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系统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76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系统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防雷系统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防雷系统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防雷系统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防雷系统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系统方案.docx

《防雷系统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系统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雷系统方案.docx

防雷系统方案

 

监控综合防雷方案

 

河北德实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部:

知识部分

第二部:

技术部分

第三部:

商务部分

 

第一部:

知识部分

第一章、雷电的形式和危害

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的迅猛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的声音。

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

雷击有三种主要形式:

其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的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

其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些范围带上异种电荷。

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以致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其三是“球形雷”,它发生的机会很少,而且它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所以十分缺乏严谨的科学数据和分析,要对它进行研究十分困难。

因而,目前还不能完满地解释这种现象,或通过实验完满地重现这种现象。

虽然它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

每一次雷闪释放能量可高达数百兆焦耳(MJ),强大的雷电流可使放电通道中瞬时温度升高到6000—10000°C,其产生的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电效应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会致死人命,摧毁房屋建筑。

据有关部门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电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火灾、爆炸等时有发生。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子管元器件发展到八十年代的大型集成电路以来,人类于1973年可将1万个元件安置在1cm2上。

元件的耐受能量的能力已由0.1—10J降至10-8—10-6J,与一次雷闪所产生的能量相差悬殊。

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LEMP),更具破坏性。

一次雷击可释放能量:

数百兆焦耳(MJ),而敏感电子设备耐受能量:

毫焦耳(MJ)。

例如:

由于LEMP的干扰,对无屏蔽的计算机当LEMP感应强度达到0.03GS时,计算机会误动;当LEMP感应强度达到0.75GS时,计算机会假性损坏;当LEMP感应强度达到2.4GS时,计算机会设备会永久性损坏。

因此,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微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在气象行业内外得到日益增加的广泛应用,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常常使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微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系统等现代化设备遭到损毁。

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雷击造成的电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达雷电灾害总损失的80%以上。

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雷电灾害被列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过电压及雷击(直接、间接)造成的损失雷电灾害,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我国有21个省、区、市雷暴日在50天以上,最多的可达134天。

1998年和1999年两年,中国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以上的有38起。

每年因雷电灾害伤亡的人员约为3000-5000人,造成的财产损失在70—100亿元左右。

我国的雷电灾害损失80%以上涉及电子、通讯和配电系统。

如:

证卷交易所、卫星地面站机房、通信基站遭雷击,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对社会影响很大。

雷电流有以下几种破坏作用:

 

1.雷电流的热效应

在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从雷击点注入被击物体,由于雷电流幅值高达数十至数百千安,其热效应可以在雷击点局部范围内产生高6000~10000°C,甚至更高的温度,能够使金属熔化,树木、草堆引燃;当雷电波侵入建筑物内低压供配电线路时,可以将线路熔断。

这些由雷电流的巨大能量使被击物体燃烧或金属材料熔化的现象都属于典型的雷电流的热效应破坏作用,如果防护不当,就会造成灾害。

2.雷电冲击波效应作用

由于雷电通道中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并以超声速度向四周扩散,其外围附近的冷空气被强烈压缩形成“激波”。

被压缩空气的外界被称为“激波波前”。

“激波波前”到达的地方,空气密度、压力和温度都会突然增加。

“激波波前”过后,该区域内空气压力下降,直到低于大气压力。

这种“激波”在空气中传播,会使附近的建筑物受到破坏,人、牲畜受到伤害,这种冲击波的作用就如同炸药在爆炸时对附近的建筑物、人和牲畜的损害一样。

雷雨云的庞大体积因迅速放电而收缩,当雷雨云内电应力突然解除时,在一部分带电雷云的流动压力将减少到0.3mm汞柱的程度,这样就形成了稀疏区和压缩区,它们以零点几Hz到几Hz的频率向外传播,这就形成了次声波,次声波对人、牲畜有伤害作用。

3.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作用

雷电放电时,在附近的导体上产生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使导体产生火花引起爆炸或火灾。

