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788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docx

防震减灾综合培训材料

xx小学防震减灾基本知识讲稿

——“11·6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

主讲:

xxx

地点:

xx小学篮球场

参加人员:

全校xx名师生

时间:

2013年11月6日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2、地震基本知识

震源:

地震时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

一般发生在地壳深部的断裂处。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用经度、纬度表示。

震源深度:

震源到震中的最短距离。

震中距: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相:

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巨大的振动,这种巨大的振动是震源产生的地震波所造成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3、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烈度:

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破坏的程度。

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地震烈度越高。

二、地震分为几种类型?

地震是一种大地震动的自然现象,包括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三、在不同环境下的避震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只有轻微感觉的小地震不必大惊小怪。

若发生破坏性地震,在大震前的瞬间会出现地光、地声、初期震动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预警现象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

避震要点:

①保持镇定;②就地避险;③切断火源;④迅速撤离

1、在家庭怎样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1)坚固家具附近;

(2)内墙墙根、墙角;

(3)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家住平房:

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12秒钟时间跑出室外,来不及跑的可迅速躲在坚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及紧挨墙根处,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使用座垫、被盖等什物保护头部等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入的灰尘。

正在用火的应当立即熄灭炉火,随手关掉电源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家住楼房:

要保持头脑清醒,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2、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1)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2)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3)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4)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处:

(1)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  

(2)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 

(3)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4)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在行驶的汽车内:

(1)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2)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3)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手刹安全制动。

3、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1)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2)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3)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

(1)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2)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1)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2)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3)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1)狭窄的街道;

(2)危旧房屋,危墙;

(3)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下;

(4)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4、在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1)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2)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1)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2)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3)迅速寻找开阔并不会受崩塌、滑坡影响的地方避灾。

四、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谣言根源:

地震谣言是毫无根据又以非正规途径,特别是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社会传播的地震传闻。

其产生的根源:

一是人们恐震心理;二是人们缺乏必要的地震科普知识;三是宣传工作上的片面性在一些群众中引起的误解。

地震谣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危害极大。

它会给人们的心理及社会安定、经济建设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地震谣言的特征:

1、凡带着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预报都是谣言;

2、凡是道听途说的地震预报都有诈;

比如说国外“××专家”、“××报纸”、“××网站”说我国××地方要发生多少级大地震,当人们听到和看到后都是不能相信的。

因为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预报过中国的地震;

正确判断:

1、关于地震消息传来时,千万记住最基本的一条:

按照《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规定地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其他部门(也包括地震部门)或组织、人员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2、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具体情况,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

这一点,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相信。

5、听到有关地震预报消息,不要听之任之,不要轻信,更不要传播,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汇报和咨询,以便消除谣言。

第二节宏观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违反“常规”或“常理”。

例如有些花在冬季盛开,冬季蛇出洞,鱼浮出水面或乱蹦,老鼠大白天群体搬家,鸡鹅乱飞,狗不进舍,马不进圈等各类生物异常;井水翻花、冒泡、变色、变味,泉水断流或喷涌,地面上冒水、冒沙、冒泥等地下水异常;地声、地光、地雾、地动、地鼓等地面异常;收音机失灵,日光灯自明,电子闹钟走得忽快忽慢,罗盘的指南针强烈扰动等电磁异常等。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

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一、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地下水往往发生异常变化。

主要表现为水位升降,另外,还有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和变味等。

震例资料表明,一般地下水异常现象大多集中在临震前的几天之内出现,尤以震前一至二天更为集中,除水位大幅度升降外,其它变化如发浑、变色、变味、冒泡、打旋等也较为激烈。

但是,一个7级以上大地震之前一、二个月,甚至几个月、一年左右,地下水就出现异常,往往还会出现几起几落的现象。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二、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1)地震前动物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动物异常现象(癞蛤蟆异常)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动物反常的情形,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

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

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

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

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

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

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

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

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

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

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

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2)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如:

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届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

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

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

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

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

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

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

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

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汶川地震前的疑似地光现象。

6、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

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

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

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谚语20首:

1.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2.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3.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4.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5.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6.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

7.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8.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9.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喷沙哪最多?

涝洼碱地不用说。

11.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12.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土地轻。

13.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

14.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

15.女儿墙,房檐围,地震一来最倒霉。

16.地基牢一点,离河远一点;墙壁好一点,连结紧一点;房子矮一点,房顶轻一点;布局合理点,样子简单点。

要想再好点,互相多学点。

17.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霪来就是暴。

18.阴历十五搭初一,家里做活多注意。

19.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20.地下水,有前兆:

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沙。

见到了,要报告。

为什么?

闹预报。

三、宏观异常的收集与使用

(一)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排除干扰因素。

如:

产生非地震动物异常的干扰因素有:

天气因素,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徒;生理因素,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因素,如水质污染、敌害侵扰等等。

产生非地震植物异常的干扰因素有有病虫害和气象异变等。

产生非地震地下水异常的干扰因素有:

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干扰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

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

地震宏观异常有规律性,空间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时间上有同步性,各类上有广泛性,数量上有众多性。

一旦发现宏异常现象,应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科学判定。

条件性分析——分析观察对象是否具备发生地震异常的条件。

如苍蝇、蝗虫等就不具条件。

有效性分析——分清地震异常现象受干扰因素影响的程度,确定异常现象的有效比重。

特征性分析——地震异常通常是种类多、群体性强、特征性明显等,且随之震级而变化。

空间性分析——地震异常在空间上是不均匀的,在某些领域或地段上有相对的集中性。

时间性分析——地震异常出现的时间亦具有相对的集中性,在震前1天内或几天内,异常最为突出达到峰值。

强度性分析——无论是动物或地下水,大震异常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有时几起几落,且程度剧烈

(二)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

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例如:

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因此,我们要看到有很多关于宏观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反面现象,即各类宏观异常出现之后,并没有发生地震。

说明引起宏观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地震活动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显而易见,宏观异常出现,即使是出现有一定规模的宏观异常,目前还不能断定是必震的征兆。

这样的现状,告诉我们利用宏观异常预测地震,如同利用各种科学仪器测得的微观异常预测地震一样,都处在地震预测的科学探索阶段。

那么,目前如何更好地把宏观异常应用到地震预测的科学实践之中去呢?

第一,要承认地震前有宏观异常,要认识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性,要重视对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发现、收集与分析工作,特别是在地震危险区与危险期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宏观异常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要加强对宏观异常的分析与研究,对收集到的宏观异常现象进行必要的调查与落实,排除那些其他原因引起的宏观异常,提取可能与未来地震活动有关的异常现象,并对其进行跟踪观察与研究。

第三,正视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测中作用的局限性,决不能无条件地把宏观异常与地震挂钩,更不能单凭一、二项宏观异常对震情作出判断,甚至作出预测。

提取一批可能具有震兆意义的宏观异常之后,一方面要注意宏观异常的种类与规模、空间展布及其时空迁移的特征,另一方面还要与当地当时的小震活动性及微观异常作配套分析,科学地分析与利用宏观异常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