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课《人生三步骤》word教案.docx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课《人生三步骤》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课《人生三步骤》word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课《人生三步骤》word教案
《人生三步骤》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人生三步骤》是钱穆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所作的关于人生问题的演讲,入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生命真谛。
本文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一方面,作者语气随和,娓娓道来,如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全然没有说教的成分。
另一方面,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文辞也非常简明。
因此,对于字词句方面的理解,学生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本篇课文的思想价值,在于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职校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二、学情分析
所带班级为中职一年级学生,护理专业,均为女生。
该班同学语文学习总体情况比较薄弱。
语文学习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功利性比较强,只停留在完成几个题的层次上,因而,缺少发现,不善于思考,尚不能运用所学观点解释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阅读习惯较差,并不能专心地读完《人生三步骤》整片文章,更谈不上联系实际思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人生三步骤中每个步骤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堂交流、重点语句的圈划与品读、讨论,了解认识三步骤的内容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理解课文所述观点的现实意义。
3、揣摩和品味关键语句,解释关键语句的含义。
难点:
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形成对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的明确认识。
理解课文所述观点的现实意义。
六、教法与学法
(一)朗读体会法:
认识与感知
(二)揣摩与品味: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三)拓展与感悟:
、引导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介绍比尔?
盖茨
?
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软件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
截至2004年8月,微软公司创立者兼总裁
比尔?
盖茨的总资产增加到480亿美元,而第11次成功蝉联400富豪榜第一位置
他会以什么为快乐呢?
?
据报道,比尔·盖茨现在依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
?
迄今为止,盖茨和妻子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超过250亿美元。
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2)在周恩来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者”,他是后人永远学习的崇高榜样。
周恩来的人生以什么为快乐?
他毕生追求的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人生三步骤
?
生活
?
行为与事业
?
归宿
(三)作者介绍:
钱穆(1895-1990)字宾四,中国历史学家。
江苏无锡人。
钱穆著作等身,有专著八十种以上。
他强调中国历史的独特而长久的传统,被公认为现代中国三大史学派别之一传统史学的代表,影响颇大,尤以研究学术思想和文化史驰名中外,被誉为儒学大师。
曾获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名誉人文学博士称号。
四、人生三步骤
?
生活——生存(物质文明)
?
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神)
?
归宿——德性
第一阶段:
生命的安乐!
衣食住行——维持生命的存在与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思考一下:
与比尔·盖茨相比,我们的衣、颜渊
的食、诸葛亮的住、孔子的行……有什么同与
不同?
安乐在哪里?
第二阶段:
精神的安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儒家入世的思想精神!
讨论:
比尔·盖茨为什么要捐掉大部分的财产用于慈
善事业,并且一如既往地工作?
第三阶段:
灵魂的安乐!
他的快乐在哪里?
圆满的德性——喜怒哀乐顺乎天地,合乎自然,身、性、情统一而协调,平和、安宁。
讨论:
周恩来总理的快乐与安宁在哪里?
(五)、想一想,它们的相通之处在哪里?
钱穆 冯友兰
生活 自然境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功利境界
德性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六)、小结:
安所以乐:
积极投入生活,让生命拥有价值,所以安——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怎样一步一步走过,到达快乐的彼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地思考!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课练》作业。
《淡之美》教案 (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2、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3、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
喜欢看美女吗?
生:
喜欢!
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正值青春的你们呢?
那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看看当下娱乐圈非常走红的一位艺人吧!
一.分析“女性美”——看美女
(PPT显示)范冰冰浓妆的两张照片
师:
她是谁?
生:
范冰冰
师:
看来你们和老师都是比较关注美女的。
两张艺术照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
浓妆艳抹
师:
你们欣赏这样的美吗?
生:
略
师:
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女孩子才是最美的,是值得回味的?
为什么?
生:
略
(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提到“自然本色,韵味深远”等观点时,再PPT显示范冰冰淡妆的图片)
师:
对于女性的美,作者的观点时怎么样的呢?
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生:
齐读第2自然段
师(小结):
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种纯真、清新的感觉。
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板书:
女性美 自然本色
二、分析“风景美”——赏西湖
师:
自古苏杭出美女,西湖除了人美,其景也是吸引眼球的。
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西湖的风景吧!
