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333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docx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新课标读书体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研读学习新课标,对(2011版)新课标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领会了新课标对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尤其对“双基”变为“四基”的认识更加深刻。

课标在原实验稿的基础上,将“双基”拓展为“四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这样不但全面体现了四维目标的整体把握,还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感悟、体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下面就有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学习与实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

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平面图形时,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平平的面“请”下来,这些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面在体上”,而且兴趣盎然。

当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后,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说:

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平面图形分分类呢?

学生自己寻找分类的标准,其实就是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思考过程。

分类是认识平面图形的重要手段和思想方法,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当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感悟分类思想,积累分类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1

对平面图形的形状特征的感受,帮助了他们在脑子里形成这些平面图形的表象,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又如在动手做

(一)中,学生将长方形、圆形等纸片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体会到了很多图形都能分成同样的两部分,为后面学习“对称”积累了活动经验。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悟”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强化合情推理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如我在十几减9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尝试独立探索15减9的计算方法,尽管有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了怎么算,但不能很好地表达计算的道理,为此,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学具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位值思想,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退位减法积累了经验。

三.“经历回顾”——让学生在“思”中提升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自我反思,对于提升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对参与的数学活动进行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运用了那些基本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中提升并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十几减9,当学生探究出计算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当15中的5不够减9时怎么办?

总之,数学课堂需要学生的生活实践,需要学生的亲身经历,也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2

性认识的过程中完成数学活动经验的的积累。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努力与学生一同实践,共同提高,在教学中设计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

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3

【篇二:

新课标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学习体会】

新课标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学习体会

吉林市龙潭区东城小学于珏璆

作为一名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

许多老师常常会叮嘱我一定要好好的研读课程标准,这样在教学工作中才会识得方向。

孩子在什么年级阶段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本领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很庆幸能够有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机会,让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阅读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一)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1、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阅读很重要,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个性化阅读,不能沉湎于表面上的热闹,摆弄一些花哨的形式,而是要把工夫下在引导学生潜心琢磨语言文字上,拥有一种丰富的安静,把课上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真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教师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导师。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会文”,“切己体察”,把握文本的蕴蓄,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

熏陶和智慧的引领。

个性化阅读,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而是建立在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精于预设,巧于生成,及时捕捉,巧妙引导,对学生的正确而又独到的观点,能够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褒奖,对那些有失偏颇的看法,能够适时巧妙地进行指点、修正。

3、个性化阅读并不排斥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为学生与伙伴之间对话提供便利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但这种对话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与伙伴进行充分对话的资本,从而有效地避免“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

课外阅读的评价尤其要关注过程,关注平时。

二、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

三、写作

(一)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写作”不只是一种技能,它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又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表达和交流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则是重要方式,而书面的表达和交流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在写作的过程中,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

因此,写作的过程又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

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也往往能看出这个人阅读的量、阅读的面、阅读的品位,看出他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关键。

观察、思考是表达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绝非只是语言文字的训练。

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紧密相连,也表现了人的基本素养。

因此,观察、思考、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意义不仅在于有利于表达。

写作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应有一个取材、立意、构思的过程。

(二)对学生写作的评价

每个学段都应突出评价的重点。

第一学段重在兴趣,第二学段鼓励放胆。

每个学段都要关注学生书写的情况。

认真、正确、规范、整洁,是写作书写的基本要求。

写作评价当然要重视对具体的每一篇“文”的评价,但更要重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以及每一篇“文”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作文评价要眼中有“文”,心中有“人”,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要有正确的启发引导。

写作评价不能仅仅是对写作结果的评价,还应该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

对写作过程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

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还应特别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修改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作文内容与文学表达的修改,还应关注学生修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书面评价可以比较审慎和准确,口头评价可以更加亲切和具体,二者没有优劣之分。

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个人,他们的作文不同,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书面与口头的评价也可以有学生参与。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三)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建议

1.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2.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综合性学习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

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篇三: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

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

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

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

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

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

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

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

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例如:

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

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

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2—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

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

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

“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

“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

“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

”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

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

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

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