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52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docx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

教学内容

 

教材148—15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韵独到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感情。

同时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难点

 

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

 

教学突破

 

古诗文教学应抓住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感情,同时在读中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拔,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磁带,幻灯片,多媒体教具,布置预习。

 

学生准备

 

预习诗文,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的诗。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学习《饮酒》1.自由发言

 

2.朗读指导2.自由朗读

 

3.小结转引,导入学习《次北固山下》3.听讲记录

 

4.点拔意境4.感悟诗的意境

 

一、激情导入、自由发言(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

你喜欢农村生活吗?

请谈谈你的理由。

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自由谈论,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放录音,提要求:

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1.听录音,注意断句及重音。

 

2.自由朗读,感悟诗意,并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3.结合提示感悟诗意。

小组讨论,合作。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不

 

慕名利,恬淡自然的人。

 

(2)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

3.结合资料谈自己对诗的感悟,加强对诗的理解,对诗人的了解。

 

4.试背。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

 

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

 

1.听教师讲述,进入下首诗的学习。

 

2.听讲,记录。

 

四、点拔意境(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播放录音,要求注意停顿及重音。

 

2.思考:

作者在客游他乡时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3.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哪句可以看出。

 

紧抓“残夜”、“旧年”、“乡书”、“归雁”来体会。

 

4.展开你丰富的想像,假设你便是诗人,把你此时所见所闻所感,用你生花的妙笔表达出来。

1.听录音,正确把握诗的感情。

 

2.结合问题,自由读诗。

 

3.感悟诗意,通过合作、讨论、谈自己的理解。

 

4.放飞想像,动笔写作,读小作。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五、板书设计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结合《爱莲说》一文,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7.

 

2.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个性练习设计

 

从课外搜集一此关于大自然的诗句。

谈谈你对它的感悟。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将诗人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学习,对学生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1.激情入境

 

2.指导析读2.赏析诗歌

 

3.指导自读3.体味赏析’

 

一、情境导入、情入境(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语: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

1.学生概括:

体现凄凉、萧条、冷落等词语即可。

 

2.闭上眼睛听节奏,想像创造秋季的内容。

 

3.试创作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

(引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

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引出板书)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1.背诵《关净沙》感受意境。

 

2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及抒发的情感。

 

3.学习诗歌《雁门太守行》。

 

4.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

 

气势及所抒发的情感。

 

5.诗句导读。

(师略加提示,生展开想像,自觉体会其中的意境)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师作个别辅导)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

5.逐句理解字面意思。

 

6.大声朗读诗歌,再现意象

 

与雄浑的意境。

 

7.试背课文?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昧(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语:

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季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

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人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季节的?

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背诵全时。

 

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四、本课小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五、板书设计参考(略)

 

本课总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提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次北固山下》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雁门太守行》作者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通过其中一首诗来看作者,以“我读懂了”为题作文。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背诵全诗。

 

◆个性练习设计

 

将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历史故事。

 

教学探讨与反思

 

加强诵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补充一些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对学生的学习会更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