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答案.docx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答案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阅读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法律人,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
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素养。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人具有特殊作用。
同时,法治对法律人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特别是对法律人思维有与一般民众不同的要求。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案件,一般人往往习惯于从事实和结果上来进行判断、从实体上来考虑,而职业法律人考虑问题则强调程序优先。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争议。
“石头剪刀布”就是程序,按照程序进行就会达到意见一致的结果。
依照事实提出的主张虽然可能有合理成分,但是程序已经决出了,有道理也会无效,这就是程序的刚性。
程序是纠纷各方唯一获得意见一致的地方。
法律人需要从尊重程序的角度思考问题。
法律职业作为一项专业活动,有一些专门的“法言法语”。
法官或者律师在谈论某个案件的时候,通常会说权利、义务、责任、违法、自首、犯罪终止等等术语,说明他们是用专业法律术语进行推理和思考的。
权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法律人注重考虑权利关系的平衡。
法律人经常面临在“情”和“法”两个要素之间进行抉择。
法治要求法律人在法律范围内对“情”做权衡。
“情”字很复杂,大体来说,中国人讲的“情”有四种。
一是情理,二是情感,三是情节,第四个“情”很有中国特色,叫做“情面”,其实是一种社会关系。
中国古话有涉及法与情的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即“法本原情”和“法不容情”。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这四个“情”在法律上地位不同,情理和情节是法定的,所以叫“法本原情”;而情感和情面是非法定的,所以叫“法不容情”。
法律人要以职业化的方法来处理,才能符合法治的要求。
这就要求遵循规则中的逻辑,尤其是证据规则。
法律职业伦理要求法律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清清楚楚地给出一个结论,不能模棱两可。
对于案件的思考往往是“一刀切”的,即要求说出“黑”或是“白”、“曲”或是“直”、“是”或是“非”,给出最后的明确说法。
法律人不能受大众思维的影响,对案件“和稀泥”。
特别是法官必须把判决书写得说理清楚、逻辑通畅,在判决书中对所依据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给予充分的说明。
(节选自2014年2月28日《人民日报》,作者孙笑侠)
1.依据原文,下列对“法律人”概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都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
B.他们在法治社会中具有不同一般的作用。
C.他们法律职业技能强,职业伦理素养高。
D.他们的思维不能受一般民众思维的影响。
2.依据原文,下列对“法律人”思维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律人要坚持尊重程序。
B.法律人要用法律术语来思考。
C.法律人要重视规则中的逻辑。
D.法律人要保证思考结果的正确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上一般人总是习惯于从事实和结果上判断案件。
B.人们依照事实提出的合理主张也会因程序已经决出而无效。
C.法律人谈案件通常说术语,所以他们推理和思考也用专业法律术语。
D.法律人要以职业化的方法来处理情和法的关系,拒绝“法本原情”。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
永乐十年进士。
授御史,巡按四川。
都指挥郭赟与清军御史汪琳中交通为好利,通劾奏,逮治之。
三殿灾,偕同官何忠等极陈时政阙失。
忤旨,出为交耻清化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反,王通战败,擅传檄割清化、迤南畀贼。
贼方围清化,通与指挥打忠坚守,乘间破贼,杀伤甚众。
贼将遁而檄至,通曰:
“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
”乃与忠益固守。
贼久攻不下,令降将蔡福说降,通登陴大骂。
贼知城不可拔,引去。
及还京,宣宗大奖劳之。
景帝监国,以于谦、陈循荐,起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
俄进郎中。
帝即位,进右副都御史。
也先犯京师,别部攻居庸甚急。
天大寒,通汲水灌城,水坚不得近。
七日遁走,追击破之。
景泰元年召还。
时杨洪督京营,命通参军务兼理院事。
言:
“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
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
向者德胜等门外不知斩馘几何,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
辇下且然,何况塞外。
且韩信起自行伍,穰苴拔于寒微,宜博搜将士中如信、苴者,与议军事。
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
”意盖诋谦与石亨辈。
谦疏辨,言:
“概责边报不实,果有警,不奏必致误事。
德胜门外官军升级,惟武清侯石亨功次册当先者万九千八百余人,及阵亡三千余人而已,安所得六万之多?
