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016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docx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

横峰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

中共横峰县委政研室

胡锦涛总书记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强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2008年以来,横峰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小县要谋大项目、建大园区、建大县城、做大财政、有大作为”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强动力,以项目攻坚、改革攻坚为总抓手,坚定不移地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旺人气,做好项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由单纯的追求经济总量阶段向既追求经济总量又追求经济质量的阶段跨越,实现了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新崛起。

一、横峰经济转型中呈现五大变化

1、发展观念由旧变新。

长期以来,横峰由于地域面积小、人口总量少,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一直在全市排名垫底,所以无论是对外形象还是横峰人的自我定位都是“小横峰”。

干部群众固守“小横峰”的思维定势,争先进位意识严重缺乏,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8年以来,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县干部群众敢于睁眼看世界,敢于跳出横峰看横峰,远看新加坡,近比昆山,从而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县(市、区)的“大”或“小”、“强”或“弱”,说到底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是由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决定的。

这种看、这种比,让横峰人彻底摒弃了“小横峰”的固有思维,牢固树立了“大横峰”发展理念,为县域经济的后发赶超扫清了思想障碍,推动干部群众发展理念朝着四个方向转变:

从“等靠要”向敢于在全省找位置、比份额转变;从完成工作叫苦叫难向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转变;从因循守旧向敢于创新转变;从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向办多大事找多少钱、花小钱办大事转变。

2、发展速度由慢变快。

从GDP来看,2005年全县GDP仅为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09年达到3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是“十一五”计划任务的1.9倍,是2005年的3.84倍;2008以来全县GDP的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从财政总收入看,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2%,2009年达到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7.8%,是“十一五”计划任务的2.9倍,是2005年的6倍,居全市第4位,实际入库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尤其是2008年财政收入首次历史性地甩掉了全市倒数第一的帽子,跃居全市第7位,率全市之先实现“乡乡财政收入过千万”,2007、2008连续两年实现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被省领导誉为“横峰速度”。

3、经济总量由弱变强。

从所占全省份额来看,我县人口占全省人口的0.41%,地域面积占全省的0.39%。

GDP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0.24%提高至2009年的0.48%,所占份额翻了一倍,GDP总量由2006年的全省90位前移至2009年的72位;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0.24%提高至2009年的0.66%,所占份额翻了2.8倍,财政收入总量由2006年的全省82位前移至2009年的29位,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

从所占全市份额来看,我县人口占全市人口的2.79%,地域面积占全市的2.87%。

GDP占全市比重由2005年的2.46%提高至2009年的5.03%,所占份额翻了一倍;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比重由2005年的2.98%提高至2009年的7.29%,所占份额翻了2.5倍,财政收入总量由2005年的全市末位前移至2009年的第4位。

GDP和财政收入所占全省、全市比重均超过人口与地域面积所占比重。

4、工业经济由小变大。

2005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14亿元,2009年达到24.19亿元,是2005年的11倍,2008、2009年连续两年增幅居全市第一,总量居全市第三;占全市的比重由2005年的4.36%提升至2009年的10.94%,所占份额翻了2.5倍,工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0%提升至2009年的71.2%,并先后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和全市发展工业经济先进县。

5、基础设施由软变硬。

近年来,我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来抓。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围绕“现代工业城”的总体定位,高品质做美行政新区,不遗余力完善老城区,规划建设了日月潭、红枫公园、教育城、卫生城、天山国际大酒店、民兵训练中心、公安科技指挥中心、法院审判大楼、中心敬老院等一批功能性项目。

二是民生工程深入推进。

2008年以来,共实施26项民生工程180件民生实事,先后启动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3个,其中功能性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68.4亿元。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8668万元,完成274个试点自然村的新农村整治建设任务,涉及农户9259户,37541人,农村公路硬化241公里,建成31个村级垃圾焚烧炉和两个小型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实现100%的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7.8%,改厕率达90%、改水率达95%以上。

二、横峰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不优。

首先,农业产业没有特色,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横峰仍然没有扶持起一家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特色种养业仍然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其次,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一金独大”的工业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县有色金属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和抗击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失调。

2009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比重为10.5:

71.2:

18.3,其中三产所占比重分别低于全国24.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不发达,直接导致我县可用财力少,目前仍然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

2、全民创业的热情不高,民间资金闲散较多。

2009年,横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重达70.5%,高于全市5.4个百分点。

相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52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172元。

