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013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docx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

河南省郑州市34中九年级月考(语文)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宿舍/星宿流量/量力而行大腹便便/便宜行事

B.揪心/啁啾睥睨/奴颜婢膝白头偕老/钟鼓喈喈

C.期年/期待沉疴/百舸争流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D.颀长/欣赏瞳孔/灯影幢幢揠苗助长/偃旗息鼓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辨析能力。

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做题时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和读音相似的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项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依次是sù/xiù、liàng/liàng、pián/biàn;B项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依次是jiū /jiū、pì/bì、xié/jiē;C项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依次是jī/qī、kē/ɡě、duó/duó;D项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依次是qí/xīn、tóng/

∙chōng 、yà/yǎn。

根据以上分析,D项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劫掠保健操锐不可挡融汇贯通  B.烦躁中轴线娇揉造作所向披靡

C.沟壑高架桥相得益彰合辙押韵  D.娴熟打牙祭铤而走险眼花潦乱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和读音相似的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A.“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B.“娇揉造作”应为“矫揉造作”;D.“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

C项没有错别字,故选C。

七、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5.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 [勉]勤勉,努力。

(1).以下4组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词语的理解能力。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A项“既”的意思依次是“已经”、“又”;B项“虽”的意思都是“即使”;C项“以”的意思依次是“来”、“凭借”;D项“益”的意思依次是“更加”、“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B项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故选B。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①         。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

方便是方便,②                 。

①                                                                      。

②                                                                      。

【答案】

①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②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意连贯的理解和逻辑推理排列的能力。

看与整体语段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呼应。

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

第一句应根据下文的内容概括出网络的优势和不足即可;第二句与“方便是方便”呼应,应为转折关系,写出网络交流的缺憾即可。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4.默写填空。

(1)金樽清酒斗十千,                           。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在诗人眼中景与情总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

诗人或官志,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借登高远眺,抒发自己的人生情怀。

诗人或言情,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借暮春之景,抒发难舍难分之情。

诗人或言抱负,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借想象大海吞吐日月之景,抒发宏大抱负。

【答案】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入则无法家拂士(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每空1分,共8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涉及到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的填空,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此题中需注意“羞”、“直”、“拂”的书写。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5.名著阅读。

《水浒》中武松的绰号“行者”,《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有个名号叫“行者”。

请结合具体情节分别解说他们得名的缘由

1、武松“行者”:

2、孙悟空“行者”:

【答案】

①武松,因其大哥被人陷害,怒而杀人。

逃跑后,遇到张青和其妻孙二娘,为掩人耳目,使武松不被官府捉拿,他们便把武松乔装打扮为一个行者模样,“行者”的绰号便由此而来。

②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收服,压在五行山(又名两界山)下五百年。

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取法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加强积累整理。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西游记》的识记能力,这是四大名著中的两部,也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文学作品,武松、孙悟空的形象中学生也很熟悉,回答本题不难。

注意本题的答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武松、孙悟空的别名,一是相关的情节。

五、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夸秋开学正式进入学校课堂,开展大规模新课程实验。

北京市通州、大兴仝区以及海淀、丰台部分学校将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

记者从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获悉,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资源整合与编著工作的这套教材共有4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

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

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

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

这样的编排体例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清晰地把握经典,也更能适应高中课堂实际教学的需要。

材料二日前,北京市教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在线作文批阅进行详细分析。

学生引用古诗词的作文比例约占总作文教的3.8%.引用诗文的作文平均分比未引用诗文的平均高出7.3%。

学生作文有71.3%引用的是国内参考资料.28.7%引用了国外资料(中文翻译)。

从时代来看,引用现代作品率为68.7%,其次是引用古代作

品率为19.2%,而近代作品引用率最低,仅为13%。

材料三

学生作文中引用材料数据统计表

(1)将材料一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提炼概括三条主要信息.

