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734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docx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徐伟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徐伟

前言

高考考什么,复习就应指向什么

高考怎样考,复习就应怎样教学

高考怎样答,复习就应怎样指导

弄清考什么、怎样考、怎样答,才能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答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

(一)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及其对新高考的影响

学科内容:

体系性→专题性、案例性。

教学方式:

结论性→过程性、探究性。

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已逐步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高考体现选拔性的同时,强调高考对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导向性(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性。

但同时强调确保平稳推进——“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二)对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

1.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

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四项考核能力目标与要求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3.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其中,高中必修部分考点18+16+13=47个。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选修模块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的认识)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的认识)

对初中地理内容的考查:

由于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对初中地理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的认识)

(三)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特点的分析——从高考试题特点谈有效备考

1.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的总体特点

分析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山东、广东、北京、天津、安徽、福建、浙江文综卷、海南、江苏地理卷,从总体上看,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继续保持了继承与创新并举、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命题设计思路。

在试卷结构上,与往年的地理试题基本一致;在命题立意上,注重考查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命题素材选取上,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以图表为主的学科特色。

但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有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命题风格和特色。

⏹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坚持能力立意,力求综合性

⏹关注社会现实,彰显时代性

⏹鼓励创新思维,凸现开放性

⏹强化图表运用,强调地域性

⏹控制试题难度,注意公平性

2.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趋向的探讨

趋向1:

着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问题探讨:

何谓“主干知识”,怎样考查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指学科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它是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的“纲”和“目”。

地理基本技能之一: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以2007~2012六年山东卷为例:

立足基础,考查学科主干和核心知识。

山东卷地理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为考查重点,不偏不怪,且知识覆盖面较广。

在对学科核心内容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体现了《大纲》和《说明》中要求的注重考查考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对知识考查的命题思路:

(1)立足学科主干,注重知识的基础性;

(2)围绕经典问题,突显视角的新颖性;

(3)创新试题形式,彰显题型的多样性。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题号

涉及的主干知识

题号

涉及的主干知识

题号

涉及的主干知识

1

洋流、自然带

1

农业地域类型

1

地域分异规律

2

地球公转意义(昼长等)、大气环流、气候特点

2

产业转移、工业区位

2

农业区位

3

内外力作用

3

区域气候特点及分布

3

天气系统(等压线)

4

地理信息技术

4

气候特点、农业区位

4

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

5

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

5

垂直自然带

5

生态环境问题

6

工业区位(循环经济)

6

水循环

6

气候变化

7

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布局)

7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长)

7

8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

25

地理信息技术

8

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

26

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开发、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等高线

26

天气系统(等压线)、农业区位、交通运输特点及重要性、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

26

地形与外力作用、气候成因、等高线绘制、生态农业、工业区位

29

工业区位因素

29

城市化

29

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30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与区域发展

30

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安全

30

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活动

31

灾害(旱灾)的分布、成因分析及防治

31

灾害(涝渍)的分布、成因分析及防治

31

灾害(森林火灾)的分布、成因分析

32

水环境问题及危害、环境管理

32

大气环境问题、水资源开发

32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题号

涉及的主干知识

题号

涉及的主干知识

题号

涉及的主干知识

1

农业区位因素

1

地理信息技术

1

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

农业区位因素

2

农业区位因素

2

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3

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长等)

4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

天气系统(等压线)

5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5

地球运动(昼长、时间)

5

遥感技术的应用

6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6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布规律

6

地球运动的意义(昼长)

7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7

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

7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8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8

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

8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6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洋流及其影响、锋面等天气系统、工业区位、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

26

气候特点及成因、水循环、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

26

地形剖面图、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危害、流域开发建设

29

区域能源的开发等

29

工业区位因素、对环境影响

27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30

景区旅游规划、旅游安全

30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线路设计

30

旅游资源的评价、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31

灾害(台风)的分布、成因及防治

31

灾害(寒潮)的分布、成因及防治

31

灾害(洪灾)的分布、成因分析、预防的措施

32

水污染问题、生态保护

32

水污染防治、生态破坏

32

土壤盐渍化及防治的措施

新高考对于知识的基本要求

符合课程标准的、以人地协调和持续发展为主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只有符合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的知识,才是主干知识;只有运用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去学习与复习,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调动和运用。

备考对策:

回扣考试说明,明确复习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建立内在联系;

归纳地理原理,强化思维建模;开展有效训练,进行答题指导。

趋向2:

以能力立意为主

⏹问题探讨:

何谓“能力立意”,何谓“知识立意”?