说明横峰人在外创业的多,而在本地创业的少,民间资金闲散的较多,用于投资的少。

2009年,横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3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09元。

说明横峰人重消费轻投资、图平稳畏风险的传统观念仍较严重。

3、最终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

2009年,横峰的最终消费率为44.1%,虽比2008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0.9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率偏低,意味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拉动GDP增长最主要的力量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4、外贸依存度不高,对外贸易还很薄弱。

2009年,横峰的外贸依存度只有2.44%,虽比2008年提高了0.17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3.56个百分点。

这说明,横峰的对外贸易还很薄弱,没有强大的对外贸易作支撑,横峰经济很难快速发展。

三、开创横峰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对策及建议

1、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做强工业。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层次。

一是抓好工业投入。

工业经济的有效投入,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以投资拉动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积极整合资金,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

二是抓好工业园区。

继续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整合资源要素,改善投资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努力把园区建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三是做大四大产业集群。

集约发展以铜材精深加工为主业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以轻型机械、汽车配件加工、电子产业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以出口箱包、服装鞋袜加工为主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以电子产品、新型能源生产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做特农业。

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扶优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大力拓展营销途径,努力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一是以“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做大做强已入园的县葛业公司、中储粮横峰直属库、川种种业公司三家企业,分别建成全国最大葛产业加工基地,赣东北片区储粮规模、粮食经营量和加工能力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集生产、加工、仓储为一体种子生产加工基地。

二是继续围绕红枫、葛业、油茶、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做文章,成立生猪养殖集团和担保公司,扶持鑫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加快引进大型肉联企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发展;以远山油脂和绿野山茶油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引进上市油茶加工企业,提高油茶加工现代化水平;鼓励葛业公司和浙江华丰集团、上饶立天唐人公司合作,在五年内投入10亿元,建设20万吨葛饮料生产线和保健品生产线,力争2011年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实现产值35亿元并成功上市;以青松绿化有限公司为平台,引进红枫种植培育企业联合投资,把发展红枫产业与“一大四小”、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推动“富县、富乡、富民”。

做活三产。

牢固树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理念,坚持做旺人气、做活三产、繁荣城市经济。

一是科学编制《横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融入“上饶旅游强市”,充分利用横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镇、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名片,将葛源“红色游”、赭亭山“绿色游”、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古色游”、农家乐“乡村游”,统一捆绑,联手包装,加快与“上饶旅游强市”建设相对接;加速推进城市星级宾馆、餐饮服务、旅游商品、民俗文化、娱乐项目等旅游要素的开发,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促进三产繁荣。

二是以“现代物流园”为依托,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2、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突破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培育建设建材、煤炭、汽摩配、农资、物流、家俱等六大专业市场,提高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刀阔斧地拓展城市框架,启动岑阳大道、广场东路、港边路、创业大道等四条通道建设,向南延伸拓展3公里,并将320里国道南移2公里,实现拓展新城区18平方公里,使横峰城市框架拉升到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2万;高品质做美新城区,提高城市建设专项规划、重点项目控制详规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水平,充分展现简洁、明快、流畅的建筑基调,大力实施城市造绿和绿化环境治理工程,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完善城区功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横峰对外开放的竞争力和城市承载能力。

3、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攻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三资并举”的三轮驱动战略。

一是全力跑项争资。

提前论证、谋划、编制一批前景好、潜力大、牵动性强、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跑部进京、跑省进厅”的力度,争取有更多的项目挤进纳入国家和省里规划笼子。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

坚持引进“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的项目相结合,按照“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确保园区“月月有新项目签约、月月有新项目开工、月月有新项目投产”;坚持“内外并举”原则,按照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率的要求,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基础好、科技含量高的内、外资项目。

三是着力激活民资。

牢固树立“放水养鱼”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服务功能,尽可能减轻和规范投资创业者的税费负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使民营资本想投入、敢投入、会投入,并通过民资引民资、民资带外资、民资促内资,激发更多的资本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

4、全力以赴优化发展环境,积聚经济发展比较优势。

进一步巩固我县荣获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的成果,大力营造投资洼地、创业福地。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全省一流的政务环境;推进和完善“大部委”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各个部委内部的整合、协调、运作,做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部门力量集中使用,打造高效团队。

二是营造和谐创业乐园。

围绕打造“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创业环境,破除阻碍创业的条条框框,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创业的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整合就业培训资源,集中为创业者培训,提高全民创业本领。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

巩固“全省信访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创建成果,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渠道,进一步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切实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