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368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

《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杂交手术室文献.docx

杂交手术室文献

正值Hybrid技术的时代——心血管外科的展望

作者:

胡盛寿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引 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50年来心血管病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而“患者利益至上”这一原则却是永恒不变的。

所有患者都渴望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创伤小疗效佳的治疗手段。

      为了追求微创,胸部切口的缩短和隐蔽,体外循环技术的避免是近年来心脏外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例如非体外循环下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就是目前微创心脏外科学的代表性术式。

与此同时,心脏内科学最近几年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心脏内科学也超越了单纯药物治疗的局限,而变得更加“有创化”。

伴随着心脏外科学微创化发展和心脏内科学的逐步有创化,一种融合了心脏内外科优势并结合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便应运而生,这便是Hybrid技术。

      Hybrid技术常被译作“复合”技术,“镶嵌”技术或“杂交”技术。

传统概念的Hybrid技术是1996年由英国学者Angelini提出,当时是指分期冠脉支架植入和搭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

随后,Hybrid技术又开始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但其主要是作为一种分期治疗的策略或常规外科手术后的介入补救手段而已。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与成熟,“一站式”Hybrid的理念登上舞台,与传统Hybrid技术不同,“一站式”Hybrid手术需要借助一个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心脏外科手术的Hybrid手术室,所以无须在介入治疗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患者,从而避免患者的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一站式”Hybrid手术室为外科、内科、影像科等多支学科技术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

标准的“一站式”Hybrid手术室,除了具备完成心脏外科手术的全部设备以外,还具有多种影像学设备,包括心血管造影的C臂X线机、实时心脏超声系统等。

C臂X线机在血管(如冠状动脉)的显影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为Hybrid手术提供更大的技术空间。

实时心脏超声系统是心脏外科医师的又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即时评介介入器械在心脏内的位置和和状态。

2Hybrid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于2007年6月建成了亚洲首个“一站式”手术室,其主要治疗的病种包括:

(1)冠心病多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

(2)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合并粗大的体肺侧支,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等,婴儿房间隔缺损;(3)大血管外科方面有针对A型主动脉夹层的“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技术”和针对B型夹层的全弓替换+远端支架血管植入技术。

该手术室成立以来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累计完成各类Hybrid手术已超过10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下文以先天性心脏病和冠心病为例,评述“一站式”Hybrid技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2.1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首位出生缺陷性疾病,我国每年有13-15万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也就是说大约平均10分钟,就有2-3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中国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目前我国大约有200万先心病患者在等待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需要通过“侵入”性的治疗手段(介入或外科)才能得到治疗。

先心病外科手术一直占中国内地心脏外科手术的55-60%,是我国首位的心脏外科治疗的病种。

介入治疗虽然已经成为先心病另一个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技术的限制,我国对于一些常见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等)推荐的治疗年龄在3岁以上。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5-2006开展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约300余例,但2岁以下婴儿只占2%。

由于低龄低体重婴儿血管纤细,难以实施经皮球囊扩张等操作,目前国内对于此类患者的介入治疗报道很少。

但相当部分的小婴儿和新生儿需要尽快得到治疗,而常规外科手术的心脏切口和体外循环又不可避免地对此类婴儿的未成熟心肌和肺脏的保护,术后的恢复带来不利的影响。

鉴于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开展了一系列Hybrid术式用于复杂性先心病外科根治和简单性先心病的微创治疗,其中包括在心脏跳动下治疗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清醒局麻下胸膜外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且其研究论文相继发表于本学科著名杂志“美国心胸血管外科杂志”(JTCVS)上。

一站式Hybrid技术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一站式完成全部手术。

由于一站式Hybrid手术室同时具备介入所需的一切影像学设备和外科所需的一切手术设备,所以可以在一个手术台上完成全部操作,从而更加保证了治疗的安全。

2.2冠心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

除了药物治疗外,介入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两大主要手段。

我国PCI治疗发展很快,从1990年的仅118例,2001年达到16300例。

      困惑PCI技术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支架植入后远期通畅率的问题,即使随着本世纪初药物支架的兴起,这个问题仍远未得到解决。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通畅的左前降支是维系正常生活质量最主要的血管。

目前外科内乳动脉桥的5年通畅率96%,10年通畅率高达93%,是目前任何支架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结合外科内乳动脉桥和内科微创的优势,那么将无疑是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一个最佳的选择。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早在1999年就开展了结合外科和介入优点的Hybrid手术的研究。

