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066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9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docx

旅游地产之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

 

第一章区域旅游环境

第一节自然与生态环境

一、地质地貌条件

滨江区处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皱褶带的东北端,属于具有造山皱褶带和俯冲带的活动性大陆边缘。

全境地层中新生界第四系最发育。

区域属古海湾堆积平原,东南部有低山丘陵,其余多为平原,区内河流纵横、湖池密布,地质属水网平原区和山岳地带,土壤肥沃,多属通透性好的青紫土,适宜种植水稻和山林经济作物。

区域地基承压力较强,建设基地条件较好。

据史料记载以来,杭州周围300千米范围内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杭州市地震活动频度较低,强度较弱,震源较浅,自1970年以来杭州市域100千米范围内未曾发生过3.5级以上地震。

历史上1521年萧山(即目前钱江大桥南东方通信城附近)曾发生过4.0级较强感地震,是我省少数曾发生过地震的地区之一。

本分区属钱塘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2-6.2(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0-120KPA,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浅部桩基持力层。

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

滨江区南部多山,主要有冠山、回龙山、鸡鸣山、越王城山等,海拔最高的是位于长河镇的冠山。

冠山,主要位于长河镇内,主峰海拔161米,其形似冠(帽子),与隔江的杭州凤凰山竞秀。

回龙山,位于浦沿镇东南,其东端又称蒋家山,主峰海拔84.2米。

鸡鸣山,位于浦沿镇东南,相传古时山上有一只小金鸡,黎明即啼,故名鸡鸣山。

海拔28.1米。

越王城山,位于长河镇傅家峙东南,主峰在萧山区界内,相传春秋末期,吴越交兵,越王被困于越王城山山顶,故名。

现越王城遗址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有位于浦沿镇西南因其半爿伸入钱塘江中,只可见半爿而名半爿山,以及与闻堰交汇的紫红岭、黄山岭,与萧山区交汇的大王岭山、沙坞山等。

二、气候条件

滨江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为大陆和海洋气候交替控制的地区。

总的气候特征为:

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春季多东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秋季常受台风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16.27℃,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1899.9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235.3毫米,年无霜期248天,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冻害性气候。

其中,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温在38℃以上,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在3.7℃左右。

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46毫米,属湿润地区。

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6月、9月。

5月和6月间是梅汛期,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左右,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1/4以上。

对滨江区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

寒潮,多出现在3月份;低温,其中春寒出现在4月上旬至5月,初夏寒出现在6月份,秋寒出现在9月份;暴雨、台风的影响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飓风以6—8月份出现较多。

三、水文条件

滨江区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河道有贯穿高新开发区的通航的北塘河、七甲河、永久河、解放河、建设河、浙东古运河等,南部有白马湖,通过水系与各河道沟通。

白马湖位于区南,钱塘江位于区北,浙东运河、北塘河横贯区中。

其中浙东运河最高水位7.24米,最低水位4.6米,控制最好的水位在5.6至5.8米。

境内最大的水源为白马湖。

白马湖,旧名为排马湖、西陵湖、西城湖、石姥湖(湖边旧有石姥祠,祀唐长庆间为筑堤献身的英雄石瑰)。

民间称跑马湖、白茫湖。

白马湖位于西兴之南,越王城山西北,分东西两湖,总水面1720亩,常年水位在5.6米左右。

湖中有陆地10块,宛若沧海浮螺。

北塘河,原名大寨河,开于1977年。

起自江边排灌站,东至坎山红星桥。

河面宽30米至35米,水深2.5米,全长24公里,流经协同、共联两村,长1.8公里。

浙东运河,又名萧绍运河、西兴运河、官河,现与北塘河相连,始凿于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其事(南宋*嘉泰《会稽志》)。

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漕运需要,曾多次疏浚,其中规模较大的为嘉定十四年绍兴府太守汪纲组织民工开浚。

