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95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4月20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的带领下,对我市蔬菜产销情况进行了调研。

副市长庆德超应邀参加调研。

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天长街道杨圩村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大通镇天翔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周氏羊业有限公司,邀请部分蔬菜生产大户、专业市场和超市负责人召开座谈会。

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农委、天长街道、仁和集镇、大通镇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通报和部分菜农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蔬菜产销工作进行了研讨。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蔬菜产销情况及存在问题

1、种植面积锐减,蔬菜均衡供应令人担忧。

据农委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市蔬菜种植面积约1.6万亩(含农民自用地),年产量约3.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是过去的四分之一。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蔬菜供应80%来自外地。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部分菜地被征用,蔬菜规模种植面积锐减。

天长街道过去有2千多亩菜地,现在仅有400亩左右。

铜城、汊涧等镇成片种植蔬菜现象已不存在。

大多数农民也由过去的自种自食转变为依靠市场供应为主,这一转变使得零星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本地蔬菜生产量锐减。

据调查,我市蔬菜供应大多来自扬州、徐州、淮阴三大批发市场。

这一供求结构,导致我市蔬菜价格偏高且波动性较大。

调查结果表明,我市蔬菜价格,高于周边其他县市。

一旦遇到雨雪或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蔬菜价格成倍增长,有些蔬菜有钱难买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2、市场建设滞后,交易平台尚未搭建。

市区现有万家福、千秋乐和南城河三大菜市场,由于容量小、设施陈旧、管理落后等多种原因,导致了我市蔬菜供应基本依靠外地批发,致使蔬菜价格高、品质差。

3、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和服务缺失。

目前我市对蔬菜生产还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尚未形成高效运转的服务机制。

蔬菜生产大多为自发性,缺少政策支持和具体的技术指导。

天长街道杨圩村十几户菜农种植的400多亩蔬菜,全都依靠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来协调和服务。

想扩大规模既缺少资金又担心承受不了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技术指导和服务跟不上,严重影响蔬菜的生产和销售。

另外,蔬菜大面积种植的保险机制尚未形成,成为制约蔬菜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市周边的南京市栖霞区、张家港市都先后实施了蔬菜大棚保险政策。

二、关于做好我市蔬菜产销工作的建议

1、强化领导,形成机制。

建议成立高规格的“菜篮子”工程领导组。

由市长担任领导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

同时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加强蔬菜生产、流通各环节工作的专项督查调度以及年终的考核工作,确保扶持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搞好规划,建好基地。

建立覆盖全市,以市区居民为中心,兼顾各镇(街道)的保障性菜地。

根据皖政[202*]98号文件的要求,城市居民人均保障性菜地应不少于20平方米。

按我市30万城镇人口计算,在“十二五”期间保障性菜地应按照不低于万亩的标准来规划。

建议将天长街道杨圩村、大通镇坝田村、永丰镇红庙村、仁和集镇芦龙社区作为蔬菜专业生产基地进行建设,逐步形成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稳定的蔬菜基地。

3、出台政策,重点扶持。

建议市政府设立蔬菜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对蔬菜产业化发展实行以奖代补。

重点对连片种植蔬菜500亩以上的进行补贴;对建设标准化钢架日光大棚的,参照其他县市区的做法,按照每亩4000元左右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推广应用滴灌、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新技术、新材料的,按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或提供材料支持。

同时整合支农资金,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退耕还林、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来配套实施“菜篮子”工程。

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做好规模种植大户的蔬菜大棚保险工作。

4、打造平台,建好市场。

建议在注重提升改造现有市区三大蔬菜市场的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在市郊合理规划布局,建设设施齐全的专业市场。

通过招商引资在城郊兴建辐射苏皖的大型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减少菜农和市场对接的中间环节,使我市蔬菜价格趋于合理。

对投资建设大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5、强化服务,搞好指导。

我市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落后、服务跟不上的现象,一旦遇到严重病虫灾害,将会给蔬菜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

市农委已投入200多万,建立了农副产品检测中心,但由于缺少工作经费,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运转。

建议市政府明确由市农委牵头,具体承担技术服务和指导,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检测中心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和自律与服务作用。

条件成熟后,可成立天长市蔬菜生产协会。

协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要做好产业内部的协调与服务工作,指导菜农错开大宗蔬菜的种植和上市时间,根据市场需求实行总量控制,以防止过度性生产造成的“菜贱伤农”现象。