1999年7月在国内率先开展结合胸腔镜辅助下搭桥和经皮介入治疗的分期Hybrid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JournalInvasiveCardiology》上。

2007年6月以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开展了冠心病一站式Hybrid手术。

其特点是,维系生命最重要的血管——前降支采用内乳动脉桥,非前降支病变植入药物支架,并且在一个手术台上由内外科医生同台献艺,而无需腾挪手术间,从而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近期和远期获益。

      困惑PCI技术最大的问题之二就是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介入治疗的高风险。

鉴于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创新并探索了Hybrid技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

首先由心外科医师做小切口前降支内乳动脉搭桥,然后由心内科医生完成PCI,从而将无保护左主干PCI转变成了内乳动脉桥保护下的左主干PCI。

而且,即使出现意外情况,外科医生可以迅速在同一手术台上进行处理,从而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2007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TCT(TranscatheterCardiovascularTherapeutics)2007年会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内乳动脉桥保护下的左主干PCI策略及现场手术演示经卫星向主会场同步转播,受到了TCT大会主席及主会场特邀嘉宾们的好评。

随着经验的积累,内乳动脉桥保护下的左主干PCI将会日趋完善,左主干病变的治疗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3结语

      心脏外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最需要想象力的时代”。

心胸外科诞生至今还不到百年历史,目前的发展是以往根本无法想象的。

Hybrid手术中外科医师是“一站式”Hybrid手术中的主角。

他们独有的对于病理解剖的熟知和处理意外情况的应急能力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即使介入治疗过程出现意外,可立即行体外循环手术予以补救。

“一站式”Hybrid技术,对外科医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外,还需要他们熟悉介入器械并学习更多的影像学知识。

作为多学科融合的产物,Hybrid技术也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它作为一项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手段的技术。

      在新的世纪,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心胸外科医师都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目前大约有800万患者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治疗,但实际年手术量仅为约10万例。

科学在发展,学科在前进,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我们应该要善于学习,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与国际学术接轨,追踪国际发展的前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赶上学科发展的时代步伐,造福于人类

内外科共话“未来的手术室”

  ——第90届AATS年会亮点讨论

  2010年5月1-5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90届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年会上,新开设的“未来的手术室”课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杂交手术模式,即将影像诊断学、导管介入术等与外科手术相融合。

杂交手术室内将出现由胸、心外科医生和操作创伤较小的导管介入治疗(由影像学引导)医生共同合作完成同一台手术的情况。

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治疗理念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么,在心血管内、外科医生眼中,未来的杂交手术室究竟是怎样的呢?

心外科医生智能、复合化手术室将成为大势所趋

南京军区总医院心胸外科景华

  数字化手术室 

  数字化手术室的技术核心是信息技术,它是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医学科技的有机结合。

 

  优势数字化手术室实现了信息无障碍收集、传输与共享,将实时数据检测和远程医学影像技术传输相结合,外科医生可在手术现场实时、便捷地获取大量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图像信息,并且导航系统使手术更为精准,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同时,实时的视频传输也为手术室内外的交流以及手术观摩和远程教学提供便捷。

除此之外,大量的术中数据采集和备份,也为科研以及循证医学提供了宝贵资源。

 

  功能分类相对于传统的手术室,数字化手术室使原来的“信息孤岛”变成了无所不有的信息中心,患者相关信息在此得到最佳融合。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数字化手术室可以细分为心脏外科手术室、神经外科手术室、微创外科手术室及其他常规数字化手术室。

 

  在全新的环境中,医生须时刻关注患者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分析和选择,这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和较长时间的适应方可达到。

但一旦熟练掌握了这些数字化系统,外科医生将如虎添翼。

 

  虽然对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医院来说,这种令人惊叹的装备远远超出了目前任何一个中长期手术室改造计划,但这种让人震撼的新事物一旦出现,就注定会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成为未来手术室发展的必然方向。

 

  国外进展国外在数字化手术室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先行于国内,很多医疗公司借助自身在骨科、内窥镜、神经外科、手术导航以及设备控制等领域的优势,纷纷开发出具有自身优势的数字化手术室方案。

国外调查显示,数字化手术室能使手术效率平均提高5%~10%,医生做出最佳决定的几率亦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内现状从2003年起,武汉、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少数大医院先后进行了现代化手术室的数字化改造,但方案都基于视频会议和设备控制技术。