当金属屋顶、输电线路或其他导体处于雷云和大地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中时,导体上就会感应出与雷云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简称束缚电荷)。

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间的电场突然消失,导体上的电荷来不及立即流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位。

这种对地电位称为“静电感应电压”。

当空间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雷云下的地面及建筑物等,都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而带上相反的电荷。

由于从雷云的出现到发生雷击(主放电)所需要的时间相对于主放电过程的时间要长得多,因此大地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大量电荷。

当雷击发生后,雷云上所带的电荷,通过闪击与地面的异种电荷迅速中和,而某些局部,例如架空导线上的感应电荷,由于与大地间的电阻比较大,不能在短的时间内消失,这样就会形成局部感应高电压。

这种由静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对接地不良的电气系统有破坏作用。

图1.2雷云下架空线路图1.3雷云下架空线路的

感应电荷积聚感应过电压波

由于雷电流有极大峰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空间有强大的变化的电磁场,处在这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

由于雷电流有极大峰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空间出现瞬变电磁场,处于这瞬变电磁场之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

图1.4电磁感应作用原理图

5.高电位引入与反击:

雷电引入高电位是指直击雷或间接雷从输电线、通信电缆、无线电天线等金属的引入线引入建筑物内,发生闪击而造成的雷击事故。

高电位沿导线输入是用电设备被雷击的原因。

高电位输入造成的雷击事故,占雷击事故的大多数,所以凡是有用电装置的地方,都必须对高电位输入加以防备。

雷电反击:

雷电反击通常是指接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线和接地体)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很高的电压U,这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发生闪击(又叫闪络)的现象称为反击。

此外,当雷击到树上时,树木上的高电压与它附近的房屋、金属物品之间也会发生反击。

第二章、河北雷灾案例

据河北省气象局防雷中心统计,河北省大部分城市年雷暴日在三四十天左右,其中又以承德、张家口两市为多。

从雷暴日的数字及雷灾损失上看,河北省的雷电灾害比南方各省要小得多,但由于气候原因,雷击事故往往在七月中下旬至八月中上旬之间密集高发,因而显得相当触目惊心。

据气象资料显示,2006年全省共发生雷击事故392起,因雷灾造成死亡23人,伤18人,引起火灾或爆炸5起,损坏建筑物15处,损坏电力设施、电梯、电子电器设备、家用电子电器设备、加油站、加油机、程控交换机等通信设施数千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85万元。

以下是摘选的2006年我省部分雷灾案例:

7月30日午夜,工商银行某县级市支行12层大厦遭受雷电袭击。

据值班人员回忆,当夜雷声一直响个不停,24时左右,在睡梦中忽然感觉眼前闪过一个火球,起身时屋里已经停电,整个大厦只剩应急灯照明,监控设备也失灵了。

当时以为是跳闸了,第二天一早才发现,整个大厦金融联网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电梯、电视、空调、自动感应门、点钞机等电子电器设备大部分瘫痪,造成直接财物损失30多万元,并影响到当日市内部分单位工资发放,一部分数据资料至今未能恢复。

事后据气象部门调查发现,该大厦没有采取任何雷电感应方面的防护措施。

2006年6月6日下午4时10分许,张家口五一东大街北龙中学附近,7根万伏高压线被雷电击中,迅速起火,造成人民影院至五一东大街、建国路北部2000余户用电大户及居民停电。

2006年6月12日早晨6:

00左右,宣化县多处有线电视设施遭雷击,一些传输设备如:

放大器,分支器,供电电源和电视机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006年6月14日14时40分左右,承德市某宾馆遭雷击,宾馆监控系统多数监控头、24台电视、5部电话、2部电梯全部损坏,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

据分析原因为强直击雷及感应电波侵入。

2006年6月14日14时40分左右承德市某单位遭雷击,文物库机房电脑电机被击坏,监控机房击坏一个解码器,两个分码器和一个监视器,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