6、创新模式,搞好对接。

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和协调,做好超市和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对接工作,形成“农超对接”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菜农收益,实现“农超”双赢。

通过“农超对接”使蔬菜生产的环境、田间生产操作流程、农药和化肥使用等情况,完全符合超市要求,让市民真正吃上新鲜、放心的绿色蔬菜。

扩展阅读:

荆门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荆门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付祖科

(荆门市蔬菜办公室448000)

蔬菜生产供应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它既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又是事关农民增收的致富工程,更是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稳定工程。

为摸清我市蔬菜产业的家底,找准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制定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9月8日至9月20日期间我们组织调研专班分别到钟祥、东宝、掇刀三个县、市、区8个乡(镇、街办)10个蔬菜专业村通过与菜农座谈和实地查看生产基地,对我市蔬菜产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经调查,202*年全市瓜菜(含菜用瓜、果用瓜)播种面积71.78万亩,同比202*年减1.5%(主要为农区一季园面积减少3.2万亩,但专业菜地常年园面积增加2.1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3.73万亩的8.3%,其中市郊菜地面积1.5万亩,全市蔬菜社会总产量达152.6万吨,总产值21.46亿元,分别占农牧渔林和种植业总产值的9.26%,20.1%,农民人均从蔬菜产业中获得纯收入671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3%。

产销特点:

1.1蔬菜(食用菌)生产规模扩大。

202*年全市蔬菜基地面积43万亩,其中常年园25万亩,一季园15万亩,水生菜3万亩。

大中棚设施栽培面积1.8万亩,占基地面积的4.2%。

市郊蔬菜基地面积1.5万亩,其中大中棚设施栽培面积0.16万亩,占城郊菜地面积的10.7%。

202*年食用菌生产5400万袋,同比202*年增17.4%。

规模蔬菜基地逐步从城郊向汉江两岸沿线优势产区转移,我们调查的胡集镇转斗蔬菜基地是从1995年开始从事商品蔬菜规模生产的,蔬菜面积由当时100余亩发展到了现在的23000多亩;蔬菜专业村由原来仅有的一个转斗村发展到了现在的周营、赵河等14个村规模种植;蔬菜品种由原来的单一种植大白菜发展到现在的甘蓝、萝卜、冬瓜、南瓜、辣椒、大葱等品种为主的规模化种植,实现了“一村一品”;蔬菜销售由原来的就近供应胡集市场转向参与全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70%的蔬菜远销广州、长沙、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大城市,外销量达15万吨以上,占总产量22万吨的68%。

1.2市场供应逐步缓解。

经调查分析,202*年全市蔬菜社会总产量152.6万吨,其中西瓜总产量18.98万吨,食用菌生产鲜菇总产量9.1万吨。

蔬菜食用菌商品量约90万吨(不含西瓜),全市城镇人口按每人每天吃菜0.75公斤计算,年需消费量40万吨,则

外销量达50万吨以上。

从总量上来看,我市蔬菜供应仍然过剩有余,但品种单一,上市季节集中,本地消费量有限,大量靠外销,存在市场供应不均衡,“淡”“旺”季比较明显。

6-7月份和10-11月份是全市蔬菜上市旺季,常因销售不畅,菜贱伤农,而3-5月份和8-9月份是全市蔬菜上市“淡”季,应市总量不足,难免菜价上扬。

从我市蔬菜市场菜源结构上看,12月-次年2月,外来菜约占40%,本地菜约占60%;3月-5月是我市蔬菜供应上“春淡”,外来菜约占70%,本地菜约占30%;6-7月是本地蔬菜上市旺季,外来菜约占10%,本地菜约占90%;8-9月是我市蔬菜供应的“秋淡”,外来菜约占60%,本地菜约占40%;10-11月,外来菜约占30%,本地菜约占70%。

因此,我市城区蔬菜市场外来菜与地产菜的比例是1:

1.26。

1.3基地特色明显。

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

重点建设了市及各县(市)城镇郊区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1.5万亩,生产反季节蔬菜、精细蔬菜和名优蔬菜,增加市场花色品种;汉江沿线的胡集大白菜、柴湖大蒜、旧口和石牌甘蓝、官庄湖西瓜、李市蓠蒿、马良大葱等外销菜基地20余万亩,平原湖区的高阳和后港莲藕、毛李荸荠等乡镇水生菜基地3万亩及大洪山荆山余脉的张集、客店、杨集、绿林、三阳、仙居、马河、栗溪等乡镇食用菌基地5400余万袋。