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套国学高中教材今秋进课堂,将原文全本讲解《道德经》。

(2分)

(2)①深度阅读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来源。

②学生引用作品涉及诗人数量最多的朝代是唐代。

③从学生作文涉及的资料来看,传统的书籍、报刊引用率最高,歌曲已经成为阅读之后,学生获取知识、认识社会、感悟生活的主要信息来源。

(3)宾语残缺。

在“把握经典”后面添加“思想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学生们在日常课程的学习中不仅仅有各种现代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也会要涉及到新闻、通告等内容的学习。

学生需要综合掌握这些知识,做到系统、全面的学习。

(1)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

先通读材料一,然后理解大意并总结:

首套国学高中教材今秋进课堂,将原文全本讲解《道德经》;

(2)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

材料二是北京市教委对学生作文的文字分析,将引用后的结果,引用的内容都有了列举;材料三则是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学生作文中引用材料的分析,按照题目要求总结三条信息即可。

(3)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这样的编排体例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清晰地把握经典”这句话为病句,缺少宾语,在“把握经典”后面添加“思想内涵”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60.0分)

 手工

                                                                                         孙道荣

    入夏的时候,忽然收到了邻居老王送的一把扇子,人工的,仿佛一股清风,掠过心头。

     扇子有点重,扇面是包装纸板做的,手柄是用木头做的,重量就出自这截圆木头。

木柄被打磨得很光滑,像圆溜溜的擀面杖一样,很顺手。

老王告诉我,这把扇子,都是废物利用,扇面的纸板是网购的时候的包装盒,木柄的木头,则是拖把的木棍子磨制的。

拖把的木棍子大多是杂树做的,结实,坚硬,把它磨得这么圆润,得花费多少时间啊。

     上下楼的邻居,家家都得到了这样一把手工的扇子。

扇子都是手工的,但每把又各有不同,区别主要在木柄上。

除了我得到的这样的木柄之外,还有一种手柄是空心的塑料杆做的,塑料杆轻巧,圆滑,不用打磨,又结实;还有一种最轻的手柄,是竹片做的,被细致打磨过的竹手柄,握在手里,既轻盈,又凉爽,老王将这样的扇子,都送给了有小孩的人家。

而为了防止纸板烂掉,扇面的四周,都密密地缝了一层碎布。

在每只扇子的右下角,还都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着几个蝇头小楷“王记扇子”。

     我们对老王的好意,表达感谢。

老王却双手抱拳,对大家说,这些手工扇,其实并不是我做的,而是我们家老爷子做的,谢谢你们不嫌弃,如果喜欢的话,出来在楼下散步聊天的时候,带上扇子摇一摇,扇一扇,那就更感谢了。

     没想到,都是他们家老爷子做的,老爷子至少有八九十岁了吧,有好长一段时间没看到老爷子下楼了。

老王点点头,老爷子腿不大好,下不了楼了,又不肯闲着,这不,一入夏,忽然迷上了做手工扇子,每天都能做出一两把呢。

送给大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不少,都送给亲戚朋友了。

如果老爷子站在窗口,看到你们在楼下拿着他做的扇子散步聊天,一定)开心死了。

     从我搬到这个小区,老王的老父亲,就退休在家了,他以前是做什么的,不大清楚,但老人喜欢做手工,邻居们都感受颇深。

前几年,老人还能上下楼时,一到小孩子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他就在楼梯口忙开了,摆正小桌子,免费为小伢们的新书包封皮。

他包的书皮,平整、周正、结实,尤其是书的四个角,都精心拿捏过,不会扎着孩子们的手。

连隔壁楼洞,都会有孩子把新书拿来,请老爷爷包上漂亮的书皮。

     每年春天,社区都会组织一两次捐赠活动,居民们将家中的旧衣物捐赠出来,统一送到困难地区。

老王家捐的衣物最特别。

听说,每次老爷子都会仔细地将要捐赠的衣物检查一遍,掉了纽扣的,一定缝补上;拉链不顺溜的,则打打蜡,通畅了才行。

那么一大把岁数,除了不能穿针以外,所有的手工活,都是他亲自做的,每一针每一线,都一丝不苟。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老爷子了,像很多老人一样,衰老总是从双腿开始,他早已不能下楼了。

如果不是这个夏天,忽然又收到了他做的精致的手工扇子的话,我们差不多快忘记这个慈祥的老人家了。

握着老人送的手工扇子,想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佝偻着腰,坐在床头的桌前,在自己手工做的扇子上,颤巍巍地写下“王记扇子”,恍然觉得,每一把扇子,每一件手工作品,都仿佛是老人的双腿,它们帮助老人迈出家门,走到离他们最近的外面的世界。

