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945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20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汇总打包下载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6单元第1课时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简述全球人口增长过程,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发展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明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重点

难点

重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

1.准备引题的图片和问题。

2.本节课涉及很多历史知识,注意课前收集。

3.准备相关的图表,如坐标曲线图,使教学更直观,更有效果。

教学

建议

1.收集资料,并精心筛选实例,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2.有些内容只能讲,不能亲眼目睹,为了增加说服力,要通过图表进行直观教学。

3.注意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如种群增长曲线。

4.结合本节知识,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导入

新课

创设

情境

展示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复习种群的数量变化相关内容,以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为例,讨论:

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表现出“J”型增长?

3.中国政府认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

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什么?

1.观看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

2.分析现实问题。

PPT展示

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

预习

1.有人说,整个地球已经“人满为患”,也有人说人口膨胀已经使地球超载,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说出你同意或反对的理由。

2.生物种群的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结合导学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预习。

2.学生思考问题。

PPT演示

交流

讨论

1.有人说,整个地球已经“人满为患”,也有人说人口膨胀已经使地球超载,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说出你同意或反对的理由。

2.生物种群的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组织学生对导学案问题1、2、3开展分析和讨论交流,特别是这些生理现象背后的微观内部的原因。

PPT展示

 

第二

层级

学习

过程

知识点一: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

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曾经采取的措施

(1)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2)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3.前景

(1)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

①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1.学生阅读资料。

2.学生思考问题。

 

PPT展示

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表现在:

(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

(2)自然资源消耗量大增。

(3)水、矿产资源短缺。

(4)环境污染加剧。

(5)植被破坏。

2.采取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例如: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推进生态农业。

1.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提出解决的措施。

PPT展示

第三

层级

学习

过程

课堂

巩固

完成导学案《基础智能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PPT展示或投影

展示

讲评

1.展示选择题答案,让学生对一对。

2.主要点评第5题,人口的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表述涉及排顺序,要符合逻辑;坐标曲线图有四条,涉及多种原因,要对应分析。

1.同学对一对选择题答案,适当点评。

2.学生提出有疑惑的题目让老师解析。

投影答案

第四

层级

学习

过程

反思

感悟

1.与本节知识相关的资料很多,不管是近期还是早期的,要先收集,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2.本节知识与前面的种群增长曲线相联系,注意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

3.本节内容思考性不强,主要是记忆性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耐心不够,要加强引导。

1.学生课堂讨论、商量问题的氛围很浓,也导致课堂有时会难收拢。

2.与前面知识的联系有时不易建立起来。

口头表述

课堂

小结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人口特点;2.人口发展目标;3.措施;4.人口现状。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2.人类的多种需要;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4.采取的措施。

三、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并在课堂上口头表述。

投影板书

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1.我国因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收集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

课后部分同学讨论

 

第5单元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结构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5单元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范围、类型。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分析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重点

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

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

1.准备引题用的生态系统的图片(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2.准备本节课涉及的有关概念图,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比较。

3.准备食物链,最好是当地能接触到的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也可以多列举一些。

4.准备食物网,并对食物网进行分析的问题。

1.引题用活生生的图片,有利于引题后的教学。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涉及细节问题太多了,宁愿慢一点,也要讲清楚。

3.食物链的分析有多项内容,如营养级的多少、消费者的层次,要举例解析。

4.食物网的分析很复杂,如食物链条数?

食物链长短?

前后生物之间的关系?

能量传递效率的多少?

前后生物数量变化趋势的判断等,也要详讲。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导入

新课

创设

情境

1.展示一张图片——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角,请用生态学知识判断:

一只熊猫、保护区所有熊猫、保护区所有生物、保护区分别属于什么?

2.除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生态系统,还有哪些别的生态系统?

1.观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图。

2.思考问题。

PPT展示

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

预习

1.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

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物系统吗?

2.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为什么?

3.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吗?

为什么?

4.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分解者都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吗?

举例说明。

1.学生结合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

2.学生思考问题。

PPT演示

交流

讨论

1.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为什么?

2.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吗?

为什么?

3.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分解者都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吗?

举例说明。

组织学生对导学案问题1、2、3开展分析和讨论交流,特别是这些生理现象背后的微观内部的原因。

其他问题由教师讲解。

PPT展示

 

第二

层级

学习

过程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范围与组成

 

1.学生完成导学案相关问题后,与学生填写下表

成分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归类

作用

举例

关系

2..易错问题分析:

①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②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③动物都是消费者?

④消费者都是动物?

⑤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⑥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1.学生填写表格。

2.学生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学生思考问题。

PPT展示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类型有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我们平常所说的是指捕食链。

填写下面捕食链中各种生物与营养级的对应关系表:

食物链举例

草→兔→狐→狼

生物所属类型

生态系统成分

营养级别

2.你能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吗?