通以为滥,宜将臣及亨等升爵削夺。
有如韩信、穰苴者,乞即命指荐,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
”疏下廷议。
廷臣共言谦及石亨、杨洪实堪其任;又谓通志在灭贼,无他。
帝两解之。
寻敕谦录功,不得如从前冒滥,盖因通言而发也。
给事中覃浩等言通本以知兵用,不宜理院事,乃解其兼职。
塞上军民多为寇所掠。
通请榜诸边能自归者,军免戍守三年,民复徭役终身。
又请悬封爵重赏,募能擒斩也先、伯颜帖木儿、喜宁者。
已,又言:
“古之将帅务搜拔众才,如知山川形势者可使导军,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能风角鸟占者可使备变。
今军中未见其人,乞敕廷臣各举所知,命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同臣考验。
”诏皆行之。
天顺三年致仕。
成化六年卒。
赐祭葬如例。
(节选自《明史·罗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忤旨,出为交耻清化知州杵:
抵触,不顺从
B.贼知城不可拔拔:
攻取
C.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俾:
使
D.民复徭役终身复:
恢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与忠益固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泉涓涓而始流
C.未足与议也微斯人,吾谁与归
D.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通是吉水人,永乐十年中进士。
担任御史职务时,罗通发现都指挥使郭赞和清军御史汪琳中互相勾结就上奏弹劾,朝廷逮捕并治了郭赞的罪。
B.宣德元年,罗通与指挥打忠在王通战败割让土地给黎利的情况下,坚守清化城,打败了叛军的进攻。
回到京城后罗通受到宣宗皇帝的奖赏和犒劳。
C.罗通在景泰元年参知军务并兼理都察院时,曾经上疏要求严肃军纪,杜绝冒领军功,同时建议从军中选拔优秀人才。
皇帝听从了罗通的建议。
D.罗通曾经请求皇帝用高官厚禄招募能够擒杀也先、伯颜帖木儿和喜宁的人。
不久,罗通又进言希望能选拔那些具备引导、侦查和预警等才能的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将遁而檄至,通日:
“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
”(5分)
(2)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
(5分)
阅渎下面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
赵善庆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
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
嵯峨,山高峻貌。
8.曲辞中哪些景象增强了诗人的“归兴”?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4分)
9.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然秦以区区之地,①,②,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官;③,④,⑤,何也?
⑥____。
(贾谊《过秦论》)
乙:
①谁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②,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④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官赋》)
⑥,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
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
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
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
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
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
那是什么呢?
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
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
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
“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
”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
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
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
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
那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自由了!
身心自由了!
”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
“露易丝,你干什么哪?
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
”“去吧,我没事。
”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
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
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
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
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
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露易丝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节选自凯特·肖班《一小时的故事》)
11.试概括第④自然段景物描写的特征并简析其作用。
(4分)
12.结合⑤~⑦段的内容,分析马拉德夫人的形象特点。
(6分)
13.这篇小说在情节设计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