各个优

势区域相继都培植了一批从事蔬菜(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

202*年全市加工蔬菜(食用菌)约3万吨,其中兴利食品有限公司和山缘食品有限公司食用菌出口创汇1200余万美元。

1.4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我市在蔬菜(食用菌)生产集中产区先后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36个,入社社员总数达6700人,并指导制定章程,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产前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等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产后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我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年外销蔬菜量达35万余吨,占总商品量的30%,促进了蔬菜流通。

如钟祥市胡集民惠蔬菜专业合作社202*年7月注册成立,现有办公经营场地40亩,网络社员2083人,蔬菜种植面积6000余亩,目前已投资1200万元,建1500吨预冷库一座,包装车间1238平方米,年外销蔬菜5万余吨。

1.5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202*年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对基地的抽检和市场的监测。

全市申报认定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6万余亩,认证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产品23个,注册了莫愁、襄河、荆双井等18个蔬菜品牌。

制定印发了《荆门市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等15项地方生产技术规范,在每次的蔬菜安全检测中蔬菜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

2当前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城郊菜地日益萎缩,生产能力呈现不足。

我市城郊地势大多为丘陵,土壤为黄棕壤,质地较差,排灌不便,因此规模开发建设成本较高,由于蔬菜生产基地设施条件较差,比较效益低,以致城郊菜地日益萎缩,新菜地开发滞后,生产能力明显不足。

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郊优质高效蔬菜基地大量被征占,据调查,202*年以来,市郊菜地征占面积达2300余亩,其中掇刀双泉村被征占菜地1500余亩,菜地已基本占完。

基地征占的速度有时超过了建设的速度。

2.2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菜农生产积极性受影响。

蔬菜一直被认为是高效经济作物,市场化程度高,因此,各级财政对其投入少,我市财政虽然从202*年开始每年安排了50万元左右支农资金,但仅用于市郊大棚设施的以奖代补。

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菜农自发投入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蔬菜生产存在生产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运销成本上涨,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劳动力发生转移。

东宝区子陵镇子陵村曾是我市城郊重要的商品菜基地,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左以满说,1998年全村菜地面积达到1500亩,种菜劳力600余个,目前蔬菜面积萎缩不足200亩,种菜劳力只剩近百人,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利用城郊优势进城

务工经商,而留下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无力耕种,只好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

2.3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老基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新基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旱不能灌,涝不能排。

据调查统计,全市旱涝保收的蔬菜基地面积不足40%。

其中钟祥市胡集镇转斗蔬菜基地面积近3万亩,是省内外有名的基地,该基地民惠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宏说:

“我们基地每年因运菜道路不通畅,田间排灌水渠不配套,蔬菜因灾损失都在10%以上,今年我们合作社无偿投入24万元帮助关山村修通运菜道路2.5公里,该村蔬菜才得以运出来,但胡转公路是整个转斗基地蔬菜调出的唯一通道,却一路坑坑洼洼,严重制约了整个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

2.4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服务体系缺失。

随着新建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和老蔬菜基地的被占征用,新菜区所占比重扩大,新菜区农民既无种菜经验又缺乏技术,而我市市级蔬菜技术推广机构于202*年被撤销,县、乡两级蔬菜专业人员只有6人,其中2人已改行,因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与示范推广难以到位。

2.5蔬菜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够完善。

202*年全市蔬菜社会总产量152.6万吨,而加工蔬菜仅

3万吨,加工蔬菜约占蔬菜总产量的2%,且产品大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比例较低,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所以农区集中产地常出现产品积压,菜贱伤农现象。

2.6产销信息不对称。

蔬菜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菜农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

2.7蔬菜流通中间环节过多。

大部分蔬菜销售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市场要经过3-4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层层加码,导致蔬菜价格虚高。

掇刀区团林镇龙王村扁豆生产大户洪来华说:

“我年产扁豆5万斤左右,因市场菜农专摊少,被迫将扁豆低价出售给菜贩子,今年售给菜贩子均价1.5元/斤,而市场上的扁豆销售价格始终没有低于2.5元/斤”。

批零差价率达67%以上。

3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保障措施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保障供应,发展经济”的原则制定“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进行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城市近郊、交通主干线两侧、汉江沿线,资源优势地区的圈状、带状和块状经济结构,促进优势地区优先发展。