虽然这些改进能够提供全新的手术观摩教学环境以及人性化的设备控制系统,但缺少至关重要的影像及手术导航支持,并不能从本质上帮助术中医生做出更优选择。

 

  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手术室,仍须从基本信息要素抓起,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整合以及医学影像管理信息系统(PACS)的建设等。

 

  一体化手术室 

  一体化手术室又称整体化手术室,通过个性化设计,以多种模式完成手术室内设备、信息资源整合控制和医院各科室间的整合。

针对手术台上患者病情的需要,被整合的将是整个医院的资源,即通过手术间与各辅助科室的无障碍通道,使标本快速传输和检验,血液配型和运送达到零距离和零等待,手术医生用触摸或声控的方式即可在显示器上查看患者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实时视频成像系统还可连接院外远程会诊网络,整合更广泛的医疗资源。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即将建成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合手术室和磁共振成像(MRI)复合手术室就是一体化解决方案应用的很好实例。

该手术室整合了术中介入影像造影设备和磁共振定位技术,除了能够进行复杂的心血管和神经外科手术外,还能进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术中造影和经皮支架置入,避免因来回搬运患者带来的较高风险。

外科医生能在实时影像指导下进行手术,减少手术偏差。

 

  智能化手术室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机器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手术室应运而生。

虽然各种机器人手术系统互不相同,但多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医生操控台、机械手和内镜装置。

 

  daVinci手术机器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仿生手,可以完全应用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三维立体影像,医生可以十分精确地进行超细微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极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很受患者欢迎。

国内已有8家医院引进了daVinci手术机器人,并均已应用于临床。

此种机器人可以做到远程遥控操作,异地专家手术已成为现实。

由于机械手的自由度不受限,许多微创腔镜手术无法完成的动作,daVinci可以轻松完成。

当然,应用机器人进行手术的医生应有十分熟练的普通方式手术技巧和经验。

 

  总之,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今后手术室的功能将会更加齐全与复杂,不论用什么名称,它总是会向着智能化与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使手术患者更安全、手术更微创化、医生操作更简便、资料物品获取更快捷、影像信息传递更全面,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一定会在今后医院建设上受到极大重视,获得长足发展。

一站式杂交手术:

微创心脏外科学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

胡盛寿,张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

       心脏外科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目前正面临着来自诸多相邻学科的强有力的竞争。

但同时心脏外科学自身也在不断地汲取着医学进步所提供的先进理念,在微创化方向有了长足的进步。

胸部切口的缩短和隐蔽,体外循环技术的避免是近年来微创心脏外科学(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MICS)的两项突出体现,其中右腋下切口剖胸治疗心脏病、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全内镜机器人辅助下心脏手术等成为目前MICS的代表性术式。

      最近几年,随着腔内介入治疗学和影像医学的发展,另外一种MICS技术应运而生,即“一站式杂交”手术(one-stophybridprocedures)。

“一站式杂交”手术包括如下几个特点:

①在一个结合多种影像学设备的手术室完成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②由外科医师剖胸后使用常规或改良的介入器械进行治疗。

③高度依赖术中的影像学技术来指导外科的手术操作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即时评价。

      “一站式杂交”手术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产物,它的基石是日益成熟的心脏外科学,其中就包括隐蔽的切口选择和非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它的核心内容就是由外科医师使用介入器械,在一个较特殊的手术室,在实时影像学的指引下,结合其他常规心脏外科手术完成心脏病的治疗。

 

一. Hybrid手术室:

“一站式杂交”手术的场所

     “杂交”式心脏外科手术的概念1996年由英国学者Angelini提出。

Angelini等对6例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先实施经皮的支架植入治疗,然后使用微创切口对左前降支病变实施非体外下搭桥。

“杂交”技术在先心病外科治疗中应用已久,但主要是作为一种分期治疗的策略或术后的介入补救手段而使用。

2002年Hijortdal等提出了针对复杂性先心病术中应用“杂交”技术的理念,对4例远端肺动脉狭窄的患儿在常规畸形矫正同时进行了术中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与上述“杂交”式手术不同,“一站式杂交”手术具备一个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心脏外科手术的Hybrid手术室,所以无需在影像学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患者,而在同一手术室即可完成全部操作,从而避免患者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一站式”手术室可以即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从而指导手术实施。