浙东运河起源自西兴永兴闸(龙口闸),东流经城厢至钱清,然后与西小江汇合,再经绍兴,至上虞入曹娥江,全长78.5公里。

浙东运河常年积水位5.7米,最高水位7.24米,最低水位1.18米,一般水位1.5米至2米。

前解放河,开于1957年,由西兴闸至新街,河面宽28米,水深1.5米,全长14.27公里,穿越共联、星民、协同、七甲闸4个村,长3.8公里。

七甲直河,又称利民河,开于1952年。

由前解放河至利民闸,河面宽30米至45米,水深1.5米至2米,全长45公里,流经七甲闸村与盈丰利一、合丰交界线处,全长1.8公里。

滨江区的地下水,按含水岩组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江层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四类。

地下水位随区内河道的水位而升降,水位标高约4米,无侵蚀性。

钱塘江平均低潮位3.74米,平均高潮位4.35米。

四、生态环境条件

滨江区南靠众多山体、白马湖,北临钱塘江,千年古镇西兴、长河分布其中,河流众多,跨湖桥遗址、越王城山在区域南部边界,自然和历史资源十分丰富,但滨江区总体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绿地现状分布极不均,除建成区内部分绿地外,其它区域绿地严重缺乏,现状绿地主要分布有高新开发区(滨江)政府广场绿地、高新区广场绿地,中兴路两侧宽度各为15米的道路绿地,解放河两侧部分绿化带已建成,这些绿地的建成,改善了滨江区的环境,提升了滨江区的形象,但目前的绿地现状尚不能满足各项功能的要求,达不到国际化的水平。

现状绿地面积为25.51万平方米,占滨江区城市建设总面积的0.87%。

根据杭州市高新开发区分区的规划说明,将以滨江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等为主线,以市级公园、广场绿地及居住片区公园等集中绿地为重点,以普遍绿化为基面,以线带面,形成以一环、六带,加若干城市公园组成的城市网络状、开放式绿地系统。

第二节历史与人文环境

一、境域变化与建制沿革

滨江区三镇中,以长河镇历史最为悠久,是原萧山市的发展源头,西部古镇。

相传古时镇北有龙潭,时有“恶龙”作乱,人们开河造桥以镇恶龙,此河较长,穿镇而过,故名长河。

长河镇土地肥沃,物产丰茂,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实形之胜地也。

长河古为越地,历史悠久。

周秦以来为会稽郡所属,隋唐时降为越州永兴县属地,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始有乡的建制,明清以后隶于绍兴府萧山县,民国仍之,解放以来萧山划为杭州市属县,长河则为杭州萧山属镇,1996年12月成立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为区内三镇之一。

镇内居民以“来”姓居多。

南宋之初,金兵南侵,北方人民,纷纷南渡。

有来廷绍者,河南骛陵人,为北宋刑部侍郎来之邵之曾孙,举家南迁,中宋光宗绍熙(公元1193年)陈亮榜进士。

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以直龙图阁学士进阶宣奉大夫出知绍兴府事,未到府治而卒于萧山抵园寺,其子遂居长河,子孙繁衍,汇为长河大姓。

明清以来萧山有"无楼不科举,无来不出榜"的俗谚。

甲第不断、智缨不绝,遂有长河九厅十三堂的古迹存焉。

明代来宗道,历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阁为相。

来集之官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著有《读易偶通》、《倘湖樵书》、《青湘世泽》等传世。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四十年的建设,长河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繁荣昌盛。

西兴古称固陵,亦称郭兵城。

春秋时,为越国之关防,是古钱塘江边的渡口城堡;春秋末期,越大夫范蠡于此筑城拒吴,所以西兴城隍庙奉祀范蠡;六朝至唐,因其位于会稽郡西端,遂易名西陵;后梁乾化二年(912)八月,以"陵"非吉语,始名西兴,沿用迄今。

《水经注》载:

“浙江东经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浙江之滨,言可固守,谓之固陵,今之西陵也。

”当地昔有民谣云:

“越国造此铁岭关,铁甲将军守边关,三千铁骑守海塘,百姓始能得安康。

”西陵又是萧绍运河的起点,是沟通钱塘江与内河的要地。

白居易诗句“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说明唐以前这儿已设驿站。

至康熙年间西兴驿站为浙东入境首站,“凡京外各省转宁、绍、台三府公文悉由该驿收转。

”西兴地势险要,自古为水陆要冲,市廛繁盛。

境内古迹林立,有固陵城唯一关隘铁陵关遗址,西施整妆待渡的樟亭,后唐安国禅师道场明化寺,建于北宋的取石亭和江公柯,建于南宋的宋徵宗庙,清乾隆帝御诗碑等等。

西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头,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均经此而去浙东。

此外,南朝谢灵运、宋王安石、苏拭、陆游、范成大,元朱德润、萨都刺,明王守仁、徐渭,清毛奇龄、朱彝尊等,也先后驻足西兴,留下了众多的、烩炙人口的诗文,为西兴增添了光辉。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兴以古江塘为界,分南北两片。

塘南属水网平原,种植水稻为主;塘北为沙地平原,种植棉麻居多。

1965年设西兴镇,同年11月南北两片合并。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亲临视察7周年,(毛泽东同志曾于1959年8月22日来该镇考察),1966年命名为东方红公社。

西兴是原萧山八大老建制镇之一,1968年镇社合一时改为西兴镇,1981年实行政、社分设,建西兴乡,1985年6月恢复西兴镇建制。

浦沿东邻长河,南接闻堰,西北两面为钱塘江所环抱,与西湖区西湖乡及江干区闸口街道隔江相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经是钱塘江上的一个重要渡口。

公元前494年,吴越交兵,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勾践不得以而向吴王差夫屈辱求和,亲率妻子、大臣入吴,三年后获释归国,又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於一举消灭吴国,成为春秋一霸。

越王勾践的这一项“兴越亡吴”国策,就是从浦沿开始的。

《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

"勾践将降,西至浙江,待诏入吴,故有鸡鸣墟"。

墟即土丘,鸡鸣墟即今浦沿镇东南鸡鸣山。

此后这里一直是钱塘江上的重要渡口。

甚至"浦沿"这个地名也源于渡口。

浦沿自从汉朝在萧山设县以来,一直为其辖地。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区制度,在元以前,县下设乡。

浦沿置乡现在已无从考证。

目前已知最早的乡名为永兴乡。

当然,浦沿真正的发展、崛起,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后。

浦沿人民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使得浦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时代变迁与文化积淀

滨江区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清朝末年,每年有演年规戏的习俗;元宵节舞龙灯、马灯、轿灯,村与村之间交叉往回演出,预庆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七月间,演《目莲救母》大戏,超度枉死鬼魂;八月份,再演年规戏,庆祝丰收。

上世纪30代,越剧流行,名演员傅全香、袁雪芬等,都曾前来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性的文艺活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50年代初期,业余剧团和秧歌队配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编演节目,通过秧歌、腰鼓、莲湘等表演形式,起到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

60年代初期,农村俱乐部成立,经常排演一些表演唱、对口词、三句半、越剧清唱、绍剧清唱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

70年代中后期,各大队运用“乘凉晚会”形式,由业余文艺工作者自编自演节目,有小型演唱、讲故事等,颇受群众欢迎。

1982年以来,业余文艺宣传队每年参加县文艺调演,戏剧《好婆媳》、快板书《青田和秀莲》,被评上区优秀节目。

80年代,创办过《西陵》文学季刊,《西陵》文学季刊由西兴镇文化站主办,西陵文学社编辑。

三、人居环境与地方风俗

从民风习俗来看,主要的岁时习俗有:

春节:

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置办年货,一直到正月十八日为落灯夜,过年才告结束。

清明节:

有家家户户作“清汤团”的习俗,以此祭祀祖先,进行扫墓活动,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立夏节:

立夏时节,樱桃、青梅先后上市,人们以尝鲜为乐,同时吃青蚕豆、笕菜、乌米饭等。

旧习,午后称体重,据传此举可免痊夏。

这一天,还教育孩子勿坐门槛,否则影响脚力。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家家户户裹棕子,吃"五黄(黄鱼、黄鳝、黄瓜、雄黄豆、雄黄酒),插菖蒲宝剑及艾条,小孩则挂香袋,旧传这样能驱秽辟邪,去"五毒"(壁虎、螟蛤、蜘蛛、蛇等,诸说不一)。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家家备月饼、水果,露天设供敬月、赏月。

节前,亲朋互赠月饼,祝贺团圆。

新婚夫妇及未婚夫婿,携月饼探望岳家,尤见郑重。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糕团店有“重阳糕”出售。

糕系米粉制成,嵌有枣、栗、百果,上插三角形彩色小旗,小孩特别喜爱。

1988年始,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是日开展敬老活动,慰问老人。

冬至节:

民间历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时家家做点心搓麻团,点心中有一种叫做“夹子”,以糖和豆沙为馅,吃了此物之后,说话须要谨慎,不吉利的话不能说出口。

滨江区的民居反映出一定的地方风格,特别在长河镇,因旧时做官人多,住宅颇有特色。

“大夫第”、“天官第"、“世科第”相望于坊里,厅堂大屋四合院比比皆是,有的第宅为明代建筑,并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第三节社会与经济背景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结构

滨江区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7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

下辖长河、浦沿、西兴三镇,人口11.69万,人口密度为1595人/平方公里。

总面积73.3平方公里,由江北区块、江南区块和下沙区块组成。

江北区块11.44平方公里,地处老城区中心,已成为拥有创业服务中心、专业孵化器、创新基地和完善的社会中介服务的"大孵化器",培育着1100多家高科技企业。

江南区块73平方公里,位于钱塘江南岸,是杭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城。

近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建成或正在开工建设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一个现代化城市雏形已初步显现。

下沙区块1.2平方公里,紧靠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十几家企业进区创业,年产值近三十亿。

二、经济水平与产业特色

滨江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和优势,走出了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创业之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年均增长26.7%;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80亿元,年均增长30.6%;实现财政总收入13.60亿元,年均增长4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5亿元,年均增长43.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涌现了一批都市型效益农业龙头企业;工业经济总量增大,高新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现代通讯设备制造、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五大优势产业,已成为全省最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基地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建成了国家级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特色园区,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总部、研发机构落户我区。

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创新机制已形成,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进区创业。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002年全区出口交货值60.41亿元,年均增长51.6%。

第三产业初露端倪,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全面启动。

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到2002年底已竣工33万平方米,在建38万平方米,部分征迁群众已经入住。

近年来,人民收入稳定增长,职工工资普遍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900元,年均递增5.6%。

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居住环境日益改善,全区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滨江区有五大优势产业,分别为现代通讯设备制造、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现代通信制造业已成为杭州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其产值规模占浙江省规模IT产业的1/3。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微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设备、交换设备、光纤电缆等现代通信产品构成了较为完整、发展迅猛的现代通信产业链,各项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

软件、IC设计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信雅达、恒生电子、新中大、新利软件、爱科电脑、宏华数码、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软件企业,证券金融、电子商务、ERP、CAD、工业自动化控制等软件开发和生产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杭州软件品牌。

杭州高新区已成为全国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光机电一体化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著名科学家创办的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光机电一体化项目迅速发展壮大,开发研制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产品,浙大中控研制的JX系列集散控制系统(DOS)、JL系列无纸记录仪等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国内著名品牌。

   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

杭州高新区汇集我国液体分离膜领域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膜法水处理专家,在海水淡化技术、高性能膜组器技术、膜接触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轻工、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

单晶硅片、半导体制冷器件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量居全国领先地位。

   生物医药产业应用基因技术、固定化酶技术、深层发酶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和生产治疗心血管疾病、肝炎、免疫系统疾病等新型药物。