据分析由于强直击雷及感应电波侵入造成。

2006年6月23日15时左右,滦平建龙铁矿遭雷击,造成6个监控头、3台电脑、核子秤主板和变压器油箱起火,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据分析灾害造成原因是强直击雷及感应雷电波侵入造成。

第三章、防雷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一次将防雷减灾工作提升到了法律高度。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2004年6月26日发布了第8号令,即《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其中部分条款如下: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北京市防御雷电灾害若干规定》

北京市政府2002年7月16日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防御雷电灾害若干规定》,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其中部分条款如下:

“违反第六条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由市或者区、县气象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导致雷击发生重大或者特大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拒不接受防雷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拒绝整改的,由市或者区、县气象局责令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

《河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2007年9月29日由省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河北省防雷减灾管理

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部分条款如下:

 

“第十五条 下列建(构)筑物、场所或者设施必须安装防雷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或者储存场所;

(三)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四)航空、通信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

(五)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及其他重要物资的仓储场所,尚存地上建筑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学校、宾馆、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口聚集场所;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国家和本省技术规范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近几年,全国各省、市、县的政府都作出了关于防雷减灾工作的规定,对规范防雷减灾工作,加强全民防雷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四章、避雷原理

雷云对大地的电压低则几百万V,高则千万V,甚至更高,雷云对大地一次闪击放电的的峰值电流平均为30多KA,它的瞬时功率为109~1012W以上,由于瞬时功率很大,所以它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

到现在为止,防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把雷电流接收下来,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

所有的避雷装置都只是把雷击的几率和强度大大地降低,百分之百可靠的避雷装置即使做出来,造价也是十分昂贵的。

常用的接闪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它们都是金属做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如屋脊或屋角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避雷网是用金属线造成的网,架在建筑物顶部空间,然后用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让它与大地连接。

当高空出现雷云的时候,大地上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必然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电荷,然而接闪设备(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都处于地面上的建筑物的最高处,与雷云的距离最近,而且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所以它与大地有良好的电位,以致接闪设备附近空间电场强度比较大,比较容易吸引雷电先驱,使主放电集中到它上面,因而在它附近尤其是比它低的物体受雷击的几率就大大减少。

而接闪器被雷击的几率却大大提高,所以就接闪器本身而言,它不但不能避免雷击,相反是招来更多的雷击,它以自身受雷击而使周围免受雷击。

由于接闪器都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使大地积存的电荷能量迅速与雷云的电荷中和。

这样由雷击而造成的过电压的时间大大地缩短,雷击危害性就大大减少。

雷击的时候,雷云通过接闪器向大地放电的过程,可以近似用RC放电过程来模拟。

因为大地与雷云之间相当于一个充了电的电容器,图2.1所示。

图中雷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容用电容器C表示,雷云内部和雷电流通道的电阻用R1表示,接闪器和它与大地之间连接的电阻(包括连接线的电阻和接地体的散流电阻)用R2表示。

―――――

避雷针

引下线R1

-----------

UCUCR2UC

+++++

++++++

R接地电阻

图2.1雷击时的电气原理

由等效电路图可知,雷击时电流i与R及接闪器上的高电压相互关系适合RC放电方程:

iR–Uc=0

其中R=R1+R2

式中:

R1——雷云内部和雷电流通道的电阻;

R2——接闪器和它与大地之间的连接电阻。

又因

I=-C(dUc/dt)

故RC(dUc/dt)+Uc=0

解此微分方程得:

Uc=Ae-(1/RC)t(2.1)

由式(2.1)可知,当t=0时,A=Uc为最大值,所以A就是刚刚发生闪击那一瞬间接闪器对大地的电压,也就是雷云对大地的电压。

并且R越小,Uc衰减得越快,表示雷击时散流得越快。

雷电流源的电阻包括主放电通道的电阻,大约几千Ω,如果我们把带电的雷云当作电源,接闪器到大地看作负载。

那么,放电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几千Ω内阻的电源,与一个仅有几Ω接地电阻和少许引线的阻抗的负载连接(图2.1),这电源一般为几百万V到几千万V,甚至更高。

