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436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4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docx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

摘要:

如今,在我国能源面临供求紧张、污染严重的危机时,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改善能源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中国30多年来各种新能源发展历程和能源比重的分析和近10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深入研究分析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对总体能源政策分析来剖析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态势,并结合水电、风电政策进行重点分析,最后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能源危机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水利水电风电

一、能源危机与污染问题

能源危机

能源,自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就成了社会进步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驱动力。

近两个世纪来,随着人类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1.世界能源整体供需紧张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

且供求关系还受到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

可见,能源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2.中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

在世界能源供需紧张的大环境下,中国的能源危机问题更加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

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2)能源资源储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

(3)中国能源需求量飞速增长。

随着中国迅速加快工业化步伐以及逐步转变成为一大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的能源需求在过去几十年间飞速增加。

有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7.5亿吨,成为除美国外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达31.0%。

2001年全国能源费用支出达1.25万亿,占GDP的13%。

2002年中国进口石油达7000多万吨。

2003年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总量为50亿吨,其中煤铁资源均占世界30%以上。

同时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进口量增长近3倍。

预计到2020年,石油消费量最少4.5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

(下图来自于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能源消费结构与污染问题

一、我国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

说到我国的能源结构,众所周知,以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为主,其中煤炭又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

以2006年到2011年为例(见表1-1),煤炭的能源生产总量都在总生产量的77%左右,剩下的部分则被原油、天然气、水电风电和核电瓜分。

而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资源消费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六年内依旧占据着接近70%左右的比重,原油消费也有近20%,二者相加远远超过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一目了然。

 

二、能源结构与环境问题

在这样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下,环境污染成为了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多地区频繁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太湖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尤其是2013年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多个重要一线城市PM2.5含量严重超标事件,显著地反映出了能源生产与消费向煤炭倾斜所带来的高昂代价。

在2010年工业按行业分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统计表(表1-3)中,我们看到煤炭和石油开采、洗选和加工业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其中煤炭和石油开采和洗选加工业共占9%,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占6%,与能源有关的废水排放总量达315968万吨。

行业总计为2118585万吨。

而在废气排放方面(表1-4),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了519618亿立方米,其中58.5%来自于燃料燃烧。

在各地区的统计中可以发现,河北、山西、内蒙古以及宁夏等煤炭资源产出大省在工业废气排放量中占比均居高不下,而江苏、浙江、山东、河南以及广东等煤炭消费大省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上述省份在燃料燃烧中排放的废气占全国总燃料燃烧排放的60%以上,由此可见,煤炭作为能源大量服务于生产生活,其对环境的破坏力和代价都是巨大的,可以说,煤炭在能源中占比过高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1-4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10年)

 

工业废气

 

 

工业二氧

地区

排放总量

燃料燃烧

生产工艺

化硫排放量

 

(亿标立方米)

(万吨)

 

 

 

 

 

全国

519168

303897

215271

1864.4

 

北京

4750

1857

2894

5.7

天津

7686

5254

2432

21.8

河北

56324

27750

28574

99.4

山西

35190

22669

12520

114.7

内蒙古

27488

17476

10013

119.3

上海

12969

5089

7880

22.1

江苏

31213

20235

10978

100.2

浙江

20434

13480

6954

65.4

山东

43837

25874

17963

138.3

河南

22709

12929

9780

116.3

广东

24092

16627

7465

98.9

宁夏

16324

13491

2834

28.0

而在表1-5中,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我国能源构成的主力军,在主要空气污染指标中“贡献”良多,其中煤炭的比重更是居首。

在我国占比很少的清洁能源在环境友好程度上则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对大气和水的污染几乎为零。

表1-5锅炉燃烧不同燃料时排出的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表

二氧化氮(ppm)

二氧化硫(ppm)

三氧化硫(ppm)

重油

70-500

20-700

3-12

天然气

60-1600

煤炭

200-1200

1100-2100

10-80

综上所述,我国固有的能源结构,既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为次、清洁能源只占极少部分的现状,对环境极度不友好,是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鉴于我国如此的能源利用现实,调整能源结构、寻求清洁的新能源已经迫在眉睫。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历程(纵)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几年。

如果将大水电装机计算在内,中国是世界上新能源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包括水电装机、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占总装机容量的23%左右。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07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2009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新增装机第一大国。

尽管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近几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仍然表现出众。

总体上看,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占中国能源的比重稳步上升趋势。

从总的消费量来说,中国新能源消费量稳步上升。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消费量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

2011年新能源发电量达到了858.6兆兆瓦时。

(数据来源于BP)

从新能源涵盖的各行业来看,各个行业的消费量均有大幅增长。

在各行业中,大中型水电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同时,与风电、水电、核电相比,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发展显著落后。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

下图为近十年中国新能源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2011年各类型新能源消耗量所占比例如下(单位:

兆兆瓦时)

(1)水电

水电是中国最早发展的新能源,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早已成为世界水电装机总容量和水电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的水电由1970年24兆兆瓦时到1980年58.2兆兆瓦时到1990年126.7兆兆瓦时到2000年222.5兆兆瓦时再到2010年722兆兆瓦时,有了巨大的发展。