到202*年,全市蔬菜常年园达到60万亩,同比“十一五”

增17万亩,增39.5%,蔬菜产品自给率达到80%,从业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蔬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城市蔬菜生产供应实行稳定发展近郊蔬菜与新开发建设中、远郊基地相结合,把蔬菜产业做成现代农业的新增长极和战略支柱产业。

近郊菜地:

主要保证城镇蔬菜基本供应量,应按常住人口0.02亩/人的标准进行规划,面向我市3-4月“春淡”市场和8-9月“秋淡”市场,重点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和速生菜基地。

在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东宝子陵镇八角村、南桥村,牌楼镇来龙村、泗水桥村、革集村,漳河镇田村、同乐村和掇刀的掇刀街办双井村、袁集村、车桥村,团林镇双碑村等地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建基地面积2万亩,用3-5年时间建成。

中、远郊菜地:

离城区30-50公里范围的适宜产区建设后备菜地,按城区常住人口0.04亩/人的标准进行规划,重点建设名优蔬菜区、特菜生产区、水生蔬菜区,形成“一村一品”,在钟祥市的胡集镇转斗、周营、夏集、赵河、关山等村建设3万亩,文集镇青林、青星等村建设2万亩,石牌镇彭墩、马祠、王龙、皮集等村建设2万亩,沙洋县的马良镇邓集等村建设1万亩,屈家岭管理区西湖、刘台、徐洼等队建设2万亩,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动1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弥补城郊菜地供应不足,用五年时间建成。

外销及加工菜地:

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和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加大项目扶持力度,重点在汉江沿线的丰乐、洋梓、郢中、柴湖、官庄湖、旧口、沙洋、李市等乡镇,推进“汉江百里蔬菜产业带”建设,面积30万亩,以发展适销对路的大路菜、外销菜、加工菜为主,通过招商引资,在郢中、柴胡、旧口、沙洋、李市等乡镇及屈家岭管理区建立蔬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

3.2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

3.2.1完善扶持政策。

一是在蔬菜规划区内,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精品名牌、标准园创建的奖励以及蔬菜大棚设施的以奖代补。

二是建立市级蔬菜产品风险基金。

用于净菜上市、蔬菜冬储春供、市场建设等补贴,对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预冷库、冷链运输车及销地冷藏库设施的,实行以奖代补扶持,实施合理贮菜于地、贮菜于库的制度;三是修定出台《荆门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及使用办法》,加大新菜地建设资金征收力度;四是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确保蔬菜运销畅通,减少运销成本。

3.2.2整合项目,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每年将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交通部门的乡村道路建设、供电部门的农村电网改造、商务部门的冷链物流、农业部门的板块项目等资金整合,优先用于汉江百

里蔬菜产业带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

3.3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约化。

一是建立和完善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比照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整扶持政策支持结构,除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外,农业项目应尽可能由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承担主体,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优势,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增强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带动农民的能力;二是每个县市区应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1-2家国内知名的蔬菜贸易加工龙头企业领办蔬菜基地,形成“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蔬菜产业链格局,提升档次,培育品牌,提高我市蔬菜产业化水平。

3.4完善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

重点支持蔬菜生产基地统筹规划新建产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加强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等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增设菜农专摊,零售市场的菜农专摊不少于摊位总数的30%。

鼓励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

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抑制菜价虚高现象发生。

3.5强化科技支撑,大力研发和推广蔬菜先进技术。

增加对蔬菜科研的投入,积极开展设施蔬菜、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技术研究。

加快引进推广一批抗病虫、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先进技术。

恢复市级原蔬菜技术推广站机构,在蔬菜主产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确定一名专业人员主抓蔬菜科技推广,在蔬菜专业村扶持和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建立和完善我市蔬菜科技推广体系。

3.6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省长负责米袋子,市长负责菜篮子”的工作要求,加强政府对蔬菜工作的领导,将蔬菜生产纳入农业生产的重要考核指标,严格奖惩。

县市区长要亲自抓,负总责,将确保产品质量、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保等纳入县市区“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菜篮子”工程推进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重奖,同时建立市级“菜篮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农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物价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水产局等部门参加协调解决“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检查督导,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友情提示:

本文中关于《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