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36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

《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食同源话食疗.docx

药食同源话食疗

药食同源话食疗(转载)

“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讲道: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由此可见,药食同源食品对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都有一定的作用。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厨房中常见的既美味,营养保健价值又高的食物。

生姜大枣

这两种食品非常普通,几乎是家庭必备,民间有很多谚语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日三个栆,终身不显老”等,而中医对于姜栆的应用更为普遍。

大枣本身是甘缓滋补的,吃多了会胃脘闷胀不适,而生姜是辛散的,这时用姜可以使大枣不过于滋腻,所以这两个药经常同用。

中医认为生姜是入气分,大枣是入血分。

一气一血,一补一散,一散一收,简单的两种厨房中常用的食品看似简单,但中医应用时,却体现了动静结合,刚柔相济,阴阳平衡的高深医理。

可以使其既不滋腻又不发汗太过,既可以驱邪又可以扶正。

中医开完方子后经常有个“姜枣引”,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还要提一下,许多人感冒初起,都会买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殊不知对于风热外感还有些效果,而对于风寒感冒却无异于南辕北辙,不仅达不到治病的目的,反而会雪上加霜,感冒虽为小病,但却不容忽视,若用中药中成药一定需辨证论治或找中医大夫治疗。

对于伤风着凉引起的感冒轻症,可用下面这个小验方:

有中医前辈曾将姜、葱、醋配伍成食疗方,专治伤风感冒轻症,命名为“神仙粥”,并作一口诀:

“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根七片姜,熬熟兑入少许醋,伤风感冒保平康。

制作方法:

连葱白带根须洗净切成6到7段,生姜切六七片,糯米一把(也可用大枣6个切开代替),熬熟后加食醋半杯,趁热喝下,盖上被子稍微捂出点汗,效果很好。

该方没有服用西药感冒药后的咽干、乏力、嗜睡等副作用,大家可以试试。

羊肉

羊肉,中医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

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

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讨厌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

其实,羊肉只需稍加烹调,即能够去其膻气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下面给大家介绍个养生滋补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这是沿用了2000多年的中医名方,由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记载于医学经典《金匮要略》。

经常疲倦乏力、恶风怕冷、头昏失眠、体虚感冒、面色偏白的人,不妨试试这个食疗方。

本方的组成非常简单,只有羊肉、生姜、当归三味。

其中,当归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性质偏温,有活血养血补血的功效;生姜可以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羊肉性质温热,能温中补虚。

三者配合起来,具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作用。

本方是一个效果显著的药方,可用于主治寒性的疝气、腹痛、两胁疼痛等病症,也可用于产后的调理,适应于妇女气血虚弱,阳虚失温所导致的腹部凉痛、血虚乳少、恶露不止等。

其次,它也是一道风味独特的食疗药膳,特别适应于体质虚寒的人日常食用。

对于怕冷的贫血病人、年老体虚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及由于慢性腹泻引起营养不良者,也可食用本方,作为辅助调理。

制作方法:

将羊肉洗净,除去筋膜,切成小块,生姜切成薄片,当归洗净,纱布松松地包住捆扎好,一并放在锅里,加水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微火煨两小时左右即可。

服用前可以适当加一点盐和其它调料,吃肉喝汤。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吃一次。

因为本方的功效和味道与用料的比例关系密切。

按书中原方的用量,大约是当归45克,生姜90克,羊肉500克。

这样做出来的肉汤效果明显,对于治疗寒性疝气、腹痛怕冷、血虚乳少最为适宜。

虚寒体质者进行调理时,可按比例酌减。

需提醒的是,患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以及某些肿瘤的病人,平时怕热、易上火、口腔溃疡、手足心热等属于阳亢体质的人,以及感受风热外感,发热咽喉疼痛者,不宜服用适用本方。

小麦

小麦为五谷之一,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食物,殊不知小麦还有很多功效:

唐朝《本草拾遗》中就肯定了小麦的价值:

“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味甘,性凉。

能养心益脾,和五脏,调经络,除烦止渴,利小便。

在中医经典中,小麦也被用于治疗许多种疾病,如甘麦大枣汤,该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由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组成,其构思精练,组方巧妙。

方中用小麦为君药,取其甘凉之性,养肝补心,除烦安神。

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为臣药。

大枣甘温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为佐药。

三药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共奏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

该方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补脾益气等功效。

适用于脏躁,以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实、言行失常、哈欠频作、舌红苔少等为主症。

制作方法:

小麦50克,甘草15克,大枣10个.。

先将小麦洗净,漂去浮末,然后用清水约1000毫升,煮上述三味药,用小火慢慢熬,煮沸后煎至400毫升左右,去渣,分几次饮汤。

需要注意的是:

该方以甘味药物为主,易助湿生痰,若舌苔厚腻,痰多体胖者不适于服用;阳盛体质,声高气粗,烦渴饮冷者也不适合服用。

赤小豆

赤小豆别名红饭豆、红小豆等,可食用,亦可入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为清热利水、散血消肿的常用药物。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食疗方:

1.赤小豆当归散,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方用赤小豆3升(浸出芽,晒干),当归3两。

共为细末,每次服10克。

赤小豆排痈肿脓血,当归养正祛瘀,可用于治疗血分湿热蕴毒引起的结膜炎,便血等症。

制作方法:

原方为散,养生服用时可改散为汤,可用赤小豆50克洗净,当归15克洗净,纱布包好,加水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微火煨一小时左右即可。

对于血分湿热内盛,大便下血,目赤红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

平素怕冷肢凉,纳差便溏者;外感邪气引起的目赤患者,不适合本方,服用前可咨询中医师。

2.扁鹊三豆饮,原方出自《儿科准绳·痧痘门》,用于稀痘清毒,有解毒消肿之功效。

按:

黑豆:

性味甘、平、无毒。

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

绿豆:

性寒、味甘、无毒,入心、胃经。

绿豆的磷脂成分具有降胆固醇、降血脂、抗过敏、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赤小豆:

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

它富含的尼克酸具有消肿解毒、利水除湿等作用。

三种豆煮熟吃豆喝汤,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食疗方可将原方的甘草去掉,该方对于湿热内蕴引起的痤疮有一定的功效,还对过敏体质患者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有帮助。

制作方法:

原料:

红豆50g、绿豆50g、黑豆50g、清水、冰糖适量。

做法:

1.三种豆各取50g;

2.将三种豆洗净,用开水浸泡30-60分钟;

3.将三豆及泡豆的水放入砂锅,补足清水,大火烧开,小火煮到豆烂,加入冰糖煮到融化即可

鲤鱼

鲤鱼味道绝佳,处处都有生产。

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之一。

鲤鱼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

适用于水肿、咳嗽、气喘、胎动不安、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

此外,由于鲤鱼的视网膜上和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因此,吃鲤鱼明目的效果特别好。

1.千金鲤鱼汤,该方出自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具有健脾行水、安胎的功效,适用于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症见妊娠数月,面目肢体浮肿,肤色淡黄,皮薄光亮,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无力。

食疗可用于治疗脾虚湿滞引起的面目轻微浮肿、小便不利,或慢性肾病,心脏疾病水肿的辅助治疗。

制作方法:

材料:

生姜、党参、白芍、当归各15克,鲤鱼1条(约500克),白术、茯苓各30克,大腹皮10克,葱、蒜、无盐酱油各适量。

做法:

将鲤鱼去内脏洗净,余药用布包好,同放瓦锅,加水1000毫升,文火炖至熟烂,去药渣,用葱、蒜、无盐酱油调味。

食鲤鱼肉,喝汤。

每日早、晚分2次服,连服3~4剂。

注意事项:

服用该方时不宜食用黏滞及寒性食物,以免伤阳助湿。

山药

山药又名薯蓣,怀山药是河南的道地药材,同时也是一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明朝龚延贤所著《寿世保元》载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神农本草经》将山药列为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聪耳明目标上品,《日华子本草》说山药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遗精健忘。

山药性味甘平,为平补三焦之品,归肺、脾、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怀山药具有营养滋补、增强机体免疫力、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山药的用途非常广泛,口感又非常好,是常用的食疗养生佳品。

1.薯蓣粥,该方出自民国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主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

方用生怀山药一斤,轧细过罗,每服用七八钱,或至一两。

和凉水调入锅内,置炉上,不住以箸搅之,两三沸即成粥服之。

山药对于体质虚弱,脾胃不足,因其含有较多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成食品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需要营养调补而又脾运不健者,为清补佳品。

山药若打粉不方便的话,可按如下方法制作:

将生山药洗净去皮(部分人对山药皮及其上粘液过敏而出现皮肤瘙痒红疹,去皮时需戴手套),用榨汁机将山药打成山药浆,将山药浆煮两三沸即可食用,可做成营养早餐,久泻者,可在粥中加熟鸡蛋黄3个服用;食积纳差,可加入焙鸡内金干粉15克煮粥;气血俱虚者可加龙眼肉20克共煮粥,脾阳虚加干姜粉15克。