水电占据了中国新能源的绝大部分。

2011年水电消费量为694兆兆瓦时,占80.83%。

由下图可知,中国水电消费量在2000后出现急剧增长态势,2000到2010年这十年间,水电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2.4%。

(2)风电

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

中国风电发展迅猛,特别是2007年至今,目前中国风电总消费量占世界第二位。

2011年中国风电达到73.2兆兆瓦时,仅次于美国121兆兆瓦时。

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达17631兆瓦,自2008年来连续3年领先世界。

2011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为62412兆瓦,居世界第一位。

(3)核电

核电也是中国发展较早的新能源之一。

目前,中国有7座已运营核电站,12座在建核电站,还有24座核电站在筹建中。

发电量也由1993年的1.6兆兆瓦时上升到2011年的86.3兆兆瓦时。

(4)太阳能

中国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

2009年,中国热水器年产量达到3744万平方米,保有量达16206万平方米。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截至2009年底,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厂达到500多家,年生产能力约4GW。

同时,中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也在不断上升,虽然中国光伏发电起步稍晚,但到2011年已达到3000兆瓦,居世界第六位。

(5)其他其它能源如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在中国应用较少,但也由了较大发展。

生物燃料产量由2001年的4千吨在2011年达到1149千吨,居世界第六位。

地热能在有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已经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

但总体上来说中国地热能利用较少,装机容量与地热利用大国相比差距巨大。

尽管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但中国的新能源应用总体上仍较落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总消费量看,2011年中国新能源消费总量为858.6兆兆瓦时,而同期美国为1360.3兆兆瓦时,欧盟为1572.5兆兆瓦时。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与世界比较(横)

2004年以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基本能够满足自给,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的上身,国内的能源生产已不能满足需求,能源进口的比例开始上升。

尽管目前的比例仍低于其他三国,但是增长速率是最高的。

对应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能源使用量也大幅度上升。

十年间,能源使用量增长了一倍,目前已经成为四国中能源使用量最高的国家。

总量大,增长速度快成为能源使用的特点。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国内能源生产大大增加了开发力度。

与其他三国的变化基本平稳相比,中国的能源产量可成为飞速增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所占的比例还很低,主要还是使用传统能源。

传统能源对环境产生污染较大,因此提高新能源,尤其是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趋势。

与发达国家传统化石燃料能耗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相比,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化石能源消耗的比例增长明显。

化石能源具有开采简单,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因此仍被广大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

但是它也具有不可再生,污染高的特点,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和能源的安全。

可以看出,当今情况下我国能源进口占使用量百分比还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相对百分比较低,但相较而言,我国的能源使用量增幅明显,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而其他国家能源使用量相对保持平稳,这就需要我国增大能源产量或者增大能源进口。

在能源进口量占百分比基本平稳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产量大幅增大,也就相当于进口量也在同等幅度的增大,在能源产量上还总体上是化石能源,这就说明我国的化石能源储量在大幅降低,而可替代能源所占百分比实在是不高,可燃性再生资源和废弃物(占能源总量的百分比)也在下降,GDP单位能耗不断上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我国在飞速发展下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这一问题,很可能导致我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发展停滞乃至衰退的不好后果。

针对而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显得尤为科学。

下面针对各大新能源,与世界的对比进行分析

中国新能源占使用总量的百分比与欧美有较大差距,2010年中国新能源占能源使用总量的百分比为4%,同年美国为11.7%,欧盟为17%。

在水电方面,中国具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水电开发较多。

中国是世界水电装机总容量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领先于欧美各国。

但在其他新能源领域,中国总体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在风电方面,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尽管增长迅猛,但仍落后于欧盟。

在核能方面,中国核能发电量仍远小于欧盟和美国。

2011年中国核能发电量为86.3兆兆瓦时,而欧盟和美国为907.2和831.8兆兆瓦时。

中国仅相当于欧盟的0.95%,相当于美国的10.4%。

在太阳能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欧盟,2011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000兆瓦,仅相当于欧盟的1/17。

在生物燃料产量上,中国2011年产量为1149千吨,相当于欧盟的12%,美国的4%。

四、总体新能源政策分析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同时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以下是2012年10月中国能源政策白皮书的目录部分:

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总体上,可以看出,国家在通过对目前能源形势的分析,我国面临着化石能源储量有限随着消耗量增大储量减少开采等成本上升,而且国际油价等持续升高,我国对新能源绿色能源有着迫切的需求并在政策上给与了极大地关注.从白皮书分节来看着重突出了“新能源”,“可再生”,“清洁”,“能源科技”,“体制改革”等字眼,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现在我国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逐步建立绿色清洁能源体制以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能源问题,可以说是有远见卓识的.

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优先是一个很有力的政策,是进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保证在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情况下减少能源浪费,减少能源浪费就能很好的减轻能源压力.

立足国内则是为了控制我国能源对外的依存度,以免在国际的能源问题中处于被动状态,充分开发我国已有的资源,提高利用率,保证我国自身的资源保障性生产.