                                                                                                                                                     

7.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表现“老爷子”爱做手工的几件事。

8.说说你对文章题目“手工”的理解。

9.请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中任选一个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子。

10.文中的“老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

【小题1】①废物利用,做手工扇子送给邻居和亲戚朋友。

②在开学时,免费为小孩子的新书包封皮。

③将捐赠给困难地区的衣服修补完好。

【小题2】①手工指老爷子做手工这件事情及其手工作品;②手工是指老人走进周围世界,与他人实现交流的桥梁;③手工一词也是以老爷子为代表的退休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其质朴情怀的象征。

【小题3】示例一: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手工作品比作老人的双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行动不便的老人走向周围世界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

该句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一件件手工作品,看到了老人渴望与外界交流的内心诉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使感情得以升华,耐人寻味。

【小题4】①慈祥博爱:

热心地帮助他人,乐于为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②细心周到:

为扇面的四周密密地缝了一层碎布,将赠送出的衣服修补完好;③热爱生活:

虽然年迈体弱,但有自己的喜好,制作手工品,给他人带来快乐与感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提取及概括能力。

根据题干中提示,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参照,划分情节,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即可,语句要简练,不必复述细节。

文中表现“老爷子”爱做手工的几件事为:

①废物利用,做手工扇子送给邻居和亲戚朋友。

②在开学时,免费为小孩子的新书包封皮。

③将捐赠给困难地区的衣服修补完好。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与主题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文章题目,要把字面和表达的主题联系在一起,这类题难度很大,既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如果能结合文章中的主题进行发挥,这样就能顺利解答此类题目。

题目的常见作用有概括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激发阅读兴趣等。

文章题目“手工”指老爷子做手工这件事情及其手工作品;手工是指老人走进周围世界,与他人实现交流的桥梁;手工一词也是以老爷子为代表的退休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其质朴情怀的象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

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

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示例一: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手工作品比作老人的双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行动不便的老人走向周围世界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即可。

“老爷子”热心地帮助他人,乐于为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说明他慈祥博爱;为扇面的四周密密地缝了一层碎布,说明他细心周到;虽然年迈体弱,但有自己的喜好,制作手工品,给他人带来快乐与感动,说明他热爱生活。

 

自拍神器

①“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话出去了,就是你(播出去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看着崔永元举着的自拍杆,哈哈大笑。

不止小崔,小米CEO雷军和多位记者也都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使用了这种神器,自拍杆在两会上真是大放异彩。

   ②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

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拍器。

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业用品,但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它好处——能把更多的人装进相框,这真是一大惊喜!

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能拍进来的人太少。

而该“神器”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③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却是一门手艺活。

   ④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

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但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⑤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

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20到120厘米。

自拍杆拿在手中,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杆越长抖得越厉害,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⑥仅注意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角度。

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否则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毫无意义。

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功效。

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⑦另外,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在上半身西装领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了。

   ⑧“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实际上它已经至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⑨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

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明”的章节里,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头贴有什么意义。

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WayneFromm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并在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⑩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

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的年轻人,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

去年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一个经济中心的成立仪式上,就拿出自拍杆与青年们合影。

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为年度25大发明之一。

   ⑪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

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神器”,因担心这些装置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置的信号。

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

一些体育馆、音乐会、博物馆,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⑫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或别人)的感觉。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1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4.选文⑨⑩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

请简要分析理由。

【答案】

【小题1】选文依次写了自拍杆的构造和好处、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以及各国对自拍杆禁止使用的情况。

【小题2】第一自然段用自拍杆在“两会”上大放异彩的情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自拍杆使用范围之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3】列数字、打比方,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拍杆在使用时应注意伸缩杆的长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4】不能调换。

第⑨段说明的是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情况,第⑩段说明的是如今自拍杆的使用情况,⑨⑩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并且与第⑧段内容相照应,所以不能调换。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词语,把握中心句。

阅读时要理清写作思路,抓准脉络,得出答案。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依次说明了自拍杆的构造和好处、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以及各国对自拍杆禁止使用的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首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

1、介绍课文开头方式(介绍了……;引用了……;借用……神话传说等)。

2、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通过引用故事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引用诗歌使文章更有文学性。

本文开头用自拍杆在“两会”上大放异彩的情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自拍杆使用范围之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别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