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085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docx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美术教案篇1

《背太阳》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运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

2、在表现大家来背太阳的画面中体会人们互相之间友谊的情感。

活动准备:

范例、纸、笔、牙签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

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脸上红彤彤,照着大地暖融融。

(太阳公公)

2、每天清早,太阳第一个起身工作,把阳光撒向大地,给我们的城市带来光明。

傍晚,人们开始上班回家,那太阳到哪里去了呢?

太阳翻过山头,洗了个澡,又去照亮地球的另一边。

太阳总是不停的工作,从不休息。

二、引发兴趣

1、太阳实在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商量怎样让他工作得轻松点,大树说:

“我来背太阳吧”可是太阳这么大,一棵大树怎么能背得动呢,于是两棵、三棵、四棵一起来背太阳。

2、咦,怎么只有一半呢?

这棵树是怎么挤进去呢?

(教师顺着轮廓描画,与幼儿共同讨论)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看见了接下去。

3、这么多树一起来背太阳可是太阳太重了,还是背不动。

第五第六棵树也来背太阳,这两棵树站在哪里?

能不能和前面的树拉起手来呢?

4、这边还有两条缝,说不定太阳会丛逢里滑下去,还有更多的树快来帮忙吧。

5、啊,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终于背起来了。

画上的太阳这么美丽用的是什么方法?

三、激发情感[

1、大树背了太阳走了一天,被房子看见了,房子说:

“我来背太阳吧。

几幢房子怎么背得动呢?

2、许多房子象大树一样手拉手背了太阳走了一天,这个消息传向四面八方,还会有谁会来争取背太阳呢?

3、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需要许多朋友一起努力。

4、请你们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们,让他们来背太阳吧。

四、交流分享

1、太阳很感谢你们,是你们的帮助,才让他能工作得更轻松更快乐。

2、一起来看看,谁把太阳背起来了。

小学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挑花的形式和特征,培养关心生活、关心民间艺术的意识。

2、掌握有关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简要方法,培养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认真细致的对待作业。

教学难点:

1、设计的纹样新颖、生动、饱满。

2、色彩不画、不乱、变化统一。

教学准备:

教具:

有关实物或图片、灯片

学具:

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挑花纹样”,有没有同学在家里找到有关服装、桌布等实物?

你调查到有关知识吗?

2、请学生发言,展示找到的有关实物。

.

3、

教师:

看来挑花纹样应用很广,能用来装饰很多生活用品。

挑花纹样是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有少数民族和国外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品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方法。

(二)传授新知。

1、学习挑花纹样的特征。

2、示范画法,突破难点。

(1)版画图形,怎样设计成挑花纹样呢?

(2)在底稿上把曲线转化成阶梯状。

3、学生试画。

(三)指导作业。

1、欣赏教材学生作业。

2、提问:

1、表现了什么?

2、用了几种颜色?

3、教师:

挑花纹样可以表现所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在色彩上可选择单色或多色。

4、提问:

你想表现什么内容?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五)展评。

小学美术教案篇3

第1课认识美术工具

教材分析:

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

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

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

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

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

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

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

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

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

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

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

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第2课大家都来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

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

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

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第3课彩线连彩点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地涂绕。

1、能按自己意愿涂绕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在涂绕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按自己意愿,大胆地涂绕出不同的形象。

教学难点:

线条变化的丰富性。

课前准备:

油画棒或彩笔,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激发兴趣。

1、小时候,你们在墙上涂画过吗?

2、有没有被老师或家长批评过吗?

3、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小朋友们尽情的涂,有可能老师还会表扬你呢?

4、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上来涂,其余同学在纸上涂。

5、你觉得黑板上涂了些什么呀?

二、以趣导学

1、观察、思考,你看上面黑板上的小朋友画的像什么呀?

能不能把它们添几笔,使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形象?

2、试一试,请小朋友上黑板演示。

3、比一比,看一看,打开课本欣赏。

A、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

B、看了这些画,你认为还可以涂绕出什么?

C、请学生在自己的纸上涂绕。

(表扬大胆的小朋友。

三、交流。

四、布置作业

1、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画,小小组自己确定主题。

2、学生大胆用线创作。

五、教师巡回辅导。

重点是指导胆小的学生。

六、点评

你认为谁画得好?

好在哪里?

第4课下雨啦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标: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

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带、学生范作。

教学过程:

一、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

师朗诵:

下雨了!