3.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起点:

是生产者;终点:

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竞争和捕食。

(4)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分析。

(5)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1.能填写表格内容。

2.能够说出食物链的特点。

3.能够全面分析食物网。

PPT展示表格及问题。

第三

层级

学习

过程

课堂

巩固

完成导学案《基础智能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PPT展示或投影

展示

讲评

1.展示选择题答案,让学生修正。

2.重点讲述第5题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作用的分析。

1.同学对答案,挑出做错的题目。

2.学生提出需要老师解析的题目。

投影答案

第四

层级

学习

过程

反思

感悟

1.本节课内容很重要,很多概念,概念应用起来也容易错,因此,要详细讲。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四个方面,每一方面的界定学生很容易错,如非生物的物质有哪些,能量指什么?

生产者是不是都为绿色植物?

3、食物链的分析要全面,如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等;还有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的区分。

4、食物网的分析尽可能结合题目,如食物链条数?

食物链长短?

前后生物之间的关系?

能量传递效率的多少?

前后生物数量变化趋势的判断等。

1.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不是很到位。

2.对食物链分析部分学生还会错。

3.对食物网的分析,很多同学眼花缭乱,审题易出错。

口头表述

课堂

小结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

2.生产者(主要成分):

主要是绿色植物

3.消费者:

主要是动物

4.分解者:

主要是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2.食物网

学生梳理并在课堂上口头表述。

投影板书内容

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1.如果把人自身引入生态系统,分析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环境,在现实环境中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口头表达

实地调查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2单元第1课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点

难点

重点:

1.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

1.精心备课,想出方法或妙招把抽象的、微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如神经细胞结构和生理变化)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学习和透彻理解。

2.准备导入新课的实物材料——柠檬或话梅。

3.准备反射弧模式图、神经纤维放大图、突出结构模式图等直观教学图片。

教学

建议

1.复习初中所学知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结构

2.加强直观教学,展示神经纤维图——解析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受刺激时,动作电位的产生

3.加强直观教学,展示突触结构图并解析其结构、功能,联系必修1的知识理解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说明其功能特点

4.列举例子并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导入

新课

创设

情境

1.准备实物——柠檬、话梅,让学生观察,根据学生的生理反应说下去。

2.结合观察提出问题:

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原因是什么?

1.结合实物观察分析自身产生的生理反应。

2.思考生理反应即现象背后的微观原因?

图片投影

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

预习

教师可以准备以下问题,安排学生预习。

1.人们不仅看到柠檬和话梅时会情不自禁地流口水,而且看到香喷喷的饭菜时也会流口水。

这种现象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射?

其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什么?

2.在神经纤维中部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

为什么?

3.突触小泡的形成与哪种细胞器密切相关?

神经递质释放方式是什么?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同吗?

为什么?

5.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有哪些?

为什么?

1.在预习过程中要先通读教材,标出重要语句,掌握基础知识。

2.预习中要注意理清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之间的关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不同,人脑中不同部位受损导致的功能障碍等。

PPT演示课题及问题

 

交流

讨论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人们看见话梅时会情不自禁地流口水,这种现象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射?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时神经纤维膜的内侧与外侧的电荷分布有何特点?

形成原因是什么?

3.下丘脑有哪些功能?

如何理解大脑皮层、脑干、小脑、脊髓的作用?

分组对问题1、2、3开展分析和讨论,特别是讨论这些生理现象背后的微观内部的原因。

其他问题由教师讲解。

投影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第二

层级

学习

过程

 

知识点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神经元的各部分结构有哪些?

结构特点是什么?

然后教师点评,联系必修一内容并比较——说明细胞多样性。

2.结合教材P13反射弧,布置学生思考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名称。

讨论感受器与效应器的区别,讨论兴奋的传导方向怎样。

最后,教师点评。

3.举例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通过现象引出内因,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4.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理解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并结合“技能应用与拓展”知识点二图进行电荷标注。

5.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什么特点?

并在图中离体神经纤维上标出局部电流和兴奋的传导方向。

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神经元各部分结构,讨论其结构特点

2.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讨论感受器与效应器的区别,讨论兴奋的传导方向

3.学生探讨并结合图,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标出局部电流和兴奋的传导方向

PPT演示神经元结构图、反射弧模式图

PPT演示

知识点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合导学案知识点二的图,布置学生思考常见突触类型有哪几种?

2.结合知识点二的图,安排学生思考突触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叫什么?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何?

有什么特点?

3.根据上面知识,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通过填表完成

4.知识延伸:

一个人思维反应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

生活中兴奋与抑制的实例?