雷击时接闪器对大地的电压就是雷云的电压,在雷云内阻(包括通道电阻)与接地电阻(包括引线电阻)的分压,接地电阻越小,其分压值越小,相对来讲就越安全。

所以,理论上要求避雷装置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但是如果要求做到接地电阻很小,势必造价很高,工程上往往只要求做到足够安全范围即可,以上说明避雷装置必须有足够可靠和足够小接地电阻的接地装置,否则它不但起不到避雷的作用,反而增加雷击的危险。

需要指出的是,大气变化是大规模的,雷云的发生也是大规模的,而且雷云的移动受很多可变因素支配,很多条件是随机的,因此认为有了避雷装置就万无一失的想法是错误的。

避雷装置只能让被保护的建筑物大大地减少被雷击的可能性,同时增加了被保护范围内落雷的可能性和产生感应雷的可能性。

 

第二部:

技术部分

第五章、设计依据

1设计依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1998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2000

●《计算站场地技术文件》GB2887-89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

●《民用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992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YD/T5098-200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系列标准

●…………………………………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及设计人员现场勘察和收集的资料。

 

第六章、防雷设备的选型及应用原则

防雷设备的正确选择和应用,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防雷的质量。

如果选择不当,不但难于起到防雷的作用,甚至还会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防雷设备的选型和应用将是至关重要。

一、电源避雷器的选择和应用原则

1.考虑到电源负荷电流容量的问题,为了安全起见及使用和维护方便,电源系统的多级防雷,原则上均选用并联型电源避雷器。

2.电源避雷器的保护模式为共模和差模方式。

共模保护指相线-地线(L-PE)、零线-地线(N-PE)间的保护;差模保护指相线-零线(L-N)、相线-相线(L-L)间的保护。

本方案对于低压侧各级保护,除采取共模的保护方式外,同时包括差模保护。

3.残压特性是电源避雷器的最重要特性,残压越低,保护效果越好,但对电网的稳定性要求越高。

考虑到我国电网电压普遍不稳定、波动范围大的实际情况,在尽量选择残压较低的电源避雷器的同时,必须考虑避雷器有足够高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

如果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偏低,则易造成避雷器自毁。

4.电源系统低压侧有不同的保护级别,应根据保护级别的不同,选择合适通流容量和电压保护水平的电源避雷器,并保证避雷器有足够的耐雷电冲击能力。

原则上,每一级的交流电源之间连接导线超过25m以上,都应做该级相应的保护。

5.电源避雷器必须具有阻燃功能,在工作时不能产生火花,在失效、或自毁时不能起火;且必须具有失效分离装置,在失效时,能自动与电源系统断开,而不影响电源系统的正常供电。

6.电源避雷器的连接端子,必须至少能适应25mm²的导线连接。

安装避雷器时的引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²的多股铜导线并尽可能短(引线长度不宜超过0.5m)。

7.电源避雷器的接地:

接地线应使用不小于10~35mm²的多股铜导线,并尽可能就近与交流保护地汇流排、或总汇流排、接地网直接可靠连接。

二、信号防雷器的选型及应用原则

1.通讯设备接口种类繁多,传输速率各不相同。

本方案根据各设备工作电压、速率,接口形式选择工作电压、速率、接口形式合适的信号防雷器。

尽量少通过接口转接的方式来达到与设备物理接口的相连,以免增加插损,影响信号传输。

2.根据设备接口的抗雷电要求,应选择有足够大的耐雷电冲击能力的信号防雷器。

信号防雷器的接地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连接线,该接地线应与被保护的通讯设备的地线就近可靠连接,接地线不应小于2.5mm²。

3.信号防雷器必须选择工作时不能产生电火花,在失效或自毁时不能起火;在失效时,可以很容易与系统断开,恢复原系统,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附注:

防雷区的划分

根据IEC1312-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标准,防雷保护区分为四个区域,各区交界处应作相应的防雷处理。

各区划分如下:

LPZ0A区:

直击雷作用区,处于建筑物避雷针系统保护区以外的区域,由于本区内所有物体均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并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另外本区内所有物体均处于雷电电磁场最强处,故对于雷电的感应最强。

LPZ0B区:

感应雷主作用区,处于建筑物避雷针系统保护区内,但未经空间电磁屏蔽,雷电作用电磁场并不衰减,处于此空间的所用可导电物体均可感应较强雷电流的区域。

LPZ1区:

建筑物屏蔽区,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击雷,流往各导体的雷电流比0B区进一步减小,本区内电磁场也可能会衰减,取决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

LPZ2区:

房间屏蔽区,对于计算机主机房所处空间,应采用屏蔽措施,以进一步减小空间电磁场的干扰。

当金属导线(电源线、信号线等)穿越不同的保护分区时,因电磁感应的作用,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影响室内设备的安全。

因此,需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对设备进行保护。

在不同的保护分区,所采用的防雷器级别是不同的。

同时,需要作相应的等电位处理。

防雷保护分区和防雷器的分级应用如下图所示:

 

第七章、监控系统防雷方案

当今社会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日益发展,各类电子设备大量应用,雷击大地感应到附近的导体中形成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极大。

LEMP的主要侵入通道有电源线路、各类信号传输线路、天馈路线和进入系统的管、缆、桥架等导体侵入设备系统,造成电子设备失效或永久性损坏。

因此,雷击脉冲的防护是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有。

其主要方法是采用隔离、等位、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及雷击电磁脉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地保护各类设备。

目前主要采用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列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地线按共用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地电位反击。

只要设计合理、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就能有效的防御雷电。

1、监控系统综合防雷设计方案的依据

监控系统综合防雷在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标准,供设计时参照。

(1)IEC61024《建筑物防雷》

(2)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3)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4)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XQ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2、监控系统的综合防雷原则

监控系统的综合防雷设计应考虑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灾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在进行综合防雷设计时,应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优化设计、多重保护、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定期检测、随机维护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及维护。

(2)监控综合防雷系统的防雷设计应采用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其用接地系统和安装电涌保护装置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

(3)监控综合防雷系统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放置在雷电防护区的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防护标准。

 

3、监控、信号系统、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及接地措施

(1)在室外每个监控摄像头的支撑杆顶安装一套不锈钢避雷针,以保护摄像头等设备免遭直击雷危害。

(2)避雷针的引下线最好利用钢结构柱做泄流线,条件不允许时,也可以单独用25mm2以上的铜绞线穿镀锌钢管屏蔽,并做绝缘处理,从避雷针尖直接以最短路径入地,以减少泄流时的雷击电磁脉冲辐射而损坏微电子设备系统。

(3)在每支室外摄像枪支撑杆周围及所有信号机柜周围,加做简易辅助地网一个,规格为:

地网:

挖深80CM、宽30CM、长10~15M沟渠一条

接地极:

材料为规格镀锌角铁4根,2.5M长,每隔2.5~3.0M打一条。

连接地极:

镀锌扁铁。

(4)每个简易地网需就近与别墅基础钢筋联接,才能有效防雷,连接材料为25平方毫米多股铜芯线或Φ12钢筋。

(5)每个电源机柜地线及外壳用25平方毫米多股铜芯线与地网联接导通。

(6)信号机柜外壳及信号线屏蔽层用10平方毫米多股铜芯线接地。

(7)作等电位联接。

4、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防护措施

雷击电磁脉冲(LEMP)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通过侵入通道叠加在线路信号上产生瞬间高电压,击毁各类用电设备和微电子芯片,因此在实施防雷工程时必须将感应雷击作为重点,进行有效的防御。

在设计综合防雷时,应从以上通道进行重点防护,同时做好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系统。

4.1监控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