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909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docx

国际贸易资料整理只是分享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贸易拟考试题目类型

一、计算题

二、辨析题

三、图形分析题

四、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计算题和图形分析题

掌握一般均衡下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简单模型,能熟练计算出参与贸易的两国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比率范围的界定。

书28、29页,第二十九页老师修改过的部分绝对要考。

掌握理论模型的几何描述,能够熟练计算出两国之间小麦与布交换比例范围;两国之间布与小麦交换比例范围

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工资率为W,那么劳动生产率=Q/L,数值高表示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L/Q,数值低表明具有绝对优势;价格=(WL)/Q,数值低表明具有绝对优势。

具体步骤在书四十三页。

掌握理论模型的几何描述,能够熟练计算出两国之间小麦与布交换比例范围;两国之间布与小麦交换比例范围

书五十二、五十三页。

A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Q1/L1)/(Q2/L2),比值越高,表示甲国在A产品的生产相对于乙国来说越具有相对优势。

A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L1/Q1)/(L2/Q2),比值越低,表示甲国在A产品的生产相对于乙国来说越具有相对优势。

A产品的相对价格=(WL1/Q1)/(WL2/Q2)=(L1/Q1)/(L2/Q2)

能利用图形对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掌握其主要内容。

技术差距理论:

书本九十页,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书本九十三页,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life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费农认为:

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利用图形分析规模经济可对各国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产生影响,并可成为国际贸易的动因。

未找到,求解!

掌握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原理与公式

对外贸易乘数是:

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

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乘数作用,即增加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增加的若干倍。

若用△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K表示乘数,△I表示投资的增加,则:

  ΔY=K*ΔI 

(1)

  国民收入的增加之所以是投资增加的倍数,是因为新增投资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增加。

他们的收入增加又引起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收入的增加。

如此推演下去,结果国民收入的增加等于投资增加的若干倍。

能利用所给定图形分析关税的各种经济效应:

173页小国,176页大国。

掌握关税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的计算

名义保护率(NRP)=(P-P*)/P*×100%

P*为国际市场价格;P是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包括国内关税,即P=P*+T。

如果某商品的进口税率为10%,其进口价格为20美元,加收进口关税2美元,实际进口价格为22美元,这多出的2美元就是按10%计征的关税,这10%的税率就是名义保护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和不变的条件下,名义关税率愈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也愈高。

有效保护率=(国内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100%。

式中,国内加工增值为成品国内市场价格减去投入品费用。

  所谓附加价值是最终产品价格减去用来生产该产品的进口投入品成本。

  EG:

最终产品的A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为V,征收关税后的附加价值增加到V’,那么附加价值的增加率,也就是有效保护率G=(V’-V)/V

  举例说明:

假定在自由贸易情况下,一辆汽车的国内价格为10W,其中8W是自由进出口的钢材,橡胶等的中间投入品的价格,那么另外2W就是国内生产汽车的附加值。

现在假定对每辆汽车进口征收10%的名义关税,而对钢材仍然免税进口,同时假定进口汽车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名义税率即10%。

  那么国内汽车的价格上涨到也就是1010*10%=11W。

保护关税使国内的制造的汽车的附加价值增加到11-8=3W。

这时,国内的汽车的有效保护率=(3-2)/2=50%。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对非关税措施的分类(表9-1):

书本191页

能熟练分析贸易小国配额的经济效应:

书本194页。

195页图9.1

 

辨析题

国际贸易:

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贸易条件: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

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

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际分工:

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国际贸易利益:

是指一国通过贸易所获得的较之自给自足经济增加了的福利,最终体现在贸易参加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

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

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是指开展贸易后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诸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表现为贸易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间接利益。

产业内贸易:

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

提高进口商品关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

对外贸易乘数是:

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

对外贸易政策:

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关税:

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主要有财政作用、保护作用、调节作用和涉外作用等。

财政关税:

亦称收入关税,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是保护关税的对称。

进口附加税:

又称为特别关税,是进口国家在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进口税后,还会出于某种目的,再加征部分进口税,加征的进口税部分,就是进口附加税。

进口附加税不同于进口税,不体现在海关税则中,并且是为特殊目的而设置的,其税率的高低往往视征收的具体目的而定。

一般是临时性的或一次性的。

从量税:

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

从量税额计算的公式是:

税额=商品的数量×每单位从量税。

从价税:

是按照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是:

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

名义保护率:

也叫名义关税率,是指一类商品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作用下,其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它是衡量一国对某类商品的保护程度的一种方法。

有效保护率:

也叫有效关税率,又称实际保护率。

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

一种产品在国内外加工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

也就是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最佳关税:

亦称“最优关税”、“最适关税”,是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

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环境贸易壁垒: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壁垒方面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制定一系列苛刻的标准,限制国外产品和服务的进口,被称作环境贸易壁垒。

出口信贷:

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是一国为了支持和鼓励该国大型机械设备、工程项目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以向该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优惠贷款方式,鼓励该国的银行对该国出口商或国外的进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该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该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是一国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本国出口商和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延期付款商业信用或银行信贷进行担保,当国外债务人不能按期付款时,由这个专门机构按承保金额给予补偿。

这是国家用承担出口风险的方法,鼓励扩大商品出口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一种措施。

国际服务贸易:

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

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

国际贸易狭义的概念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

而广义的概念还包括现代发展起来的、除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外的新的贸易活动,如承包劳务、卫星传送和传播等。

跨国公司: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者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地区达成国际协议,共同采取减少歧视性或者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自由贸易,继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并为此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论述题

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透析

1、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2、国内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4、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统计法统计GDP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

5、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外贸依存度的水平。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有何异同?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综合。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都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国际贸易主要是从世界范围内考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而对外贸易则是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来研究。

谈谈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作用的理解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同时,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社会生产力水平。

2、自然条件。

3、人口、生产规模与市场因素。

4、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5、上层建筑。

国际贸易利益的源泉

1、主要来源于生产。

2、国际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际交换为条件。

国际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

1、市场经济发展条件。

2、经济主体参与国际贸易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3、产业结构优化的代价和时间。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绝对优势理论的简评

绝对成本说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其正确的方面,是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

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

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

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

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绝对成本说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

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

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

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比较优势理论

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即:

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

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简评:

积极意义:

1、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

2、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加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根源。

3、说明了贸易利益来源于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

4、为之后贸易条件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理论缺陷:

1、不能正确解释为什么在国际间不等量的劳动可以相互交换。

2、把国际分工看做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的永恒范畴。

3、这个理论吧世界看做是永恒的、不变得,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经济发展规律的。

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

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商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或者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或者有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模型的主要内容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一国的比较优势是有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能熟练掌握利用图形对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说明。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根据一系列前提假设,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

能利用图形来说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趋同化的过程。

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并且两种商品均被生产的条件下,一种要素供给数量增加,而其他要素供给数量均保持不变,这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增加。

同时,又使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

能用图形对雷布津斯基定理进行解释和说明。

对H-O模型的评价

进步性:

1、发展深化了比较优势理论。

2、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理论缺陷:

1、忽略了需求因素,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2、资源禀赋差异并非国际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

3、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对里昂惕夫之谜进行解释:

人力资本学说的角度;要素密集度逆转说的角度

人力资本学说:

美国的优势是拥有很多经过大量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动力,而教育和培训可视为对人力的投资,因此高素质劳动力可以称为人才资本,如果把这部分人力资本加到物质资本上,美国就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就自然破解。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对该理论的评价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

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的内容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无形的“软件”要素越来越成为形成贸易的基础,它决定着一国比较优势格局。

产业内贸易理论假设前提

(1)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

(2)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

(3)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

(4)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1、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

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

3、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4、就一国而言,产业内贸易要受该国技术水平、资本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影响。

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实现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产品差异及消费者偏好不同的产业。

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规模经济说和需求偏好相似说。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及通讯设施等良好环境,提高厂房、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规模经济说

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才能够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一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需求偏好相似说

对产业内贸易的简评

1、更加符合实际。

2、考虑了需求因素。

3、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启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以下四项因素:

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

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

因此,“四因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

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前提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竞争优势理论则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当前的现实。

角度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从全球角度考虑,认为一个国家只要按照比较成本原则分工,就会增加自身福利,并提高世界范围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

竞争优势理论从国家角度出发,考虑怎样才能使一国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福利更多一些,生产效率提高得更快一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

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

性质不同:

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

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现状。

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

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点含糊。

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原因不同: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初始条件,这些初始条件或来自自然原因,或来自历史原因,如一个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而经济落后、开发不足、技术低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分工,只能生产和出口矿产品、农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

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取决于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

只要敢于创新、积极竞争,一个后进的国家也有可能成为有竞争优势的国家。

联系:

虽然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存在着根本区别,但同时它们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它去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而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能获得持久的比较利益。

比较优势并不必然等同于竞争优势,但比较优势可随着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转化为竞争优势。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内容

①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②对外贸易政策取决于该国该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李斯特把根据国民经济完成程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高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③主张国家通过关税干预对外贸易。

凯恩斯新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最重要的形成来源。

②认为要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必须以本国制造品出口到外国以换取黄金、白银(贵金属)。

③国际贸易的原则是多卖,少买,从而使贵金属(外汇)多在国内积累,谋取贸易顺差。

④为了要取得国际贸易的顺差,必须出口本国出产的制造品,进口外国的原料,利用制造品与原料的价格剪刀差获利。

⑤必须将本国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保留给本国产业。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培植新兴产业(“幼稚工业”),也是为了给本国人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概念

该理论主要包括“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

利润转移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经济中,不完全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不完全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