(PPT出示)西湖冬韵图
师:
一幅“西湖冬韵图”很好的展现了西湖的美景。
怪不得苏东坡会写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赞美西湖。
让我们也一起从诗中感受和领悟西湖的美景。
全班齐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
引导学生分析此诗。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美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
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美丽无比。
“把西湖比作西子”的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师:
不管是晴日下的西湖,还是雨后的西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
天然
师:
读文章第7段。
作者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
生:
齐读第7段。
师:
“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了西湖的淡雅。
真可谓“风景如画”!
板书:
风景美 天然淡雅
三、分析“绘画美”——鉴国画
PPT显示三幅画(每幅画都设置超链接)
师:
以下几幅画,你最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生:
略
(分析)
1. 水墨画
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
省略艺术,即绘画中的空白艺术。
虽没有画出来,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无尽的遐想。
2. 工笔画
浓墨重彩 一览无遗
3. 油画
色彩浓重 突显自己
师:
作者又是如何来谈自己绘画的看法的呢?
齐读第11段。
生:
齐读“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师: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
“简单就是美。
”我们也可借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来评说“水墨画”。
淡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的丰腴,外表不着色彩而色彩自在其中。
板书:
绘画美 意境遐想
四、分析“滋味美”——品茶水
师:
和大家聊了那么多,要是现在有杯饮料就好了。
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饮料?
生:
略
师:
给这些饮料分分类?
生:
味浓(重) 味淡(轻)
师:
现在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饮料:
咖啡和茶,与同学们一起品尝。
生:
讨论(略)
师:
小结
咖啡——色泽浓烈
强劲持久的兴奋
茶 ——怡悦清新
回味清甘
师:
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
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师:
请以“茶”为话题,想象一个人生场景。
生:
略
师:
(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
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
不用。
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可。
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有益。
如大鱼大肉吃多了,总会腻;而粗茶淡饭才是永恒,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
读第14.15段。
板书:
滋味美 回味清甘
五、分析“哲理美”——谈情感
师: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
出示辩论题:
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生:
辩论
(注意分组同质,组内异质)
参考:
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
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师:
请全班同学读17.18段,看看作者的主张吧。
生:
读第17.18段
师:
作者主张“浓”好,还是“淡”好?
生:
淡好。
师:
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一主张?
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
师:
讲解“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
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
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
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六、分析“哲理美”——轻名利
师: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
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生读:
(PPT显示)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解释: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颜氏家训
师:
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生:
略
师:
(引导)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
所谓“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心如止水,了无滞碍”,即一个人抖落后呈现出的平和心态。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不要把名和利看得太重,掌握好“得与失”的度,我们就会一身轻松,就没必要烦恼。
板书:
哲理美 淡泊致远
七、小结提升
师:
“淡泊致远”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
请齐读第22-24段。
生;读22-24段
师(小结):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所以说“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淡泊是一种气度,淡泊是一种修养”。
板书:
求淡美,得禅趣
八、作者简介
师:
文如其人,美文的作者李国文,也是一位非常淡定的作家。
他对名誉、地位和评奖一概看得很淡。
被压抑二十年重新执笔,并以写作为生,以写作为乐,从不计较别人对他作品的评断论长,即使成为文学获奖户,也坦然面对。
正因为他对物质无欲,谦和平静,宽容少妒,因此被称作“弥勒佛”,笑口常开。
(PPT显示)作者简介
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
1930年生于上海。
曾任《小说选刊》主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矛盾文学奖)、《花园街五号》、《危楼记事》(其中《之一》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其中《月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没意思的故事》、《电梯谋杀案》《洁白的世界》《都市的黄昏》、《涅槃》(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出版过《骂人的艺术》、《苦瓜苦瓜》、《楼外谈红》《淡之美》《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首届华人传媒文学奖)、《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文人遭遇皇帝》等著作。
九、布置作业
1、仿写:
《 之美》(如:
少之美、小之美等)
2、完成《课课练》作业。
司马迁《鸿 门 宴》(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项羽怎样一步步由主动向被动转化,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
2、进一步学习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等知识。
(重点)
鉴赏:
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背景、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作者。
2、复习《史记》体例,鲁迅评价。
3、简介背景。
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第三年。
陈涉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