基因药物rhGCXF(吉粒芬)、海洋药物、甲肝疫苗等一批新产品显示了杭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在科研和生产方面的强劲势头。

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经成为浙江省最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世界500强企业已有8家落户区内,是全国先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人均创利连续五年位居前三位,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先后成为国家级的产业基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孵化器相继跨入了国家队的行列,总部产业园吸引了国内大批知名企业。

三、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加快新区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优化环境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开放带动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加快乡镇产业向城市产业、村镇管理向城市管理、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农村居民向新型市民转型,到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城市品位;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速优质要素集聚;着力贯彻基本国策,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十五”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一)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

    要以加快现代化新城区建设为中心,围绕"集团总部进城区,企业生产进园区,农民居住进小区"的布局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规划管理和城市管理力度,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发展提升城镇,联动开发高新区、高教区。

(二)提高产业发展新水平

  "十五"时期,我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壮大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园区建设;拓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区城市型服务;发展效益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进程。

(三)构筑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按照"新区新机制"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遵循国际惯例,尽快形成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接轨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培育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人才等要素市场;加大市场要素的引进,构筑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开拓新的市场。

积极运用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点,并以此带动境外投资,发展跨国经营。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努力开拓中西部地区市场。

(四)推进"科教兴区"新突破

   立足于我区现实基础和长远发展,深化"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把科技、教育、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政府政策激励为引导、社会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扩大教育发展规划,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塑造智能化新区形象;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实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努力营造一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总量保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人才队伍。

(五)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十五"时期,围绕推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把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培育和发展新区文化;提高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加强人口管理;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严治政。

二、“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一)经济建设大发展: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15%,实现翻一番;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达到8∶57∶35;

    --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18%;

    --开放型经济再上台阶,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出口交货值年递增18%。

  

(二)城市面貌大变化:

    --城市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40%,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0%以上;

  --城市规划建成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备;

  --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生态环境明显优化。

    (3)社会事业大进步:

    --人民生活向富裕型迈进,农民人均收入年递增5%;

    --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科技教育快速发展,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

一、历史时期的开发与保护

从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来看,历史上的“浙东唐诗之路”经过西兴镇,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先后旅居这里,为西兴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客观上提高了西兴的知名度。

西兴的屋子桥是浙东运河之源头,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前的开发与保护

解放以来,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与杭州其他区域相比,基本上处于一种未启动阶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与保护

1996年以后,滨江区区域地位、经济发展均得到了快速提升,随着整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得到了不断的重视与加强。

从现代旅游资源开发角度分析,虽然滨江区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晚,但资源开发工作有其独特性。

旅游资源开发是与区域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目前滨江区的基础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将全面进入经济大发展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将水到渠成,迎来旅游资源开发的春天。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

一、开发与保护的主要成绩

(一)建立了主管旅游的政府职能机构。

在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和省旅游局的管理下,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涌现了大量的以现代化建设景观为主的新型旅游资源。

如高科技工业园区有天堂硅谷、杭州高新软件园、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杭州产业化基地、软件专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等;观光农业园区有白马湖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杭州星民垦殖场等;杭二中、浙江中医学院等院校景观区也渐成气候;展示都市风貌的滨江中心区建设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以滨江大道为轴心,以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广播影视中心和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中心为主体的中心城区,必将成为钱塘江南岸新的城市景观。

(三)一些人文古迹资源点的旅游开发价值也渐为人们所认识与重视,确定了一批文保单位,如长河农民协会旧址、浙东运河起点所在地、屋子桥等;长河老街、西兴老街二条具浓厚历史底蕴的老街及部分古建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保护。

二、开发与保护的主要问题

(一)滨江区的旅游开发起步比较晚,有些项目的开发基本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规模小,档次低,品味不高。

(二)人文景观类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很多资源并没有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处于自生自灭的无保护状态。

(三)从本次旅游资源普查来看,滨江区的大部分旅游资源还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有的乡镇已经把发展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