      Barstad等在“一站式”手术室对12例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同期实施结合左前降支外科搭桥和经皮支架植入的杂交治疗。

术后即刻再次实施冠脉造影,发现了两例吻合口狭窄并及时进行了矫正。

Bacha等对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的新生儿在“一站式”手术室实施I期治疗。

他们正中开胸后对两侧肺动脉实施捆绑术,然后在造影引导下由降主动脉穿刺于未闭的动脉导管内植入支架,最后对于限制性房间隔缺损实施经脐静脉途径的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6。

    理想的“一站式”手术室应该具备多种的影像学设备,包括心血管造影的C臂机,心脏超声系统等。

但限于条件,目前真正具备上述条件的手术室并不多见。

但一个高分辨率的心脏超声系统是任何一个“一站式”手术室必不可少的设备。

我们最近开展了“一站式杂交”手术,病种从新生儿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到成人的冠心病合并房间隔缺损,均在心脏超声的指引下完成操作。

但一个完善的“一站式”手术室仍是未来建设的目标,因为心血管造影不仅在血管(包括冠状动脉)的显影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在血管造影或透视下可以联合经皮途径,从而为“杂交”手术提供更大的技术空间。

二. 介入器械:

“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治疗工具

  “杂交”手术的理念之一就是由外科医师在开胸后使用介入器械进行心脏病的治疗。

对于先心病而言,虽然经皮介入治疗由于其突出的微创性而日益受到患者的欢迎。

但由于小婴儿外周动静脉血管细小,介入治疗所需要的球囊或封堵设备难以通过经皮途径输送,不仅易造成外周血管损伤,而且存在发生三尖瓣返流、心室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心内间隔缺损和瓣膜狭窄类病变,常规所推荐的最佳治疗年龄一般在2岁以上。

而利用开胸径路,则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心表不同的部位(经心房、经右室流出道等)直接穿刺置入球囊或封堵伞。

    在我院近期开展的“一站式杂交”手术中,对15例小于2岁的各类先心病患儿进行了治疗,通过右房途径植入房间隔缺损封堵伞6枚和室间隔缺损封堵伞2枚;通过右室流出道途径置入各种口径聚乙烯单球囊管14例次。

在封堵伞和扩张球囊的直径选择原则上和以往的介入治疗基本相同。

如根据患儿的主肺动脉直径选择初次扩张的球囊型号,然后逐步增加管径多次扩张后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肌部VSD的封堵,由于右室面较为粗糙,所以我们选择了常规动脉导管封堵所使用的蘑菇型封堵伞。

这种形状的封堵伞在光滑的左室面可以有更大的封堵面积,尤其适合于筛孔状缺损的封堵。

但由于目前所有介入器械均是为经皮治疗而设计,所以仍需要对现有器械进行改良。

我们就对所使用的导引钢丝和穿刺鞘管进行了改良,大大缩短了其长度以减少球囊或封堵伞的输送距离。

      介入器械的不断改良和发展是推动未来“一站式杂交”技术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在冠心病外科,Coapsys瓣环成形系统已经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得到初步的临床应用。

它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在左室表面放置两个小垫子,然后在超声引导下逐步拉紧两者之间内置于心内左室乳头肌水平的一条坚韧的聚乙烯线,从而使二尖瓣下左室壁距离缩短,达到闭拢二尖瓣的效果。

在最近公布的RESTORE-MV的I期临床研究中,19例患者在心脏跳动下接受了Coapsys系统应用,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明显好转。

   右室流出道衰败是影响肺动脉闭锁和法鲁氏四联症等患者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Bonhoeffer等对8例此类患者实施了经皮牛颈静脉植入术。

但由于经皮途径的限制,所植入的瓣膜均为18号11。

此外,临床而言,许多接受跨环补片治疗后主肺动脉往往是趋于扩张。

所以,开胸途径植入支架型牛颈静脉应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Boudjemline等在猪的模型上,开胸后先对肺动脉实施捆绑,然后在超声和造影联合引导下经右室流出道植入瓣膜。

三. 实时影像学技术:

“一站式杂交”手术中医师的“眼睛”

    实时的影像学技术可谓是“一站式杂交”手术中外科医师的“眼睛”。

由于绝大多数此类手术是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在将介入设备穿刺进入心内后,外科医师只能依靠实时影像学技术来引导介入器材的准确定位,以及明确疗效以随时调整治疗策略。