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立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怀王),刘邦也制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援救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主力。
同时刘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了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他在谋士的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占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磺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就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复杂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4、讲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可分宴会前、宴会上、宴会后三大段。
①字词释义见教材
②(板书见下页)
┌曹无伤告密,项羽大怒┐
┌1、│ │
│ └(范增说项羽) │项羽坐
宴 前│ ┌项伯告密,刘邦大惊 │失良机
└2、│(张良出主意) │
└项伯许诺 ┘
5、复习巩固
检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第二、三部分。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注音:
沛公欲王关中(王:
) 旦日飨士卒(飨:
)
毋内诸侯(毋内:
)
译句:
不如因善遇之 孰与君少长
讲读新课
一、生读一小节(正音),生译一小节,教者提示难句。
(板书)
┌刘邦谢罪,项羽说出内线┐
┌3│范增举玦,项羽默然不应│项羽再失良机
二、宴中│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沛公│(解除思想武器,
└4 樊哙闯宴,项羽邀樊入宴┘内部矛盾产生)
(3次失去机会。
项羽:
主动→被动;刘邦:
被动→主动)
重点词语:
从百余骑(从:
) 戮力:
翼蔽(翼:
)
哙:
披帷(披:
) 目眦(眦:
)
跽:
参乘:
啖:
王之(王:
)
┌5、刘邦逃归汉营┐
三、宴后│6、项羽糊涂受礼│项羽纵
│ 范增指桑骂槐│虎归山
└7、曹无伤被杀 ┘
二、“鸿门宴”后的结局见教参
三、熟读课文,检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结课文,做习题。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解词:
刑(处罚)人如恐不胜
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将)为所虏
总结课文
一、 分析人物:
通过细节与对话来写人物。
[主要人物]
项羽:
自大,无谋,沽名,轻敌,优柔寡断
刚愎自用,傲慢,昏庸。
刘邦:
虚心下问,多谋机诈,虚伪,无赖,
谨慎,周密。
对比分析:
项羽:
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
刘邦:
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次要人物]
范增:
老练而凶狠 项庄:
粗直而笨拙
项伯:
忠厚而老实 张良:
圆活而多智
樊哙:
鲁莽而能言
二、情节特点:
波澜起伏,有张有弛,使人为之惊心动魄。
(三起三落)
三、结构严谨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①项羽欲击刘邦 刘邦被放
②曹无伤告密 曹无伤被诛
③范增劝说项羽 范增怒骂项羽
四、成语精练生动
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秋毫无犯;劳苦功高
〖作业〗 1、完成习题。
2、熟读课文。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思路。
2、据语境揣摩语言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难点:
揣摩语言,要求在总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
三、教学方法:
讲述、点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初中课文《种子的力》的回顾,导入新课。
师讲述: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种子的力》这篇散文,讲到了一颗种子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它能在各种各样艰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今天,让我来学习同样是一篇赞美生命的力量的文章。
板书课题:
石 缝 间 的 生 命
二、字词积累:
潸(shān)然泪下 凄凄艾艾(yì) 困厄(è) 春绿秋黄 吮(shǔn)吸 扼(è)制 犀(xī)利 盘根错节
三、整体把握文意
生用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根据全文,其作用何在?
原因何在?
②文中对题目作出概括性诠释和理解的应是哪一语段?
③高尔基曾经说过,思想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愿意,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发现思想。
根据本文,你是否能谈谈“石头缝里的思想”与“石头缝里的生命”在含义上有什么不同?
④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小结归纳:
① 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其中“石缝间倔强的生命”起开篇点题的作用,形容词“倔强”表明了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是产生“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原因。
“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要本原因所在。
可以说,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
② 应是第9自然段,其重心在第2句话上。
③ 高尔基所说的“石缝里的思想”和本文的“石头缝里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都是用来形容极其不寻常的条件下涌现出的力量的精神。
不同之处在于,“石头缝里的思想”实际上是人对石头缝里的生命或价值的发现。
而“石头缝里的使命”侧重的是否头缝里的种子所体现出来的倔强的精神品质。
④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板书)
一
(1):
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正面: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
二(2—8):
分写、说明原因。
{反面:
表明其贡献,突出其精神
概述:
进一步点明感动的原因。
三(9、10):
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四、揣摩语言
1、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然后师提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然后问: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全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生答然后师作小结:
①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自认为辉煌壮丽”。
②这句话的含义是:
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2、生齐读第5段,然后师指出“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提问:
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
生答师小结:
“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起着的限制,约束和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3、齐读8-10自然段,然后师提问:
(1)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锻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中,“发现”、“认识”、“锻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
说明了什么?
生答师小结:
四个词是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2) 理解第9自然段中两句话的含义。
生答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