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601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docx

1高等教育学试题整理

一、概念解释题:

1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专业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

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其构成主要包括:

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4高等教育体制结构:

是指按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而确立的结构。

5高等教育能级结构:

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6威斯康星思想:

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7高等学校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国际合作。

8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9高等教育目的:

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10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11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的管理。

12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

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

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

13大众化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14通才教育:

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5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16高等学校学制:

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是整个学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

高等学校学制的制定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7学位制度:

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8教师专业化: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

基本含义: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和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9高校师生关系:

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

20学科:

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

21专业:

广义的专业是指某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22课程体系:

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

课程间的组合包括一个专业所开课程的类型及其比例关系。

23专业特色:

是指所办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具有的优长之处、特殊之处。

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上。

24教材:

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分为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

25课程:

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26课程目标:

是高校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在特定阶段学生发展可望达到的程度,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的内容和程度,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和效果等。

27教学计划:

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素质和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28教学大纲:

是以系统连贯为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同时也明确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9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

30课堂教学:

是有固定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

31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2高等学校的教学: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4实验课教学的含义:

实验课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场所。

运用—定的设

备仪器和相应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引起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来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过程。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具体来讲:

1.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主要是指教师、学生、较高基础和特定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2.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主要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思想;3.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有:

(1)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2)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2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2)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

3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

4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共同特点:

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特殊性:

专业性,对象的高层次性、时空延续性。

5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

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3)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出色的科研能力。

6高校教师的群体素质要求: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构成状态,既教师队伍的结构。

主要包括:

第一,职称结构,即队伍内部各种职称的比例状况,这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志。

第二,学历结构,即教师队伍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即教师的基础训练水平和业务发展的潜力。

第三,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其中最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各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

第四,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高校教师合理的专业及学科结构应当与高等教育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

第五,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应有效调整高校教师学缘结构,形成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

7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

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专业设施建设5)专业管理建设

8专业构成的基本要素: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主体。

高等教育功能是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论问题之一,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向,并且与高等教育结构密切联系,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9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

10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政治功能:

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2)经济功能:

其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其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

其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11高校教学评价的作用:

1管理作用2导向作用3鉴定作用4激励作用5改进作用。

1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13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

(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3)社会服务,除了通过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为社会服务以外,还包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进行社会监督等诸多形式。

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14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变化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15高校教学的基本环节:

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学习材料;3)理解教学材料;4)巩固知识经验;5)运用知识经验;6)教学效果测评。

16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17高校教学管理:

就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1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

他认为“人是自然的直接对象”,但又是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成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的总和”。

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内涵包括三层:

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层次是指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

19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

在我国目前而言,高校教师无论是经济待遇、社会权益还是职业声望都是较高的。

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决定于高校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2)科技和文化尝新的重要实现者;(3)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20高校教师的任务和职业修养: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

(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对高校教师的个人职业素质要求: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扎实的只是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1分析和比较“英才教育论”与“大众化教育论”:

英才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精英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主张高等教育的支撑者为国家,国家应承担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对智力、品行等各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的。

教育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致力于统治管理才能培养。

英才教育论及其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为统治阶级筛选并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

大众化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高等教育经费虽然由国家、政府提供一部分,但主要来源是社会和个人投资。

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考试不通过率极低。

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人可以上大学,重新选择社会角色和地位。

从历史演进看,世界高等教育史一个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换的过程。

从现实状况看,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并存的、相互渗透的,并非因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换而使英才教育的模式和思维彻底消失,两者往往相互补充,为社会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2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3高校教学趋向个性化4教学管理的活性化5倡导自主性学习6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7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

2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3教学和科研结合紧密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4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

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2)大学拥有自治权;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5)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

25高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指专业内涵建设,广义也包括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

内容包括:

(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专业设施建设;(5)专业管理建设。

26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指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特殊要求。

进行制定和调整时应注意:

(1)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资化,强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2)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更新,培养复合型人才;(3)适应社会变化,要培养学生应变适应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

27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有:

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其中,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机授课形式,包括备课、上课、课后总结三个环节;实验课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场所,运用一定的设备仪器和相应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引起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来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过程;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使高校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对前期教学起着检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28社会实践教学的特点:

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

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

29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是:

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教师的主导型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第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第五,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第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等学校教学意义是:

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高等学校教学基本任务是:

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2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

30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应注意:

除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还必须依据:

第一,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第二,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第三,高等学校的特点第四,先进的教学经验

31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二)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三)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四)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五)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32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原则:

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第二,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第三,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第四,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第五,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第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33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我国正处在上述发展趋势的形成过程中,我国高校应该抓住机遇进行长足的发展。

34大学教材的特点:

大学教材应该具有各级各类教材甚至一切论著的共同属性,如概念明确、命题正确、推理合乎规则、论证符合规律;层次分明、简洁流畅、重点突出;标点准确、文字规范、装裱得体等。

其他相比其他层次教材、学术论著的特点:

(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35科研的意义:

1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2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3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4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5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不良倾向:

1过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2科研功利化倾向。

对策:

1规范科研制度,做到执行中不走样2把握科研导向,营造良性发展环境3注重科研评价,制定科学评估体系。

科研的任务:

1承担国家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2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研究重任3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6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1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2完善教育培训制度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4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37高校课堂教学有哪几个基本环节:

1备课,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研究学生和教学条件2上课,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3课后总结,通过总结,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38高校教学管理的含义: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汁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寨、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39高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2)有利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3)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4)有利十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

40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

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4.教学质亟管理5.教学运作配套系统管理。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认识1.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

社会本位观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作为有机体,个体则起着机体基质的作用,社会处于决定性、中心的地位。

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

个人本位观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个体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

这两种高等教育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对于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绝对的社会本位观导致高等教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个体本位观尊重人性、以人为本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

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

当前,我们在高等教育目的观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

2试述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目前我国问题反映在:

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致使工作效率低下;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

第一,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权力重心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

第二,精简机构,提高办学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第三,人事制度的改革。

第四,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3试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独立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知识和能力是两个概念,知识不同于能力,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并不会自然转化为能力,而能力也决不能代替对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更不能只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因此,要求教师重视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

同时,注意把培养能力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

4联系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的永恒主题,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讨论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有对立的一面,由于二者任务不同,教师对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产生冲突,但两者又互相依存彼此促进,辩证的统一:

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教学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决定了科研队伍的结构和水平。

教学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

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筹集教学经费;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校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与科研都是高校教师应有的任务,不可偏废。

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关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误区有:

误区一,认为高等教育中,教学是中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更多的偏向研究生培养,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主要精力是上好课,科研只是“游击战”,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

误区二,由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社会地位有着更明显和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愿从事教学。

误区三,简单的将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划等号。

对于这种片面强调科研或教学的做法应提出批评,它已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构成严重影响。

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方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自我的道德调节。

高校教师应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中的利益矛盾,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利益关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平衡发展。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行政的综合调节作用。

通过强有力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