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

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知识立意:

以考查地理知识、原理的积累和运用水平为主要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是可能会导致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机械性记忆方面,造成“高分低能”现象。

能力立意:

对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于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能力立意”的核心和实质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对策:

有针对性地课堂渗透;有针对性地选取试题;有针对性地指导答题。

趋向3:

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

⏹问题探讨:

怎样看待“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

“新材料、新情景”是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乡土特色的载体,是创设问题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载体。

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

以教材以外的问题为切入点,重在考查文字图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和发散能力、书面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临场心理的冷静和应变能力。

备考对策:

创设新颖问题,促进知识迁移;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实质。

趋向4:

体现对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问题探讨:

怎样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究性试题密切联系学科主干知识,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

备考对策:

融合知识复习,培养思维品质;设置针对训练,进行专题指导。

总之,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有几“变”(切入点、侧重点、创新点会变),几“不变”(学科本质和“核心”不会变)。

●考能力——死记硬背行不通。

●考主干——弄通弄懂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

●考综合、考应用——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五)对高考考生答题失分情况的分析——从考生答题谈有效备考

从2012、2011、2010年高考阅卷情况剖析学生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双基”掌握不扎实;

考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基本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是解答好地理试题的前提。

而导致学生考场失分的首要因素也应是平时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得不够透彻、掌握得不够扎实。

(2)审题过程不细致;

从阅卷中可以明显发现,很多考生在紧张的考试心理下未能审清试题要求,偏离了答题的正确方向而导致无谓失分

(3)信息提取不全面;

在阅卷中可以看出,不少考生除不能准确把握题干信息外,分析和处理题目所给文字、图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致使答题过程中出现找不到要点或遗漏要点的现象。

(4)解题思路不清晰;

对于较新颖的情境和设问,很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暴露出解题思路不清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平时学习中还未建立起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5)语言表述不规范。

考生语言表述不准确、不具体、不全面,也是答题失分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一些考生不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一些考生的表述不够明确具体;一些考生的回答没能较全面地体现出因果推理过程,说“半截话”等。

(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反思)

(四)对地理教学与复习备考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研究课标和考纲,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包括题型示例),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包括答案组织),是科学、有效指导高中地理教学与复习的基础与前提。

启示二落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规律、核心理论,以及区域地理中的区域基本特征等,它们是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的“纲”和“目”。

教学与复习首先要立足基础和主干内容,引导和指导学生弄清、弄透基本原理、规律与理论,“以不变应万变”;进而将着眼点放在其迁移应用上,而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过多的加深拓展。

关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规律):

基本概念

(1)明确概念的含义:

一般地理概念:

是概括常见的、数量较大的同类地理事物一般属性的概念,如陆地、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海洋、海峡、岛屿、河流、湖泊、农业、工业、聚落、城市、铁路、公路、海运等等。

特殊地理概念:

是表示特定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如火口湖、断块山、峡谷、溶洞、地上河、水位、水深、流量、含沙量、输沙量等等。

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如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形、地形区、地势等等。

(2)掌握概念的内涵: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内部差异)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气压)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年气温特征(年均温、冬夏气温、年较差)

◆降水特征(总量、季节变化、雨季长短、与气温配合)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基本原理(规律)

(1)弄清基本原理的内在实质和相互联系。

(2)强化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和变式训练。

利用教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线成网”,形成知识的网络化,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跳出教材,把握诸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概念图——体现认知逻辑。

教学反思

高考命题突出主干VS复习教学面面俱到

高考命题注重基础VS复习教学拓展加深

高考命题刻意创新VS复习教学因循守旧

启示三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高考答题不是让考生背诵书本地理知识,而是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考查的主要是“能力”。

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实基础知识和同时,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训练。

例如,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分析、解决新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到迁移、运用,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导和指导学生构建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从教材案例和知识的学习中,思考和感悟案例所反映的原理和规律是什么、是通过怎样的思维过程得到的、它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提炼和建立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高考答卷中暴露出“解题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平常地理学习中就未能梳理出分析该类或相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然也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高考考核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做题来训练,更重要的是在平常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引导。

只有逐步实现由“知识立意”型课堂向“能力立意”型课堂转变,才会使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由“记忆知识”型向“分析能力”型转变!

教学反思

高考命题突出能力VS复习教学偏重知识

高考命题强调运用VS复习教学固守记忆

高考命题联系实际VS复习教学重复再现

启示四强化文字、图表材料信息的获取,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学会准确、全面地从中提取显性和隐性的、定性和定量的地理信息;并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除加强读图析图、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外,加强作图能力的训练也很有必要的;对于一些地理原理与规律图,让学生养成绘图作图的习惯,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

例如,地形剖面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过程示意图,冷锋、暖锋与天气示意图,大气的运动示意图(包括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水循环过程环节示意图、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等。

启示五规范答题习惯,训练语言表述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养成严谨的教学作风,平常教学与习题讲解时语言要严谨,措词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说、会说,多落实在纸面上,在回答问题和习题训练中特别强调表述的规范性。

就高考答题而言,不是仅要求考生“会”(知识),而是最终要求(答案)“对”!

这需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规范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规范呈现形式。

首先教师必须养成严谨的教学作风,平常教学与习题讲解时语言要严谨,措词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说、会说,多落实在纸面上,在回答问题和习题训练中特别强调表述的规范性。

就高考答题而言,不是仅要求考生“会”(知识),而是最终要求(答案)“对”!