多元发展是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一种改变,能够开发出更多更清洁的能源来替代会造成污染的化石能源,不仅是可以减缓化石能源的枯竭而且是对环境的很好保护.

生态文明,意味着我国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了,还有对于自然的关怀,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刻不容缓.

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这些是一些基本的解决方式,从内在和外在充分的发挥能动性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讲,这是从各个方面来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来提升我国能源方面的竞争力。

从数字指标上我们可以得到更加精确地一个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到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为实现此目标不懈努力。

可以看出十二五纲要中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要把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降下来,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份额,而且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方面也要比2010有显著下降,在2010年我们的发展模式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尤其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方面,由于能源产品的输出我们消耗了过多的能源来提升单位GDP,如果不加以抑制,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看到国家给出了降低16%这个显著的数字.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

在具体的新能源方面也是都针对我国的条件给与了相应的目标。

重点针对水电、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的发展。

五、水电政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重要的水电设计,施工管理单位重新划归至中央管理。

并开工建设了龙羊峡等一批重大的水电建设项目。

1984年,“鲁布革冲击”拉开了中国水电建设体制改革的序幕。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中国的水电发展进入调整期。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要积极发展水电,规划指出:

电力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电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全国联网。

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积极发展水电、坑口大机组火电,压缩小火电,适当发展核电。

之后,随着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额定推动下,大量资本投资水电。

2004年,公伯峡水电站一号机组投产发电,使我国水电装机总量超过1亿千瓦,成为世界第一。

通过“十五”规划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引导下,改变了我国水电开发长期资金不足的情况。

是我国水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其中提出:

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环境治理、防洪和航运。

建设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

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为更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

我国新增装机容量7300万千瓦时,到2010年,全国装机用量达到1.9亿千瓦时。

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巨大儿深远的影响,可能诱发地震、渗漏和土地盐碱化、水富营养化、洪水问题等。

所以,“十二五”规划上表明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把生态建设科环境保护作为根本切入点。

在开发布局上,应通过流域综合规划进行统筹,协调建设,合理布局。

于此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体系,防止重大灾难。

2010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计划中关于水电的政策为:

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坚持水电开发与移民致富、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强流域水电规划,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统筹考虑中小流域的开发与保护,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小水电,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

“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常规水电1.2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4000万千瓦。

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分别达到2.6亿千瓦和3000万千瓦。

如今,我国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目标,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储蓄发展作为规划主线,在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水利水电。

利用地区优势发展水电,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开发小水电。

同时对移民政策也更加重视,坚持水电开发与移民致富相结合,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总之,随着国家的发展,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的水利水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总装机容量步步高升,水电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

在水电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挫折,但是通过国家的调控和政策的控制,我国逐渐克服了水电的投资问题、生态问题和移民问题,预计中国水电在将来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促进中国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六、风电政策分析

从我国的地理形势来看,我国具有很丰富的风电资源,发展空间也很大,如何发展风电资源,就是一个战略性的能源问题,妥善运用这一清洁能源能对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有着很良性的作用。

从2000年开始我国风电装机总量就保持大约20%的年增长率,可以说是飞速发展,正是风电产业的快速增长时间,再加上05年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的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使得风电产业从06年到现在的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2006~2009年,装机容量均以翻番的速度增加,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8928M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733MW,均居世界第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风力发电机制造业在我国风电项目不断做大的情况下也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跻身世界前列。

从如下今年的政策上来看,国家也是对风电越来越重视,使得风电稳定发展:

1.固定风电电价维持其产能稳定

2.增加补贴2002~2009年,国家对风电的补贴额从1.38亿元上升为52.89亿元

3.清洁能源予以减税等便利条件

4.科研投入,研究开发

总之,在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都是给予风电以足够的保障,维持其飞速增长,使得风电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耗比例不断增大,进一步扩大其清洁能源的优势。

从我国的风电发展趋势就可以看出,现在的风电发展仍处于黄金时期,并且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被迫切的下需要。

但是我国风电产业也有着它的不足,可能主要在于电网建设和区域性电力调动上,客观的来讲,虽然我国风电装机总量不断上升,但占的我国电力消费总量比例还是很小,在普通电力和风电的价格和电网建设上就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磨合。

再加上风电设备价格比较昂贵,性能还有一定的限制,这些方面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风电是现阶段最具规模化开发和市场化利用条件的非水可再生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十二五”时期,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发展并举,优化风电开发布局。

有序推进西北、华北、东北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风电建设,加快分散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稳步发展海上风电。

完善风电设备标准和产业监测体系。

鼓励风电设备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风电产业技术升级。

通过加强电网建设、改进电网调度水平、提高风电设备性能、加强风电预测预报等途径,提高电力系统消纳风电的能力。

到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

这样来看,国家在维持内陆风电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海上风力资源,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同时也在电网建设和调度方面有了一个方向上的确定针对性地面向我国风电现在的桎梏。

可以说现在总体上来讲,我国风电政策是很宽松很优厚的,能够针对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决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