下雨了!

下雨了!

小蚂蚁躲在大蘑菇下,

它说,蘑菇就是他的伞。

下雨了!

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叶下,

它说,荷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

下雨了!

小虫躲在大树下,

它说,树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

下雨了!

小弟弟快过来,

让我为你撑起一把小伞。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小组讨论交流)

1、自然界的变化。

2、人怎样躲雨。

3、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

(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书本中的插图。

2、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

(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画的工具。

尝试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

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2、在水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3、尝试各种水墨技法,喜欢在游戏中体验水墨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水墨材料的特性。

用毛笔画出种线条。

教学难点掌握笔墨中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吴冠中的《水乡》

1、你觉得这幅画简单还是复杂?

你觉得这幅画生动还是呆板?

有趣还是没趣味?

2、这一幅画有哪些形状?

有哪些线条?

有哪些颜色?

3、这贴画是谁画的?

你喜欢吗?

二、认识工具材料:

1、猜一猜,老师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2、出示各种工具,让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3、师用各种工具材料演示各种使用方法,并与其他画种的材料相互区别。

三、画一画:

1、用各种工具在自己的纸上试试笔,感受各种方法画出的各种线条。

2、谈谈用国画工具使用的不同感受。

3、自由地进行各种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游戏。

四、比一比:

1、谁画的线条种类多,谁画的水墨效果丰富。

五、课堂延伸:

1、想一想各种不同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可以用来表现什么效果?

2、尝试用各种方法画自己想画的物体。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

1、蘸墨时毛笔先蘸水,只用笔尖蘸墨。

2、墨水和水不要一次加得太多。

3、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4、注意环境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篇5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

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

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

(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

(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

(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

(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

(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

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谁的特征最明显?

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

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

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

(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

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

边画边讲作画方法:

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

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

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

(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

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

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

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

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

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3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

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

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

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直接观察比较以和回忆往日的生活经验,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出近大远小的现象,从而理解透视的规律。

2、鼓励同学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示物体的前后或上下的关系的作品。

3、在理解近大远小的这一透视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有明显的透视的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绘画工具或手工资料等。

教学重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结合生活实践举例,理解性地说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

教学难点:

画现能否表示出前后或上下的关系。

描壕远近物体时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色彩知识,(近处色彩鲜艳,笔触强烈些,远处色彩灰暗,笔触柔和、概括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室内活动。

1、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同学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同学思维,能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

2、欣赏影像资料,进一步激发同学思维,使生活经验和感知逐步清晰起来。

二、教学新课。

1、发现。

室外活动。

来到室外的阳台上,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和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

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2、考虑。

同学们通过观察、考虑,得出结论。

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

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

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了。

3、再次欣赏。

让同学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和影像资料。

问题:

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

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

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

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

4、再次发现,让同学回答问题。

5、表示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怎么在绘画中表示近大远小的规律呢?

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示得模糊些,概括些。

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色彩灰暗,柔和些。

三、同学绘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

让同学自评、互评。

在同学自评时,鼓励同学运用透视一词描述同学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和温暖,并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2、学会表现群像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关系。

教学重点:

寻找恰当的艺术语言,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表达出丰富和的群像。

教学难点:

表现出一家子成员的亲密和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女儿最喜欢这样轻松的假日。

雪再大也不冷,因为有暖融融的一家子。

快乐的一家子。

黑天鹅父母呵护着自己的宝宝,多么安详和谐的一家子!

温馨的一家子。

二、技巧操作

1、确定表现对象,仔细观察对象的特征。

2、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对象的轮廓,注意对象之间的大小、高矮关系。

3、逐步进行细节刻画,注意对象之间年龄、神态的差异。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要求:

1、可以默写也可以照片,可以表现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表现其他家庭甚至动物朋友的快乐一家子。

2、表现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小、高矮,年龄、神态的差异。

3、采用绘画、泥工等形式来表现快乐的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家子”在一起的生动有趣场景,并用各种艺术手法把他们记录下来。

教后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情亲的含义,同时大大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但是在把一家子组织在同一幅画面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在表现时画的比较散,画面的主次关系不够明确。

小学美术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

课前准备:

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过程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

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4)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

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

(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

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

(导出翻转的功能)。

师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

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

(师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

(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4)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

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

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小学美术教案篇9

课题:

第3课美丽的纹样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