这需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规范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规范呈现形式。

二、新课程高考背景下的有效备考策略和方法

1.实现有效备考的前提

围绕一个中心:

有效备考。

明确两方面问题:

高考考什么?

怎样考?

我们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

抓好三件事情:

知识回顾与整合;专项训练与讲评;学生管理与指导。

把好四个关口:

审题关、图表关、联系关、表述关。

加强五个研究:

⏹研究考纲

⏹研究教材

⏹研究试题

⏹研究学情

⏹研究教法

●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再认识

●对教材的再认识

●对高考试题、试题答案(评分标准)的再认识

2.二轮复习目标的定位

二轮复习是高三复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强化主干内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通过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把主干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是通过专题、专项练习提升解题水平,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清晰化、规范化。

同时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原理和规律,以及内在联系的分析、应用能力。

⏹紧扣考点,抓目标

⏹依托教材,抓基础

⏹突破专题,抓整合

⏹精讲精练,抓能力

⏹规范训练,抓分数

对二轮复习中存在的教学误区的认识:

(1)查缺补漏,追求知识的全面性;

(2)拓展加深,简单问题复杂化;(3)“切口”过大,缺乏复习的针对性;(4)教师主导,学生缺乏复习自主性。

3.合理选择和划分二轮复习专题

专题选择和划分的依据:

关注“高频点”、“易错点”、“能力点”、“热点”。

专题选择和划分的类型:

知识重心专题、技能方法专题、解题指导专题、热点探讨专题等。

(对专题选择和划分的建议;对热点的处理建议及对2013年“热点”的认识)

4.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对策

变复习为复习活动。

改变拼时间、低效率——无用功、粗放式。

(1)进行专题学案导学复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编好、用好学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采用问题解决式复习活动,强化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的落实

(3)尝试热点探讨型或课题研究型复习活动,提高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5.提高二轮复习活动中各环节的效益

⏹讲:

讲重点、讲疑点难点、讲易错点、讲思路方法、讲拓展迁移

(不同版本的“三讲,三不讲”)

⏹学:

模仿、应用、迁移(要学要问)

⏹练:

重点练(取材)、强化练(题型)、适应练(时间、题量)、规范练(答案),要从平常做题开始

⏹评:

评答案合理性、评错因、评思路、评方法、评用时

(1)知识整合

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不能简单、机械重复知识,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构建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模型。

⏹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

⏹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重组知识过程中理清系统结构;

⏹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可以采取的策略:

考点内容——题型化;典型例题——方法化;重要方法——步骤化。

可以采取的具体方法:

“搭架子”——“建匣子”——“找梯子”——“练脑子”。

明确不同内容的复习方法:

⏹区域地理:

夯实基础,教会用图,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

弄清原理,学会分析,强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地理:

明确观点,学会评析,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课堂留时间和机会给学生:

“讨论、反思、求异、辨析、质疑”。

(2)规范训练

精心选择题目,规范训练过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以中低档题为主。

精选基础性强、思维灵活、注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进行改编、整合。

如问答题设置“三要素”——忌多宜经典、忌小宜全面、忌旧宜新颖。

●结合热点,适当添加新情景、新材料,并选编新题和活题。

●试题应重点突出。

●限时限量—练速度和准确率。

●规范思路——练技巧。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答题思路进行建模训练。

●规范步骤,重视细节。

(平常习惯、得分意识、规范化答题)

(3)习题讲评

基本方法是归类法讲解,可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想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

●讲错例。

为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设计专门的错题统计表,不但有错题统计,还有错因(知识、技能、思维、心理等方面)分析。

课堂上引导出错的学生说出现错误时的心理,提倡让出错学生读题。

●讲思路。

即讲试题、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指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好等。

●讲方法。

抓住典型题目,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突破已有思维定势,敏锐抓住试题本质,排除干扰,速解巧解得出结论,注重解题的过程。

●讲规律。

即归类讲解,对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总结出相对稳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格式,把试卷规范化落实于平日复习中。

●讲变化。

讲评要善于借题发挥(将重点题目变形、转化、延伸、重组),对某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和不同的起点进行设问。

讲评的“两点针对”:

要针对目标学生讲、要针对错率高的问题讲。

讲评的“两点注意”:

避免“满堂灌”,注重变式训练和相关知识的联系。

(4)指导答题

①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

怎样审题?

高考试题设问的陈述方式:

设问=提示词+指令词+限定词+中心词

例:

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山东文综卷设问陈述特点及“指令词”比较。

②分析所给图表,提取有效信息

③揣摩命题意图,联系相关知识

前提是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关键是建立试题设问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要学会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他想考什么知识点?

我学过哪些相关的?

④思考答题方向,组织答案要点

⏹四项基本原则:

全面、准确、精炼、清晰

⏹四项呈现要求:

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整洁化

⏹三点小技巧(无把握的情况下!

):

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

强化规范表述的具体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