14.有人说:
“马拉德夫人的死表面看来出入意料,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表达题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箴言报歉闭门羹钟灵毓秀贻笑大方
B.慰藉恪守三棱镜沧海一粟察颜观色
C.福祉梗概天然气水泄不通备尝艰辛
D.震撼漩涡撒手锏厚积薄发异曲同功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近来,全国各地房价增长停滞,房价下跌趋势渐显,想买房的民众对此弹冠相庆,专家指出,房价下跌也会引发不安定事件。
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钱钟书先生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让人不赞一词的地步,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奇才。
D.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这项改革,这样的结果值得决策者深思。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②但是实含有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A.③⑤⑥①④②B.④②③⑤⑥①C.③⑤④②⑥①D.④②③⑥①⑤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4分)
①塔山石榴历史悠久,在晋代潘岳所著《安石榴赋》中就有“榴者,天下之奇树,塔山之名果”的记载。
②塔山石榴之所以闻名的原因是“色泽艳丽、果大皮薄、味甜汁多”。
③塔山石榴目前已形成以塔山为中心,绵延50余公里,总面积超过6万余亩的石榴种植基地生态群落。
④为把“塔山石榴”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好、打造好,淮北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石榴文化旅游节。
⑤文化节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多赢。
⑥塔山石榴先后获得“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全国优质石榴”等称号,成为淮北市的一张精美“名片”。
序 号
修 改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5分)
①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
谷物类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高粱等,杂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青豆、黑豆等,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经常适量地吃些粗粮,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②粗粮在胃肠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会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紧紧“包裹”住,导致其在胃肠道不能充分释放,进而影响其发挥药效。
因此,。
(1)请根据第①段内容,给“粗粮”下个定义,不超过20字。
(3分)
粗粮是。
(2)请给②段加个合适的结尾,使其语意连贯,不超过10字。
(2分)
因此,。
20.仿照下面的事例,自选话题,另写两组句子。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6分)
雪,飘舞,旋转,坠落,聚积,不断强化自我,扩展自我,只要有适宜的低温,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凝结出原驰蜡象的壮景。
五、(60分)
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
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
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
“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
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
”儿子不以为然:
“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
”父亲说:
“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
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
”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参考答案
1.C,原文第一段“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素养”“一定的”不是“强”和“高”。
A,第一段中有“所谓法律人,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
”B第一段中有“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人具有特殊作用。
”“特殊”意为不同一般。
D,最后一段,强调“法律人不能受大众思维的影响”。
2.D,通过对原文最后一段阅读,得出“思考结果要有确定性”,即文中所说对于案件的思考要“一刀切”,结果不能“和稀泥”,而非“正确性”。
3.B,这句话体现了程序的刚性,符合原文相关表述。
A“总是”和原文“往往”比较,过于绝对。
C,强加因果,法律人说法律术语和内在用法律术语推理和思考,这是表里关系,非因果逻辑。
D,法律人拒绝“法本原情”说法错误。
4.D复:
免除(赋税徭役)。
5.C介词,和、跟。
A项,副词,就/副词,竟然。
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D项,代词,……的人/助词,用在判断句、叙述句的主语后,表示语气的停顿。
6.C“皇帝听从了罗通的意见”与原文不符,皇帝对罗通和于谦两方面调解,并未全听。
7.
(1)敌人将要逃跑时割让清化的文书却到了,罗通说:
“我们这些人杀敌太多,出城投降必定没有活命的道理,与其受绑,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战死。
”(“檄”“全”“与”“曷若”各1分,通顺1分)
(2)边境各地上报的军情,大都是由于守边将领畏惧征发调动,作假来迷惑朝廷的,遇到几十个敌人就称自己杀退了数千人。
(“率”“以”“惑”“辄”各1分,通顺1分)