2.山车汤,该方为河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恩师张磊教授的经验方,方用生山楂15克,炒山楂15克,生车前子15克(包煎),炒车前子15克(包煎)。

偏脾虚者可加入生山药15克,炒山药15克。

此方燮理阴阳,动静结合,补泻有度,充分体现了张老“动、和、平”的学术思想。

对于急慢性泄泻,水谷不循其道,水湿内盛,兼有积滞者,效果很好。

制作方法:

上四味,车前子用细纱布包好,加水,每日一剂,大火烧开,小火熬30分钟,每次温服200毫升,一天二次。

白萝卜

白萝卜,又名莱菔,原产我国,具有多用食用和药用价值,性味凉、甘、辛,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消积除胀的作用,其食疗价值不容忽视。

我们知道,许多疾病快要痊愈时,中医都会嘱咐病人清淡饮食并且不要过饱,中医学上有个术语叫做“食复”,意思就是大病将愈或初愈之时因不合理的饮食而导致病情反复的现象,《内经》上讲:

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意思是外感病快好时,不忌肥腻肉食则易使病情反复,进食过多则不利于病邪的祛除。

而许多人疾病将愈时想要进食,家属便赶紧准备大鱼大肉,水果补品,此时病人胃气仍然虚弱,虽然食物很有"营养",但却都是肥腻生冷不好消化之物,反而却更加重了脾胃的负担。

此时合理的饮食方法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说的“糜粥自养”,就是喝稀面汤或熬得烂糊儿的稀米汤,此类食物不加重脾胃负担,且易于消化。

另外可能又有朋友问了,如果这个时候病人想吃点菜的话该吃什么好呢?

同样道理仍然是清淡的,易于消化的菜品。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个以白萝卜为主的一个食疗菜谱。

制作方法:

原料:

菠菜洗净,白萝卜洗净切片,嫩豆腐切块,香油,盐,豆豉少许。

做法:

白萝卜、豆豉加水煮开,加入豆腐再炖10分钟,再加入菠菜,煮沸后加入少许香油、盐,即可食用,因萝卜片晶莹剔透如玉,豆腐嫩白如珍珠,菠菜青翠如翡翠,故戏称此汤为“珍珠翡翠白玉汤”。

该食疗方制作简单,所选用皆是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白萝卜消食疏理脾胃气机,豆豉有宣散邪气的作用,为大病初愈患者调补佳品。

薏苡仁

薏苡仁又叫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是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

性偏平和,两者功用相似,长于健脾止泻,但炒薏苡仁除湿作用稍强,麸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略胜。

常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脘腹作胀。

薏仁是一味传统的美肌艳肤食物,也是常用的治病良药。

其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薏仁肺、清热排脓之功效,为治疗面部扁平疣、痤疮、黄褐斑等损容皮肤病的首选药物。

1.珠玉二宝粥。

该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方用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

原书论曰:

“山药、薏米皆清补肺脾之药。

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可久服无弊”,二者同用可补脾益肺,渗湿滋补,食疗应用时可去掉柿饼。

制作方法:

原料:

生山药80克,生薏米80克

做法:

山药去皮切段,薏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炖一个小时即可食用。

2.民间治扁平疣验方:

薏苡仁粉。

制作方法:

取生薏仁1000克用铁锅炒熟并碾成粉末,加等量白糖拌匀,每次取5到10克,温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开始服药时,皮疹可能会增大、变红,好像加重了,但继续服药,就慢慢消退,需连服2—4周。

大家可以试一试。

核桃

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是一种几乎家喻户晓的一种食品,核桃仁中医应用广泛。

中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

《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

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

宋代刘翰等著《开宝本草》中记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去五痔。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食同用的食物。

1.给大家介绍一个美味又营养的五仁粥:

制作方法:

材料:

核桃仁、芝麻、松子仁、桃仁(去皮尖,炒)、甜杏仁、各10克,粳米200克。

做法:

将五仁混合碾碎,加入粳米共煮成稀粥。

食用时,可酌加冰糖适量,早晚服。

该粥可滋养肺肾,润燥滑肠。

该方对于肠燥便秘患者,证见口干渴,大便干燥难行,小便频,皮肤干燥等,效果很好。

2.猪肾核桃补肾汤

制作方法:

材料:

猪肾2只,核桃仁30克,山萸肉15克。

做法:

将猪肾清洗干净,切片,同核桃仁、山萸肉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炖汤即成。

吃肉饮汤。

山萸肉既具收敛之性,以秘藏精气固摄下元,又能补益肝肾,如名方六味地黄丸中即用山萸肉,核桃仁能补肾助阳,强腰壮膝。

与具有补肾作用的猪肾相合,有补肾固精之功。

可用于肾阳不足之腰膝酸冷,健忘遗精等症。

山楂

山楂是一种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食物,山楂可入药,味酸、甘、温,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之功。

山楂善消肉食积滞,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除此之外,山楂性温兼入肝经血分,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用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经闭等证。

山楂红糖汤,该方调和气血,活血祛瘀,用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经闭等证。

制作方法:

老山楂30克,红糖30克,加水1000毫升,煎汤温服,一天2次。

注意事项:

多食山楂可引起胃酸过多,市售山楂片对小儿虽有促进食欲作用,但因含糖较多,若食用量大,则会影响食欲,所以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无积滞或者脾胃虚弱者应慎用或配伍使用。

桑葚

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

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1.桑葚有去皱的功效,介绍个方法给大家,不妨试试:

制作方法:

原料:

桑葚、白糖各30克,葡萄干10克,薏苡仁20克,粳米50克。

做法:

将桑葚、薏苡仁洗净,用冷水浸泡数小时。

淘洗净粳米,置锅中,加桑葚、薏苡仁及浸泡水,加葡萄干,先用旺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白糖。

该方有健脾滋养,补肝肾润肤的功效。

2.桑仁粥该方出自清代黄云鹄的《粥谱》一书,有补肝滋肾,养血明目的功效。

制作方法:

材料:

干桑葚20到30克,鲜者30到60克,糯米100克,或加冰糖少许。

做法:

先将桑葚浸泡片刻,洗净后与米同入砂锅煮粥,粥熟加冰糖稍煮即可。

或用新鲜紫黑色成熟果实,与米同煮为粥。

注意事项:

煮粥时,忌用铁锅,以砂锅为好,平素大便溏或泄泻患者不宜服用。

黑芝麻

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1.黑芝麻炒面

功效:

美容乌发。

该方口感很好,且制作方便。

制作方法:

原料:

白面500克,黑芝麻100克。

做法:

将黑芝麻炒熟,白面炒至焦黄,每日晨起用滚开水调冲30克食用,亦可加盐或糖少许。

小茴香

小茴香,气味辛香,为常用调味品,常用调料十三香里面就有小茴香,我专门看了一下,十三香中的调料,都可作药用,祖国医学认为:

小茴香善散腹中寒气,入肝肾脾胃经,为治寒疝,睾丸偏坠疼痛及妇女少腹冷痛的常用药;小茴又可理气开胃,调中止呕,故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胀痛,呕吐食少等证。

茴香生姜陈皮粥

制作方法:

材料:

小茴香30克,生姜100克,陈皮10克,粳米50克。

做法:

将小茴、生姜、陈皮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再同粳米煮粥即成。

每日一剂,分次服用。

可用于腹部受寒后产生的急性腹痛——多为阵发性疼痛,疼痛部位得温则舒,脘腹胀满不适。

该方可温中散寒止痛,制作方便,效果也很好。

猪蹄

猪蹄性味甘、咸、平,归胃经。

能补益气血,通乳润肤,适用于虚弱腰膝酸软,皮肤干燥,产后缺乳等证。

晋陶弘景《名医别录》载猪蹄能“下乳汁,解百药毒”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猪蹄中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体内必需的营养物质。

猪蹄通乳汤

制作方法:

材料:

猪蹄2只洗净,通草10克。

做法:

将猪蹄洗净剁成块状,通草加入砂锅中,入姜葱少许,将猪蹄文火炖烂,加入少量食盐,每日食肉喝汤数次,连服数日。

对于产后气血虚弱引起的缺乳,症见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面色不华,神疲无力,食欲不振等表现的产妇,均有不错的效果。

药食同源的药物还有很多,由于时间限制,就不给大家再一一介绍了,这里还要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食疗方、药膳、中成药和中药方剂之间有交叉,也有区别,有些食疗方中也有部分性质平和的中药,所以大家在使用含有中药的的药膳或食疗方时,应向中医师咨询。

2.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食疗方都可用于所有人,大家应仔细对照适应症,适当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