最简便的实时影像技术就是经食道超声检查,但对于新生儿和低体重婴儿而言则需要由术者经心脏表面直接超声探察。

在我们的一组新生儿“杂交”手术中,在开胸切口下端心脏(相当于剑突下)放置心表超声,这样一般即可直接获得清晰的右室流出道影像,从而引导穿刺和直接实时评估疗效。

    除心表超声外,近年一些新的超声技术已经应用于“一站式杂交”手术的临床基础研究之中。

由于更贴近瓣膜,所以心内超声可以获取比经食道超声更多的信息。

在经心尖途径植入主动脉瓣的研究中,Huber等在开胸后先经在右房插入一个心内超声探头,使其紧贴主动脉根部,从而对主动脉瓣叶、冠状窦、冠脉主干的走向进行精确的定位。

然后,通过心尖径路植入一个血管内超声探头,在它的指引下将导丝穿过原有的主动脉瓣叶。

最后在心内超声和普通放射透视指引下释放主动脉瓣。

   心脏超声和血管造影C臂机的联合涵盖了目前“一站式杂交”技术所需的影像学支持的内容。

但其他的一些影像学技术如核磁共振在未来也可能加入“一站式”手术室的建设。

四. 心脏外科医师和“一站式杂交”手术

   在新的世纪之中,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敞开胸怀去拥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一切先进的成果,去重新设计我们的手术,使其创伤更少,疗效更佳。

   心脏外科医师是“一站式杂交”手术中当然的主角。

由于是开胸后使用介入器械,外科医师特有的直视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甚至可以对一系列非常规介入治疗适应症的畸形使用介入技术完成治疗。

比如对边缘薄弱的大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术中植入封堵伞后可以在右房表面对封堵伞实施缝合固定。

其次,在开胸后我们可以对合并的心脏病同期实施常规外科治疗如动脉导管未闭的结扎、体肺分流术的实施等。

   在许多方面,由外科医师开胸后实施介入治疗可能更为安全。

在先期的经皮肺动脉置换中,就发生瓣膜移位导致右室流出道急性梗阻的事件。

而在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经皮球囊扩张术后大约一半的新生儿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而需即刻接受体肺分流手术或右室流出道疏通术。

外科医师的优势在于可以即刻对明确的并发症进行处理,包括附加手术的添加、体外循环的建立等。

   “一站式杂交”技术对心脏外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学习更多的影像学知识,去与工程师沟通去设计更好的术中专用的介入设备。

“一站式杂交”手术仍处于它的起步期,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正如非体外循环技术一样,90年代初许多人对其持怀疑态度,而随着手术技术和固定器械的成熟,目前非体外下搭桥已被广泛认可,并成为一种很常规的心脏外科术式。

作为多学科融合的产物,“一站式杂交”手术也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但其作为一门新的微创外科学分支已经呈现于心脏外科学之林。

开胸介入心脏外科新进展

张泽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

开胸介入心脏外科手术——微创心脏外科的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腔内介入治疗学和影像医学的发展,开胸后实施的介入治疗技术应运而生,即将传统的外科技术与现代介入手段融为一体的“开胸介入心脏外科手术”。

该项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在一个结合多种影像学设备的手术室完成心脏病的治疗;② 由外科医师开胸后使用常规或改良的介入器械进行治疗。

③ 术中高度依赖影像学技术指导外科手术操作,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实时评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张泽伟

    

    手术室的设备要求

     可开展“开胸介入心脏外科手术”的理想手术室应该具备多种影像学检查设备,包括心血管造影C臂机和心脏超声检查系统等。

实时的影像学技术可谓是该种手术中外科医师的另一只“眼睛”。

由于绝大多数该类手术是在非体外循环下,即非直视下实施,在将介入治疗器械穿刺进入血管及心内后,外科医师即需依靠实时影像学技术来引导介入器材的准确定位。

这样无需将患者在影像学科室和手术室之间运转,只需在手术室即可完成全部操作,从而避免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可以即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从而指导手术实施。

     限于条件,目前真正完全具备上述条件的手术室并不多见。

但一个高分辨率的心脏超声系统是任何一个这种手术室必不可少的设备。

最简便的实时影像技术就是经食道超声检查,但对于新生儿和低体重婴儿,如食道超声探头难于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