

  吉米·卡特:

我在白宫的那段日子以各种方式延伸到了我在卡特中心的工作中,我的个人生活从来没有被中断过,它是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使我能够继续解决各种问题,在卡特中心的时候,我不提倡大家称呼我为总统,卡特中心这个机构是用来帮助世界上最贫困大众摆脱苦难的,卡特中心致力于帮助世界上最需要帮助的人民。

在世界上65个贫困的国家中,35个位于非洲,这并不是一个意外,因为非洲是贫困现象最突出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工作是针对非洲成百上前的农户,是针对当地的农村,这就是卡特中心从事的工作。

就像你说的这些工作都让人兴奋,使我们非常繁忙,我想说,我现在的生活肯定不比我在白宫的生活过的差。

  记者:

我觉得这好像是一种奉献。

  吉米·卡特:

哦,是的,而且非常令人高兴。

  记者:

对您来说是一种新生活。

  吉米·卡特:

对我及我妻子都是,绝对是。

  在非洲的一个炎热的下午,卡特坐在一块草地的中央,向他周围欢呼的农民致谢。

一个农民的代表对着话筒说道:

卡特总统,我们非常感激您。

两年多来,由于您的帮助,我们这里的玉米长势良好,连年丰收,这太令人高兴了,真的,我们衷心感谢您。

  成功的果实和真诚的感谢使卡特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此时此刻,吉米·卡特感到幸运,他在今天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角色和位置。

 

 综合新华社电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居纳尔·贝格说,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卡特“也可以被解读为对(布什政府的)立场的批评。

卡特功绩:

 卡特1924年10月1日生于佐治亚州普兰斯。

曾在佐治亚州西南大学和理工学院读书。

1953年他从军队退役后在家乡经营农场,并从事政治活动。

当过基督教南方浸礼会执事、主日学校教师。

 1962年至1966年任佐治亚州参议员。

1970年任佐治亚州州长。

1977年任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

 1995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

印度英·甘地纪念基金会授予他1997年度英·甘地奖。

1998年12月10日,获1998年度联合国人权奖。

11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在获奖后拒绝对美国会授权布什对伊动武作出评论。

中美建交、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

  卡特1924年10月1日生于佐治亚州,1977-1981年担任美国第39任总统。

卡特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在这4年间,卡特的调停和斡旋工作为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贡献本身就足以让卡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为解决国际冲突努力

  20年前,卡特设立了卡特中心,通过这一机构,卸去美国总统职务的卡特离任后一直穿梭于几大洲对各种国际冲突提出解决方案,此外,卡特还在全球范围内无数次选举中担任观察员。

  今年5月,卡特访问古巴。

他是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第一位访问古巴的美国离任或在位的总统,为改善美古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伊立场:

和平解决

  在美英两国目前正计划对伊拉克动武的大环境下,卡特一直非常坚持原则,他认为国际冲突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基于国际法的调解和国际合作并在尊重人权以及重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得到解决。

156个候选者中胜出

  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者高达156个,创历史最高纪录。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曾被认为是最大热门。

  据悉,许多已知的被提名人获得提名都与美国“9·11”事件及其随后的事态发展有关,被提名人中包括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

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也被提名,但由于美国目前可能对伊拉克动武,因此二人成为该奖得主的可能性很小。

 诺贝尔委员会:

卡特获奖是对布什的批评

 11日,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居纳尔·贝格说,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吉米·卡特“也可以被解读为对(布什政府的)立场的批评。

 

加拿大外长:

世界向美国发出信号

 加拿大外交部长比尔·格拉汉姆11日说,美国前总统卡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世界向美国政府发出信号———告诉他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应该怎么做。

  “卡特前总统应该获这个奖,全世界人民对此都不会有争议。

下一步,我们对美国现任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行为将拭目以待。

”格拉汉姆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格拉汉姆的言论与较早前诺贝尔委员会的观点一致,他们批评美国总统布什发动倒萨战争。

  卡特曾表示,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倒萨大战,这将是一出付出昂贵代价的悲剧,是完全错误的。

  格拉汉姆称,卡特的获奖标志着世界在向美国发出信号,要求美国通过多边协商来正确衡量下一步行动的利益。

格拉汉姆重申加拿大的对伊事件上的立场,如果联合国授权美国对伊动武,他们将支持,但若是美国的单方行动,加拿大将另作打算。

(施敏)

 全球领袖及和平人士表示欢迎

 全球领袖及热爱和平的人士11日都对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前总统卡特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

  卡尔扎伊

  11日,在获悉美国前总统卡特获得今年和平奖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首都召开全国新闻发布会,祝贺卡特获奖,并希望在明年继续角逐和平奖。

此前,他因带领阿富汗国家进入和平所作的努力,而成为热门人选。

  德国外长

  德国外长菲舍尔对卡特获奖表示赞同,并称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

  葡萄牙总统

  葡萄牙总统表示,这个奖励颁给卡特是理所当然的。

1979年,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

中为卡特。

卡斯特罗5月12日在机场亲迎美国前总统卡特,这是1959年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古巴。

 

对中国的爱——《杨澜访谈录》专访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xinxin_cai@126的日志-网易博客 [原文地址]

2010-12-1811:

07:

29

“我是个基督徒,我小的时候,美国在中国有基督教传教士。

每个星期我都捐5分钱,为中国的孩子建医院和学校。

”——吉米?

卡特

杨澜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图:

新华网)

吉米?

卡特,一个来自美国南部乡村的青年,一个曾经到过上海的潜艇中士,一个佐治亚洲田野中的无名农场主,一个美国现代史上的和平总统,一个深爱中国的大洋彼岸的基督徒,在国际冲突中穿梭斡旋,为了福音,为了和平不断的寻找出路的美国第39任总统。

2009年10月30日,《杨澜访谈录》与卡特一同回望了过去,他对中国的情和义,也让我们倍感珍重。

从5岁开始就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今年国庆,卡特给中国发来了封贺信,信中说到:

“我很早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生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同一天,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1949年,当时我是一名年轻的潜艇军官。

1979年,我和邓小平副总理一起决定恢复美中外交关系,结束了三十年的隔离。

……”

卡特告诉杨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那天正是卡特总统24岁的生日,而他所在潜艇部队在山东青岛沿海执行任务。

这种不解之缘让卡特开始关注这个新生的国家,“从那时起我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一直关注着中国的所有消息。

”。

1924年10月1日,吉米卡特出生于乔治亚洲平原镇的一个农场主家庭。

当他还只是一个四五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