8.秋天晴空飘下的梧桐叶,(1分)明月高悬的夜晚耳畔传来的千家砧杵声,(1分)万里关山的距离(1分)寒夜一盏孤灯,孤雁哀鸣(1分)都增强了诗人要归乡的念头。
9.烘托渲染,三更时分,诗人梦中醒来,眼前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耳畔听到数声离群孤雁的悲鸣,渲染出清冷寂静的氛围,表达诗人离乡在外内心的孤单、凄苦。
动静结合,眼前寒灯,耳畔孤雁数声悲鸣,一静一动,两相映照,表达诗人孤苦的心境。
(其他答情景交融、铺排、虚实相生,言之成理即可按点给分,答对两种即可满分。
)
10.甲:
①致万乘之势②序八州而朝同列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④身死人手⑤为天下笑者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乙:
①山岛竦峙②暧暧远人村③茕茕孑立④大块假我以文章⑤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⑥梧桐更兼细雨
11.特征:
马拉德夫人在暴风雨般的悲伤减弱后看到了早春雨后明媚的春光,感受到了万物勃发的生机,以及俗世中人们的忙碌及愉悦。
(2分)
作用:
这一“乐”景表明主人公已走出极度的悲伤并暗示之后其思想的觉醒。
这为下文其理智的思考作铺垫,行文陡生波澜,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2分)。
12.⑤~⑦段通过对马拉德夫人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她觉醒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马拉德夫人心灵深处对专制意志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强烈向往。
(2分)丈夫活着时,屈从丈夫的意志;丈夫死后,虽然也为此悲伤,但经过理智的思考,痛苦的挣扎,马拉德夫人战胜了内心的软弱,摆脱了丈夫强加于她的专制阴影,开始享受了心灵自由的快乐。
(4分)
13.悬念。
小说开头提到主人公患有心脏病,大家对告诉她丈夫的“死讯”表现得小心翼翼。
后来,马拉德太太又执意避开众人,反锁在自己的房间里。
一步步悬念的设置,推动读者逐渐接近真相,使情节趋于高潮。
突转。
小说结尾处,丈夫的回归使情势急转直下,眼看着自己美梦化为泡影,妻子因意外打击突发心脏病死亡,人物命运发生急转,悲剧性得到充分体现。
对比。
外人担心马拉德夫人会因为丈夫去世的噩耗而崩溃,而马拉德夫人却因为丈夫的去世而得到解脱。
通过对比表现出人物痛苦的挣扎突出人物对自由的渴望。
小说的结尾人们都以为马拉德夫人是因为过于高兴而死,其实她是因为极度的惊恐和绝望而死。
二者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发人深省。
④误会。
理查德把马拉德的“死讯”通知了马拉德夫人露易丝,露易丝误以为丈夫真的死了,才产生对自由强烈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无限的憧憬;但马拉德并没有死,误会解开了,但却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过程与结果令人深省。
(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4.马拉德夫人在丈夫死后,经过理性的思考,正沉浸在自由欢乐、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幸福中,却因为丈夫的突然出现而猝死,这样的结局让人出乎意料。
但仔细分析,马拉德夫人的死又是在情理之中的。
一方面小说在开头就交代马拉德夫人就患有心脏病。
这就为后来她因受到意外的极度刺激而死亡作了铺垫;另一方面,马拉德夫人因为长期受到丈夫压制,身心都不自由,经过痛苦的心灵挣扎,她刚刚挣脱丈夫的专制阴影,但丈夫的“死而复生”又让她回到残酷现实,从而导致她彻底崩溃。
这样的结局也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
15.C.A.抱歉B.察言观色D.异曲同工
16.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A.褒贬失当,“弹冠相庆”比喻即将做官,弹着帽子相庆。
B.望文生义,“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D.搭配不当,“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7,B(④②衔接密切,④承题干首句②启下;③⑤⑥①是对“至理”的阐释。
其中③⑤是一假设,一实际,正反论证关系;⑥①是一问一答,设问关系。
⑤句中提到“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⑥句紧承设问;①句和题干最后一句联系密切。
所以选B。
)
18.
序号
修 改
②
“之所以……的原因”杂糅,删去“之所以”
③
不合逻辑,去掉“余”改为“总面积超过6万亩”或删去“超过”
④
语序不当,调整为“打造好、利用好”
⑤
成份残缺,“财政增税的多赢”后加“格局”或“局面”。
19.
(1)有别于精米白面的谷物、杂豆、块茎类粮食。
(2)服抗生素时忌食粗粮。
20.参考答案:
火,闪烁,跳跃,摇曳,游移,不断模拟自我,再现自我,只要有足够的氧气,在任何时空中都能爆裂出辐射状的光芒。
竹,笔直,挺拔,高尚,坚韧,不断磨砺自我,锻炼自我,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在任何时候都能爆发出冲天而上的气势。
(从内容、修辞、句式上分别酌情赋分)
21.1、分析:
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一次宴请中,父亲认定儿子的朋友是一个极为自利的人,并告诫儿子不能与之深交。
其推理的逻辑是:
小细节见其自利本性,其在大的利益诱惑中,必然私利至上。
而儿子有自己的看法。
2、审题立意
(1)核心事件揭示的是“识人”之智,并揭示了如何“识人”之法。
立论:
要有识人之智;从小细节中见真人品。
(2)“朋友”品性之劣,从小细节中显露无遗,遇到大利,更会不堪。
立论:
小处修身,以成大德;治病救人,应防微杜渐;祛除大病,也要从小处入手。
(3)从儿子的角度,小细节(生活习惯)未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立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看人从大处,用人用专长。
不因细节而否定全人。
21.参考译文: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
永乐十年进士。
授予御史一职,巡视四川。
都指挥使郭赟和清军御史汪琳中勾结在一起作奸谋利,罗通上奏弹劾,朝廷逮捕了郭赟并治他的罪。
(永乐十九年)三殿发生火灾,罗通和监察御史何忠等人极力陈述时政的不足。
触犯皇帝旨意,贬谪为交阯(今越南北部)清化州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谋反,征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