1.学生一边识图,一边掌握突触的类型和结构

2.学生根据图学习微观的、抽象的、不同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变化。

3.联系实际讨论平时生活中谈论的反应快慢与什么有关。

PPT演示突触结构图

第三

层级

学习

过程

课堂

巩固

教师安排同学做导学案〖基础智能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PPT展示或投影试题,最后展示答案

展示

讲评

1.教师安排部分同学展示所做的选择题答案,统计正确率。

2.教师最后对答案进行点评,对的给以肯定,错的分析原因,特别是第4题,有的同学不会分析图,提出改进措施。

1.部分同学展示所做练习的答案。

2.让部分同学参与讨论答案的对错。

口头表达

第四

层级

学习

过程

反思

感悟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靠想象,有难度,教师要结合图,直观教学,效果较好。

2.本节课知识联系生活的实例较多,尽量结合实例讲解,学生理解更到位。

3.本节课内容太多,有时一节课完不成,可以考虑留一部分内容下次讲。

1.学生看懂图很重要,因为图描述的是微观、抽象知识。

2.本节课知识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让学生用图表达。

口头表达

课堂

小结

约2分钟

教师请学生梳理本节课主干知识,要求

讲到:

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形成一致意见。

口头表达或投影

课外拓展

继续

探究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神经调节是不是唯一的调节方式?

为了适应环境,生物还有什么调节方式?

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口头表达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1单元第1课时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描述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3.概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重点

难点

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

1.教师研究本课时教材,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制作教学用的PPT。

2.设计本课题联系实际、课堂上需要对学生提问的问题。

3.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并尝试完成教材P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教学

建议

1.设置联系生产生活的问题,比较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

2.多细胞生物细胞周围液体的比较:

泪液、消化液、尿液等是一类;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另一类,哪一类属于内环境?

3.内环境成分与非内环境成分的比较,然后举例学生分析,如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

4.运用PPT说明溶液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量的关系,为解析细胞与环境物质交换奠定基础。

5.多细胞生物细胞不直接与外界物质交换,引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课堂导入

创设

情境

2min

结合图片提问:

1.冰天雪地下巡逻的战士体温会不会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2.在一边是清水、另一边是盐水,并且连通的载玻片上的草履虫,它会怎么移动?

1.思考问题,明白“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调节”。

2.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式多种多样。

提供巡逻战士、草履虫图片,PPT演示

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

预习

5min

1.教师准备问题,问题紧扣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想,边预习边思考问题:

(见《基础预习交流》中的1、2、3。

2.PPT展示问题,安排学生预习,巡视学生学案完成情况。

1.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至知识体系。

2.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好记录。

PPT演示课题及学生预习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

交流

讨论

3min

1.对全班学生分组,让每组的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交流。

也可以每个组侧重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参与某一组的讨论,收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进行针对性的解析做好准备。

1.学生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2.选出一个代表,作为小组讨论结果的代言人。

投影或口头表达

 

第二

层级

学习

过程

 

知识点一:

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7min

1.简要说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怎样直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缺点是什么?

2.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成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关系?

 

3.分析体内不同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是什么?

(见导学案图解)

4.知识延伸:

分析泪液、消化液、尿液等属不属于内环境,比较血浆与血液成分等。

5.结合导学案,安排学生填图——让学生明白血浆的主要成分

6.结合导学案温馨提示,当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时,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吗?

是如何调节的?

——说明生命活动需要调节。

通过缓冲物质介绍——说明血浆PH调节方式

1.结合生活经历,说说草履虫的生活。

2.围绕“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学习内环境。

3.尽量列举例子,说出不同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达到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4.分析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抗体、激素等,哪些是内环境成分。

5.书写缓冲物质

6.书写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的调节过程反应式。

PPT演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相互关系图,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进入血浆的模式图

知识点二: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min

1.尝试用文字和箭头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也要借助相关系统。

2.教师根据同学们学习具体情况,让学生尝试构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进一步掌握物质通过的路径。

3.知识延伸:

内环境稳态需要进行调节,调节物质的种类还有哪些?

这些物质怎样进行调节的?

为过度到下一节课奠定基础。

1.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体内细胞如何与外界物质交换?

2.学生构建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模型。

3.学生做例2——进一步熟悉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

PPT演示内环境中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路径图

第三

层级

学习

过程

课堂

巩固

6min

教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基础智能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

PPT演示

展示

讲评

3min

教师展示练习答案,根据学生练习具体情况,适时点评,总结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同桌学生互查,疑难问题讨论。

PPT演示答案

第四

层级

学习

过程

反思

感悟

2min

1.课题有师生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内容紧扣教材,充实丰富,注意了细节问题、学生易错问题的学习。

3.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较多,有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

4.尚存的问题是一节课时间较紧,有时某一问题耽搁就完不成任务。

 

学生就本节所学知识做一个自我总结,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以便下一节课补充。

 

口头表述

课堂

小结

2min

1.教师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

2.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肯定正确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构建。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

PPT演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